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的 宣 認
|
教會的信經,不論是最早的宗徒信經或第四世紀的尼西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信經,里面含有十二端信理。按照經文的先後,第一端談的是天主聖父,第二到第七端談的是天主聖子,第八端談天主聖神,接下來的第九端談的是教會。這第九端,宗徒信經的經文是這樣寫的:「我信有聖而公教會,諸聖相通功」。
教會新編要理有關第一到第八端的信理我們已經介紹完了,現在開始來談第九端。
梵二大公會議《教會憲章》開宗明義便說:「基督為萬民之光,本屆神聖大公會議因天主聖神而召集,切愿向萬民宣布福音,使教會面目上反映的基督之光照耀每一個人」。大公會議這段話因此指出了我們對教會的信仰完全繫于我們對信經中有關基督的各端信仰。換句話說,信經第二到第八端所表白的是對基督的信仰,由於我們相信了這些道理,所以我們才相信教會。教會除了基督真光之外,沒有任何光照。教父們常喜歡一個相關類似的比喻,即:教會像是月亮,月光完全是日光的反映。基督猶如太陽,所以教會反映出來的,全是基督之光。
方才我們提到信友對教會的信仰完全繫於對信經中有關基督的各端信仰。但是新編要理馬上接著又指出:信友對教會的信仰也完全繫于對信經中有關聖神的信仰。古代教父們喜歡說:教會是聖神出現的地方。
關於教會,「宗徒信經」說:「我信有聖而公教會」,「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經」則說:
「我信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多了「唯一」和「從宗徒傳下來的」這兩個觀念。不論哪個信經,凡是有關對教會的信仰,都與對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的信仰分不開。這里有個很重要,很微妙,但不容易說明,不容易分辨的概念需要解釋一下:信經說「我信教會」的時候,并不是說「我信仰教會」,好像我信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一樣,而是說:我相信有這樣一個教會,這個教會是唯一的,至聖的,至公的,由宗徒傳下來的。所以,當我們發信德的時候,并不是把教會和天主聖三及其種種奧跡等量齊觀。我們必定是先信仰三位一體的天主之後,才會相信教會的存在,因為教會是由天主聖三而來的,教會并不能脫離天主而存在,并不能與天主聖三平起平坐。我們信仰的對象是天主聖三,至於教會,我們相信它的存在特性,即至一、至聖、至公、并由宗徒傳下來的。也相信天主聖三藉著教會分施給我們的種種神恩。
說明了這個觀念之後,我們可以來談一談教會的名稱和它的各種形象。「教會」這個名詞來自希臘文,原義是「召集」或「集會」的意思,一般而論,它特別是指具有宗教性質的集會。在希臘文本的舊約聖經中,這個名詞經常出現,而且都是指選民在天主面前的集會,尤其是指以色列人在西乃山腳下領受天主頒布的法律,被選定為天主神聖的子民時,那一次的全民大聚會。
舊約時期結束,新約時期接踵而至,那第一批信仰基督的人一致承認自己是舊約時代選民聚會團體的繼承人,所以確認自己是「教會」。聚集在這個教會中的,已不只是以色列選民,更包括天主召集自普天下各地的人。教會這個名詞在英語(Church)和德語(Kirche)中,都是指「那屬於上主的團體」的意思。
在基督信徒團體使用的言語中,教會這個名詞至少有三個含義,分別是指「禮儀的聚會團體」,「地方性的信友團體」,或「普世信友團體」。事實上,這三種團體的含義是分不開的,因為教會乃是天主在全世界中所聚集在一起的子民。教會存在於地方信友團體中,地方信友因舉行禮儀而聚合在一起,形成教會團體,這個團體在舉行彌撒感恩祭時,尤其能表現出教會的特性,因為舉行禮儀的團體是依賴天主聖言和基督的身體而生活的。既然因此而生活,所以這樣的團體就變成了基督的身體。
簡單扼要地說明了教會這個名詞的來源和含義之後,我們來看看教會的形象。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彼此相通的有關教會的比喻形象。藉著這些形象,天主給我們啟示了教會深不可測的奧秘。在舊約聖經中,各種形象無非是在指明「天主的子民」的觀念。在新約聖經中,過去所有的形象有了一個新的中心主體。這個中心主體就是基督,因為基督成了天主子民的元首,而天主子民也因此成了基督的身體。在以基督為中心的四周,形成了多種象徵基督的身體,即天主子民的形象。這些形象有從牧畜生活方面來看的,有從農田生活現象來看的,也有從房屋建築,從家庭或從婚姻生活上來說的。
從牧畜生活方面看,教會是個羊棧,進入羊棧唯一而必要的門是基督。然而基督也是牧人,而且是善牧,他不斷地牧放自己的羊群,并以自己的身體滋養羊群,甚至為羊捨棄自己的性命。
從農田生活方面看,教會是天主的庄園,在這庄園內有棵不斷成長的老橄欖樹,樹根是指古聖祖們,猶太人和外邦人都要在老樹根內彼此修和,成為一體。教會又是天主所特選的葡萄園,基督是園中的真正葡萄樹,這棵真正的葡萄樹帶給枝葉生命,使結出果實。枝葉是我們教友,教友因為有教會,即葡萄園,才能存留在基督這棵葡萄樹上。沒有基督這棵樹,我們這些身為枝葉的教友什麼也作不了。
從建築上來看,教會常被比作天主的建築物。這座建築物的基石是基督,基石上方的建築是宗徒們建造起來的。有了基石,上方建築才屹立不搖。這座建築被稱為天主的家,在這個家內住著天主的家庭,這個家庭因著聖神而成為天主的住所,也是天主和人同住的居所。
這個居所是一座聖殿,是聖城,是新的耶路撒冷,是由我們這些聖伯多祿所稱為活的石頭的人所建造起來的屬神的殿宇。
最後,從婚姻生活來說,聖若望宗徒在《默示錄》第十九,廿一和廿二章里面都稱教會為無玷羔羊的淨配,是基督所愛的,并為了她而犧牲自己,好叫她成為聖潔的新娘。基督和他的新娘教會立下永遠相偕的盟約,并且繼續不斷地養育照顧她。
談了普世教會要理有關教會的名稱和形象這一節,現在我們把它的結論介紹如下:
「教會」這個名詞的原始意義為「召集」或「集會」,此地用來指所有被天主聖言召集,以形成天主子民的人的集會。這些被召集形成天主子民的人因得到基督身體的滋養,也成了基督的身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