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
《天主教教理》分六點注解這條誡命,標題為︰一、「在真理中生活」,二、「為真理作証」,三、「相反真理的行為」,四、「尊重真理」,五、「社會傳媒的應用」六、「真理,美善和宗教藝術」。我們已在上次節目里介紹了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三點,今天繼續介紹其餘三點。
尊重真理
說老實話,把真理告訴給人知道。這是權利,也是義務。但是這項權利和義務的執行卻是有條件的。那條件就是不傷愛德。
2488 宣布真理的權利是有條件的。人的行為都應符合福音上所教訓的友愛。依這條教訓,在具體的情形下,應該仔
細考慮適當不適當把真理告訴要知道的人。
愛德和對真理的尊重,是決定是否可以,甚至應該隱瞞真理的兩種依據。
2489 愛德和尊重真理會使我們知道怎樣回答向我們打聽消息的人。第三者的利益和安全,尊重別人的私人生活和大眾的利益是三個充分的理由,允許我們對不宜讓別人知道的事情緘口不言或不肯多說。有時為了不說別人壞話避免傳播醜聞,我們更有保持緘默的責任。任何人沒有責任向沒有權利得知事情的人宣布事情的真相。
不可告訴別人的事情叫做秘密。《天主教教理》提出告解聖事的秘密和各種職業上的秘密,并說明這兩種秘密不可泄漏的不同理由及其不同的嚴重性。
2490 告解聖事的秘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在任何藉口下都不可泄漏,天主教法典上說︰「告解聖事的秘密是不可侵
犯的﹔所以聽告解者不得以言語,或其他任何方式,和藉任何理由揭發懺悔人。」
2491 像政界人物、軍人、醫生、法官所享有的職務上的秘密,以及在保存秘密的條件下所說給你聽的知心話,除非
在特別情況中,不可透露。所謂特殊情況則是︰如果不透露會對托付討秘密的人,受托秘密的人或第三者造成嚴重損害,并且唯有透露秘密才可避免這樣的損害。
對真理的尊重也包括尊重別人的私人生活。
2492 人人都要對別人的私人生活保持適當的距離。傳播工具的負責人應當在公共福祉的要求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之間做出平衡并划出界限。藉著報導新聞來干涉從事政治和公眾活動人物的私人生活,是要依照侵犯他們的內心深處和個人的自由的程度,而加以譴責。
怎樣應用社會傳媒
大眾傳播工具在今日社會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影響隨著技術的進步,同步增長。
2493 在今日社會中大眾傳播工具在傳播消息,推進文化教育的領域上佔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所擔任的角色在隨著技術的進步,財富的累積,傳播的訊息的繁多,對聽眾或觀眾的影響,同步增長。
社會有權利享有一種基於真理,自由,正義和團結互助的新聞報導。
2494 用大眾傳播工具來傳達訊息是對社會共同利益的服務。社會有權利享有一種基於真理,自由,正義和團結互助
的新聞報導。要正直地行使這項權利,第一所傳達的消息的內容務要符合真理。并且在不傷害正義和愛德的條件下,保持其完整。此外,在報告新聞時,要誠實,要適當得體,那就是說,不論在採訪新聞或傳播新聞時,都要謹慎小心 地遵守倫理規則并尊重別人的合法權利和人格。
社會中的所有成員也要在輿論界中盡好他們履行正義和愛德的責任。
2495 社會中的所有成員也要在輿論界中盡好他們履行正義和愛德的責任。他們也應該藉大眾傳播工具來造成并擴展正確的輿論。真實的和公正的新聞報導和促進知識并尊重別人的正確的思想的自由交流的自然結果。便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共融。
大眾傳播工具也有它的消極的一面。首先,它會造成人的被動性,再說它也會產生傷害愛德,甚至敗壞風氣的現象。
2496 大眾傳播工具會造成人的被動性﹔所以收聽時應有節制和分寸,而且應培養倫理意識,知道辨別是非善惡,能抵抗有害的影響的能力。
《天主教教理》對各方面提出警告和預防辦法。首先是對新聞記者們。
2497 新聞記者,由于他們所擔任的職業的本質上的要求,有責任為真理服務,不以散布新聞來傷害愛德。他們應該
同樣地盡力尊重事實的真相和評論人物的限度。他們不可失去身分去做毀謗別人的醜事。
依據梵二大公會議的教導,國家或政府,在這方面,也負有嚴重的責任。《天主教教理》這樣介紹大公會議的教訓說︰
2498 梵二大公會議說︰「政府當局關於此事,當負起特殊責任,使大眾傳播工具的使用均為謀求公共利益﹔因為執政
者的任務,尤其對於出版物,是保護真正的及公正的報導自由。」政府更應該「制定法律并嚴格執行,以免大眾傳播工具被妄用而作罪惡的宣傳,致使民間風氣墮落,社會進步受阻。」凡侵犯別人的名譽和私人生活權利的行為,國家 要予以懲罰。政府應該及早將有關公益的事情誠實地向國民宣布,并且對國民有根據的疑慮作出答覆,切不可利用大眾傳播工具,報導不真實的消息來操縱輿論。政府也不應該採用同樣的手段來侵犯個人和團體的自由。
最後,《天主教教理》又譴責有些國家對大眾傳播工具的濫用說︰
2499 大凡極權政府都有一種在道德上應受譴責的弊端,那就是這樣的國家有系統地偽造真理,利用大眾傳播工具操縱輿論界,及擺佈訴訟案件中的被告和証據。這樣的國家是在妄想藉著對所謂「思想上的罪行」的封鎖和壓制來鞏固它們的專制統治。
真理,美善和宗教藝術
在這個標題下,《天主教教理》觸及真理與大自然的美,真理與藝術,和宗教藝術三個課題。它認為,藝術也像人的其他活動一樣,并不以自身為其絕對目的。它所嚮往的是人的最終目的,藝術之所以可貴就是在這點訣竅上。
2501 人是天主照自己的肖像,按自己的模樣造的。人也藉著他的藝術作品的美來表達他與造物主天主之間的關系的真理。藝術真是人所特有的表達方式。一切有生之物都有追求滿足生命必需品的自然傾向。藝術是人內心的財富,原是天主自動地大量地賦與他的。所以它不但是人自己努力後的成就,更是天主賞賜給他的才能的自然結果。藝術是一種實用的智慧,它把聰明和靈巧聯合在一起,以聽得見看得出的言語來表達某種現實的真理。藝術有些相似天主的造化工程,因為它的靈感是來自對天主所造的萬物的認識和愛。藝術也像人的其他活動一樣,并不以自身為其絕對目的。它所嚮往的是人的最終目的,藝術之所以可貴就是在這點訣竅上。
宗教藝術更有其固有的使命。它的真和美,也要以其是否符合其使命來決定。
2502 『宗教藝術其形式與其使命符合,才算是真、是美。宗教藝術的使命是在信仰和崇拜中,稱頌和贊揚看不見的天主的奧秘,顯現在基督身上的真理和愛的卓越杰出的美,以及反映至聖童貞瑪利亞,天神和聖人聖女生活上的精神的美。希伯來書信上早已說過,基督「是天主光榮的反映。是天主本體的真相。」聖保祿宗徒也這樣說︰「在基督內,
真實地住有整個圓滿的天主性。」真正的宗教藝術誘導我們欽崇、祈求、愛慕那自己是聖的也使我們成聖的創世和救世的天主。』
最後,《天主教教理》提出梵二大公會議有關宗教藝術在教會禮儀中的應用說︰
2503 梵二大公會議教訓說︰「主教們應該親身或借助精通、愛好藝術的司鐸推進古代、現代各色各樣的宗教藝術,同時也要斷然禁止在禮儀和敬禮場所應用相反信仰,道德,以及基督信徒虔誠的藝術品。」
內容要點
2507 個人的名聲和榮譽應受尊重,這禁止任何中傷或誹謗的態度或言詞。
2508 謊言是說假話,意圖蒙騙那有權利知悉真相的人。
2509 犯了相反真理的罪過就要賠補。
2510 瑪竇福音上所記載的「金科玉律」幫助我們明辨在具體情況中,究竟是否適合向詢問者揭露真相。
2511「告解聖事的秘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職業上的秘密該要保守。對他人造成偏見的密談不該廣傳。
2512 社會的知情權應建立在真理、自由和正義之上,因此在運用社會傳媒上宜自加節制與嚴守紀律。
2513 藝術,尤其是宗教上的,「其本質就是要以人工,對天主的無限完美,作某種程度的表達。這些藝術越指向天主,
增加對他的贊美和榮耀,而無其他的企圖,就越有效地使人的靈魂轉向天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