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01-12-2006 新聞報導 資料庫
主日彌撒讀經
周末避靜
教宗牧靈訪問土耳其 教宗本篤十六世牧靈訪問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教宗於前一天,二十九日星期三中午,在土耳其西海岸大城伊茲密兒附近厄弗所聖母瑪利亞的老家舉行了一台感人的彌撒聖祭之後,便於傍晚飛到土耳其第一大城,有一千三百萬人口的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布爾是全球唯一跨越兩洲的歷史名城,是名副其實的亞洲和歐洲的橋樑,橋下通過的是連接地中海與黑海、並劃分亞洲與歐洲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早在西元前七百年便有希臘人在這裡定居,他們為紀念他們的國王而以他的名字“拜占庭”來稱呼這個地方。西元第二世紀末年羅馬帝國佔領這裡。第四世紀初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向東方發展國勢,在拜占庭建立新的都城,並於西元三三O年取名為君士坦丁堡。 中古世紀,君士坦丁堡是全歐洲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人口有一百萬之多。由於這座名城防禦工事堅固,所以很少受到侵犯。然而西元一二O四年卻遭到第四次東征的十字軍的搶劫掠奪。西元一四五三年四月六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奧托曼大軍從水陸兩方面圍攻這座城,歷經五十三日,君士坦丁堡陷落,歷經一千一百多年的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從此滅亡。這位伊斯蘭教皇帝並宣佈君士坦丁堡為奧托曼帝國的首都。在奧托曼蘇丹統治時期,君士坦丁堡又有另一番的發展和建設,不但成為帝國的都城,也讓希臘東正教宗主教繼續駐紮在這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奧托曼帝國覆亡,次年凱莫爾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把國都從君士坦丁堡遷往安卡拉。 今日的伊斯坦布爾有很多聞名於世的歷史名勝古跡,昔日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今日已改為博物館,藍色清真寺,歷代蘇丹的皇宮,黃金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資產的延綿七公里長的運河及其兩岸的傳統勝景等等,不勝枚舉。 教宗抵達伊斯坦布爾時,東正教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就在機場迎接他。這位生於一九四O年、全球三億東正教徒的精神領袖,自從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日被選為聖安德肋宗徒第二百七十位繼承人以來,便大力推動全球東正教內部的合作以及基督信徒大公合一的對話,同時特別關注地球的生態環境問題,幾乎每年舉辦國際性世界生態環境的研討會,今年這項會議就在屢遭破壞威脅的巴西亞馬遜河舉行。也因此他有“綠色宗主教”的稱呼。 自從十五世紀君士坦丁堡被奧托曼土耳其人攻陷,信仰基督的拜占庭帝國滅亡後,這裡的基督信徒便日漸減少。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伊斯坦布爾和土耳其全國還有三十萬東正教徒,但在缺乏宗教自由保障的局勢下,今天只剩下三千人,大部分信徒都前往歐美各地。信友人數雖然少得可憐,但是這裡的宗主教卻是全球各東正教聯合的精神領袖,雖然東正教全球各宗主教的地位相同,但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享有首席身份的地位,他是整個東正教合一的象徵,也協調所有東正教的活動事務。
教宗二十九日傍晚抵達伊斯坦布爾後的第一項活動,便是在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的陪同下,立刻前往宗主教公署旁邊的宗主教座堂聖喬治堂參訪祈禱,雖然不是很正式的訪問活動,禮儀過程卻也非常隆重,教宗還發表了一篇講話。祈禱後,教宗和宗主教在公署舉行了首次私下談話。晚間,教宗下榻“龍卡利之家”,龍卡利是真福若望二十三世教宗的姓,這個賓館是昔日龍卡利總主教作為聖座駐土耳其宗座代表的辦事處。 教宗在伊斯坦布爾的正式活動都集中在三十日這天。這天是君士坦丁堡東正教主保聖安德肋宗徒瞻禮紀念日。每年這個節慶,教宗都派遣聖座高層代表團專程前來參禮祝賀,一如每年六月二十九日羅馬聖座慶祝聖伯多祿聖保祿兩位宗徒的主保瞻禮,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也派遣高層祝賀團到羅馬梵蒂岡參禮一樣。慶典禮儀結束後,教宗和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簽署了一項聯合聲明。下午,教宗特別參訪了聖索菲亞博物館,這原是聞名全球的天主教和東正教聖索菲亞聖殿,後來被入侵的奧托曼帝國改為清真寺,一九三五年土耳其國父凱莫爾又把它改為博物館。除此之外,教宗也訪問了當地亞美尼亞宗徒教會的主教座堂和宗主教梅斯羅布二世,以及西羅東正教的總主教尤穌夫•切定,還有土耳其猶太教的大經師依撒格•哈來瓦。 有關教宗參與君士坦丁堡東正教主保瞻禮慶典的經過,本台特派員琴托凡蒂的報導: 教宗參加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宗主教主持的神聖禮儀,強調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傳揚福音的障礙
******** 教宗在致辭時說,是兄弟的情誼將伯多祿的繼承人帶到耶穌所召叫的首位宗徒伯多祿的兄長安德肋所建立的教會這裡,也是教宗保祿六世和阿泰納戈拉宗主教于1964年開始的合一的努力促使他前來,他們撤銷了1054年時令人悲痛的開除教籍。教宗這樣說: “基督信徒分裂在世人前是一個羞恥,也是傳播福音的一個障礙。主耶穌在受難和死亡的前夕,門徒們圍繞在他身旁,他熱切地祈求他們能夠合而為一,使世界相信。只有通過基督信徒的友愛共融和相親相愛,天主對每一個男人和每一個女人的愛的訊息才能夠令人相信。” 教宗繼續說,傳播福音的使命今天比過去更加迫切需要,因為,即使是在像歐洲這樣的信仰基督的地方,也逐漸失去它的基督信仰根源,甚至拒絕自己的這個根源。在與東正教信徒一同走向合一的道路上,伯多祿的繼承人有一個特殊的普世性職務,這位宗徒被主耶穌召叫作為磐石,主要在這磐石上建立他的教會。教宗說: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談到伯多祿合一工作的憐憫特性。伯多祿本人首先體驗了這憐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便是本著這個基礎邀請基督信徒進行友愛的對話,以找出一條今天能夠踐行伯多祿職務的路,來實現大家所認識的愛的服務。今天,我熱切渴望請大家記得這個邀請,同時也再次向大家作出同樣的邀請。” 教宗接著解釋說,聖安德肋是主耶穌負予重任的另一位,他要促進基督信仰與希臘文化交會。伯多祿與安德肋擔任的角色不同,但有同一個使命,就是:愛到底。聖伯多祿和聖安德肋都為主殉命死在十字架上。教宗指出,合一能夠將大量基督信徒匯集在基督的十字架下,為此,教會必須繼續在世界的迫害與天主的安慰下繼續它的旅程。在剛結束的世紀中,也可以看到為信仰作的勇敢見證,東方如此,西方也如此。今天,在世界各處也同樣有許多這樣的見證。教宗說:“讓我們在祈禱中記得他們,並盡一切可能支持他們,同時,我們也要不斷要求世界上所有的領導人士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宗教自由。”
在這個神聖禮儀結束時,教宗和大公宗主教一同到宗主教公署的陽臺上,用拉丁語和希臘語降福了在場的信眾,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後舉行了簽署聯合聲明儀式。教宗本篤十六世與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在聲明中表達了體驗到兄弟情誼的喜悅,同時重申要為走向完全合一而努力。 關於教宗本篤十六世與東正教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相會的重要性,宗座基督信徒合一委員會的顧問兼天主教與東正教對話委員會的成員薩拉恰斯蒙席說: “今天的這個聚會,從羅馬教會與君士坦丁堡教會關係的傳統來說,的確是一個具歷史性的聚會。教宗在上任之初便已經聲明,大公合一是他職務的首要工作之一。今天,教宗再次肯定了這一點。今天,宗主教也肯定了這一點。當然,巴爾多祿茂一世不是東正教的教宗,因此,他在這方面的努力更加費力。總之,這位與16個東正教會共融的宗主教在這次與教宗聚會的機會上,重申了東正教願意繼續神學上的對話。兩人都承認這是一條艱難的路。我們看到,在舉行禮儀時,雖然不能共祭,不能共融,但仍然是一個完美的相會,我們已經預先品嘗了我們期望主賞賜的完全共融的滋味。” 梵蒂岡新聞室主任,本梵蒂岡電臺的台長隆巴迪神父評論教宗這幾天在土耳其的訪問活動 答:這是個重大事件,列入已經被視為教宗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會晤的傳統中。我相信自從保祿六世教宗同阿泰納戈拉在耶路撒冷會晤之後,至少是一位教宗同一位宗主教間的第十次相會。我們可以說,幾乎成了一個慣例。這是個非常美好的時刻,非常強烈的時刻。除了在聖喬治主教座堂舉行的聖安德肋占禮的隆重禮儀外,他們的講話也頗為內容充實和有重大意義。在教宗的講話中,顯然將重點落在重新提出若望保祿二世在“願他們合而為一”通諭中發出的重大邀請上,就是在今天尋找合適的方式來理解伯多祿的職務同共融、合一的服務及仁慈的普世職責:重新提出這個重大的邀請,我認為是具有極大意義的一點。再就是發表的聯合聲明,聲明上簽署了許多方面的內容,重點不在教義方面,而在基督信仰教會在當今世界的牧靈工作和傳教使命上。在世俗化的時代正是一個為福音效命的重要使命,在目前歐洲大陸統一的進程中,是保留歐洲的基督信仰根源和使它重新具有活力的一個使命,也是為和平、為人類福祉、為今天人類的所有重大問題服務的使命。同時也特別留意不僅在整個歐洲,也特別在這塊土地上保持基督信仰的遺產,因為在這塊土地上有為大家如此重要的基督信仰的歷史根源。 問:週三在厄弗所舉行的彌撒和週五在伊斯坦布爾拉丁禮的聖神主教座堂舉行的彌撒是教宗這次旅行中牧靈幅度的兩個強烈時刻。教宗如何度與土耳其天主教小團體的相會時刻呢? 問:再過幾個小時就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重大活動:本篤十六世訪問聖女索菲婭博物館和清真寺。應給以這兩個重要時刻那些真正的意義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