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花了不少篇幅,并引经据典,想从各方面来说明虔诚的信仰,如何能促进心理健康及人格成熟。当一个人的生存焦虑及其他各种大大小小的忧愁、担心等心理压力,经由信仰及对天父的依赖被解除後,个人早已进入了健康的康庄大道了。其它几种心理健康的特徵,如自我接受、成就感、人际关系、以及人格统整等,均因焦虑现象之消失而开始成长茁壮。当一个人开始感觉天父如此爱他、又时时处处与他在一起:当他开始感觉此生决非虚度,死後还有更美好的明天,那时,他又如何能拒绝自己?不高高兴兴地接受自己?当一个人小心翼翼地做他应做之事,而且只管今天,今天事今天做,绝不等到明天;这种人又如何能不成功?当一个人天天以爱主爱人为出发点,又以光荣天主救人灵魂为归宿,这种人的人格又如何不统整?他的思想、情绪、及行为均朝着人生终极目标前行,他始终信其所行、行其所信。这种人的人格又如何不成熟,心理又如何不健康?
但信仰毕竟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获得永生也没有那样容易,否则为什麽还有那麽多人不接受信仰?接受了又为什麽不彻底去实行?
「你们要从那窄们进去,因为宽门和大路导入丧亡,但有许多人从那里进去。那导入生命的门事多麽窄,路是多麽狭!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七:13~14〉
但窄门并非仅代表信仰,亦不只指登天之路!人类的一切努力、成功、改进、甚至升华都是一道窄路,不是那样容易可以获得的!心理学大师法兰克曾大声疾呼地说:「在这个无意义、无人格、无人性的时代,想要医治人类的疾病,除了重新还给人生意义,建立健康人格,以及恢复已失的人性外,已没有其他希望可言!」但恢复人性、重建人格、找回人生意义等,一道道都是窄门,不是那样容易进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