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上十二】

12. 初世紀基督信徒信仰生活的主要部分

  初世紀時代,一個非基督信徒要加入教會團體,必須經過一番準備期,他們要聆聽教會要理,要遵守天主的誡命,要棄絕敬拜非天主的各種神明,要誠心誠意按照教會的訓導生活,作個品性端正的人,他們希望成為基督信徒的善意和行為表現必須有人可以擔保。這樣的準備期一般需要三年之久,如果一切合乎教會的要求,則可以在一週的星期五那天守齋,星期六晚上接受主教的覆手、驅魔、吹氣,並在頭額、鼻子和雙耳上畫十字架,然後舉行守夜祈禱,聆聽天主的聖訓和教會的規矩。最後,在守夜禮結束之前,接受洗禮、堅振兩件聖事,並參與彌撒聖祭,也領聖體,從此加入教會,成為真正的基督信徒。三年準備期的這一切步驟當時稱之為'基督信仰的開端'。

就如'基督信仰的開端'這幾個字所說的,上面提到的種種過程步驟也只不過是個信仰生活的開端而已,是個入門,以後要走的路實在需要恆心和毅力才能堅持到底,可以說是來日方長呢!

基督信仰生活的中心是舉行耶穌基督復活的慶典,這個慶典通常是在一週的第一天,也就是主日星期天舉行,因為星期六是一週的最後一天。耶穌的復活意味著祂更新了天主的造化,這個造化是天主用七天創造宇宙中第一天的工程。可是星期主日也是天主開始創造行動後的第八天,是完成造化後一週的復始,是耶穌基督更新宇宙後再度回來的宣報。

基督信徒雖然在每個星期日當天舉行基督復活的慶典,但是一年中舉行這個慶典最隆重的日子莫過於巴斯卦節那一天。據說教會初期只有東方的教會團體才另外舉行巴斯卦慶典,西方的教會團體只舉行一般星期日的復活慶典而已。無論如何,到了第二世紀末年,東西方的教會都已經隆重慶祝巴斯卦節,只不過日期有點差別而已,比方在羅馬帝國東方的幾個省份,那裡的基督信徒仍然保存著猶太人舊約的習慣,在他們的巴斯卦節那天舉行基督復活慶典。至於其他地方,則選定在猶太巴斯卦節之後的那個星期天舉行。第二世紀末年,教會內部曾為了在哪一天慶祝巴斯卦節而引起爭議,最後還是由高盧地區里昂的主教依勒內出面平息爭論,並採納大多數的意見,在猶太巴斯卦節過後的那個星期天舉行慶典。

基督信徒在星期日、特別是在巴斯卦節那天、舉行耶穌復活慶典的中心禮節儀式,就是重新舉行耶穌基督的最後晚餐,這個晚餐基督信徒稱之為'感恩祭典'(l`Eucaristia)。這個祭典使參與的信友進入一種與基督密切共融的關係境界,那就是與基督一同死亡,並和祂一起復活。

關于紀念耶穌最後晚餐的感恩祭典的禮儀內容,新約聖經中記述得並不多,'宗徒大事錄'第二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七章以及聖保祿致'格林多前書'第十章和十一章(宗.二,42;二十.7-11;二十七,35;格前.十,16;十一,17-33)裡面都只提到'掰餅'的事,掰餅就是耶穌最後晚餐中最重要的動作。倒是公元第二世紀初年羅馬帝國駐小亞細亞北部比蒂尼亞省的總督普利尼奧(Plinio),在調查當地基督信徒的信仰生活,以便奏書皇帝如何處理基督信徒的問題時,比較詳細地描述了信徒舉行感恩祭典的經過情形。教會初期著名的'十二宗徒訓導'(Didache)曾要求參加感恩祭典的教友在參與祭典之前必須先坦承自己的罪過。公元第二世紀上半葉羅馬著名的護教作家聖儒斯定(St. Giustino)在他所寫的第一本護教書籍中,很詳細地描寫了當時教友團體舉行感恩祭典的程序,這個程序就是天主教羅馬禮節至今仍在沿用的彌撒聖祭禮儀。

在昔日的感恩祭典中,講道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在今天的彌撒聖祭中也是一樣。彌撒中講道的目的是要使教友、特別是那些方才加入教會團體的人,對教會的要理有進一步的認識,也使他們在舊約聖經和耶穌基督之間建立連貫的關係,同時利用這個機會激勵教友遵守天主的誡命,善度基督信徒的生活。

我們說舉行感恩祭典就是重行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既然是晚餐,就得有吃飯的行為,這個行為就是掰餅分給在場參禮的人吃。主持感恩祭典的人,通常是一位主教,他把麵包祝聖了之後,一面掰開分給參禮的人吃,一面說"基督耶穌天上的食糧",而領受的人則回答"阿們",並攤開雙手掌心領受。

方才提到'十二宗徒訓導'要求基督信徒在參與感恩祭典之前先承認自己的過錯。承認自己的過錯是教會信仰生活中很重要的要素,錯是向天主承認的,向天主認錯的人會得到天主的寬恕,重新成為天主的兒女。在新約時代中,人第一次得到天主的寬恕是在領洗的時候。不過耶穌又把天主寬恕人的罪過的權力交給祂的十二位宗徒,並由宗徒們傳交給他們的繼任人主教和主教的助手神父們。

'十二宗徒訓導'要求信友在祈禱和參與感恩祭之前先承認的罪過都屬于日常生活中缺失,是不嚴重的過錯,因為按照初期教會的看法,一位領了洗的教友是不應該再犯重大的罪過的,如果犯重大罪過,他是要被排拒在教會團體之外的。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第五章便要求教友和淫蕩的、貪婪的、勒索人的、拜偶像的、酗酒的、辱罵人的教內弟兄斷絕來往。這就表示犯那些罪過的人得不到教會的寬恕赦免。

但到了第二世紀,教會似乎已經默認重大的罪過如背教、殺人和姦淫者,也可以得到寬恕,與天主修好,但這種寬恕只有一次,下不為例。這樣的寬恕多少是要發揮聖洗聖事的功能,使人因懺悔而重生。公元二百五十年羅馬皇帝德喬(Decio)有系統地迫害教會後,導致了不少教友叛教。這件事給日後的教會帶來了不少困境,因為教難過後,那些叛教的人又想回到教會懷抱,可是教會內部有兩派持不同的意見,有人以為可以接受,另有人期期以為不可。這樣的兩派主張在羅馬和北非的迦太基衝突得最厲害,甚至造成了小小的分裂。從這裡可以看到公元最初三個世紀中,教會有關懺悔、認錯和作補贖的概念還沒有很清楚。

舉行感恩祭典和懺悔求寬恕,這是基督信徒信仰生活的重要關鍵。但除了這兩件聖事外,信仰生活中還包括祈禱和別的禮儀。初期教會有許多作家建議每天定時祈禱,比方上午一大早,教友要面向東方祈禱,因為光從東方來;然後在上午九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以及旁晚點燈時祈禱。根據昔日的習慣,基督信徒祈禱的姿勢一般都站著,祈禱的時候高舉雙手,打開手心,他們決不雙手交叉合掌。

基督信徒一生中,從生到死,常在祈禱,遇到生命中重要的事件或時刻,更是祈禱。但這並不意味著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有特別的祈禱禮節,比方在初世紀的時候,似乎沒有教會的婚配儀式。第二世紀末年埃及亞歷山大一位不知名的護教作家寫了一篇名叫'致迪奧涅托'(A Diogneto)的極有名文章,文中說「基督信徒和其他的人一樣地結婚」,所不同的是基督信徒賦給婚姻新的意義,婚姻傳統習俗中如有不合乎基督信仰的,他們就予以修改或摒棄。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人書第五章提供給夫妻兩人的婚姻神修觀,讓我們看出基督信徒婚姻的不可拆散性對當時的教友實在是個新穎的觀念。對教友夫妻來說,最重要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度相同的信仰生活。漸漸地,很快便有了為基督信徒新郎新娘祈禱的經文,但那些經文並不構成婚配的禮節儀式。第三世紀最著名的護教學者,迦太基的戴爾都良(Tertulliano)曾寫信告訴他的妻子,要她在自己去世後不要再嫁人,可是如果那個人是基督信徒,那就無所謂。有人以為戴爾都良的信暗示著當時基督信徒婚姻的禮節儀式,但今天的人認為戴爾都良只是發揮聖保祿宗徒的婚姻觀,強調信仰改變了基督信徒的婚姻的本質。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態,初世紀時代,教會團體中遇有患病的人,負責教會的人士就被邀請去看訪病人,給他傅聖油,油可以當醫藥來用,傅油的意思大概是給病人帶來康復的希望。

初世紀的人和今天的人一樣,對去世的人都懷著敬意,基督信徒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致命殉道的人更受到特別的尊敬。逢致命週年紀念日,教友便在他們的墳墓上舉行特別的紀念活動,因為他們認為那是致命者重生的日子。早先,基督信徒和一般的人埋葬在同一個地方,第三世紀以後,基督信徒便購買一塊土地,作為他們自己的公墓。在羅馬,基督信徒的公墓便是有名的地窟。從這些教友的公墓無意中竟產生基督信仰的藝術,因為教友們常在墳墓四周畫一些有關聖經與福音中所描寫的事蹟,例如畫一支船的錨,或一條魚,而魚的希臘文正是'耶穌基督、天主子、救主'(Jesous Christos theou Uios-Soter)這幾個希臘字的第一個字母的拼寫(ichtus)。于是,在教難時期,船錨或魚便成了代表基督信徒的暗號。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