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天主教歷史淺談

天主教歷史淺談【編譯序】

天主教歷史淺談要談甚麼?

  天主教歷史淺談要談甚麼呢?我們可以開宗明義地說:天主教歷史淺談要談兩千年前創立天主教會的耶穌基督,要談耶穌基督嗣傳的、以伯多祿為首的十二位大弟子'宗徒',要談以這十二位宗徒為大支柱而建立起來、並拓展開來的教會,要談由凡夫俗子、王公貴族、博學之士和無知小民組成的教會團體在兩千年歲月中所表現的、可歌可泣和令人惋惜的事蹟。我們要談的這一切就是構成天主教會歷史的成分。

為甚麼要談教會歷史?談歷史能產生鑑古知今的作用,談天主教會歷史可以略為知道初世紀、中世紀、乃至十九世紀教會和教友的信仰生活狀況,進而曉得作個基督信徒的內容是甚麼,意義又何在。此外,了解歷史也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的遺產,而且在某些情況下有助于我們理出不同時代和不同事件之間的微妙關係。于是,我們會不期然地發現許多歷史中的寶藏,我們的想像力也會因此變得更活潑,更豐富。

我們今天的人怎麼能夠談兩千年前出生的耶穌基督呢?因為祂的名字由世世代代的人傳遞下來。但是我們必須分辨清楚,耶穌基督的名字之所以傳遞下來,並不只是因為有人寫了一本書,而這本書後來又印刷成各種文字,廣為流傳,因此每個時代的人都熟悉這個名字。耶穌基督的名字之所以延綿傳遞下來,主要是因為二十個世紀以來,有越來越多的人聆聽了耶穌基督所宣講的天主對世人的呼籲、警告和規勸,而每個時代的這些人都組成一個信仰耶穌的話的團體。因此,耶穌基督便生活在這些團體的生命中,而這些團體又把他們所信從的耶穌基督一代一代地傳給後人。這些團體有共同唯一的信仰,與同時代的信友和過去及未來的信友都在信仰中保持著心靈和精神上的共融。這些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信友團體共同形成一個有機体,這個有機体就叫作'教會'。所以,從人類歷史看,耶穌基督這個人和祂的名字是因著在教會內的散播和流傳而延綿至今的。

世世代代真正信仰耶穌基督的人,都或明或暗地承認他們和耶穌相遇,但是他們並非經由附合前人所定的某種信條的途徑,或者跳回兩千年前,來與耶穌基督相遇,而是在他們自己的現實生活中會晤那曾經被散播、並流傳到他們當中的耶穌基督,就像其他時代的信友所經驗過的一樣。用教會的方式來說,把對耶穌基督的信仰傳遞下來的是人和事件,而不是那些寫在紙上信條。正因為這個緣故,我們談天主教歷史的時候,所重視的是歷代的人和發生過的事件。

耶穌基督第一次宣講天主的呼籲、警告和勸勉,也就是宣講'福音'的時候,是在羅馬帝國皇帝凱撒提比留執政的時期。當時耶穌的出生地巴勒斯坦是被羅馬帝國統治的省份,而耶穌和祂的門徒所講的是聖經上的言語,雖然如此,福音還是逐漸地傳到地中海沿岸,乃至全世界,與各地不同的語言、文化及哲學思想接觸,互相沖擊,彼此融合。

于是我們不禁要問:多少世紀以來,接納福音的人千百種,有農夫,有城市居民,有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人,有社會上三教九流的人,他們所傳遞下來的福音仍然和昔日耶穌所宣講的一致嗎?難道福音的原始精神不會變質、或被更改嗎?難怪一些傳統保守派的人士認為任何演進都是背離原始,甚至離經叛道,不足為取,因此必須復古,歸回原始,忠于過去。傳統保守派人士的主張卻被演進派的人士視為頑固,食古不化。

再說,當基督的福音在一種文化中生活長久、並慣用這種文化來表達的時候,那些傳遞福音的人所傳的是甚麼呢?是僅僅福音本身,或者除了福音之外,也包含福音所立足的地方文化?舉個很明顯的例子,十六世紀以後,隨著歐洲航海家發現美洲和亞洲許多地方之後,歐洲傳教士便到這些新地方傳播福音。但是他們帶去的不只是福音,也帶去了歐洲文化。這種由福音和文化組成的基督信仰文明曾經破壞了、甚至毀滅了、或者改變了許多地方原住民的文化。歷史告訴我們,基督的福音在某些地方不得其門而入,遭到拒絕,因為當地的人認為福音對他們的文化、文明基礎有害。我們也知道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大陸以及傳教士去向美洲原住民宣講福音時,卻也毀滅了美洲古老的阿茲台克文明和印卡文明。東方的日本和中國也曾經拒絕基督信仰,因為他們認為基督的福音對自己的文化文明不利,為了自衛,必須抵制基督信仰。

忠實傳遞福音所遇到的困難還不止于此,我們知道基督信仰的生活並不只限於個人內在生命的得到啟發便算了事,外在生活的見證更為重要。但要作到這點,非得要有一個固定的組織機構來負責教導信徒、來計畫他們的宗教生活、來安排他們的傳播福音工作不可。人世間一有組織機構,便須要權力來統轄指揮,而只要是權力,便大同小異。教會是個人的組織,它固然用耶穌所說的話和所立的聖事來宣講耶穌,卻在歷史中不斷有著以類似政治社會結構的形態來組織自己、並以週遭的社會生活運作方式為榜樣的傾向。于是有人問:生活在這樣的教會中的我們,是不是遠離了基督、遠離了福音呢?這個教會是不是須要淨化一番呢?也因此,歷來曾有不少人或團體渴望歸真反璞,回到福音原始的精神,亞細西的聖方濟各便是最典型的例子。不過,另有些人或團體為了回到原始的精神,不惜和教會決裂,十六世紀的馬丁路德發動的宗教改革,與羅馬分道揚鑣,又是最好的例子。在他之後,還有許多人效法了他。

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度設法來回答大家所提出的許多有關耶穌為何與如何來到我們當中的問題。過去的人比較重視歷史這門課和這門學問,今天的人就不然,他們對歷史已經不太信任,因為有許多歷史上的可怕事件都被所謂的歷史權利認為合情合理。當然,歷史不會重演,我們也不會在教會歷史中去尋找現成的藥方和解答。不過,教會的歷史有點像猶太經師的寶盒,須要時,經師會從裡面取出新的和舊的東西來。

其實,當我們許多人有同一個朋友的時候,我們會根據自己的特性而在這位朋友身上發現各種不同的特點。基督信徒也是一樣,他們在兩千年中對耶穌有著不同的經驗,而教會的歷史可以讓我們分享前人許許多多的心得,也幫助我們擴展視野,充實自己的經驗。

歷史讓我們發現歷代教會經驗對我們今天信仰生活的貢獻。任何遺產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對先人留下的遺產,我們應該懷著保留的態度來接受。借著教會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福音是如何地在看每個時代的基督信徒的行為態度。比方說:我可以解釋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是怎樣誕生的,即使我不知道如果我生在十三世紀,我對它會有甚麼看法和態度,但是今天我可以指出這個組織機構違反福音的精神。

每個時代的人都用他們自己的生活環境背景表達基督的訊息,我們也應該用屬于我們今天的處境來表達基督的福音,來書寫我們今天的信仰。認識歷史可以使我們更客觀、更小心、更中庸地評價前人的作為,也幫助我們借鑑歷史,而對今天可能發生的危機不致于驚慌失措。歷史不會重演,但有許多事情是類似的。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