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约内
周末避静 张春申神父
|
13.司祭职务与团结合一(Eb 5,1-10)
 |
「生活在新约内」封面
作者:阿尔贝.范诺怡
耶稣会神父 |
基督,“仁慈的大司祭”,知道同情我们贫弱。这事我们在上次《生活在新约内》节目里解说了的。现在我们要分两次来讲述基督的司祭职务。今天,第一次,我们先陈说司祭职务的一般性质;在下次同一节目里,再谈到这些性质在基督身上的实现。
这两次节目的内容是取自《希伯来书》第5章第1到10节。开头四节浑统描述所有司祭的职务;在第5节以後则涉及关於基督的特殊情境。今天我们谈到开头四节为止。
介绍了基督是仁慈的大司祭,知道同情我们的贫弱之後,《希伯来书》便谈到司祭的职务。它首先描述司祭职务的概念,然後阐明这概念在基督身上的体现。第5章开头四节描述概念,与所有大司祭都有关系;第5节以後则涉及关於基督的具体情境。
在描述概念时,《希伯来书》强调司祭与会众的团结。这是在前面第2和第4章末尾已经说过,在这里不过提出一个名词:“奉献”。这使基督的仁慈便与他的奉献搭上了关系。
这部分的描述包括叁个连续的因素:大司祭与众人及与天主的双重关系(人与天主之间的中保),与罪人关系的解释(同情大众),与天主关系的解释(自持谦虚)。
人与天主之间的中保
概括地说,司祭是人与天主之间的中保。
每位大司祭是由人间所选拔,奉派为人行关於天主的事,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希5,1)。
依据这定义,司祭与众人之间有双重的联系:一个是来源上的联系(司祭“是由人间所选拔”),另一个是目的上的联系(司祭“奉派为人”)。所谓“人”是众人的意思,包括司祭本人在内。司祭与天主的关系是“行关於天主的事”。在旧约圣经里,这是司祭的首要任务。
上述定义的重点在“为人”一词。定义中“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这几个字,表示司祭职务的目的,也同样重要(希5,1)。
作为中保,司祭的职务包括叁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走向天主。第二阶段是被天主接纳,第叁阶段是把天主的降福带给百姓。
就司祭与天主的关系说来,在司祭各方面活动中最重要的是涤除罪过,因为罪过阻碍这关系,破坏盟约。所以,司祭的主要任务是“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司祭其他两方面活动的成功都有赖於此。
同情大众
司祭其他方面的活动之一是“同情大众”。《希伯来书》这样说。
好能同情无知和迷途的人,因为他自己也为弱点所纠缠。 因此 怎样为人民奉献赎罪祭,也当怎样为自己奉献(希5,2-3)。
这里,“同情”一词,翻译得并不妥帖,更好用“谅解”或“体谅”来代替。这样更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无知”和“迷途”二词有减轻罪过的作用。原来旧约圣经曾分别两种罪过:一种是“无心之过”;一种是“大胆妄为、侮辱天主”。前者“可获得赦免”,後者则“应被除灭,应自负罪债”(户15,22-31)。新约圣经则倾向於把所有罪过都归入上述的第一类,因为它认为罪人往往并不完全了解他们所犯的罪过的严重性。耶稣在十字架上曾说:“父啊,宽赦他们吧! 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麽”(路23,34)圣伯多禄宗徒在他的一次讲道中也说过:“现在,弟兄们!我知道你们所行的,是出於无知;你们的首领也是如此”(宗3,17)。
大司祭知道体谅罪人,因为他也是懦弱的人,能够犯罪。这当然是对旧约大司祭而言的。在旧约中,大司祭不但应当为会众,而且也应当为自己的罪奉献赎罪祭。《肋未纪》谈到赎罪祭礼仪,首先指出“如果是一位受傅的司祭犯了罪,连累了人民,他为这罪。应献给上主一头无暇的公牛犊,作赎罪祭”(肋4,3)。在祝圣亚郎为司祭的典礼中,梅瑟对他说:“你走近祭坛,奉献你的赎罪祭和全燔祭,为你自己和你的家族赎罪;然後奉献人民的祭品,为他们赎罪,如上主所吩附的”(肋9,7)。同样,在赎罪节的礼仪中,“亚郎先要奉献为自己作赎罪祭的公牛犊,替自己和家人赎罪(肋16,6)。可见,在旧约里,司祭和会众一样,也必要奉献赎罪祭。但是《希伯来书》谈到基督大司祭,并不提起罪过,而只说他“以大声哀号和眼泪…祈祷和恳求”,表示了他的人性软弱(希5,7)。
自持谦虚
这是《希伯来书》描述司祭职务概念是所提出的第叁个因素。
谁也不得自己擅取这尊位,而应蒙天主召选,有如亚郎一样(希5,4)。
《希伯来书》并不否认做司祭的荣耀,但是它援引亚郎的故事,要求所有司祭自持谦虚,因为司祭职务是天主赐给人的恩惠,完全是出於天主的仁慈,不是司祭本人的功劳。
亚郎是以色列第一位司祭。他并不擅自称为司祭。是梅瑟受天主的托付指定他为司祭。《出谷纪》记载说:
你应从以色列子民中叫你的哥哥亚郎同他的儿子们,即亚郎和他的儿子,纳达布、阿彼胡、厄肋阿匝尔和衣塔玛尔,一起来到你前,立他们作我的司祭(出28,1)。
《肋未纪》的记载是
你领亚郎和他的儿子一同前来,带着祭衣、圣油、作赎罪祭的公牛犊,两只公绵羊和一筐无酵饼; 并召集全体会众到会幕门口(肋8,2)
没有一个人能够擅自称做司祭。司祭不能霸占,必须经过拣选,由天主决定。 《户籍纪》有“科辣黑同党作乱受罚”故事。科辣黑是肋未的後裔。他和他的同党作乱,反叛梅瑟,因为他祝圣亚郎为司祭。天主两次施行奇迹,一次用火盘,一次用棍杖,证明亚郎是他所拣选,同时歼灭了反叛的人们(户16-17)。
这一切都表明,早在旧约时代,人们已经知道不能擅自贪求司祭的职位,企图置身在他人之上。司祭的职位是天主的恩惠,人只能虚心地接受它。这样,《希伯来书》对司祭概念的描述恰好与它在开头所提出的司祭应该是众人同伴的观念相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