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听众来信notizie e aggiornamenti   资料库 


梵蒂冈电台
发射台报讯天使铜像

183 魂兮归来篇

  又是一篇已经登载在网络上登载了的文章,作者也把它转寄给我们,这是他撰写的有关国内教会合一的第二篇文章,他还会继续写下去,我们将尽可能继续发表。他的第一篇文章,标题《讳疾忌医篇》,针对国内的地上教会。作者邀请国内的地上教会"认错"。他的建议颇有可取之处。

  第二篇文章的标题是《魂兮归来篇》,对象是国内的地下教会。作者说,它是"在中国教会凄风苦雨的路途上,一盏引人向前的指路明灯"。我及其赞成。对作者所说的"最大的包袱:优越感",我有保留及补充意见,待在後面再交代。

  
  在中国教会凄风苦雨的路途上,地下教会始终是一盏引人向前的指路明灯。她虽不能张扬,但她的光透过浓雾,穿过暮霭愈行明亮。

   她是先知,为了真理而呐喊!
  她是长子,始终坚守父家!
  她是酵母,孕育蓬勃活力!

  没有地下教会就没有中国大陆天主教会,这也许是对地下教会的最高盛誉了。 於是,便为生了地下教会人士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最大的包袱:优越感。 有优越感并非不好,因为产生优越感的原因是她所走的方向正确,她乐於为基督忍受一切苦痛,视真理至上;为此她拥有了众多的殉道圣人的鲜血,更饱有来自圣座的鼓励与嘉许。 她用行动和事实维护了天主教会的至一性。

  为地下教会而言:她之所以最引以为豪的,却成了修和中最大的障碍。很明显地,地下教会人士将这种心态带进了对话,交谈与接触中。真理在他们手中不再是真理本身,真理已成了工具,甚至大棒。这种盛气 人的姿态,成了一些地下人士在回归路途中无形的阻碍。

  中国人平素最爱讲"中庸",中庸之道才为德,一味地强调自身的完美;这已不再是完美。 圣奥斯定在《忏悔录》中颂赞天主说:"你爱而不偏,嫉而不愤,悔而不怨,蕴怒而仍安"。这也是我们每个人当有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仅在体育比赛中是最重要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节 也都要有它的存在。

  "纯洁和均衡可以构成美或优美的东西"(圣多玛斯《神学大全》)。

  或许优越感为我们是一种难以觉察的诱惑,但它更危险於声名地位。实质上它是骄傲的一种形式,相对而言,地下教会人士难於承认这点更甚于地上教会人士的认错。 因为放弃荣誉要难於放弃错误。还是那句老话,放弃不是意味着投降或减损原则。而是在寻回"爱的灵魂"。 爱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俯就",没有俯就就没有圣言的降孕;没有俯就,爱只具冷酷的外壳。高傲地丢给乞丐几元或几百元并不是爱的施舍,而是爱的毁灭。地下教会人士并不缺乏爱德,缺乏的是爱的灵魂!

  "你的剑莫非只为仇恨而练?"这是影片《英雄》中残雪阻止无名去刺秦王时说的一句话。 只觉得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但又说不出为什麽,留给大家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下一篇来谈谈我们较陌生的海外人士。

  

  现在,我来谈谈我对作者所说的"最大的包袱:优越感"这句话的保留及补充意见吧。我相信,国内地下信友们所以对"修和"及"合一"有所顾忌,实在是因为他们怕牺牲真理并与罪恶妥协。但是我认为他们的顾虑是多馀的,因为他们误解了教宗所期望的我们国内教会的"修和"及"合一"。教宗并不要求我们国内地上和地下信友团体的双方对话,达成妥协。他要求的是双方各自归向天主与天主和好,在天主的家里彼此"修和"、"合一"。正如《魂兮归来篇》的作者所说的,在这"修和"及"合一"的过程中,地下教会的使命是"先知"、是"长子"、是"酵母"。这应该是地下教会的最高盛誉。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