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3-02-2005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教宗與聖座
-法國政教分離法頒佈一百年,教宗致函法國主教,勉勵該國政府與教會在互相尊重下合作無間
-教宗說:病人的痛苦決不是無用的

教會與社會
-拉丁美洲社會轉化愛之網
-佛羅倫薩教區牧靈中心活動
-一小邦印度教極端份子威脅天主教徒

世界24小時
-歐洲聯盟和伊朗針對德黑蘭的核計畫在日內瓦達成協定
-阿布•馬贊同哈馬斯運動和伊斯蘭聖戰組織領導人舉行會談
-巴基斯坦繼續受惡劣天氣侵襲
-多哥首都洛美舉行示威活動,抗議富爾•納辛貝坐上總統寶座
-大約兩千名俄羅斯人要求政府和普京總統辭職

********

教宗與聖座

法國政教分離法頒佈一百年,教宗致函法國主教,勉勵該國政府與教會在互相尊重下合作無間
(梵蒂岡電臺訊)今年是法國頒佈政教分離法一百年。在這個機會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寫了一封信函給法國主教,勉勵該國政府與教會在互相尊重對方的自主下合作無間。

教宗首先指出,十九世紀初,法國頒佈政教分離法,當時,對該國教會來說,是一件沉痛的事件。不過,在一百年後的今天,甚至在上世紀中葉,政府與教會的關係已經逐漸有好的發展。教宗說,如果深入的瞭解教會法典,便會知道,政教分離原則也屬於教會社會訓導的一部分。其實,政教分離,正回應了耶穌有關“天主的歸天主,凱撒的歸凱撒”的教導。因著有這個區別,法國主教和信友們應該透過不斷活躍地參與公眾生活,來為弟兄姐妹服務。教宗於是舉出一系列的法國著名人物,包括神學家、哲學家、藝術家、文學家等,他們和其他的天主教友都對法國社會生活,以及建造歐洲舊大陸方面,構成了重要的影響。教宗說,不可能忘記基督信仰價值觀在建造歐洲和歐洲各民族的生活上所占的重要位置。

教宗於是談到聖體年,他請法國主教和教友成為一股活力和促進人的發展的泉源。在談到今日法國與西方社會的價值危機和缺乏希望的現象時,教宗說,這也是現代社會本性失落的一個表現。在這樣的社會中,物質生活比基本價值觀更受重視,這阻礙了人們,尤其是青年們,作自由和負責的選擇。教宗因此勉勵法國主教們,促使教友們認識教會的社會訓導,並常常出席有關社會問題的重要公開討論,尤其要在有關人的基本權利、尊重人性尊嚴、人的進步、保護環境各方面,表示立場。教宗也請法國政府尊重信教的國民,因為,如果一個宗教被排斥到社會邊緣,便有成為宗派的危險。最後,教宗祝願,政教分離成為在自由、平等、博愛精神下進行有建設性對話的空間。

教宗說:病人的痛苦決不是無用的
(梵蒂岡電臺訊)“病人的痛苦決不是無用的,相反地,他們的痛苦非常寶貴,因為奧妙卻真實地參與了天主聖子的救世使命。”這是教宗寫給2月11日在聖伯多祿大殿參加彌撒的病人和朝聖人士的信中發出的訊息,這台彌撒紀念聖母在露德顯現。教宗的信由主持彌撒的他的羅馬代理主教魯依尼樞機在彌撒中宣讀了。

教宗在信函中提醒大家聖母顯現給伯爾納德時對人類的邀請,就是:祈禱、做補贖和改過遷善。教宗說:”這和基督勸人改過遷善信從福音的訊息相同。我們在剛開始的四旬期的禮儀中聽到了這訊息。我們要謙遜地接納並聽從這個邀請。”教宗在信函中也對痛苦做了反思,他談到受痛苦者與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間的密切關係。教宗說:“受苦的基督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天父的愛的計畫並拯救了世界。可愛的病人們,如果你們把自己的痛苦與基督的痛苦相結合,你們便能成為祂救贖人靈工作的最寶貴合作人。這便是你們在教會中的責任。”

彌撒中,信友們也為教宗祈禱。這台為露德聖母奉獻的彌撒在露德聖母歌聲和點燃的蠟燭光下結束。

教會與社會

拉丁美洲社會轉化愛之網
【梵蒂岡電台訊】利阿布魯納特44年毫無保留完全奉獻給拉丁美洲。上星期六她在羅馬去世。去年聖誕節她正好滿87歲。10號下午3點在位於羅馬郊區的羅卡地帕普世博愛運動國際中心舉行葬禮。出席葬禮的代表人員有來自拉丁美洲不同國家的運動成員。 “充滿人情”,“堅韌不拔,活躍,富於創造性,充滿智慧,而要求嚴格,付出一切,毫無保留”,這是與她共同生活過的人們的見證。這一切都開始於1958年10月那個下午,跨越大洋彼岸的旅行,與她同行的還有馬爾穀特西拉,非歐拉沃蓋羅,都是第一批普世博愛運動成員。 那是一個最簡樸的旅行,但是他們有一件財富──生活的被釘十字架的耶穌。他們還有另一件財富,那是他們的目標:“建立一個愛之網”。這是盧嘉勒女士交給他們的。那是凱戈瓦拉革命的年代。但是利阿女士說:“我們,也在進行一場革命。 而且我們的武器更強大,那是耶穌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那是愛。 我們也講成為‘新人’,但那是聖保路所說的新人。 我們講‘舊的人’,指死於自我。 我們的計畫也是死亡和生命:但是它的方向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個”。在緊張的12個月內, 三個人在巴西,烏拉圭,阿根廷,智利的許多城市播下友愛之苗。 利阿在1961年又回到這裡, 一直停留了44年。 愛之網不斷擴大,不斷加強,很快有15萬人加入到同一陣線, 包括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階層。 一張愛之網舖展到文化,政治,經濟各個領域。在阿根廷最近這些年,經濟和政治危機交織,普世博愛運動的成員們為社會和政府提供了許多對話的機會。 利阿成為‘奧意亨斯’中心的促成和發展人,這個中心便是阿根廷新社會形式的模本,“共融經濟”藍圖的靈感泉源。他們還展開了基督徒與其他宗教的對話。一個佛教徒為紀念利阿寫下:“您在那裡,還會將我們一直陪伴到永恆。 在更新的愛內相聚, 如同我們曾經說過的”。盧嘉勒在葬禮上致詞說:“我不感到這是分離,因為我們與利阿的合一總是越來越強”。

佛羅倫薩教區牧靈中心活動
【梵蒂岡電台訊】幫助從事政治的基督徒,鼓勵年輕人參與政治。佛羅倫薩教區牧靈議會以此為主要目的,幾個月來投入於獨具特色的社會牧靈活動。教區議會與社會及勞動牧靈中心共同推動政界基督徒研討活動,議會主席雷奧納多比昂克解釋:“這是為幫助我們成熟地參與政治生活,及成熟地貢獻政治選擇”。第二項創新活動是組織社會文化界人士。比昂克說這是:“為了廣泛深入的推進合諧共融,克服本位主義,及自私自利”。比昂克還解釋這些活動尤其是為了鼓勵年輕人,社會責任感比較強的人:“關於這個運動的發展,不論是對於評價已經進行的工作,還是未來更加緊密的共用,教區平信徒理事會與教區議會並肩合作將是不可或缺的。”他作結論說:“議會所設計的總體目標是促進天主教界個人對於社會-政治生活中,資訊、報酬、倫理、法律意義和政治生命的責任感”。

一小邦印度教極端份子威脅天主教徒
【梵蒂岡電台訊】印度南部阿姆勞啼地區,拉九拉天主教村莊仍然處於驚恐中。2月7號一小邦印度教極端份子以死亡威脅這個村莊的村民,強迫他們加入印度教。村莊的教堂被破壞,神職人員被恐嚇。這個村莊是本地區唯一一個擁有獨立自治權的村莊。這些天主教徒是中央邦移民的後代,幾個世紀以來平靜地生活在這裡。 阿姆勞梯教區主教愛得文考拉考向梵蒂岡信仰社說:“村莊百分之百的村民都是天主教徒,他們比較貧窮,從事農業,有的是顧工,但是信仰都很虔誠。” 主教說, 入侵份子可能是受到前些天一個印度教領袖“木尼”在阿約提亞講話的煽動,講話主題涉及古老的話題──印度教與伊斯蘭的衝突。根據一些目擊者的見證,“木尼”勸告“阿第瓦思”民族的基督徒皈依印度教, 並且要殺死所有拒絕皈依印度教的“阿第瓦思”基督徒。 考拉考蒙席已經向馬哈拉施特拉邦當局及內務部長遞交信件,要求保護拉九拉居民。

世界24小時

昨天02月12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歐洲聯盟和伊朗針對德黑蘭的核計畫在日內瓦達成協定
-阿布•馬贊同哈馬斯運動和伊斯蘭聖戰組織領導人舉行會談
-巴基斯坦繼續受惡劣天氣侵襲
-多哥首都洛美舉行示威活動,抗議富爾•納辛貝坐上總統寶座
-大約兩千名俄羅斯人要求政府和普京總統辭職

下面請聽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歐洲聯盟和伊朗前天11日針對德黑蘭的核計畫在日內瓦達成協定。這項由法國、德國和英國推動的談判將於3月中還在瑞士繼續舉行。此外,核問題也是新的緊張氣氛的起因:美國拒絕了朝鮮提出的雙方就平壤核計畫舉行會晤的倡議。

(梵蒂岡電臺訊)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的停火尋求達致協議並且遵守所達成的協議。這是巴勒斯坦新任主席阿布•馬贊定於昨天12日晚上在加沙同哈馬斯運動和伊斯蘭聖戰組織的領導人舉行會談的目的。同一個時刻,以色列國防部長莫法茲在特拉維夫會見巴勒斯坦安全部隊前負責人達赫蘭。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消息來源公佈了上述消息,並且闡明會談將集中討論釋放巴勒斯坦囚犯和以色列軍隊撤離約旦河西岸5個城市的方案。

(梵蒂岡電臺訊)巴基斯坦繼續受惡劣天氣的侵襲,一場雪崩將克什米爾的兩個小村子覆蓋,至少40人死亡。救護人員仍在努力趕到遭災難打擊的地區,那裡被兩米多深的大雪覆蓋。巴基斯坦西南部也被暴雨折服,前天11日,當地的沙迪克爾堤壩被洪水衝垮,造成上百人死亡,數以百計的人失蹤。

(梵蒂岡電臺訊)多哥首都洛美昨天12日上午警方和數以千計的示威者發生了衝突,兩人被打死。這些示威者走上街頭抗議富爾•納辛貝近期坐上總統寶座。儘管國際上的壓力,藉著軍方的支持和快速完成的憲法改革,富爾被任命為國家元首。他已經在本月7日宣誓就職,即在他的父親埃亞德馬去世後立即執掌總統權力。埃亞德馬在位共38年。

(梵蒂岡電臺訊)大約兩千名俄羅斯人在共產黨和民族黨的號召下走上莫斯科街頭,要求政府和普京總統辭職。導致這項抗議行動的是社會改革,這項改革大大降低了人民對普京總統的信任。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