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感恩祭聖經選讀
 |
高夏芳 修女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清楚地強調聖經在教會及基督徒生活上的重要,并指定「在舉行禮儀時應提供更丰富,更多變化,更適合的聖經經文」(禮儀憲章35),特別在感恩祭中,「為把天主聖言更丰富地供給信友享用,作他們的神糧,應敞開聖經的寶庫,在數年的循環期內,將聖經珍貴部分,給信友宣講一遍」(禮儀憲章51)。我們今天的「彌撒聖經選讀程序」(OrdoLectionumMissae)就是按照這些原則編訂的。一九六九年五月,經過不同禮儀及聖經學者六年的研究,這讀經程序面世,并普遍應用于全球教會。
按這個「彌撒聖經選讀程序」,在主日及節日的感恩祭中有三篇讀經。讀經一選自舊約(復活期除外,在此期間,第一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讀經二選自宗徒時代作品(宗徒書信或默示錄),讀經三則選自四福音。
藉這三篇讀經,教會把救恩歷史的各階段密切聯貫起來,并綜合地將之紀念、宣布、實現。耶穌是救恩歷史中心,舊約在他身上滿全,教會是他的延續,所以三篇讀經的中心及高峰是記載耶穌言行的福音。這個讀經程序,甚至整個感恩祭禮的結構,都可在耶穌復活後顯現給厄瑪烏兩位門徒(路24:13-25)這福音片段中,得到很清晰的啟發。兩位門徒首先對「有關納匝肋人耶穌的事」不全了解﹔至少,他們不能從中領會到救恩的希望和喜樂。耶穌就「從梅瑟及眾先知開始,把全部經書論及他的話,都給他們解釋了」,灼熱他們的心,更在擘餅時,使他們認出他來。他們回那路撒冷後,將一切傳布給弟兄們,并在團體中彼此談論這些事,為復活的主作見証。在感恩祭的聖道禮儀中,耶穌的信徒團聚一起,聆聽他的事跡,并藉舊約的預言,初期教會的體驗及見証,更深入地了解這些事跡的意義,再在聖祭禮儀中認出他,記念他的死亡,宣布他的復活,期待他的光榮再來。
福音誦讀的重要性也由感恩祭中不少的動作或儀式所強調,如恭奉,高舉和攜帶福音書游行,高聲朗誦或唱出經文,甚至,誦讀前向福音獻香,誦讀後親吻,誦讀時團體起立恭聽,高唱「亞肋路亞」歡呼等都是。福音的圓滿照亮舊約的期待,也奠定了初期教會信仰和生活的基礎。在感恩祭讀經中,教會以福音記載的耶穌言行為中心,再追溯舊約,及聆聽初期教會的見証,能深深領會救恩歷史的一貫性﹔欣賞救恩計划的美妙,也能為這救恩在今日世界的繼續發展,得到丰富的啟示。
正因福音是感恩祭讀經的中心及高峰,教會盡量使福音誦讀更全面性,更連貫性,同時,為使四本福音,藉著禮儀盡可能有系統及大量地傳給信眾,三周年的循環誦讀法就因回應此意愿而產生。按此方法,甲、乙、丙三周年,各以一本對觀福音為誦讀內容,若望福音沒有自己的周年,卻被分配在禮儀年的重要時期o中,例如:復活期、四旬期的最後三主日、聖誕節及聖誕後主日,以及年中的數個節日。概括地計算,在甲年瑪竇福音全書1071節中,誦讀的有626節(約占全書58.5%),乙年馬爾谷福音661節中有412節(約占62%),丙年路加福音的1149節中有717節(約62%)。若望福音的誦讀量,在甲、乙、丙年各有不同,在全書877節中平均每年誦讀約350節(約40%)。至于選讀片段的編排方式,在常年期采用「半連續式」,依循福音本身的次序,按照個別聖史的安排從首至尾選讀耶穌公開傳教的言行記錄﹔在將臨期、聖誕期、四旬期、復活期及各大慶節則采用「主題式」,選讀的片段配合該時期或慶節的主題。
透過聖經選讀的悉心安排,教會更積極地將自己放在聖言之下,受聖言光照、滋養、領導,讓天主按時給她分配飲食(詠104[103]:28),正如以色列民在曠野中每天領受適當的「瑪納」,不多不少,沒有剩餘也沒有欠缺,每天得到當夫所需(參閱出16:12-21)。沿著感恩祭讀經畫出的軌道,信友們應能得到丰富及適當的聖言滋養,并能周復一周,年復一年地循序漸進,一次比一次更深投入基督的奧跡中。
這樣循理性地誦讀聖經,更能令信友們體驗到聖經的萬古常新及它的言有盡而意無窮。事實上,每次在感恩祭中誦讀聖經,常是一種以有限捕捉無窮的經驗,是一番藉窺一角以睹全貌的努力。讀經者或聆聽聖經者,透過有字可數的經文,去領悟無限的天主及她的救恩﹔從一點一滴中,去汲取生命活泉的洪流﹔在零碎的歷史片段中,去體會整個救恩計划的完美和諧,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道路,也不太易走。大意地,粗疏淺薄地或習慣性地聆聽聖言都不能收效。對讀聖經有高超心得的教父奧力振,在一篇講道詞中曾這樣發人深省地質問他的聽眾:「你們慣常來參與聖祭,也懂得很小心地接領聖體,把祝聖了的面餅視如寶物,不讓一小碎片跌落或失掉……但為甚麼對聖言卻粗心大意?難道糟蹋聖言,不比對聖體的不小心更應受責備嗎?」若將這個比對引伸,可以說:在每一個聖體碎片中都有整個基督的臨在,同樣在每一個聖言片段中,我們都可與活生生的基督,他的整個救恩及那以他為中心的全部救恩歷史相貫通。感恩祭中的聖經選讀,就是透過數小段的讀經,為信友們提供一個當時當地(hicetnunc)與整個基督奧跡相遇的機緣。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讀經後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路4:21),在匝凱家中他說:「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路19:9),每天的感恩祭讀經都為教會,為每個基督徒創造一個救恩的「今天」。
相對地,每次感恩祭讀經都是天主藉她的語言與人相遇,敞開她的心扉,發揮她的救恩效能的機緣,聖大額我略有一句名言:「聖經隨著它的被誦讀而成長」(Scripturacrescitcumlegente)。一本包裝精美,擱在書柜內的聖經永不會成長,它是死寂的,無活力的﹔藉著它的被閱,被讀,被宣講,被聆聽,聖經才變活,才能發揮它的生命力,它的感化力,它那如雙刀利劍一般的效能(參閱希4:12)感恩祭是聖經「成長」的最優越地方及時機,它激發聖經的力量,揭露聖經的深意,實現聖經所宣布的訊息。在與匝凱相遇時耶穌說:「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路19:5),事實上,在感恩祭中誦讀聖經,就等于給天主制造一個進入她的家---教會---的「今天」。
按照讀經編排連續性地每周年以一本福音為主,能使耶穌的生平言行,依循聖神的啟迪及聖史們的安排,在教會及每個基督徒的生命中,有系統地被吸納并連貫性地延續下去。若能在讀經時對該年的福音內容,有一個全面性的概觀,了解福音的整體內容,它的來龍去脈,它的神學及文學特征,在感恩祭中一周復一周的誦讀就更耐人尋味,意境深遠,那個奧妙的天人相遇的「今天」就更真實、更內蘊無窮。耶穌自己也說過:「你們應當留心要怎樣聽﹔因為凡有的,還要給他……」(路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