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重讀天主教的社會訓導

社會訓導源起及意義

第一輯
天主教社會訓導: 其源起及其現代意義

1.富於經驗的教會所持的觀點

  理解教會之社會訓導的途徑,目前正逐漸形成中。這主要是針對教會自成立以來整個訓導的使命,並顧及教會世世代代以來社會經驗的累積,重新予以考量的結果。因此,像教會這樣富有經驗的機構所提出的社會思想,在社會輿論和專家學者之間,刻正引起新的興趣。目前,每當教會論及社會問題,其具體觀點常受到更密切的關注。

社會訓導是什麼?不是什麼?

  目前,教會的社會訓導其確切實質,已有了恰如其份的澄清,其所發揮的作用,也較獲理解了。我們可以說,在本質上它是倫理神學,一種針對社會問題的倫理神學。這樣的澄清是極為重要的:首先,它說明了哪些是不屬於教會的社會訓導,此外,它還大大消除了人們對教會處理社會問題時其真正意圖的曲解和錯誤觀念。

  今天,掌握相當資訊的社會輿論業已明白,無論如何不能再像過去缺乏客觀批判能力的觀察家那樣,把教會的社會訓導看作是一種意識形態,并將之與其他的意識形態相提並論。今天,從客觀上講,教會的社會訓導既不是一種思想,也不是一種社會理論。它不是一幅特定的社會或經濟制度的藍圖;不是幕後操控的權力或使既得的利益合法化,也不是一種理想化的烏托邦或一種為人類社會擬設的抽象倫理議題。它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它為我們的時代闡述教會對社會現實的見解,根據基督福音來評判現實,並提供人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準則。基本上說,它是一種神學,一種倫理神學,用來探索人類社會所提出的各種道德問題。

  教會的社會訓導既具有神學識照,也具有社會的現實意義,因為在社會訓導中,教會是借重理性的反省和人類科學,為生活在今日社會中的人們提出合乎基督信仰的具體人生觀。這正是教會為社會的建設者們提供的服務。正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其《社會事務關懷》通諭中所言:「教會借助於理性反省與人類科學,設法促請人們負起身為人類社會領袖的天職。」1

  所以,我們不可誤將教會的社會訓導視同介乎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三種途徑,仿彿教會正鼓吹另一種意識形態以建立一個新的社會制度似的。教會並不提出某種思想、某種社會、經濟或政治制度。這並非教會的活動權限範圍。教會的適當角色,在於詮釋社會活動中的道德價值,並提供符合福音人性尊嚴觀點的社會行為準則。關於這一點,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亦曾明確闡述道:「教會的社會訓導不是介於自由資本主義與馬克思集權主義之間的第三種途徑,也不是其他較不過份對立的解決辦法以外的另一種替代方案。更確切地說,它自成一格。它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在社會與國際的秩序中,在信仰及教會傳統的光照下,對人存在的複雜事實進行週詳的反省,再根據反省結果,提出正確的說明。其主要目的就在於解釋這些事實,確定這些事實在對人和人的使命上是否與福音的教導相一致。此種使命一則是屬於世間的,再則也是超越世間的,旨在指導基督信徒的行為。因此,不屬於意識形態的領域,而屬於神學領域,特別是倫理神學的領域。」2

  關於天主教社會訓導的神學意義,及其與教會傳教使命之間的相互關係,教宗若望保祿二世1991年5月1日發表的《百年》通諭有更進一步的說明。

日積月累的經驗成果

  一般對教會的社會訓導再度發生興趣的另一種原因是,人們並沒有把它看作是一系列僵化不變的社會準則,反而認為它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而且尚處於發展過程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教會的社會訓導就是一種緩慢,謹慎和持續增長的努力,其目的就在於理解人類家庭的社會經驗,並在精神上陪伴人類家庭。這種訓導不單單是理論上的,而且還是非常實際的。這是因為它不斷接受歷史的檢驗並不斷地獲得再生,因為教會的反省是以特定社會中所發生的變化及其所引起的道德挑戰為對象。這也就是為什麼近幾年來,教會當局呼籲對天主教的社會思想再度進行思考的原因。幾個世紀以來,基督徒的社會思想經過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衝擊,面對倫理、精神方面的不同考驗,其內容已日趨豐富。

  因而,當今所面臨的緊迫問題,需要基督信徒認真加以研究並承擔義務。1985年的主教會議曾這樣指出:「事實上,我們目睹當今世界到處都存在著愈演愈烈的飢餓、壓迫、不義和戰爭、苦難、恐怖主義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暴力。這一切都要求我們重新開展一次更為深刻的神學反省,以便根據福音的訓導詮釋這些現象。」主教會議得出的結論是:「我們必須進一步理解什麼是教會的社會訓導,以及又如何在人類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實踐這種訓導。」3

發展中的過程

  因此,主教會議的這一及時的呼籲促使我們重新把教會的社會訓導作為一個不斷發展中的過程來檢驗。這符合基督徒的經歷。幾世紀以來,基督徒曾努力了解他們在各種不同的社會情況中所應承擔的責任。正由於有太多人把教會的社會訓導當作是一系列僵化不變的建議來看待,才有重新闡明此一觀點的必要。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天主教會圈內曾就教會的社會訓導的現實性和其意義展開了一場論戰。對某些評論家來說,所謂「教會的社會訓導」無非就是一種意識形態上比較有效的選擇,用以替代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一類的意識形態。別的評論家則把教會的社會訓導看作是教宗通諭的綱要,光是字面上的引用,對了解教會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似乎沒有多大幫助。

  但是,今日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這是因為人們對梵蒂崗第二屆大公會議的訓導巳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而教宗保祿六世和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努力不懈也發揮了相當大的影響力。他們明確地促使教會的社會訓導涵蓋當今社會所面臨的幾個主要問題,譬如:正義、人權、自由、解放、發展、和平、自然環境、保護家庭、工人、被壓迫者、少數民族,以及自由組織,國家和國際團體的責任。

  目前,人們已進一步理解到教會的社會訓導是一種「不斷的關懷」和開放的過程。這意味著,就教會與社會和其他團體的關係而言,教會今日所要確認的不只是抽象推論的結果,而是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長期思考和實踐所積累起來的經驗成果。這經驗始於教會的初期,從那時起,教會便始終都在關心世世代代所發生的各種社會變遷。

  上述幾個小節旨在概述教會這種活生生的、與日俱增的經驗。教會正努力以基督徒的思考與理性的研究,將福音的各項原則應用到不斷變化的社會現實中。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