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26a. 天主十誡的第四誡之一

2196 有一個法學士,想試探耶穌,向耶穌提出這個問題說︰「師傅,法律中哪條誡命是最大的?」耶穌對他說︰「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這是最大也是第一條誡命。第二條與此相似﹔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這兩條誡命。」

後來聖保祿宗徒給耶穌的最後這句話做了注腳說︰「除了彼此相愛外,你們不可再欠人什麼,因為誰愛別人,就滿全了法律。其實「不可奸淫,不可殺人,不可偷盜,不可貪戀,」以及其他任何誡命都包含在這句話里﹔就是「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愛不加害於人,所以愛就是法律的滿全。

《天主教教理》依據耶穌和聖保祿宗徒的這幾句話,把天主十誡划分為兩部分,分兩章先後講述。第一章講「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分別介紹天主十誡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誡﹔第二章講「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繼續介紹天主十誡中的其餘七條誡命。其中第一條是「四、孝敬父母」。

天主教新舊約聖經都強調孝敬父母的道理。舊約出谷紀上說︰

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

新約聖路加福音記述十二歲的耶穌獨自留在耶路撒冷聖殿與經師們討論教理,三天後他的父母找到他,說︰

他就同他們回去,來到納匝肋,屬於他們管轄。

聖瑪爾谷福音記載,耶穌指責與他同時代的猶太人,說他們離棄天主的誡命,而祗拘守人的傳授。梅瑟原說過「你該孝敬你的父親及你的母親」﹔而他們卻以為向天主奉了獻儀,就不必再瞻養父母了。耶穌責備他們為了人的傳授,廢棄了天主的話。

後來,聖保祿宗徒訓導厄弗所信友說︰
你們作子女的要在主內聽從你們的父母, 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敬你們的父親和母親」:這是第一條帶有恩許的誡命:「為使你得到幸福,并在地上延年益壽」。

《天主教教理》強調天主把十誡寫在兩塊石板上。第四誡是第二塊石板上的第一條,可以說是以後六條誡命的綱領。

2197 根據聖經中的一種傳說,天主把十誡寫在兩塊石板上,第四誡是寫在第二塊石板上的第一條,這意味著愛的次序。天主愿意在他以後,我們第一要敬愛我們的父母。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傳授給我們有關天主的知識。在父母之外,我們也應該敬愛所有天主為了我們的好處賦給他們權威來管轄我們的人們。

2198 天主十誡的第四誡是一個積極的命令。它要求我們盡好一個本分。它與以後的幾條誡命密切相關。這些誡命,有的關於生命,有的關於婚姻,有的關於私有產業,有的關於言語,都與它一起構成天主教社會訓導的根基。

天主十誡第四誡也涉及學生對師長、雇員對雇主、屬下對上司、公民對國家和政府的關系,同時也意味著父母、師長、官員、政府、所有享有權威的人對他們所照顧的個人和團體負有的責任。

2199 天主十誡第四誡以子女為其直接對象,是論子女對父母的孝愛,因為親子的關系原來是最普遍的關系。但是,它也包括對家庭中其他成員的親熱,更要求對祖父母以及先祖的尊敬、親愛和知恩。天主十誡第四誡也涉及學生對師長、雇員對雇主、屬下對上司、公民對國家和政府的關系。

同樣,這條誡命也意味著父母、師長、官員、政府、所有享有權威的人對他們所照顧的個人和團體負有的責任。

孝敬父母的賞報。

2200 遵守第四誡有一個賞報。舊約〈出谷紀〉上說︰「應孝敬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好使你在上主你的天主賜給你的地方,延年益壽。」遵守這條誡命,不但給予人精神上的好處,而且也給人帶來像和平與繁榮這樣的物質上的利益。相反,違反這條誡命會給社團和個人造成嚴重的禍患。

天主十誡第四誡的命令并不限於子女的孝敬父母,父母教養子女的責任也包括在內。此外,也涉及所有親戚關系、師生關系、個人與社會關系、公民和國家關系。《天主教教理》解釋天主十誡第四誡,分五點,也先後談到上列的種種問題。五點的標題是︰一、天主計划中的家庭,二、家庭和社會,三、家庭成員的義務,四、家庭和天國,五、公民社會中的公權力。今天我們介紹其中第一點和第二兩點。

一、天主計划中的家庭

談到天主計划中的家庭,《天主教教理》先指出家庭的本質,它認為︰第一、家庭基於夫妻雙方的同意,它的目的是在夫妻雙方的好處以及生育子女,第二、家庭的存在是事實,并不需要社會方面的事前認可,第三、家庭的成員有平等的人性尊嚴,也有各自不同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第一、家庭基於夫妻雙方的同意,它的目的是在夫妻雙方的好處以及生育子女。

2201 夫妻的結合是以男女雙方的同意為基礎。婚姻和家庭的目的是在夫妻雙方的好處以及生育子女。夫妻的相愛以及子女的出生,在同一家庭的成員之間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首要責任關系。

第二、家庭的存在是事實,并不需要社會方面的事前認可。

2202 在婚姻中結合的一男一女連同他們的子女形成一個家庭。這制度先于所有公權力的承認;公權力有義務承認它。應將它作為正常的參考,應按照它確定不同等級的親屬關係。

第三、家庭的成員有平等的人性尊嚴,也有各自不同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2203 天主造人一男一女,就這樣創立了家庭制度,給家庭制定了基本的結構與法規。家庭中各成員都享有平等的人性尊嚴。為了家庭成員和社會的共同福利,在家庭內應有不同的責任、不同的權利以及不同的義務。

以上是對一般家庭而言。談到基督信徒家庭,《天主教教理》更提出三種說法。第一、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家庭式的教會。第二、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天主聖三共融的記號和形像。第三,基督信徒的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最好場所。

第一、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家庭式的教會。

2204 基督信徒的家庭是一個信、望、愛 三德的團體。正如聖保祿宗徒和聖伯多祿書信上所說的,在教會中的家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它應該被稱為家庭教會,因為它是教會共融的一種明確啟示和實現。

第二、基督信徒的家庭是天主聖三共融的記號和形像。

2205 基督信徒的家庭是人與人之間的共融。他們的共融是天主聖父與天主聖子在天主聖神內的共融的記號和形像。家庭中生育并教養子女的活動好比天主聖父的造化工程。家庭有責任同基督一起祈禱并參與他的祭獻。在家庭中每天祈禱和讀聖經加增家庭成員間的愛德。基督信徒的家庭負有傳揚福音,引人歸依基督的使命。

第三,基督信徒的家庭是教育子女的最好場所。

2206 在家庭內各成員之間有的是基於彼此尊重的、密切的、親愛的、以及休戚相關的關系。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的,家庭是一種培育豐富人性的理想學校,它的使命是在夫妻的彼此相愛互相合作下,不斷地悉心教養子女。

二、家庭和社會

這是近幾十年來教會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梵二大公會議和1980年舉行的全球主教會議,都曾對它進行嚴肅的討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家庭團體》勸諭,是在那次全球會議之後撰寫的,其中第三部分的第三點「論參與社會的發展」,說的就是這個問題。

教宗先肯定家庭是社會生活的第一個細胞,接著說明家庭生活對社會的主要貢獻,然后指出家庭對社會以及社會對家庭所負有的義務與權利,最後談到「家庭權利的大憲章」以及「基督信徒家庭的恩寵和責任」。教宗認為家庭生活對社會的主要貢獻是「共融和分享」。他說︰

在家庭內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真正而又成熟的共融,是首要的無法代替的社會生活的學校,是較大的團體的榜樣和激勵,這種團體關系的特色是尊敬、正義、交談和愛。」

《天主教教理》談「家庭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大致是以上述教宗的訓導為依據的。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第一個細胞。

2207 家庭是社會生活的第一個細胞,家庭源於自然,在家庭內一男一女是為了相愛和養育子女的共同意愿彼此給予、互相接受。家庭中的權威,穩定和人倫的生活是社會中的自由、安全和友愛的基礎。我們人都是在家庭的團體內認識倫理價值,開始恭敬天主和善用個人的自由。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啟蒙導師。

家庭對社會的貢獻。

2208 家庭的生活要能培養出家庭成員的開放心胸,要使他們知道關心他們中的幼年、老年、患病、殘障和貧窮的人,對他們負起責任來。許多家庭有時負不起這樣的責任。在這種光境下,便應該由別的人、別的家庭,必要時,也應該由社會來予以補救。雅各伯宗徒說得好︰「在天主父前,純正無瑕的虔誠,就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和寡婦,保持自己不受世俗的玷污。

分級負責的原則。

2209 社會要以適當的措置來援助和保護家庭。當家庭不能完成它的職責時,社會中別的機構有援助和支持家庭的義務。依分級負責的原則,更大的社團不許妄用它的職權,不可干涉家庭內的生活。

社會怎樣維護家庭。

2210 家庭對社會的生活和福利十分重要。因此,社會有支持和保障婚姻和家庭的責任。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的,「政府應以承認婚姻及家庭的真正性質,應以保衛公共道德及促進家庭福利為自己的神聖任務。

政府與家庭的關系。

2211 政府有尊重、協助和保障家庭權利的義務,特別是在以下各項上︰建立家庭、傳授生命、以及依其倫理和宗教信念教育子女的自由。對夫妻關系和家庭制度的穩定的保障。宣示和傳授宗教信仰,并藉著必要的方法和制度給予子女宗教教育的自由。擁有私產的權利,從事一項職業,謀求一種工作和住宅的自由,以及移居外國的權利。按照各國的制度,獲得醫療、老年、救濟和家庭津貼費的權利。對安全、健康、特別不受麻醉藥品、黃色書刊電影、酗酒等的傷害的防止的權利。與其他的家庭組織社團,在政府面前作為代表的自由。

社會中其他的人際關系。

2212 天主十誡的第四誡也解釋社會中的別的人際關系。它叫我們在兄弟姊妹身上認出我們父母的子女,在堂兄弟、 堂姊妹、表兄弟、表姊妹身上認出我們祖先的子孫﹔在同鄉和同胞身上認出我們祖國的兒女﹔在所有教友身上認出我們慈母教會的兒女﹔在每一個人身上認出我們在天大父的兒女。這樣,對我們說來,聖經上所講的「愛鄰人」的「鄰人」,是各有其身份的人,而不是集體人群中的一個號碼。我們認得出每一個人的出身,所以我們要關心每一個人,要個別地尊重他。

尊重人,講公道,有友愛。

2213 人類社會是由一個一個的人所組合的。一個社會治理得好不好,并不只在乎它是否保障權利、遵守義務和尊重契約。在雇主和雇員之間,政府和國民之間的良好關系,更應該是一種符合於人性尊嚴的仁愛,最重要的是要講公道,要有友誼。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