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新约内
周末避静 张春申神父 |
19. 加纳婚宴,新约的记号之叁 (若2,1-11)
 |
「生活在新约内」封面
作者:阿尔贝.范诺怡
耶稣会神父 |
今天我们默想若望福音第2章第1到11节记载的加纳婚宴的事件。这有助与我们对新约的进一步认识。默想的主题是婚宴,它是新约的记号。这篇默想包括“未曾完成的旧约婚宴”,“新约的许诺”,“加纳婚宴的意义”,“玛利亚的参与”,“耶稣的回应”,和“玛利亚的顺从”六点。在以前几次的同一节目里,我们已经播送了其中叁点,今天我们继续播送其馀叁点,即“玛利亚的参与”,“耶稣的回应”,和“玛利亚的顺从”
玛利亚的参与
要从这个观点来瞻仰玛利亚的形像。福音作者告诉我们玛利亚比耶稣先到加纳:
第叁天, 在加里肋亚加纳有婚宴,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若2,1)。
看来耶稣是由於她母亲的缘故而被邀参加婚宴的。
那麽,在加纳婚宴的事件上玛利亚可有什麽作用?无疑的,她起初代表部分的以色列百姓,圣经上所说的“上主的贫穷人”。他们在民族放逐以後坚持对天主的忠贞,一心等待天主来建立他的王国并同他们缔结决定性的盟约。在圣经里有像匝加里亚、依撒伯尔、西默盎,亚纳那样的人物,他们都在准备参与默西亚的婚宴。玛利亚在加纳代表的就是这一部分的选民。默西亚应当出自它中间,它代表被选的民族,是默西亚的母亲。
但是,稍後,玛利亚接受耶稣的要求,改变她的角色,使得婚宴得以完成。最後她则代表新的以色列,新的天主子民,新的盟约的百姓。
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这改变的经过。玛利亚发觉缺乏了酒。她去找耶稣,简单地向他,说:
他们没有酒了(若2,3)。
从某一方面看来,耶稣的母亲可说是耶稣施行奇迹的因缘。她怀着母亲的心,首先注意到人们的需要,就把事情告,像一个母亲对自己儿子说话姒的,告诉了耶稣。
耶稣的回应
耶稣的回应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玛利亚的话并不像一个请求,因为并未请求什麽。耶稣却接着回答说:
女人,这於我和 有什麽关系?(若2,4)。
我们听了这话,不免感到困惑。其实,“於我和你有什麽关系”这句话在旧约圣经里曾经出现,总是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比如,达未曾这样向他的一个军官说话,为禁止这位军官因为保护他的名声,而杀害咒骂他的撒乌耳的一个後裔(撒下16,10)。耶稣用同样一句话,也意味着他与他母亲之间的关系转变。
就是为了强调这转变,耶稣称玛利亚为“女人”,而不为“母亲”。这不是没有礼貌。这是在公共场所称呼一位女子的正常习惯。在福音中,耶稣这样称呼了客纳罕妇人(玛15,28),撒玛黎雅妇人(若4,21),和玛利亚、玛达肋纳(若20,13)。在那些情况中,“女人”都有今日“夫人”一词的意思。虽然如此,同样的称呼,在一个对母亲说话的儿子口中,当然很不适宜。耶稣之所以如此称呼母亲,必定有其理由。理由是为表示:他和母亲玛利亚的关系已不再逗留在亲子关系的层面上了。
对照福音也记载了一个同样的光景。有一次,耶稣正在同群众说话,他的母亲和兄弟来找他。他说:
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兄弟(玛12,48)。
接着,又指着他的听众,说:
看! 我的母亲,我的兄弟! 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12,49-50)
在这里我们应当 解圣若望宗徒所以撰写这桩事件的用意。他在玛利亚身上看到天主选民 ── 以色列 ── 的形像。对新约说来,这必须要有一个关系的转变。他记录耶稣对玛利亚说的那句令人困惑的话,无非是为表达这个意思。玛利亚本人接受这个转变。母子之间关系的进展原是一件正常的事。它是必要的,但从来不是容易,因为它假定做母亲的有能力接受儿子,一旦成年,便应当有他的独立自主的生活。为玛利亚,情形也是如此。
此外,耶稣还说了一句话,往往被解释为:
我的时刻尚未来到(若2,4)。
更好的解释却是:
难道我的时刻尚未来到吗?
照这样的解释,耶稣的时刻已经来到。一位早期教会的教父这样注解,说:现在已经不在是玛利亚的时刻,玛利亚不应该再领导耶稣。现在是耶稣的时刻,耶稣应当自己做主,自动执行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天主计划(依44,28;48,14;49,6;52,13;55,11)。
根据这样的解释,“女人,这於我和你有什麽关系”那句话便不是一个责备,而是一个邀请,邀请接受一个关系上的变更。
玛利亚的顺从
那麽,玛利亚怎样回应呢?她完全听从耶稣的邀请。她不提出任何请求,却吩咐仆役说:
他无论吩咐你们什麽,你们就作什麽(若2,5)。
玛利亚不但听从耶稣,自己完全照耶稣的意思去做,而且也邀请别人服从耶稣。她放弃了与耶稣在第一层面上的关系,而退居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她以她的顺从,再次表示:她是“上主的婢女”(路1,38)。非但如此,她更诱导别人像她一样顺从耶稣。这样她也再次成为耶稣的母亲,因为她作了耶稣门徒们精神生活上的母亲。这正符合耶稣在对照福音上所说的:
不拘谁遵行我在天之父的意旨,他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玛12,50)。
总之,在加纳婚宴这桩事件上,我们应当赞赏玛利亚的顺从,切不可,出於虔诚,对这桩事件,作出一些过於简单,甚至不正确的解释。譬如,把它说做玛利亚弄花巧,让耶稣做了他原来不愿意做的事情。那纯粹是虔诚的空想,在圣经上毫无根据。相反,我们应当赞赏玛利亚的顺从。她自己接受天主的旨意,也愿意别人像她一样服从天主,认识耶稣是默西亚。这才是真正的恭敬圣母。
现在,我们且退一步,设想一个不可能事情。我们设想玛利亚是一个占有欲强烈的自私母亲。这样的母亲多的是,多少家庭的灾殃是被她们造成的,因为她们不允许自己的儿女,即使成年了,走他们自己的路。她们愿意继续占有儿女的爱,保持她们在儿女身上的权威,即使儿女已经结婚,也不肯改变。假使玛利亚是一个占有欲强烈的自私母亲,那麽她听了耶稣在加纳婚宴上说的话,会以为是对她不尊敬,会大发脾气,不肯接受耶稣要求的双方关系的改变。这样,她不但不成全耶稣的使命,反而要为它制造阻碍。为玛利亚,这当然不是事实;但是为别的母亲却很有可能性。
作为“熙雍的女儿”。玛利亚代表天主选民中被称为“上主的贫穷人”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的以色列人对天主顺从;谦虚地,怀着爱心,接受天主的种种安排。但是在天主选民中还有别的一部分。在那部分里有经师。法利塞人和大司祭。他们像玛利亚一样在耶稣身上享有权威,但是他们的行为和玛利亚完全不同。
耶稣来到他们面前。他是天主派遣来建立新的盟约先知。她教训大众,正像有权威的人,不像他们的经师(玛7,28-29),他向他们要求一个关系的转变。但是他们不接纳耶稣,不承认他是默西亚,甚至把他处死。他们就这样阻碍了婚宴的完成。
连圣伯多禄也曾一度采取了同样的态度。当耶稣向他的门徒们预言他的苦难时,他竭力反对,阻止耶稣走他将走的路。当时耶稣斥资他为撒殚(玛16,23),因为他不肯接受耶稣所要求的前景的改变,适应新约的神秘观点。
结论
加纳的奇迹把我们处置在两个对立态度之间的选择面前:一面是玛利亚的顺从。她向我们说:“他无论吩咐你们什麽,你们就作什麽”;另一方面是天主选民的领导们。他们坚持不放他们的看法,他们的权威,他们的作为,阻止耶稣遵照天主的旨意行动。
由此可知,新约要求我们不断改革我们与天主的关系。这也是保禄在《致罗马人书》劝告部分的最重要的指示之一:
你们不可与此世同化,反而应以新的心思变化自己,为使你们能辨别什麽是天主的旨意, 什麽是善事, 什麽是悦乐天主的事,什麽是成全的事。(罗12,2)。
我们不可永久留恋一个安静的生活。天主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我们与他的关系。他往往藉着外在的环境,或别的光景,告诉我们,在我们与他之间的关系上,有了问题。正如他从前在加纳向玛利亚所说的,他也向我们说:“这於我和你有什麽关系?”── 难道这是,此事此地,天主对你的计划吗?── 不论我们过去与天主的关系很好,或不太好,我们不能以那过去关系为满足。那关系现在应当进展,应当适应新的要求。
这是天主对我们的挑战。天主并不要拿去我们什麽,他要我们向前走一步,进入一个更纯粹、更深切、更慷慨的爱的层次,为成全默西亚的婚宴。明白这点,真是天主的极大恩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