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约内
周末避静 张春申神父 |
8. 听基督讲话的两种对立方式 (路1,5-38)
 |
「生活在新约内」封面
作者:阿尔贝.范诺怡
耶稣会神父 |
今天我们默想记载天使报喜的两个圣经片断,圣史路加是我们的导师。表面看来,这两个片断似乎越出我们避静的 围,不符合它的主题:“新约中的司祭职务和敬礼”,其实不然,却使我们进一步地 解避静的主题。
这次默想分叁点进行:一、两个对立的场面,二、两个并行的叙说,叁、两种不同的态度
在叁部对观福音的作者中,路加对司祭职务及敬礼最感兴趣。他的福音的开端和结束都在耶路撒冷圣殿,这是旧约的宗教中心。我们要默想的第一片断记载的主人翁是匝加 亚,他是一位司祭,在圣殿里主持礼仪(路1,5-22);最後一篇记载描述耶稣的司祭形像,他在升天之前,举手降福他的门徒们(路24,50-51)。这样的姿势在旧约圣经只有两次记录:一次是在为期八天的祝圣亚郎为司祭的庆典的结束(肋9,22),另一次是在大司祭息孟主持的一场盛大礼仪的结尾(德50,20)。这样,藉着他的死亡与复活,耶稣成为了新约的大司祭。
由於他对司祭职务及敬礼的兴趣,从前曾有一种传说,说路加也是《希伯来书》的作者。
两个对立的场面
第叁部福音,一开始,便记述了两次天使报喜:第一次报喜的对像是一位司祭,地点在圣殿;第二次的对像是一位青年女子,地点在一处很少人知道的乡下。这两次天使报喜是并行记述的,所以我们不妨在它们之间作个对比;这样便可对新的盟约和新司祭职务得到更清晰的观念。
第一次 ─ 天使向匝加 亚报喜 ─ 寥寥几个情节,向我们交待了旧约的敬礼制度。路加确切指出,匝加 亚属於阿彼雅班(路1,5)。据《编年纪上》的记载,这是第八班的司祭(编上24,10)。当时的司祭职务分为班次,轮流在圣殿服务。一个司祭不可在任何时刻进圣殿举行礼仪,待轮到他的班次时才可。到了那时,还应当由抽签来决定班次中那位司祭进圣所献香。路加这样记载,说:
正逢匝加利亚轮着他的班次,在天主前尽司祭的职务时, 按着司祭的常例,他抽中了签,得进上主的圣所献香(路1,8-9)。
这些规定制定了一种着重分离的制度。依照这种制度,参与礼仪的会众不可进入圣所,这里是天主居住着。路加记忆当时的情境,说:
献香的时候,众百姓都在外面祈祷(路1,10)。
当时匝加里亚在圣所里逗留得比往常长久得多,但是没有人敢进去探看发生了什麽事情,大家都只能在外面等候:
百姓等候匝加利亚,都奇怪他滞留在圣所内(路1,21)。
在上面片断的记载里,我们看到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神圣的时刻、一个神圣的人物,一个完整的隔离制度。这正是旧约时代与天主关系的组织。从旧约的观点看来,天主是神圣的,要接近他,必须遵守一系列规矩,满足某种外在圣德的要求。
在记载天使向玛利亚报喜的片断里却没有任何隔离的情形。天使报喜不发生在一个神圣的地方,而是在加里肋亚的一个在宗教上无足轻重的城镇:
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俾额尔奉天主差遣,往加里肋亚一座名叫纳匝肋的城去,到一位童贞女那里,她已与达味家族中的一个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路1,26-27) 。
加里肋亚,在圣经里被称为“外方人的加里肋亚”(玛4,15,依8,23),这里有外教人杂居,为地道的犹太人所不齿,他们是把他们居住地视为神圣的。天使向玛利亚报喜又发生在加里肋亚一个叫做纳匝肋的乡村,旧约圣经根本没有提起过这名字。再说,这次报喜是报给一个不引起人们注意的人物,一个平凡的女子。经文并未说明,她是那家的人,在社会上有什麽地位,只记载了她的名字:玛利亚。连报喜发生的确切地点也没有指出。有人以为发生在一座简陋的房屋里,不过是一种推测而已。
这才是新约的安排,它不再基於隔离的制度,而是出於共融的作风,藉着这种作风,正如耶肋米亚先知所预言的,每一个人,“不论大小”(耶31,34),都可与天主直接攀上关系。这样,在新约里,会众不必再停留在神圣的地方之外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犹太宗教的圣殿与基督宗教的教堂之间的极大区别。犹太宗教的圣殿是神的居所,天主坐在宝座上,坐在革鲁宾上(咏80,2)。基督宗教的教堂则是信友团体的居所,是天主子民聚会的地方;更好说,就是天主子民,因为天主子民才是真正的天主宫殿。在基督宗教里,砖石的建 是次要的;为举行感恩圣祭,所需要的不是一座物质的建 ,而是一个信友团体。教会 ─ 信友团体 ─ 好比玛利亚,也应当是天主圣言的居所。这原是天主圣子降生成人的结果。
我们不必把天使向玛利亚报喜看作非有不可的事情,它不过是表现天主宽宏大量的仁慈。由於这事情的发生,对旧约说来,有了一个基本的变化。从此,我们知道,钦崇天主,并不限於在教堂内,却应当把它推广到整个的世界,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的恭敬天主,也不再要藉着隔离的制度来表现,而是要以共融的作风来生活出来。
两个并行的叙说
路加福音并行叙述天使向匝加 亚和向玛利亚的两次报喜。两次都是以天使的显现及有关人物的反应开始,经过前者的报喜及後者的诘难,最後都以天使的回答为结束。但是,每一阶段所叙述的情节很有差异的。
第一阶段是天使的显现。在记述天使显现给匝加里亚时,路加福音指出了天使显现的地点。
有一位上主的天使站在香坛右边显现给他(路1,11)
“在香坛右边”,这是一个神圣、尊贵的地点。它表示的地方,不是人际关系。在记述天使向玛利亚报喜时,路加福音却没有提起地点,这表示了人际的关系。
天使进去向她说…(路1,28)。
在旧约中,重要的是以地方为标志的隔离制度;而新约却着重人,地方次要。
所以,路加福音没有提起天使对匝加里亚的招呼,而只指出天使显现的地点来表示匝加里亚与
天主的关系。在玛利亚的事件上,却谈到天使向玛利亚请安,并邀请她喜乐。
“万福! 充满恩宠者,上主与 同在!”在女人中你是蒙祝福的(路1,28)。
之後,路加福音也记录了天使显现之後有关人物的反应。两次的反应都是害怕,惊惶不安。
匝加利亚一见,惊惶失措,害怕起来(路1,12)。
她却因这话惊惶不安,便思虑这样的请安有什?意思。(路1,29)。
天使显现是非常的事件,出乎匝加里亚和玛利亚的意料之外。天使并不像有些人所设想,他不是面色讨人喜欢的人物。他表示的是天主的有力临在,令人见了既敬崇又惧怕。
在两次显现中,天使都请对方“不要害怕”(路1,13,30),接着便说出所以不要害怕的理由。他对匝加里亚说:
因为你的祈祷已蒙应允,你的妻子依撒伯尔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若翰(路1,13)。
对玛利亚则说:
玛利亚,不要害怕,因为你在天主前获得了宠幸。(路1,30)。
在对匝加里亚说的话里,他先提起依撒伯尔的祈祷,然後涉及天主的应允。在对玛利亚说的话里,却没有玛利亚的事先祈求,而纯粹是天主无条件的主动自发。
第二阶段是报喜。在匝加里亚的事件上,报喜的重点在喜乐:
你必要喜乐欢跃,许多人也要因他的诞生而喜乐(路1,14)。
接着,天使便说这孩子“在上主面前将是伟大的”,又提及对他饮食的规则,说:“淡酒浓酒他都不喝”。孩子的使命将是宣讲悔改,“为上主准备一个善良的百姓”(路1,14-17)。在玛利亚的事件上,喜乐在起初便已宣布:“万福! 充满恩宠者”;因此天使现在无须重复报告,而立刻谈到怀孕生子。玛利亚的孩子“将是伟大的,并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在也没有比此更伟大的伟大了。他将执行的使命,也与若翰不同:不是一种预备工作,而是天主计划的决定性的完成。天使这样报导,说:
看,你将怀孕生子,并要给他起名叫耶稣。他将是伟大的,并被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上主天主要把 祖先达味的御座赐给 。 要为王统治雅各伯家,直到永远;他的王权没有终结(路1,31-33)。
为耶稣没有任何饮食上的规定。在福音里,耶稣自己也强调了,在这方面,他的行为之有别於与他同时代的洗者若翰:
因为洗者若翰来了,他不吃饼,也不喝酒,你们便说:他附了魔。 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你们又说:这是个贪吃嗜酒的人,是个税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3-34)。
两种不同的态度
当天主的非常干预宣布了那两个婴孩的诞生,便出现一个难题,在两个事件里情形相似,而不相同。匝加里亚问天使:
我凭着什?能知道这事呢? 因为我已经老了,我的妻子也上了年纪(路1,18)。
玛利亚问天使:
这事怎能成就? 因为我不认识男人(路1,34)。
匝加里亚和玛利亚都觉得一个难处,提出一个难题,但是他们的态度各有分别。匝加里亚疑惑,玛利亚则相信。这我们可以从後来天使对匝加里亚和依撒伯尔对玛利亚说的话里看得出来。天使对匝加里亚说:“你没有相信我的话”(路1,20);依撒伯尔对玛利亚说的则是:“那信了由上主传於她的话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路1,45)
这里我们要注意,玛利亚说“这事怎能成就?”这句话,往往被人懂错。按希腊语原文的意思,这句话提出的问题不是在“能不能成就”,而是在“怎样成就”。因此,玛利亚并不疑惑天使告诉她的事,她只想知道这事怎样成就,因为她不认识男人。匝加里亚则疑惑天使的话,并且要求天使给他一个记号来证实。玛利亚并未要求证据,她只希望有一个解释。
第叁阶段是天使的回答。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两个事件的光景不同。匝加里亚要求证据,是表示不相信;天使先向他说明自己的身份:
我是站在天主前面的加俾额尔,奉命来向你说话,报给你这个喜讯(路1,19)
接着给他一个记号,是一个消极的记号。
看,你必成为哑吧,不能说话,直到这些事成就的那一天,因为你没有相信我的话;但我的话届时必要应验(路1,20)
这不能说话的消极记号,是匝加里亚对天使报喜消极反应的报答。匝加里亚不开放,不听天主的话,所以他现在变成了聋子和哑巴。
玛利亚则相信。天使向她解释说:
圣神要临於你 ,至高者的能力要庇 ,因此,那要诞生的圣者,将称为天主的儿子(路1,35)。
虽然玛利亚不曾要求证据,天使仍自动给她一个记号:
且看, 她的亲戚依撒伯尔,她虽在老年,却怀了男胎,本月已六个月了,她原是素称不生育的因为在天主前没有不能的事(路1,36-37)。
这是一个积极的记号,有坚定信德的作用。
上述两个圣经片断的结论涉及两位有关人物的反应。这反应也有差异。匝加里亚,变成了聋子和哑巴,无法表示自己接受天主的话,知道後来孩子诞生了,才能发言。他走出圣殿後,只能打手势告诉人们发生了重要的事情。
玛利亚则相信天主的话,她保持说话的能力,她说:
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吧!(路1,38)。
玛利亚这样宣布了她对天主的话,绝对信任;她与降孕在她胎内的天主圣子,心情完全一致。《希伯来书》作者把下面这句话放在刚入世界的耶稣口中。
天主!我来?承行你的旨意(希10,7)。
在这同时玛利亚说:“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吧!”(路1,38)。
路加福音记载的这一句话应当引起我们反省:我们是怎样回应天主对我们说话的。当天主向我们宣布甚麽事时,我们对他持甚麽态度?像玛利亚呢,还是像匝加里亚?是打开心 接受他的话呢,还是拒绝接受,要求天主提出记号,保证我们不受欺骗,好像天主是会欺骗我们的?
我们应当省察我们的处境。努力追随玛利亚,走她走过的信德的路径。这路径包括:第一,细心聆听天主的话,第二,反省我们的困难所在,第叁,不疑惑天主,却怀着信德,祈求他光照,解释我们的困难,第四,完全接受天主圣意,绝对听任天主安排。
我们避静的路径也是这样:聆听天主的话,反省自己的处境,寻求天主的圣意,接受天主对我们的上智安排。
圣母玛利亚,求你引导我们走这信德的路径,使我们在神修生活上有所进展,在为新约服务上有所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