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04-12-2005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教宗與聖座
-巴勒斯坦政府領袖馬哈茂德•阿巴斯拜會教宗,談論中東局勢
-教宗接見波蘭述職主教一批,勉勵在俗教友在政界和媒體界為基督信仰價值作
-教宗向出席拉丁美洲主教團促進家庭和生命委員會主席第三屆會議的與會人士表示不贊成婚姻的新形式

教會與社會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克塔爾教區為去年受海嘯打擊的漁民和難民重新建起2600多所住宅

世界24小時
-伊拉克繼續發生遊擊隊攻擊事件
-臺灣選舉初步結果顯示,國民黨在14個地方政府投票中獲勝
-哈薩克斯坦今天舉行總統大選,預料現任總統將獲勝
-中國再度發生兩宗煤礦意外事件
-7大國高峰會議在倫敦復會

*********

教宗與聖座

巴勒斯坦政府領袖馬哈茂德•阿巴斯拜會教宗,談論中東局勢
(梵蒂岡電台訊)巴勒斯坦政府領袖馬哈茂德•阿巴斯,也就是通稱的阿布•馬贊,十二月三日上午在街道戒備深嚴中來到梵蒂岡拜會教宗本篤十六世。聖座新聞室主任納瓦羅博士對此發表聲明說:“在親切交談中,他們檢討了中東局勢,尤其強調必須讓組成巴勒斯坦人民的成員參與建立中東和平的工作。此外,他們也談到天主教徒在巴勒斯坦的困難處境,以及他們對巴勒斯坦社會的貢獻”。拜會教宗後,阿布•馬贊也會晤了聖座國務卿索達諾樞機主教。

阿布•馬贊於今年元月九日被任命為巴勒斯坦人民主席,接替去世的阿拉法特。他曾以協調人的身份,參與了一九九一年在馬德里和一九九三年在奧斯陸兩地舉行的中東和平談判。阿布•馬贊告辭之前,還邀請教宗訪問耶路撒冷和聖地各處。

教宗接見波蘭述職主教一批,勉勵在俗教友在政界和媒體界為基督信仰價值作證
(梵蒂岡電臺訊)教宗本篤十六世十二月三日接見另一批前來羅馬述職的波蘭主教約四十位,向他們強調教會不認同於任何政黨,倒是需要在俗教友在政界和媒體界勇敢地維護基督信仰的價值,並為之作證。

波蘭克拉科夫總主教區的總主教,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私人秘書斯坦尼斯瓦夫•基維齊總主教,代表波蘭其他主教向教宗致詞,感謝新教宗在先教宗任期內以謹慎周到、專長才幹、忠心耿耿的合作來襄助先教宗領導普世教會。基維齊總主教特別感謝本篤十六世教宗在先教宗離世前那段日子,是那麼體察細微的陪伴著先教宗,而且在他去世後不斷地記取先教宗的種種訓導,甚至縮短了展開先教宗列品審察所需要的時間。

教宗向波蘭第二批主教們講話的中心議題是波蘭展開新傳播福音的工作。他引用先教宗在一九七九年第一次返回波蘭祖國訪問時所說的話說:“向第二千年代重新傳教是神職人員、修會會士、修女以及在俗教友的共同任務。而主教的表樣極其重要,他們的生活不但要無可指摘,而且要熱心關切使基督信仰的德行深入教區內每位司鐸的心靈”。

教宗為此強調:“身為主教的人必須特別留意修生培育的素質。不僅要重視未來司鐸的知識教育,更應該重視他們靈修和情緒上的薰陶。最近聖座公教教育部頒佈的有關考核修生和準備晉鐸的人的文件,希望你們徹底實踐其中所指示的內容”。

教宗也向波蘭主教們談到教區內修會會士的工作,他勉勵各修會會士修女與主教、神父和在俗教友合作,加入教區傳播福音工作計畫的行列,肩負符合自己修會特恩的牧靈工作。至於在俗教友,教宗指出:“歐洲文化給人的印象似乎是靜靜地在背教,豐衣足食的人生活得好像天主不存在一樣。在這個時候,在俗教友的作證特別有力和有效。他們必須在神父無法抵達的地方更新社會的倫理道德”。教宗強調:“教會不認同於任何政黨,任何政治團體,任何政治體制。但是教會始終提醒從政的教友要為基督信仰價值作勇敢和可見的見證,當這些價值遭到威脅時,必須挺身維護,他們在政見討論中,或在媒體上,都必須公開如此作”。

教宗最後指出:“當在俗教友在政治問題上推動對話時,如果他們的出發點是熱愛真理、關懷公益、為社會大眾服務的話,則他們的行動將產生效用”。

教宗向出席拉丁美洲主教團促進家庭和生命委員會主席第三屆會議的與會人士表示不贊成婚姻的新形式
(梵蒂岡電臺訊)出席拉丁美洲主教團促進家庭和生命委員會主席第三屆會議的與會人士昨天3日上午蒙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見。教宗向他們說:你們牧人的責任是指出婚姻的卓越價值的全部財富,婚姻作為生來就有的制度,是人類的產業。教宗也強調了不贊成婚姻的新形式,這些婚姻形式不符合當地文化,改變婚姻的獨特性質。

教宗在他的講話中感謝為“維護婚姻和家庭的基本價值所推動的牧靈活動,這些價值受到目前俗化現象的威脅。”教宗說,俗化現象阻礙社會良知以適當的方式去發現家庭建立的本質和使命。教宗又提到另一個嚴重的威脅,就是近來來自“不公正法律的壓力,這些法律不承認家庭的基本權利。”教宗隨後也注意到,面對這些誘惑教會促進家庭的努力在增加並得到鞏固,因為家庭正是建基在天主的愛的計畫的根基上,體現了為促進人類共同利益而不可取代的模式。

教宗說,夫妻專一、忠貞和向生命開放的愛形成生命這個團體,即婚姻的基礎。然而,福音關於家庭的宣講以及人性和精神實現的旅程的目標蒙受嚴重攻擊。這項宣講被“對婚姻和家庭的虛假理念”所毀壞,這些理念“不尊重天主的原始計畫。”教宗本篤十六世又說,在這種背景下,反映不出各民族文化的婚姻的新形式出籠。這種新形式的後果令人警覺:它們不接納維護人的尊嚴的道德原則,給任意使用科學殺死胚胎提供了方便。教宗說:“在拉丁美洲,如同全世界一樣,兒童有在一個基於婚姻的家庭中出生和成長的權利。”,“為此,需要幫助所有的人意識到墮胎的內在邪惡”,它是抵制人的生命和侵犯社會的罪行。

教會與社會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克塔爾教區為去年受海嘯打擊的漁民和難民重新建起2600多所住宅
(梵蒂岡電臺訊)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克塔爾教區為去年12月26日受海嘯打擊的漁民和失去一切的難民重新建起了2600多所住宅。這個教區同兩個非政府組織合作,為失去房屋和工作的倖存者的家庭解決困難。據信仰社報導的消息,一些住房已經分給災民,預計在12月底將把全部住宅分配完畢。在南亞發生的海嘯不到一年的時間,印度明愛組織設立了一個全部為海嘯提供消息的網站,網址是http://www.caritastsunamirelief.com,為瞭解亞洲這場悲劇的後果和重建工作的進行,提供了寶貴的服務。

世界24小時

昨天12月3日,本台新聞處提供的“世界24小時”報導的消息是:

-伊拉克繼續發生遊擊隊攻擊事件
-臺灣選舉初步結果顯示,國民黨在14個地方政府投票中獲勝
-哈薩克斯坦今天舉行總統大選,預料現任總統將獲勝
-中國再度發生兩宗煤礦意外事件
-7大國高峰會議在倫敦復會

請聽新聞的詳細內容:

(梵蒂岡電臺訊)伊拉克繼續發生遊擊隊攻擊事件,10名伊拉克軍人喪生。2日在費盧傑的暴力事件中,則有11名美軍遇害。以下是本台記者的報導:

********
伊拉克的局勢繼續困難,衝突事件不斷發生。1日在費盧傑的炸彈攻擊事件中,11名美軍陸戰隊員喪生。這是美軍在伊拉克所受到的最嚴重人命損失,到目前為止,喪失的美軍人數高達2123人。白宮發言人宣佈,布什總統將發表一個有關戰勝伊拉克的策略的新講話,演講中也將談到戰爭後美國的經濟和國家的重建。至於美軍撤出伊拉克的日期,則需要考慮到盟國撤軍的可能。保加利亞和烏克蘭已經擬定了在年底前撤軍的計畫。此刻人們為11月29日遭劫持的4名和平運動人士的命運擔憂。阿拉伯電視臺2日晚間播放的一個新的錄影帶中,劫持者威脅,如果在12月8日前不釋放伊拉克境內所有被監禁的伊拉克人,他們將殺死人質。
********

(梵蒂岡電臺訊)臺灣地方選舉開始點票。根據初步結果,23個地方政府中在野的國民黨贏得了14個。這次選舉對現任總統陳水扁的聲譽非常重要,他的民進黨因為有18名黨員被控貪污而成為多項調查的對象。

(梵蒂岡電臺訊)哈薩克斯坦今天4日舉行總統大選。現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獲勝似乎是在意料中。哈薩克斯坦人口1千5百萬,是亞洲盛產碳氫化合物的地方。請聽本台特約記者阿馬托的報導:

********
9597個投票站,2萬名員警,5名候選人。這便是哈薩克斯坦總統大選的資料。一般都預測即將卸任的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是勝利者。68歲的納扎爾巴耶夫從1989年起領導這個亞洲國家。他唯一的真正對手是托亞克白。投票前的安靜競選活動只受到一些醜聞和一個謀殺事件的干擾。國內的電視臺都由政府掌握,反對派只擁有幾家報紙。為了進行這次大選,國家的邊境地區採取了控制措施,大量移民被驅逐。這個疆域為義大利的8.3倍的國家,人口只有1千5百萬。今天,它是亞洲的主要碳氫化合物的生產地,西方國家在當地有重要的投資。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形成了共同市場的胚胎。
********

(梵蒂岡電臺訊)中國再度發生礦場意外事件悲劇,12月2日,貴州的一個煤礦場爆炸,16人死亡。同一天,河南新安煤礦場則發生透水事故,42名礦工被困其中。僅幾天前,11月27日,黑龍江的一個煤礦場發生爆炸事件,根據最新的統計,喪生者為169人。中國以出產煤礦著名,國內70%的能源來自煤,然而,中國也是礦場意外事件最多的國家。

(梵蒂岡電臺訊)7大國高峰會議在倫敦復會。目前,英國領導人士希望解決的最大問題是國際貿易問題,因為世界貿易組織高峰會議即將於12月13日到18日在香港舉行。英國首相布萊爾正在考慮巴西總統有關在香港會議前進行工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會談的建議。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