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资料库
漫谈永生
16 第叁类人

那就要谈第叁类人了,这类人恐怕并不太多,但他可能就在你身边,你根本就不知道。这类人什麽人都有:有教师、医生、经理、银行家;或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妇或贩夫走卒。这种人与第一类人一样,也在追求物质的享受,也想吃得好住得好穿着好。两者唯一的不同点是,当第一类人在亳无节制地寻求物质享受时,他们则是自我控制地在合情合理之下去享受人生的福乐。   

与第二类人相比较,他们当然也有志气、有远见,可能更有抱负。他们也同样想替社会谋福利,使人人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舒适。但他们不是为服务而服务,或为了自我牺牲而牺牲;在这一切之上,他们有一个更崇高的理想,那就是为了永生。为了永生,他们才暂时牺牲一切。「你们若得了全世界,但丧失了灵魂,为你们有什麽益处。」他们真正理解耶稣基督这句话的真谛。   

请恕我再重覆一句,这类人并非什麽怪人,更不是自视清高、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完全与你我一样,也天天上班、天天工作;或经商或理财,或负责一家大公司,或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清道夫。从外表看,我们可能看不出他与别人有什麽不同。但追求永生的愿望,确确实实存在他们心中。「今生的终结就是永生的开始,凡一切与永生无关的事,都不必太放在心上……」他们与你我之不同就在此。   

他们不是整天在想永生谈永生,那还了得。不错,教会内有一些人,他们或她们整日以念经祈祷作为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称他们为「隐修士」。他们终身可能足不出户,甚至家中有婚丧大事,他们也一律不参加;除非得了重病,必须外出求医,我们永远见不到他们的卢山真面貌。   

我们毕竟不是隐修士,我们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只是我们做一切事,必须隐隐约约地有一个永生的观念存在,如此而已。这个观念一旦进入脑际,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能开始起变化: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不但能泰然淡然视之,因此常能心安理得乐在其中:对别人无法理解的人生痛苦及死亡,亦能别具慧眼,泰然接受。这样的人你叫他们如何不快乐?   

当年宗徒问耶稣,「我们牺牲了一切来跟随你,将来要得到什麽?」耶稣回答他们说:「你们为了我的名舍弃了房屋、或兄弟、或姐妹、或父亲、或母亲、或妻子、或儿女、或田地的,必须领取百倍的赏报,并将承受永生」(玛十九:27-30)。   

追求永生的人,不但要得到永生,即使在今生他们早已领取了「百倍」的赏报!   

耶稣基督答应宗徒们的所谓「今生领取百倍的赏报,死後并将获得永生」,这百倍的赏报究竟是什麽样的赏报?是否是地位?财富?成功?这一切当然也可能。只是我们必须牢记两点:(一)天主不可能把「纯粹」的物质当作赏报,因为这有违神贫、克苦、牺牲、自谦等福音精神。(二)当天主赏赐我们物质报酬时,天主必同时更要求我们以「救灵魂」为人生的首要任务,因为一旦丧失了我们的灵魂,一切的物质烹受都将无补於事。   

「天主受享光荣於天,良人受享太平於地!」当耶稣基督诞生,天使们向牧童所传报的喜讯,可能就是耶稣所许诺的那种百倍的赏报。据圣经学者的统计,「平安」这二个字在福音中曾出现百馀次之多。当年他派遣七十二门徒二个二个地外出传教,他曾叮嘱他们:「不管进入那一家,先说:愿这家平安。」後来在复活升天前,他每次显现给宗徒们,第一句话一定是:「愿你们平安!」其实真福八端中,和平就被列入真福之一,「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称为天主的子女。」   

耶稣在最後晚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已近,他对宗徒们依依不舍,曾给他们留下了一段十分感人的遗言:「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给你们的,不像世界所赐的一样:你们心里不要烦恼,也不要胆怯……,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你们应存在我的爱内。……我对你们讲论了这些事,为使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内,使你们的喜乐圆满无缺」(若十四及十五章)。   

耶稣所要赐给我们的「平安」究竟是什麽呢?我们可以正负两面来看:负方面,平安指没有忧愁、不担心、缺乏焦虑、人心惶惶之感。正方面,平安则是心安理得、恬然自得,指泰山崩於前也不惊慌的那种感觉。由於心安理得,因此内心平安的人也往往常喜乐,生活有价值,做人有意义。   

至於为什麽追求永生的人,内心常感喜乐、常觉得心安理得乐在其中呢?其实这十分简单,也很合心理经验。其中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追求永生者,他不太「斤斤计较」这个与永生无关的物质世界:若老天爷赐他物质世界所提供的方便,那很好,否则也没有关系。既然不沉溺於物质世界,他没有过份的贪婪,没有贪婪就省却了许多烦恼与忧虑。这种人还能不感内心平安、喜乐?   

追求永生的人不但感到心安理得知足常乐,面临世界最大的两大谜题,痛苦与死亡,他们也将获得妥善的答案。面对痛苦与死亡,人人都谈虎色变,避之唯恐不及:若万一不幸必须接受,也只有被迫地、心不甘情不愿地去面对,或其至只有咒骂反抗。   

追求永生者当然也怕痛若与死亡,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他们毕竟与我们不同。首先,他们深知今世的终结只是永生的开始,不先甩掉今世,永生就不可能实现。我们之所以怕死,一则可能不信死後还有什麽东西存在,一则即使相信灵魂不灭,毕竟对永生得救没有丝亳把握。在今世已想念永世的人,虽然死後何去何从也没有相当自信,但毕竟他们感到良心无愧。上主赐给他们天堂永福只是迟早问题,因此他们不像我们那样怕死。至於亲人嘛,他们深信有一天,必将在天上共聚,暂时的离别非永诀,也没有什麽好怕的了。   

同样地,他们也心甘情愿地接受此生的痛苦。一则他们深信,住在这个有限的、残缺的世界上,生老病死的痛苦是任何人都逃不了的:与其被迫地去接受,还是与上主真诚合作更好。再则,他们过去也可能犯过罪,罪虽由於忏悔已获得赦免,但罪债还必须偿还,接受痛苦就是偿还罪债的万灵丹。还有,在痛苦中挣扎的人,比较容易想起此生之无常,这个花花世界实在不值得我们去贪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里所说的苦也正是替追求永生者所说的。   

「背起你们的十字架来跟随我!」苦痛若真的不那样有价值,耶稣也不会叫我们背起十字架去跟随他了!但福音一再告诉我们,好像除了十字架这条路外,就没有其它登天之捷径了。「哀恸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得到安慰。」苦尽甜来,天国必须经由痛苦去争取……。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