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訓導源起及意義
|
天主教社會活動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在福音精神鼓舞下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已成為進一步深化訓導工作的基礎。其中,首批社會活動的領導人之一德國天主教司鐸科爾平(Adolf
Kolping)便創立了一個青年工人協會。1879年,這個協會已經發展成為擁有七萬名會員的525個工會。有幾個類似的活動形式也值得一提:譬如:1886
年以後,首先在比利時繼而在瑞士、德國和法國創建的「天主教工會」;在奧地利、德國、比利時、法國、瑞士、荷蘭建立的「基督教民主黨」;各地紛紛成立的「合作社」以及各種青年工人、手工藝者和農民的協會;在比利時、德國、意大利、奧地利、荷蘭所舉辦的「天主教會議」。這一切都是天主教會扶助窮人的社會表現。
在英國和美國,天主教的工會和政黨從來都未建成,但是這些國家還是認真幫助信奉天主教的工人,鼓勵他們參加非宗教性的社團。主教們還通過各種組織、社會培訓計劃以及工人的精神培育來滿足他們的精神需要。
這個簡略的回顧實在需要許多解釋和進一步的證實,不過,我想它已經傳達了本章的宗旨----即探索天主教的社會思想是如何以緩慢、耐心的步伐邁向成熟。當然,天主教徒的社會參與常常伴隨著各種考驗和挫折,而這些考驗和挫折又都發生在探索工業革命所面臨的各種嶄新而複雜問題的過程之中。他們的分析經常會引出不同的觀點和針鋒相對的解決方案。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由於他們根據各自的看法,來解釋層出不窮的經濟現實評估傳統社會和政體。然而,上述的分析仍然顯示出天主教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們顯然急於為新時代的各種問題提供合於基督信仰的答案。在許多國家,都有人用心研究天主教徒在這段艱難動盪的時期中充實豐富而又錯綜複雜的經驗15。如今,時機已經成熟,正宜於進一步澄清事實,提出更有系統的訓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