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讓兒童的未來〈1996〉 

  讓兒童的未來充滿和平〈一九九六年〉

  1.  一九九四年是國際家庭年,在那一年年底,我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寫了一封信,請求他們祈禱,讓全人類能愈來愈成為天主的大家庭,生活在和諧與平安之中。我對於在武裝衝突中以及在其他暴力中受害的兒童,經常表達衷心的關切;我也不斷地喚起全世界的輿論,注意這些嚴重的情況。
  值此新年伊始,我的思緒再度轉向兒童以及他們應有的希望,希望得到愛與和平。我覺得我必須以特別的方式提到那些正在受苦的兒童,以及那些在成長過程中,從未嘗過和平滋味的兒童。兒童的臉龐上本應充滿幸福感與信任感,但是他們的小臉上卻常常滿是悲傷與恐懼。可見在這些兒童短短的生命中,他們不但看到、也已遭受了多少的痛苦?!
  讓我們帶給兒童一個和平的未來 !我向各位善心的人士提出這大膽的請求,我也邀請每一個人,都來幫助兒童,使他們能在真正和平的環境中成長。這是他們的權利,也是我們的責任。

在戰火下受害的兒童

2. 首先,我想起在我擔任教宗職務的這幾年裡,我所見過的一群群兒童;特別是我到各大洲從事宗座訪問時,所見到的那些充滿幸福歡樂的兒童。在這新年度的開始,我想起了他們。我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兒童,都能在幸福快樂中開始一九九六年這一新的年度,也在負責可靠的成人的幫助下,享受和平、安詳的童年。
  我祈求在世界各地,成人與兒童之間融洽的關係,能增進和平的氣氛與真正的福祉。然而世界上有許多兒童,卻不幸成為戰爭中無辜的受害者。最近幾年來,就有好幾百萬的兒童因此受傷或死亡,這實在是名副其實的大屠殺。
  國際法(1)雖賦予兒童特別的保障,但是此一保障卻普遍地遭到漠視。由於地區間和種族之間的衝突急遽增加,人道主義者所呼籲的保障法令很難落實。兒童成為狙擊手狙擊的靶子,兒童就讀的學校遭到蓄意摧毀,他們就醫的醫院則被轟炸。面對如此駭人聽聞的罪行,我們怎能不異口同聲地大加譴責呢?蓄意殺害兒童,是最令人憂心的一種標記,表示對人類生命的尊重已蕩然無存(2)
  除了那些已經遇害的兒童外,我還想起了在這些戰爭衝突中或在衝突之後,不幸殘廢的兒童。我同樣想到那些在所謂的「種族淨化」中,有計劃地被追捕、強姦或殺害的年輕人。

3. 兒童不僅是戰爭暴力的受害者;許多兒童更被迫實際投入戰爭。有些國家甚至強迫年幼的男孩女孩服役,參加戰事。他們向兒童保證,在軍中有食物可吃、有書可讀,兒童於是受到引誘,而被限制在遙遠的軍營,在那兒,他們挨餓、受虐待,更受人慫恿而去殺人,甚至殺害自己本村的村民。他們常被派去清除地雷區。在用這種方式作賤兒童生命的人們眼中,兒童的生命顯然沒有多少價值可言!
  青少年若曾經執槍上戰場,對他們的未來往往十分不利。他們在軍中服役幾年後,有些人退伍返鄉,可是他們常常無法適應平民生活。還有些人眼見同伴戰死,自己卻僥倖存活,對此感到羞愧,於是作奸犯科或染上毒癮。天知道會是一些甚麼樣的噩夢將一直折磨他們呢?他們的腦海中,有忘卻暴力和死亡的一天嗎?
  許許多多人道組織和宗教組織致力於減輕這些殘酷的苦難,值得我們衷心敬佩。我們同樣要感謝那些慷慨的人士及家庭,他們以愛心接納孤兒,盡力癒合他們的創傷,幫助這些孩子再度適應原來的生活環境。

4. 想起千百萬的兒童慘遭殺害,也想起許多正在受苦的兒童的滿面悲容,就催迫我們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來維護或重建和平,同時終止衝突與戰爭。
  去年九月在北京召開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大會之前,我要求天主教的慈善及教育機構採取一致的行動,將有關兒童與年輕婦女的課題列為優先,特別是那些處境最困難的兒童和婦女(3)。現在我願重新提出這項懇求,更要特別向與兒童有關的各個天主教機構和組織提出呼籲。我請求他們幫助那些因戰爭和暴力而受苦的女孩,請求他們教導男孩子們承認和尊重女性的尊嚴,並幫助所有兒童重新發現天主溫柔細膩的愛。祂取了人的血肉,後來並藉著犧牲自己,將祂的平安留給這世界〈參閱若十四 27〉。
  接著我願指出,所有的人和所有機構,從最著名的國際組織到地方性的組織,從國家元首到尋常百姓,都被要求,在每一天的行動中,以及在生命最重要的時刻中,都應對和平有所貢獻,絕不支持戰爭。

在各種暴力形式下受害的兒童

5.  在貧窮地區及在已開發地區中,都有千百萬的兒童因為其他形式的暴力而受苦。這些暴力往往不那麼觸目,但是其可怕的程度卻絕不稍減。
  今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社會發展國際高峰會議,強調貧窮與暴力的關聯 (4),在那次會議中,各國都承諾,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他們願全國一致,更主動、更努力地致力於對抗貧窮(5)。其實類似這樣的建議早已見於一九九○年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世界兒童會議。貧窮確實是造成非人性生活及工作條件的原因。在有些國家,連年紀尚小的幼童也被迫去工作,而且常常受到惡劣的待遇或嚴苛的處罰,所得的工資又低得出奇。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維護自己的權利,所以他們最容易受到敲詐和剝削。
  另外有些地方則有販賣兒童(6)的情形,把他們當作乞討的工具,甚至更慘的是,強迫他們賣淫,例如所謂的「性觀光業」即是。這種十足可鄙的買賣,不但是參與其事者的墮落,也是那些以各種花樣推動這行業者的墮落。有些人乾脆公然驅使兒童參加犯罪行動,特別是強迫他們販賣毒品,天長日久,極易染上毒癮。
  許多兒童淪落到以街頭為家的下場。這些年輕人,有些是逃家,有些是被家人遺棄或從來沒有過家庭生活。這些年輕人處在一種完全被漠視的情況下,只有靠著自己的狡黠混日子,被許多人看做應該清除的「人渣」。

6. 可悲的是,即使在富裕的家庭,也會有對兒童施暴的現象。這類情形雖不常見,但我們也萬萬不應忽視。有的時候兒童是在家中,在本應得到他們信賴的人手中遭到污辱,並慘遭虐待,而有損於他們的發展。
  許多兒童也不得不忍受父母爭吵或家庭破碎所造成的心理創傷。對兒童福利的關懷並不能預防那些往往由於成人的自私和虛偽所造成的後果。在表面的正常及平靜背後,甚至在豐富的物質享受這些掩飾下,兒童有時被迫在憂鬱孤獨的環境中成長,得不到穩定和慈愛的教導,也得不到適當的道德培育。缺少了大人的親切照料,這些孩子通常只能獨自從電視節目中去接觸現實生活,但這些節目所呈現的,又往往是既不真實,又不道德的情節,而由於年紀太小,這些兒童無法作正確的判斷。
  所以,難怪這種泛濫而有害的暴力,也會戕害他們年幼的心靈,使他們天生的熱情轉為失望或憤世嫉俗,善良的本性變為冷漠與自私。當年輕人追求虛妄的理想時,他們會體驗到痛苦和屈辱,敵意和怨恨,並浸染了環繞著他們的不滿及空虛。人人都知道,童年的經驗對一個人的一生有深遠的影響,有時還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後果。
  除非我們特別明確地致力於給孩子們 締造和平的教育 ,否則不可能冀望兒童將來能建立更美好的世界。兒童需要「學習和平」,那是他們的權利,是不容漠視的權利。

兒童及追求和平的期望

7.  以上我試著特別強調許多兒童今天所處的悲慘境遇。我認為這是我的責任,因為兒童是第三個一千年時的主人翁。但是 我並不想因此而感到悲觀 ,或忽略種種希望的標記。舉例來說,在世界各地許許多多的家庭,提供了兒童在和平的氛圍中長大的環境,我怎能置之不提?我們又怎能不指出許多團體及個人的努力,幫助了困境中的兒童,使他們能在平安幸福中長大?無論公私立機構、個別的家庭和某些特定的團體,都曾採取行動,專門幫助那些遭到創痛的兒童重返正常生活。特別是有許多教育計劃已經展開,鼓勵兒童和年輕人充分發揮才華,好成為真正締造和平的人。
  近年來,在國際團體中,雖然困難重重和猶豫不決,然而為堅決而有系統地處理與兒童問題有關的意識,卻也正在與日俱增。
  到目前為止,已達成的成果都激勵我們繼續這些值得稱許的努力。兒童如能得到適當的愛與幫助,他們就會成為 締造和平的人 ,建立一個友愛團結的世界。年輕人以他們的熱情和年輕人特有的理想主義,可以在成人面前做希望與和平的「證人」及「導師」。為了不致喪失這樣的可能,我們應按照兒童的個別需要,提供他們各種機會,使他們的人格能均衡成長。
  祥和平靜的童年,才能使兒童以信心面對未來。但願任何人都不要扼殺他們充滿喜樂的熱忱及希望!

兒童學習締造和平

8. 幼小的兒童學習的能力很強。他們觀察、模仿大人的一舉一動。他們很快地學會愛及尊重他人,但他們也很容易受到暴力和憎恨的毒害。兒時的家庭經驗會強烈影響他〈她〉們長大成人後的行為態度。因此,既然家庭是兒童最早接觸到這世界的地方, 家庭就必須是兒童學習締造和平的第一所學校。
  為人父母者,有非常好的機會幫助子女,使子女注意到這可貴的財富:即父母之間愛的見證。父母由於彼此相愛,使子女一來到這世界,就能在平和安祥的環境下成長,並且耳濡目染積極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包括:互相尊重與接納、傾聽、分享、慷慨、寬恕,這些價值觀是家庭真正的傳家之寶。由於以上種種價值觀所孕育的合作意識,父母能給孩子們一種真正能促進和平的教育,也讓孩子們自幼年時代開始,就成為積極的締造和平的人。
  兒童與父母和兄弟姊妹分享希望及生活的經驗。他們看到在面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考驗時,如何以謙和及勇氣來面對;他們在尊重他人,也尊重不同意見的氣氛下成長。
  更重要的是,兒童在接受任何言教之前,應該先在家庭充滿愛的環境中,體驗到天主的愛。在家庭中,他們得以知道,天主願意全人類都能和平相處、互相了解,並且成為一個大家庭。

9.  兒童除了接受家庭提供的基礎教育外,還有權利在學校及在其他的教育機構中,接受特別的締造和平的訓練。這些機構有責任帶領兒童,使他們從他們的社會及文化中,逐步了解和平的本質與要求。兒童必須認識和平的歷史,而不是只知道戰爭的勝敗而已。
  讓我們成為他們和平的示範,而不是暴力的惡表!幸而在各個文化中以及在各個時期的歷史中,都不乏許多正面而積極的例子。我們應創造新而合適的教育機會,尤其是在那些文化及道德最為貧乏的環境中。我們應盡一切努力, 幫助兒童成為和平的使者。
  兒童不是社會的負擔;他們不是謀利的工具,更不是沒有權利的人民。兒童是人類大家庭中的瑰寶,因為他們具體地表現了人類家庭的希望、前途以及蘊含的潛力。

耶穌,和平的道路

10. 和平是天主的恩賜;但是我們必須先接受這項恩賜,才能締造一個充滿和平的世界。也只有常懷一顆單純的赤子之心,才做得到。這是基督徒訊息中,最深奧、也最看似矛盾的面貌:所謂成為赤子,並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要求,也包含了「聖子降生成人」奧蹟的幅度。
  雖然到了世界末日那天,天主聖子會享受權勢與榮耀,但是他降生成人時,並未帶著權勢與榮耀而來,卻是以一個無助的貧窮孩童的面貌來到人間。他除了沒有罪過以外,在各方面都跟我們人類一樣〈參閱希四 15 〉, 他跟小孩子一樣地脆弱,也同樣對未來抱著希望。在人類史上那決定性的一刻之後,輕視兒童,就是輕視為救贖人類而屈尊就卑、棄絕一切榮耀,表現了偉大愛情的那一位天主。
  耶穌與小孩子打成一片。有一次,門徒在爭論誰是他們當中最大的,那時耶穌「就領來一個小孩子,叫他立在自己身邊,對他們說:『誰若為了我的名字收留這個小孩子,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就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路九 47 ─ 48 〉。耶穌也嚴厲地警告我們,不可給孩子立壞榜樣:「無論誰,使這些信我的小子中的一個跌倒,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繫在他的頸上,沉在海的深處更好」〈瑪十八 6 〉。
  耶穌要求門徒再變成「小孩子」。有一次一群小孩子擠著親近耶穌,門徒想把小孩子趕開,耶穌就生氣地說:「讓小孩子到我跟前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主的國正屬於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誰若不像小孩子一樣接受天主的國,決不能進去」〈谷十 14 ─ 15 〉。耶穌就這樣把我們的想法整個扭轉了過來。 成人必須向兒童學習天主的道路 。成人看到兒童能夠那樣地全心信賴,也就可以學習以真正的信靠之心呼求:「阿爸,父啊」!

11.  要變成像小孩子一樣,全心信賴天父,並像福音所教導的那樣溫和良善。這不只是一種道德要求,也是我們懷抱希望的理由。即使在遇到重重阻撓,使人灰心的地方;或是在邪惡勢力大得難以抵拒,令人喪志的地方,只要能重新找到單純的赤子之心,就可以再度燃起希望。尤其是那些知道有一位天主可以信賴,而這位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能在天主國度和平的共融下和諧相處的人。至於那些雖然沒能分享信仰的恩賜,但是卻相信寬恕及團結的價值,並且在聖神暗中的幫助下,能在這些價值中看到可能使世界面貌煥然一新的人,也都能重燃新希望。
  因此,我向所有善心的人士提出這大膽的呼籲及懇求。讓我們團結一致,合力對抗各種暴力,消弭戰爭!讓我們創造種種環境,以確保兒童能自我們這一代承繼一個更團結、更友愛的世界。

讓我們給兒童充滿和平的未來!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八日發自梵蒂岡

附註:

(1) 參閱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廿日聯合國兒童權利大會,特別是第卅八條;也參閱一九四九年八月十二日第四次全體大會,討論保護戰爭中的平民,第廿四條;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的草案Ⅰ及草案Ⅱ。

(2) 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生命的福音》通諭 3) 。

(3) 參閱【教廷致參加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代表團的信】〈一九九五年八月廿九日〉,一九九五年八月卅日羅馬觀察報。

(4) 參閱哥本哈根宣言 16 號。

(5) 參閱行動方案,第二章。

(6) 參閱行動方案, 39 號。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