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利玛窦神父与中国

八、利玛窦神父上北京──进京朝贡

  上面我们谈到利神父一行终于排除万难,由南京动身,往北京进发了。他们走的是运河水道,途中必须经过一个名叫临清的城市。
当时,临清城内,有一个名叫马堂的太监,贪污勒索,恶名昭彰。利神父早已受到警告,所以船到临清时故意躲在舱内,避不出船露面。但是马堂得有情报,听说船上有洋人上京朝贡的贡礼,就亲自上船检视贡物。他以代为上奏皇帝的名义,勒令开箱清点所有贡礼细目。然而见到其中并无黄金宝石之类名贵礼物,可以供自己先行搜刮,大为光火,多方折磨刁难。许多朋友都替两位神父的生命担忧,两位神父也加紧祈祷,愿为天主仿一切牺牲,所幸虽惊险万分,仍然在历尽千辛万苦,又遭监禁污辱的情境下,皇帝批示了马堂的奏疏,要洋人立即进京上贡。
一六O一年正月二十四日,利神父终於踏进了北京城门。当晚就住在宫门外的大监殿房里。在那登记好呈献贡礼的清单:计有天主圣像、圣母像、自鸣钟、西洋琴……大大小小十六件。
第二天清晨,太监立即把贡礼送进官去。皇上看到进贡的圣像栩栩如生,心中害怕,不敢放在官中。倒是两架自鸣钟,最使他开心,见到还能准时呜响,赞叹真是天下珍奇。
利神父因在临清时落入马堂之手,所以进京之事是由马堂安排、护送,其间利神父吃苦不少。现在朝见之事虽由官中太监包办,马堂仍以金钱买通了他们,如此利神父被监视的牢牢的,根本没有机会和朝中官贝接触,表达自己的愿望,更别说见皇上的面了。所以日日焦急地等待。
机会终于来了。大约过了一个礼拜,自鸣钟突然不再响了,官中太监又不会修理,皇上只好亲召利神父入官。他不只立刻修好了自鸣钟,而且还花了叁天叁夜的工夫,教会官中太监管理自鸣钟的技术。皇帝又高兴又好奇,派人打听神父本国的风土人情。然而不论来人间什麽,利神父总是明白地说想留居北京,不为在京作官,只求觅得一方之地,盖间小屋,能一面安居,一面崇奉天主,如此就心满意足了。
皇帝看到西洋琴,也想听听西洋音乐。就命四个乐师来跟利神父学琴。乐师要求把曲调谱上中国的歌词,以便咏唱。利神父就做了「西琴曲意八章」,每一首歌词都以修身格言的主题。神父的一些朋友看到,也称赞他不但会用音乐娱乐,还会用音乐劝人修德。
利神父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仍无法摆脱太监的管束。幸好太监替利神父安排进贡,没有会知礼部衙门,这事激怒了礼部官员。他们派员来逮捕了利神父加以审间。他们责备他入京朝贡不经礼部提奏,贡礼也未经礼部检验,骂他仗恃太监,轻视朝廷法制。
利神父胸有成竹;不忽不忙地答辩说:「由南京出发时,早就决定一切烦请礼部上奏。谁知中途杀出马堂,遭到监禁约束,无法脱身。朝廷和地方大官都无法抵制太监的胡作非为,我只是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外籍小民,又怎能违抗马堂呢?」他强调他早就希望礼部早日主动出面,救他脱离太监的管束了。
这一席话说得委婉动人,礼部官员无可辩责,只好接受,当即着令利神父一行人立即搬人礼部所属的「四夷馆」----礼宾馆暂住。这礼宾馆是用来接待番国贡使所用,因为中国向来以上国自居,所以对待贡使并不优待,所以「四夷馆」环境设备奇差,比太监殿房差不说,连一般住屋也比不上。现在利神父一行可说是困居「四夷馆」了。
礼部官员因不满利神父是由马堂引进北京,存心想把他逐出南、北两京,就上书皇上,请求皇帝下论遣送神父回国。然而上奏多次,皇上都没批下谕旨,利神父也就一直困居「四夷馆」了。
当时有位在京城吏部工作的官员,名叫曹于汴。他是一位公正严明的好官,很钦佩利神父的精神和风度。他出面要求礼部释放利神父。何况此时利神父身体不适,不能久居环境恶劣的「四夷馆」,礼部终於批准了他与同行人以「身体有病,乞准外出治疗」的理由迁出「四夷馆」。此後又经友人的协助,最後成功地获得永久居住北京的许可。他也就一直居住北京,直到一六一O年去世为止。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