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10-09-2006 新闻报导 资料库
主日弥撒读经
周末避静 教宗牧灵访问德国巴伐利亚 教宗抵达慕尼黑 经过一小时又叁刻钟的飞行,教宗的座机终於降落在慕尼黑弗朗茨.约瑟夫.斯特劳斯国际机场,那时慕尼黑的总主教座堂高大的钟楼开始敲响了大钟,报告教宗的抵达。由於机场空旷,所以这刮着不小的风。叁点半教宗走出飞机,德国总统科勒伉俪、总理默克尔女士、巴伐利亚邦主席施托伊贝尔伉俪和其他数千人都在场欢迎。 教宗此行的标语格言是“谁相信,决不会孤独”。教宗在慕尼黑机场接受国宾礼的欢迎,一切行礼如仪。德国总统科勒在致欢迎词时,引用保禄六世教宗的话指出:和平的新名词是发展,也就是全世界各国各民族一起发展,使人人共用地球的财富。科勒总统也引用本笃十六世教宗的《天主是爱》通谕,指出当宗教被其他事物利用时,就显示人间有些事情已经不对劲。科勒总统欢迎教宗回到故乡、回到巴伐利亚、回到德国访问。 教宗在致谢词时,先向总统、总理和邦主席以及有关各界致谢,他说:“此时此刻我心中记起了昔日在慕尼黑和雷根斯堡的种种回忆,这些记忆中的人和事都对我的生命留下深刻的影响。我知道我所领受的是那麽地多,所以在此我愿意向每位有助於我人格的培育的人士表达我由衷的谢忱。可是我也以伯多禄继承人的身份来到此地,为了重新肯定并坚固罗马圣座和我们祖国教会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宗说:“这些关系有数世纪的历史,受到坚决服膺基督信仰的滋养,巴伐利亚地区对这样的服膺尤其引以为荣,此地着名的建 物、古迹、巍峨的主教座堂、伟大美丽的雕像和艺术杰作、文学创作、文艺活动、以及许许多多个人和团体的事件,都反映出我所心爱的这个地方历代人民对基督信仰的虔诚。巴伐利亚和圣座的关系虽然曾有过紧张的时候,但彼此始终都充满着尊敬的心情。在历史关键时刻,巴伐利亚人民总是肯定他们对伯多禄宗座的忠诚和对天主教信仰的坚决拥护。耸立在慕尼黑市中心玛利亚广场中的玛利亚石柱就是最好的证明”。 教宗在机场向眼前欢迎的人士和整个德国人民说:“今天的社会与过去的不一样。然而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一致希望新一代的人仍然忠於我们的精神资产,这些资产虽然历经历史危机的考验,仍然屹立不摇。访问我出生的地方,也意味着我要鼓励巴伐利亚作为德国的一部分,属於德国高低起伏的历史,它有充分的理由以自己所继承的过去的遗产为荣。我所祝望的是我的巴伐利亚乡亲和德国同胞们,都积极地参与把基督信仰的基本价值传递给明天的子孙的任务”。 教宗抵达慕尼黑第一天的活动,大都属於官方性质,除了在机场接受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教会当局的欢迎外,便是在慕尼黑最着名的圣母玛利亚广场和市民会面,这是教宗昔日担任这里的总主教时所熟悉的地方。然後是到巴伐利亚旧王宫礼帽拜会德国总统科勒伉俪,并在同一个王宫接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和巴伐利亚邦主席施托伊贝尔伉俪。这天晚上教宗就在慕尼黑总主教公署休息过夜。有关慕尼黑等待教宗来临的心情状况,本台特派员从当地为各位写了下面的报导: 慕尼黑等候教宗本笃十六世回来 ******** 答:这项访问会是个信仰的庆祝。我们愿意人们听到什麽是教会:与教宗的共融,但与教宗共融的背後有与基督的共融。我们在雷姆举行大礼弥撒的时候,愿意举起近期才修复的恩格豪森十字架。正是在修复这个十字架的机会上,发现这十字架代表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苦像,追溯到公元890-900年:它见证了在我国的信仰,这个信仰养育了我国1千多年,我们愿意让它彰显出来。我认为教宗的来访该当使我们的信德力量受到检验,我们祝愿所有来同我们参加弥撒的人都使信德得到巩固。 问:教宗的来访提供机会来面对德国教会的薄弱吗? 问:该当做什麽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