谈谈旧约圣经
|
在巴勒斯坦的南部有条约旦河,河水注入一个咸水湖,就是死海。死海的四周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土。很久以前这里曾发生过剧烈的地震,造成了这样现象。
据犹太民族的一个传说,在这里,从前曾有两座繁华的城市,一座叫做索多玛,另一座叫做哈摩辣,是天主毁灭了这两座城市,因为这两座城里的居民行为不羁,累积了许多罪孽。
创世纪的作者布置了两个情节,把上述的传说和亚巴郎的故事连缀在一起。第一个情节是亚巴郎和他侄子罗特的分手。我们说过,亚巴郎有两个弟弟,一个去世得早,他的儿子罗特由亚巴郎抚育长大,亚巴郎离弃家乡哈兰,来到客纳罕时,罗特一家也随着同行。罗特贪安逸,选择了有水灌溉的土地,後来索性迁居到索多玛城里。句创世纪的记载,当天主的两位使者来到索多玛要烧毁那座城时,罗特正坐在那城门口。虽然由於两位天使的警告,他的一家及时逃出了城,但是他的妻子却因为回头观看,变做了盐柱。
今天我们介绍第二个情节。它发生在我们上次《谈谈旧约圣经》节目所谈的事件之後,仍旧谈到那上主藉以现身的叁人形像。
後来那叁人由那 起身,望着索多玛前行;亚巴郎送他们,也一同前行。上主说:"我要作的事,岂能瞒着亚巴郎?因为他要成为一强大而又兴盛的民族,地上所有的民族,都要因他蒙受祝福;何况我拣选了他,是要他训令自己的子孙和未来的家族,保持上主的正道,实行公义正道,好使上主能实现他对亚巴郎所许的事。"上主於是说:"控告索多玛和哈摩辣的声音实在很大,他们的罪恶实在深重!我要下去看看,愿意知道:是否他们所行的全如达到我前的呼声一样。"叁人中有二人转身向索多玛走去;亚巴郎却仍立在上主面前。亚巴郎近前来说:"你真要将义人同恶人一起消灭吗?假如城中有五十个义人,你还要消灭吗?不为其中的那五十个义人,赦免那地方吗?你决不能如此行事,将义人同恶人一并诛灭;将义人如恶人一样看待,你决不能!审判全地的主,岂能不行公义?"上主答说:"假如我在索多玛城中找出了五十个义人,为了他们我要赦免整个地方。"亚巴郎接着说:"我虽只是尘埃灰土,胆敢再对我主说:假如五十个义人中少了五个怎样?你就为了少五个而毁灭全城吗?"他答说:"假如我在那 找到四十五个,我不毁灭。"亚巴郎再向他进言说:"假如在那 找到四十个怎样?"他答说:"为了这四十个我也不做这事。"亚巴郎说:"求我主且勿动怒,容我再进一言:假如在那 找到叁十个怎样?"他答说:"假如在那 我找到叁十个,我也不做这事。"亚巴郎说:"我再放胆对我主进一言:假如在那 找到二十个怎样?"他答说:"为了这二十个,我也不毁灭。"亚巴郎求:"求我主且勿动怒,容我最後一次进言:假如在那 找到十个怎样?"他答说:"为了这十个我也不毁灭。"上主向亚巴郎说完话就走了;亚巴郎也回家去了。(创18:16-33)
这篇读经,听来好像神话,却表达了我们一个极其明晰的观念。基督教会圣经中的天主,不像我国古代书籍中的"天"或"道"。天,高高在上,所谓天高,皇帝远,管不着人间琐事。道,虚无缥缈,无从捉摸,老子更以为,他把人看作稻草束成的牲畜。天主可不是这样。天主眷顾人,尊重人。人可以向他开放,向他表达自己的焦虑和期望。譬如,在上面那篇读经中,"我要作的事,岂能瞒着亚巴郎",分明表示他对人的尊重。亚巴郎也能很直爽地向天主提出抗议,质问他:"你真要将义人同恶人一起消灭吗?"他更不怕一而再,再而叁地逼着天主:"求我主且勿动怒,容我最後一次进言"这样为索多玛和哈摩辣说情。
这篇读经给予我们的印象,是天主与亚巴郎之间的彼此忠诚和互相信任。这就是旧约圣经所强调的天主与他的子民之间的盟约关系。圣保禄宗徒说的好。我们基督信徒都是亚巴郎的真正後裔,都是天主对他所作出的许诺的当然承继人。所以,如果我们的信仰活泼,我们心目中的天主也是应该像亚巴郎所遇见的天主那麽亲切可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