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華夏史上的福音蹤跡

十一、也里可溫教在中國境內的消逝

   元代天主教,在孟高維諾總主教主持下的二十餘年內,相當發達。孟總主教逝世後,還有四十餘年的進展時期,在這期間很多僑居中國的西亞人士皈依天主教,其中不乏北京宮廷的顯宦和武官。
孟高維諾生時,便已感到缺乏傳教士的危機。和德理便是由孟總主教差遣,返回歐洲呼籲多遣傳教士來華的。一三三六年元順帝也曾接受在北京服務的天主教教友的請求,委派使節往當時設在亞味農的教廷,商請派遣方濟會會士來華傳教。皇帝的信簡短而中肯,大意是說:中國派遣使臣安德肋率領隨員十五人前來覲見教宗大人,希望因此建立關係,跼虳v經常交換使臣;並請求 教宗祝福中國皇帝,並為中國的天主教徒祈禱。在信的結尾,皇帝希望使者能從「日落之國」帶回名駒和其他珍寶。信末簽署的地點是汗八里。
在北京做官的天主教信友,同時也給教宗寫了一封信向教宗致敬,報告說:他們奉教好多年了很得孟總主教的照顧,但是總主教已於八年前去世:這八年中,他們在神修生活方面乏人領導。他們聽說教宗曾派人東來,寬恕都還沒有到達。接著,他們還請求教宗給元順帝覆信。他們說:教宗的使者已多次覲見元朝皇帝,每次都很得優待,可是每次使節東來,都沒有攜帶教廷或教宗所寫的片言隻字雖然每個使者臨別都應允下次會帶回信來。因此他們希望今後對此事多予注意,別讓人們說基督徒言而無信,實在有損教會聲威。
這一來自遠方十萬火急的呼籲立刻發生實效。元使回國時就帶回了教宗的覆信。教宗並在使節團中,挑選出一人留在教廷,充任衛士。教宗又於數日內,籌組了一個禮貌回拜元朝皇帝的使節團:團長是方濟會士馬黎諾里,同行的還有會士五十多人,他們攜帶了教宗送給元順帝的禮物,包括皇帝喜愛的名駒。
馬黎諾里的來華,是元史上有關天主教事跡的最後記載。他離開中國返回歐洲之後,天主教在華夏有如黃昏消逝,長夜降臨。雖然教廷仍然一再地任命主教東來,更曾一批一批的派出傳教士,但他們一到了東方,就如石沉大海,蹤跡杳然了。據聞名所知,以後兩百年在沒有其他天主教聖職人員抵達中國。
在此同時,明太祖朱元璋已經推翻元朝,登上皇帝寶座。在明朝建立前那一段動亂的時間中,基督徒團體遭受迫害,教堂被毀。泉州第五任主教意大利人雅各伯,即遭中國人殺害。這個教難,使中國境內的基督教會,跟以前的景教一樣,一蹶不振而逐漸消失。兩百年後利瑪竇到達中國時,當地居民中再也找不到任何聖教的痕跡,甚至連記憶也不復保持。這是為什麼呢?
顯然地,中國與羅馬兩地相距太遠,教廷方面無法當機立斷,又加上十四世紀中葉,歐洲黑死病一度盛行,三分之二的方濟會士死於疫癘。教會又面臨「西方大分裂」的危機中,「假教宗」群起相互攻擊,歐洲天主教正集中力量,謀求教會的統一,無暇兼顧遠方傳教事業。這些可說是元朝時中國天主教無法繼續生存的外在原因。
但真正失敗的最大原因,還是當時在中國的教會未能深入本位化,皈依率過低的關係,尤其是中國人的皈依不多,傳教士寄回歐洲的信件中很少提到當地中國人也沒有提起中國人特有的問題,例如敬祖、家族關係和他們對天主的觀念等。在那個時候,聖教會似乎只是一個在中國的「外國教會」,一個為暫居的歐洲人,為隨蒙古征服者而來的外國傭兵,特別是為在朝廷做官的外籍人士而設的教會,連聖經的翻譯都是用蒙古文,召叫的年輕修生也以僑民子弟為主。這種僅靠政治和武力為後盾的外國教會,沒有中國本地人支持,難怪一遇風波也就瓦解了。
在加上優待也里可溫教(所有基督宗教)的元朝滅亡,崇奉佛教、排拒基督宗教的明朝勃興,許多基督信徒遭到政府和亂兵的殺害,修院、聖堂遭到破壞焚毀,倖存的教友大部分改宗佛教、道教。於是基督宗教再次絕跡於中國,這是歷史上第二次的悲劇。前車之鑑,不能不令吾人深思。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