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17-07-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主日彌撒重播

東南亞通訊

這次的東南亞通訊報導的消息取自臺北教友生活周刊、香港公教報、天亞社:

-可敬的趙振華神父安息主懷
-意國神父林柏棟安息 在世期間關懷貧苦者
-貧窮的教會在貧窮的國家 作者 洪山川 主教
-韓國:首爾總教區鄭鎮奭樞機呼籲教友多關注環保
二零零六年八月份生活聖言
*********

可敬的趙振華神父安息主懷
【教友生活周刊訊】趙振華神父於六月十四日下午四時,在八里鄉安老院的修女及教友們陪伴及祈禱聲中安祥地離開人世,享年八十一歲。

六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假台北聖家堂為趙振華神父舉行殯葬彌撒,由單國璽樞機主教主禮,教廷駐華代辦安博思蒙席、耶穌會會長詹德隆神父、張宇恭神父及宋稚青神父襄禮,另有三十多位神父共祭。參與彌撒者︰有來自八里鄉安老院的修女及教友;高雄、台中、台北等教區基督活力員代表;台北聖家堂、仁愛堂、耶穌聖心堂等堂區教友、修會的修士、修女們,共四百餘人。

彌撒開始前,單樞機特別提起,趙振華神父個性開朗,和藹可親,笑口常開,在教友的心目中,是一位可敬的好神父。彌撒中,張宇恭神父證道時,簡述了趙神父的生平︰他在講道方面十分認真,很受教友們喜愛,還遺留下不少證道資料;他曾擔任過耶穌會院理家、台北聖家堂主任司鐸、全國基督活力運動總神師以及八里鄉安老院駐院神父。他的一生完全奉獻給教會。

彌撒後,宋稚青神父介紹基督活力運動代表歌曲「多采多姿」,其歌詞十分優美,並帶領當場的活力員們一起唱這首歌,也願趙神父能在天上回應。告別式由單樞機主禮,家祭由耶穌會會長詹德隆神父主禮。在公祭及瞻仰遺容之後,由林蔚民、黃金瑜、潘忠清、李達理、李鳳瑞、張在明六位基督活力員,將基督活力運動的標誌「金十字」旗覆蓋在趙神父的靈柩上,並一起唱「金十字」歌,氣氛哀傷。隨後將靈柩移上靈車,大家默默地向趙神父行最後的一鞠躬禮。

意國神父林柏棟安息在世期間關懷貧苦者
【香港公教報訊】逾六百名信徒七月十一日晚出席宗座外方傳教會林柏棟神父(小圖)的守夜彌撒,向這位忠心服務信徒、關心社會弱小的基督僕人致敬。
林柏棟神父(Adelio Lambertini)七月七日安息主懷,享年六十七歲。

七月十一日晚的守夜彌撒在銅鑼灣基督君王小堂舉行,由湯漢主教主禮,彌撒上聖若望宗徒小堂議會主席孫立光致辭,讚揚神父帶領堂區走向信仰的深處,關顧堂區內不同階層的人士。當晚林神父的誼子誼女份外哀傷,信徒鄧燕娥致辭時念及年幼時林神父很鍾愛他們那批小朋友,時有帶他們外出遊玩,情感絕對比得上親生的父親和子女。林神父的家人亦專程從意大利來港參加彌撒。

由於林神父的遺體會送返意大利下葬,大批信徒當晚彌撒後都留下來瞻仰林神父遺容以作追悼,隊伍排列到聖堂門外空地。有關安所彌撒已於七月十二日舉行,由陳日君樞機主禮。

林神父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日生於意大利米蘭,六三年三月三十日晉鐸,六五年十月抵港。神父來港後先用兩年時間學習廣東話,六七年獲派往西貢聖心堂服務,至一九七四年奉調離港往泰國和意大利工作。

林神父一九七八年返港後,在黃大仙聖雲先堂工作至八七年。往後神父先後在聖斯德望堂、聖多默宗徒堂、聖若望宗徒堂服務,一九九○年開始任聖若望宗徒堂主任司鐸。

林神父一九九五年發現患上淋巴癌,仍繼續傳教工作,一直服務至離世前兩個月。

同屬宗座外方傳教會的柯毅霖神父(Gianni Criveller)讚揚林柏棟神父不但是傑出的傳教士,亦是該會受人歡迎且出色的領袖。柯神父稱,六十年代當傳教會與華籍神父探討教區領導工作時,林神父貢獻良多。

貧窮的教會在貧窮的國家 作者 洪山川 主教
【教友生活周刊訊】今年五月初,我參加了傳信部每年在羅馬召開的「宗座傳信善會世界各國主任會議」,這是我去年八月起擔任台灣地區全國宗座傳信善會組主任以來,第一次參加來自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會議。在會議中僅有四位主教是身兼主任身分,而我則是唯一的教區主教,由於我任職的教區不大,所以我繼續受任為宗座傳信善會主任。

身為教區主教,我有二次機會受到特別禮遇,第一次是受邀以英語為大會主祭,第二次則於親見教宗時,安排在第一排座位,最感到訝異的是,進出梵蒂岡時,瑞士侍衛隊還特別向身著主教服的我敬禮,令我受寵若驚。
第一週的會議中,安排許多場演講和討論會,第二週則進入討論來自全世界各地向傳信部申請的補助案件。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某南非教區向傳信部申請一輛摩托車代替騎了數十年的腳踏車,這讓第一、第二世界國家的主任們,都挺有默契的會心一笑,並且儘速舉手贊成通過此申請案。大部分第三、第四世界中的教會所提出的申請金額,差不多都在美金一萬元左右,有時候為了這一萬美元還需動用該國善會主任說明,然後由大會表決是否通過,反觀我們教會,若將美金一萬元放在台灣的任何一個堂區,可能不足以支付一位職員的年薪。
傳信部大會的討論過程給我幾個感想:

第一、傳信部在批准全世界各地申請經費的過程中相當謹慎,他們很珍惜來自世界各教區捐獻給教宗的各類款項,如傳教節、聖童善會、聖召及為教宗慈善事業救苦救難的款項等(六月二十九日聖伯鐸節捐獻)。

第二、貧窮的教會在不富裕的國家內,擁有的小錢幾乎是天大的數目,得到一萬美金的捐助時,該國主任會覺得欣喜萬分。

第三、在訓練人才和培養聖召上,比撥款蓋聖堂及整修硬體設備較為優先,救災救難則有專人和專款處理。
最後,我漸漸體驗到台灣教會不大,捐款不多,只靠教友捐獻建設教會或維修更是不易,我衷心佩服台中教區在王主教領導下能由九二一的廢墟中重蓋教堂。我真不敢想像國外教會是否能夠瞭解台灣的處境?他們印象中的台灣曾是世界外匯存底領先的國家,可是國家的財源和教會小羊群的力量似乎不成比例。若我們真要向傳信部申請補助的話,還得費一番功夫來解釋我們這個小教會在富有國家的處境。

走筆至此,我好感激教會內外對宗座傳信善會的捐款,使教宗能夠自由的協助世界各地,特別是第三、第四世界教會的需要。我也很佩服各教區資深主教們數十年來任勞任怨,使我們教區內的建設、學校教育,及弱勢族群的服務工作成為全國慈善事業的先鋒及榜樣,這些教會臨在的能見度,在國內也象徵全體神父、修女和教友在這五十年來的努力。

我深有所感,在貧窮地區管理不太富裕的教會,似乎還有蠻大的發展空間;反之,我們這羊群不多的台灣教會,在這被認為富裕國家的能見度就更富有挑戰性了。

韓國:首爾總教區鄭鎮奭樞機呼籲教友多關注環保
【天亞社.首爾訊】首爾總教區的鄭鎮奭樞機發出牧函,籲請教友保護環境。

   鄭樞機六月廿五日於明洞主教座堂主持主日彌撒時發表《教會度環保生活》牧函。共祭者父包括總教區環境牧民委員會主席趙大玄神父及另外兩位神父,約一千五百名信眾參與。

   鄭樞機講道時介紹牧函的重點,教友可在聖堂取閱四十頁長的牧函。

   他解釋,按二零零三年九月總教區會議的建議,環境牧民委員會於零四年展開了「綠化教會」計劃,牧函內容乃根據該計劃的結果撰寫。

   環境牧民委員會於零五年六至十二月進行探討堂區環保立場的問卷調查,以便「綠化」教會。調查發現,大部分教友都意識到地球面對的各種生態問題,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很少想辦法改善。樞機表示,總教區轄下二百個堂區中,祇有廿個堂區設有環保教育計劃,百分之廿二的天主教青年表示曾在堂區聽過一些環保議題。

   樞機說,調查又顯示,大部分堂區附設的咖啡售賣機都使用即棄紙杯;有四個堂區設有太陽能系統,但其中一個並沒有運作;百分之廿六的堂區配有沖廁省水設施;以及祇有六個堂區有雨水循環再用系統。

   樞機指出,破壞環境的最大原因是人類使用天然資源的習慣。他說:「首先,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認真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及環保教會應有的價值觀。」

   他籲請教友放棄駕車到聖堂參與主日彌撒,改為步行或騎自行車。他又建議為青年舉辦暑期及周末生態營。參與堂區夏令營的教友亦應到野外學習欣賞大自然及尊重宇宙萬物。

   鄭樞機指出,參與教會推行「打破聖堂圍牆」計劃的廿七個堂區,已在聖堂範圍開闢了環保開放區,為教友及附近居民提供可能包括兒童遊樂場的空間,讓他們舒緩身心。

   樞機在牧函中又談及糧食分配不均問題,指出發達國家要面對肥胖問題,第三世界國家卻受飢荒威脅。

   他強調,要解決環保及糧食危機,拯救農業乃勢在必行。他建議韓國政府協助被國際貿易協議剝削的本地農民,他認為「糧食自給自足」對韓國來說很重要。

   他舉例說,南韓總糧食中,入口糧食佔百分之七十三,如不把稻米計算在內,該比率則上升至百分九十五。

   樞機提出鼓勵城市堂區多農村的天主教團體購買農產品,以協助提升南韓的自養能力。很多農村傳教站都因農民遷離而關閉。這方法將有助重建這些團體。

   他估計,首爾總教區有近八十個堂區從農村的教會團體購買有機農產品舉辦周末市場。

   彌撒後,鄭樞機及環境牧民委員會成員把蚯蚓及土壤分發給教友。他們解釋,蚯蚓能把食物渣滓轉化為泥土養分,有助減少浪費。

二零零六年八月份生活聖言

「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弗4:32)

這是最具體和最基本的生活綱領。僅僅以這種態度去生活就能創建一個截然不同、更富有手足之情和共融團結的社會。這個生活綱領取自昔日教會向居住在小亞細亞的基督徒團體所頒佈的訓令,它讓一直以來分裂的兩個民族──猶太人和外邦人──終能和平共處。

基督所帶來的合一必須不斷重新建立,並透過互愛而落實到日常生活上。我們可以從本月的生活聖言中找到一些與他人相處的指標:

「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

「良善」的意思就是願意為他人的好處設想,與他人「打成一片」,空虛自己,好能接近對方,把自己的利益、想法和那些使我們眼光模糊的成見完全放下,好能背起別人的重擔,照顧他們的需要,分擔他們的痛苦和分享他們的喜樂。

「良善」表示願意進入那些與我們相遇的人們的心中,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文化和習俗,甚至把它們當作是自己的一樣。如此,我們才能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才能洞察天主放置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換句話,良善的意思就是為他人而生活。

「仁慈」就是不折不扣地接納他人,不要求對方按照我們的意願去生活,例如具備某種良好的品格、相近的政治理念、同一的宗教信仰、沒有令人厭惡的毛病或處事方法等。我們應擴?自己的心胸,接納所有的人,包括他們的差異、有限和問題。

「寬恕」就是常常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就算在最美好和最安寧的家庭、學校和工作的環境中,也少不免出現磨擦、意見不合和爭執的時刻,導致大家寧願避免碰頭,不瞅不睬,甚至乎憎恨那些持相反意見的人。這時,我們必須作出一個決定性的選擇,努力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兄弟姊妹,好像第一次認識他們一樣。不再記憶他們冒犯我們的地方,而是以愛心去包容一切,真心寬恕對方,倣效天主對我們那?寬宏大方,不念舊惡。

當我們不但個別地,而是集體地並在彼此間活出良善、仁慈、寬恕的德行時,就能達致真正的和平和合一了。

我們需要不停地撥動火爐中的炭,免得被爐中的灰燼掩蓋,以致熄滅。同樣地,我們也需要經常更新我們之間的互愛,去建立一份新的關係,為免被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和自私自利的態度所窒息。

「彼此相待,要良善,要仁慈,互相寬恕,如同天主在基督內寬恕了你們一樣。」

我們必須把這些生活態度付諸實行,化作具體的行動。

耶穌透過治癒病人,給群眾吃飽,復活死人和給門徒洗腳,讓我們明白愛是什麼。對,愛就是具體的行動。這才是愛的真義。

我記得一位非洲母親的經驗。她的女兒露珊被一個頑皮的男孩用柴枝刺瞎了一隻眼睛,還被他繼續取笑。男孩的父母並沒有前來道歉,只是默不作聲。露珊的母親對這個家庭的處事態度感到非常憤慨。可是女兒早已寬恕了那個男孩,並對母親說:「妳應該感到安慰,因為我幸好還有一隻好的眼睛可以看見東西。」

後來露珊的母親跟我們分享說:「一天早上,那男孩的母親要求我去探望她,因為她生了病。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她為甚麼向我求助?她有很多鄰居住在她附近啊!況且她的兒子對我們做了那件事後,她還膽敢向我求助?』

「但是我立即記起『愛無疆界』這句話,於是我連忙走去她的家。她開門給我之後,便暈倒在我的懷中。我把她送到醫院去,並留在那裡陪伴她,直到醫生來照料她為止。一星期後,她出院了並跑到我的家裡來向我道謝,我熱情地歡迎她。我終於寬恕了她,現在我們的感情非常好。」

我們也可以藉著一些具體、謙卑而又明智的服務向別人表達我們的愛,這樣我們的日子會過得更充實,並能看見一份手足之情及和平在我們四周散播開去。


盧嘉勒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