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资料库
信仰的感性之路
2 经验与信仰

人是精神与肉体的混合物,除非你是彻底的唯物论者,这个命题你大概也不会否认。人既是「理性的动物」,我们可以把理性归属於精神,感性则属於肉体,这点大概也不难接受。那麽请问:理性与感性孰重孰轻?对我们的行为来讲,智力与情绪两者,谁的影响最大?当我们做某件事时,是因为我们了解这件事才去做呢?还是因为我们有感於中才做呢?   

对上面这些问题,可能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老话题,永远不会有一个十分正确的答案。中古时代的哲学家们,可能正由於太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一直认为只要「理」之所在,行为必随之而起;你只要把某件事的理由说明白,他就必然会去做。可惜佛洛依德後来证实,人还有潜意识之存在,人之行为非完全理性的,许多思想及行为是非解的、盲目的、甚至被迫的。其实我们不必等佛洛依德出现,我们自己心理早已有数:许多事情我们知道该做,但偏偏不去做;反而那些明知不该做的事,却闭着眼去做了!   

动於理、发乎情、表现於行为。一种行为之产生,动於理之後,还必须「发乎情」,只凭理智是无补於事的。神学家们一生研究宗教信仰,他们对信仰可说已彻底了解,但有多少能把这些他们理解的信仰付诸实行的?反而那些几乎什麽也不懂的村妇们,天天念经拜佛、或进堂祈祷,她们的宗教信仰绝不是从理解得来的。   

发乎情的这个「情」字,包罗万象,几乎不属於纯理性的东西都在它里面。因此一切感觉、体验、情绪,甚至动机、需求、本能等都可以属於情。借用心理学的一句术语,情就是「经验」。我们知道,人的一切行为,不管大小,均受叁个因素所控制,这叁个因素就是:过去、现在、将来。「现在」这个因素,说起来似乎最简单:你现在想什麽?做什麽?但问题是,我们现在的行为,除了迫切的生理需求或一时冲动外,几乎都受「将来」及「过去」这两种因素所左右。所谓将来,是指个人的理想、希望、目标以及愿望等,这些愿望有中期、长期、短期之分,是个人想实现但常未实现的目标。无可否认的,我们现在所作所为,受这些目标的影响很大。我们每一个行为,除非出於一时冲动或受潜意识所左右,否则或多或少都朝着这个「未来」进行,宗教信仰当然更脱离不了这个未来因素。   

前天看大陆中央电台放映的西藏风情片,见那些满面污垢、衣服褴褛的藏族人,在那泥泞的山径上叁步一拜五步一跪,令人十分感动。当记者问他们要到那里去时,他们指着那遥远的高山说要到拉萨去朝圣。「但拉萨离这里有叁百多公里,你们这样到得了吗?需要多少时间?」当记者好奇地追问时,他们似乎连自己也搞不清需要多少时间。但在记者的追问下,他们只勉强地说一声:「大概需要两年吧!」用两年的时间这样一拜一跪地去朝圣,这又为什麽?答案当然只有一个:现世求菩萨保佑,来生得西天之福。所有的宗教都指向来生,没有来生就不需要宗教,所谓虔诚的信徒,几乎都为了这个未来的希望而努力奋斗。   

就我们每个人的经验来说,这种来生的观念与家庭的宗教气份有密切的关系;换言之,你长大後是否常会想到来生,是否认为人生的终点即是永生的起点,因此凡是不能带到永生的,你都可以视如敝屣。一个人是否如此想,儿童时期的宗教经验,几乎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   

我们每读圣人们的传记,有时真觉得他们从小好像就注定要做圣人似的!他们的父母是如此虔诚,家庭的宗教气氛是如此浓厚。他们的父母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告诉他们人生是如此短暂,一切荣华富贵转瞬即逝,天堂才是永远的家乡。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你不叫他们长大後做一个虔诚的信徒,也似乎有点不容易。我年幼时父母还没有进教,但父亲常救济穷人,给乡人造桥 路,他说这一切只为了替後代子孙积「阴德」。我那时年纪虽小,但父母那种不贪图现世的逸乐,只为了後代子孙造福的牺牲精神,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   

儿童时期的宗教教育,尤其父母及长辈们善良的榜样,对个人後日的信仰生活有极大的影响力,这点,我相谁也不会否认。   

但影响我们最大最深的,可能还是我们过去曾亲身体验的某些所谓信仰经验。什麽是信仰经验?这是一个很复亲的问题,更何况每人的经验不同,因此影响信仰的程度也各不同。某些经验的冲刺如此深刻、影响如此大,往往只要经历一次,就可能改变整个人的人生观。但许多经验毕竟都是细微的、也不是关键性的,一、二次可能不能影响信仰生活,但加起来可能会发生强大的作用。   

信仰经验,英文叫Faith Experience,它是与宗教信仰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某些人生经验;它可能发生在毫无信仰或信仰不深的人身上,也可能发生在十分虔诚的信徒身上。若是前者,这些经验可能是一种警告,告诉他们回头是岸,不要再沉醉在物质世界的泥淖中而无以自拔。若是後着,这些经验则可能是一种启示、一种回报,鼓励他们继续向圣德的大道前进。有些神学家及心理学家,认为这些经验就是天主「圣宠」临於人的表示,天父在冥冥中对这些人加以警示或奖励。有关圣宠的问题,我们让神学家们去讨论,我这里只想站在一般性的信仰问题上来推研。如上所述,我绝对不否认在宗教信仰中,有某种超自然的神力存在,但这并不禁止我们以纯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问题。这样做有时也有其必要。   

由於这种信仰经验太错综复杂,我只选择叁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死里逃生的经验;二、痛苦中挣扎的经验;以及叁、幸福快乐的经验。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