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生活在新约 周末避静 张春申神父

20. 新约 仁爱的作用(玛9,9-13)

生活在新约内」封面
作者:阿尔贝.范诺怡
耶稣会神父

今天我们默想福音记载的耶稣召叫玛窦的事件。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出,在耶稣的心目中,他所建立的新约是推进仁爱和共融的一种动力。

这事件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耶稣召叫税吏玛窦;第二阶段是耶稣在税吏玛窦家坐席做客,以及後来与法利塞人的辩论。这使我们越发明白第一阶段故事的意义。

一个税吏的被召

玛窦的被召,像首批门徒的被召一样,在福音上记载简括。
耶稣从那里前行,看见一个人在税关那里坐着,名叫玛窦,对他说:“跟随我!”他就起来跟随了耶稣(玛9,9)

故事情节简单:耶稣经过,看见一个人,召叫他;这人便抛弃一切,跟随了他。以前西满和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被召的故事也是如此。耶稣进过,看见那两对兄弟,向他们说:“来,跟随我!”他们立刻舍下网,跟随了他(玛4,18-22)。

这两个圣召的故事给我们指出耶稣在人们身上的极大影响力。他拥有天主的权威,他简单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启示自己是“主”,人们接受了启示,便跟随他。

但是玛窦的故事有一个特殊情节。他坐在税关那里,是一个为当时的统治者罗马帝国徵收税款的公务员。他是一个被轻视的人,因为他挣的钱不干净,并为异教人服务。一个法利塞人必定谨慎地避免与他有任何得来往。但是耶稣向他说话,而且召叫他。耶稣不但与他暂时接触,而且向他说:“来,跟随我!”,同他建立长久的固定关系。

仁爱的扩展

第二阶段的事件发生在耶稣召叫玛窦之後。我们也可以在这事件上设身处地探究法利塞人思路。玛窦的被召一旦成为事实,法利塞人或许会想:“玛窦总算侥幸,耶稣召叫了他,这样他便可以脱离犯罪的环境。现在为他最重要的是与他以前的同僚断绝关系,避免再次犯罪的危险。”
但是耶稣不这麽想。在他看来,玛窦的被召是与其他税吏和罪人接触的一个良好机会。

当耶稣在屋 坐席时,有许多税吏和罪人也来同耶稣和他的门徒一起坐席(玛9,10)。

这又是一件令人惊异的事。耶稣答应与罪人同桌进食。我们知道圣经如何强调进餐和食物洁净的重要,犹太传统如何注意避免接触不洁净的食物以及与异教人和罪人一同进餐。这一切都是出於宗教上的顾虑;为中悦天主,必须避免接触能造成礼仪上不洁净,因而阻止参与宗教敬礼的的任何事物和人物。

但是耶稣不辞与税吏和罪人同桌进食。他的行为引起法利塞人的反感。他们要求耶稣的门徒们为他们解释: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他的门徒说:“你们的老师为什麽同税吏和罪人一起进食呢?”(玛9,11)。

在法利塞人看来,耶稣的行为是难以理解的。如果他真的是天主默启的先知,他绝对不能有这样的态度。他们的这样思想源於旧约。旧约的制度强调礼仪上的隔绝,把它看作为达到圣德的最好和最妥当的方法。

但是耶稣的来临是为建立新约。在新约里,成圣与礼仪上的隔离无关,而是有赖於仁爱及共融。所以耶稣回答法利塞人说:

不是健康的人须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你们去研究一下:“我喜欢仁爱胜过祭献”是什麽意思; 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9。12-13)。

耶稣知道他的行为符合天父的旨意,他这样做,不是出於私心,为追求个人的成功,而只是为完成在圣经里已经启示了的天父计划。在他给法利塞人的回答里他援引欧瑟亚先知的话说:
我喜欢仁慈胜过祭献(欧6,6a)。

但是他的解释与先知的本意不同。在先知的话里,“仁慈”一词是指天主的宽宏大量。下文接着说:
喜欢人认识天主胜过全燔祭(欧6,6b)。

“认识天主”表示与天主有真正的亲身关系。依欧瑟亚先知的说法,这关系比祭献更为重要。在耶稣口里,“仁慈”则不指我们与天主的关系,而是指我们与我们邻人的关系了。在福音里耶稣不断教训我们说,我们对天主的慷慨必须以我们对我们邻人的慷慨来体现、实践。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奉事天主,那麽我们就必须献身为我们的兄弟姐妹们服务。

结论

经过以上的注解和思考,我们应当知道赞赏耶稣的态度和教导了。这些为我们都有用处。我们,犹如玛窦,也是被天主召叫的。我们应当反省我们圣召的意义,应当为我们的被召而感觉喜乐。我们原是“税吏”、不知恩、软弱的人,原来不堪站在天主的面前,但是天主召叫了我们。

我们应当知道天主召叫我们,也是为要我们像耶稣一样,以仁爱对待所有的人,特别对待罪人。我们的圣召不可使我们变得像法利塞人那样,只顾与人隔绝和礼仪上的洁净。相反,我们应当具对人开放,同人共融,待人仁慈,关心不幸的人。
不是健康的人须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玛9,12)。

这对别人的关怀也应当,像耶稣所做的一样,表达对所有人的接纳。
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9,13)。

我们不可把福音要求的仁爱与纵容混为一谈。仁爱不是不在乎别人犯罪。这不是耶稣的态度。这是轻视别人。耶稣不轻视罪人,他也向罪人发出跟随他的邀请。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尊重人,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最坏的人也包括在内,那麽我们应当招呼他们,同他们缔结友谊,互相尊敬,使天主在他们心里所安置的一些优点得以出现和发展。但是为采取这样的态度,我们应该打开心 ,,接受天主的圣宠,“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