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資料庫
信仰的感性之路
7 與耶穌基督做個朋友

我知道,若我們過去沒有這種隨時隨地向耶穌說話的習慣,剛開始可能會感到彆扭。不要緊,我們都是過來人,我們都有過那段「不舒服」的交友過程。記得以前祈禱,好像永遠只向他求這個求那個,他好像常充耳不聞,理也不理我。後來學乖了,向他祈求時,後面總加一句:「只要你喜歡…」至於答應與否,那是祂的事了。   

其實「修行」是一種習慣,你常常做,做得多了就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地會去做。與耶穌做朋友,也需要有點耐心,他有時好像也在那條小船上睡著了。但請安心,他畢竟永遠在我們身邊,只等待我們去叫醒他。與他做朋友,貴在忠心不貳,貴在有依持之心,貴在那種「只要有他在,我可以放心」的感情。「是我,不要怕!」我們必須把這句話常放在心裡。   

當然,對耶穌這個好朋友,與其他朋友一樣,有時我們也不妨撒撒嬌,甚至說話「氣話」。有時,我為了一樁非關我個人利害的事,曾求耶穌幫個忙,他好像不理不睬。那時我也會像小女孩向母親那樣生氣地說聲:「好吧,你不管,我也不管了,反正這是你的事!」說也奇怪,話還沒有說完,內心已感覺舒服安靜了好多;因為我心裡明白,只要為教會、為別人有益處,耶穌非親自「插手」不可。   

對聖母,我們當然也要有感情,但因為聖母與我們之間有一層母子關係,因此更容易產生那種親切的感覺。當然,無論是耶穌、是聖母、或是其他聖人聖女,我們想要與他們發生一種親切的感情關係,我們自己心中,必須已有某種最低限度的感情不可。當一個人不知愛情為何物時,當一個人從來沒有朋友,也不知母愛是那回事時;這種人要想與人產生親密感,大概不太可能;與耶穌、聖母表示親切,可能也不太容易。他必須先剷除「人性」方面的障礙,然後才能進入「超性」方面的友誼。我每讀聖人傳記,常感覺這些聖人真是得天獨厚,他們從小就在愛中長大,由人間愛轉向超性愛,是多麼容易的一步呀!   

我自己比較幸運,我生長在一個相當有愛的家庭中,更有一位心地慈善、信仰篤實的母親。我已知道母子之情是什麼滋味,更曾體驗過母愛是怎麼回事;我只要把我愛母親的愛移植到愛聖母的愛,事實似乎就那麼簡單,那麼直截了當。因為聖母是我的天上母后,因此喜怒哀樂,也像當年與母親一樣,我常常稟告聖母並與她分享;說也奇怪,每當我向聖母告訴之後,原來心中的喜樂變得更喜樂,苦悶的事卻消失了一大半!   

記得當年吳經熊大使的小女兒生大病,經他各地求醫後均無效,這位敬愛聖母的大使把孩子放在聖母像前對聖母說:「我已盡了我的責任,現在是妳的事了,只有你能治好他!」   

這種對聖母的全心依賴,其實就是一種信德;信德告訴我們天主是全能的,聖母經由她聖子的能力,也幾乎是無所不能的。我們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天上,還能怕什麼呢?但我們真的「相信」嗎?真的處處對聖母有持無恐嗎?可能我們母子之間的感情還沒有那樣深切!   

我們的小聖堂裡有一尊聖母石膏像,是法蒂瑪聖母像。這尊聖母像在那裡已放了快廿年,我從前好像沒有注意過似的。二年前有一天忽然心血來潮,我竟在天花板上裝了一枝電燈,燈光直垂聖母那慈祥的面頰。以後每次進聖堂必然向聖母深深地鞠一個躬,以表示我對聖母的尊敬。這個習慣一直遵守到今日。有時見聖堂內有人,不好意思獨自站在或甚至跪在聖母前祈禱,怕人家笑我有點走火入魔;那時我只好遠遠地鞠個躬向聖母道聲再見就離開。但若堂內無人,我則會一直站在那尊聖母像前,有時還甚至雙膝下跪,哀求聖母娘保佑。有時還口中喃喃有詞,說什麼我既然做了神父,聖母非助我做個好神父不可;否則我丟臉,「聖母呀,你也要去丟臉!」難道這不是向母親撒嬌嗎?   

是這種「人性化」的感情,像是一種潤滑劑,有助於我們在靈修路上奔向前程。不信,你自己可以試一試……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