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资料库
你想活出信仰吗?
20 信仰与自尊

  生存焦虑解决了,人的终极问题也澄清了,但这并不表示你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安享馀年了!人生麻烦的事情还多着哩。

前面提到心理健康的特徵时,其中第二条曾这样说:「没有严重的心理冲突」。心理学家视人是一种追逐「需求满足」的动物:人与其它动物一样,生来就有某些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些需要必须予以满足,否则就无法生存。 、喝、性、母性、睡眠、逃避痛苦,并列为人与动物之六大基本生理需求。这些需求产生一种强大的「驱力」,迫使我们设法去满足它们的基本需要。当这些需求因某种原因不得满足时,轻者动物与人不能发育长大,重着则可能会面临死亡甚至绝种的噩运。

但人类毕竟与动物不同,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他还要应付另一种需求,那就是我们普通所说的「心理需求」。什麽是心理需求?心理学家并没有一致的看法,但大致上不外亲爱需求、独立需求、支配需求、自尊及自信需求、安全需求、成就需求等类种。这些心理需求所产生的驱力,虽然并不像生理需求那样强大,但人类的行为动机,大半是由这些心理需求所产生的;换言之,人类一生在满足这些需求的驱策下而努力而奋斗。

为这种需求满足後,人就感到舒服、感到幸福;反之会感到挫折、感到沮丧。挫折或沮丧若不能克服,则心理会出现种种病症,如心理崩溃、精神失常、或甚至自杀。 宗教信仰对这些新理需求,有什麽关系?答案是:关系很大!

我们先来看看比较重要的,对人格成熟最有关系的「自尊」需求。所谓自尊就是自己能尊重自己、相信自己,觉得自己蛮不差。有这种信心的人,无论与人接触或做什麽事,普通都有几分「把握」。一个深觉自己并不比人家差的人,走路能仰首而行,对人能不仰鼻息,做事更能胜算叁分。这种人不但将受别人尊敬社会器重,他自己也感到心安理得,无往而不利矣!

人必自尊而後人尊之,幸好自尊心出自我们的天性,我们生来就有这种保护自我、肯定自我的自尊心;只是後来因为错误的教育、恶劣的环境、以及屡次的失败经验,才使人渐渐地开始怀疑自己、不信任自己,甚至排斥自己!

自我心理学及精神治疗学都承认,人格之所以不能成熟或甚至破裂。分析到最後,泰半都是由於「自我」EGO出了问题。而自我之所以出问题,因为种种外在或内在的因素,使个人感觉已被人所忽视、已被人家瞧不起,与别人一比他已矮了一大截。是这种「矮小」「不如人家」的感受,使自我受到严重的伤害。矮小的感受愈深,伤害的程度愈大。自我为了保护自己,保持最低限度的自尊,他往往会使用各种心理防卫方式,如假面具、掩饰、酗酒、逞强、合理化等等。当这一切防卫都无济於事时,自我就只有投降,那时思想紊乱、情绪不稳、行为怪异等偏差现象都可能出现!

这类不幸的人,除了格外需人帮助之外,宗教信仰也能提供一臂之助。信仰之所以有帮助,正因为它能提升自我,重新建立自尊及自信。

信仰能重建自尊,正因为一方面信仰告诉我们,我们是天父的儿女、耶稣的兄弟。另一方面,耶稣基督为了救赎我们,竟从天降来成了人,受苦受难死在十字架上。「我们既因他的血而成义,我们更要藉着他脱免天主的义怒。」〈罗五9〉

天父的儿女、耶稣的兄弟、宝血的代价、天国的继承人,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在天主眼中有多珍贵!不错,自尊及自信需要培养、但一个有虔诚信仰的人,远比一个没有信仰者、更易於培植这种自尊心。记得从前有一位母亲,她把她宝贵的婴儿当作是耶稣的化身,她深信天主圣叁,住在这位脆弱的小儿身上,因此加倍爱他疼他。这位儿子长大後竟成了一位圣人。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