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今天,不但只指接受今天的痛苦,它更象徵努力去做「今天应做的事」。今天做好,就等於明天做好;今天成功,更表示明天成功。那位隐修士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只有今天,只负责做今天应做之事!
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分头痛击」的心理战术:「Divide and Conquer」。若你觉得某项事情很困难或太复杂,没关系,你可以用分段处理的方式,一点一点地来进行。我最讨厌乘坐长距离的飞机,但有时又不得不坐,於是我采用分段处理的心理战术来克服。比如从香港到宁波需要飞行二小时,二小时在飞机上觉得太长也颇无聊,於是我把二小时分成四小段,每段半小时,半小时在我们心中,好像很快就过去似的。我这样对自己说:「看,第一个半小时过去了,已飞了四分之一,快了!」再过半小时又对自己说:「一半过去了、马上就要到了……。」
分段处理的心理战术,虽然有点「自欺欺人」的滋味,但实际应用起来却往往相当有效。事实上,时间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的物理时间,一种是主观的心理时间.前者一小时就是六十分钟,後着则可能只有半小时或甚至更短。因此,每当你厌倦於某任务,或你虽感讨厌,但为了某种原因又不得不做时,你必须使用这种分离式的心理时间。
今年夏天,我购置了一台划船器,以便锻练我这个缺少运动的残体。那知当我坐下,双手用力向後拉动那两条铁 时,竟发现相当吃力;但已向後倾斜的身子,再想推直腰向前推进,则必须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成功。但机器既已买就,我又不能退货,而且一试就放弃,岂非让人笑掉大牙!於是我又想起了分段战术,我决定开始只摇一百次,并把一百次分成叁小段:第一段四十次,第二段也是四十次,最後一段才是廿次。我并对自己说:「八十次必须做到,最後二十次算你有种!」这样自欺欺人,半哄半骗的每天训练,现在已能拉动二百次了,我计划到了年底,将打破叁百次的记录!
所谓努力,其实就是这样简单,但我们必须天天去做,摇船或坐飞机还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你不坐飞机不摇船,也照样可以继续生存。但天下许多事,你非做不可,而且往往很吃力:像天天去上班、天天教养孩子、天天都促自己不犯罪等等,都是不由你不做的人生大事。你想养家、你想孩子长大成正人君子,你想做一个有名有实的信徒,前面那些任务都是你必须做的份内事,你责无旁贷。
天父虽然不要我们为明天吃什麽喝什麽而担忧,但他还是要我们天天努力去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应该还记得玛窦福音「塔冷通」金元宝的比喻。这个比喻说天国犹如一个要远行的主人,他动身前把几位仆人叫来,把自己的财产按他们的才能分给他们,有的分到了五个金元宝,有的分了二个,有的则分了一个。主人叮咛他们把这些财物尽量去投资生产,然後就走了。比喻继续告诉我们说:那领了五个金元宝的立刻去营业生产,结果赚进了五个金元宝。那领二个的也照样投资也赚了二个元宝;只有那领了一个元宝的,既不投资又不营业,却把那个元宝藏在地下,以便主人回来时原封不动地物归原主。
过了几年主人回家,再把仆人叫来一一算帐;那赚了五个元宝的,主人很高兴:「好,善良忠信的仆人,你既在小事上忠信,我必委托派你管理许多大事,进入你主人的福乐吧」。他也同样地鼓励了那赚了二个金元宝的仆人。最後轮到那只领到一个元宝的,上前理直气壮的对主人说:「主啊,我原知道你是个刻薄的人……因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金元宝藏在地下;你的仍还给你。」主人一听就生了气,刻薄的向他说:「可恶懒惰的仆人,……你该把我的银子交给钱庄里的人,待我回来时,把我的连本带利取回的。」故事的结局说主人把那个元宝,从那个仆人手中夺过来,分给了那个已有十个元宝的仆人。「因为凡是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更富裕;那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夺走!」〈玛廿五: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