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重讀天主教的社會訓導

解釋訓導文件之一
6.教宗比約十一世:《四十年》通諭(1931) 教會的社會訓導說明

解說教會社會訓導的方法,目的和權威

  教宗比約十一世的《四十年》通諭是在紀念其前任教宗良十三世於1891年撰寫的《新事》通諭頒布置十周年之際而發表的。本通諭的標題即點明了所要闡明的實質內容。

  對本書來說,這通諭有其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是明確論述教會社會訓導之性質、方法和目的的最初文件之一。

  這通諭包括了三個主要部份:一、《新事》通諭所產生的良好效果:教會的行動、國家的行動以及勞資雙方的行動。二、在社會和經濟事務中,特別是有關財產權、勞資關係,合理報酬和恢復社會秩序方面,教會的權威。三、歷數自教宗良十三世時代以來所發生的各類重大變化,諸如資本主義制度的流弊,天主教徒所無法接受的社會主義的蔓延等。這通諭在結尾時號召天主教徒投身社會事業,以促使社會合乎正義與愛德的原則。

  關於教會社會訓導的方法和獨特性,讀者應特別注意下列幾段節錄。

教宗比約十一世就《新事》通諭所產生的效果發表了見解。他說明教會如何根據福音的觀點,談論社會和經濟問題;又如何一貫而努力地保護窮人,並在主教們的參與下使其訓導等合時代的需要。

  首先,教宗良十三本人明確闡述了人們應該寄希望於教會的是什麼。「顯而易見,正是教會從福音中獲得了訓導,從而使鬥爭完全平息了下來,或者說,在排除了這一鬥爭所帶來的痛苦之後,教會當然變得更加千錘百煉了。同樣地,教會不僅努力開導人的思想,而且還以其誡命支配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倫理道德,並通過大量的慈善機構改善了工人的處境。」

  教會並沒有將這些富源靜靜埋藏在自己心中,反而慷慨地施用於推進大家所渴望已久的和平。教宗良十三本人及其繼承人在特別維護窮人和弱者方面表現出父規般的慈愛和堅定不移的牧人精神。他不斷發表聲明,並執筆寫下了《新事》通諭中所提出的有關社會和經濟問題的訓導,並使其適合時代和形勢的需要。許多主教也都是這么做的,他們對這過諭持續給予富有智慧的解釋,藉發表評論予以闡述,並根據宗座的思想和指示,將其訓導應用在不同地區的各種情況和機構之中了。」

   在社會經濟學者和專家們的幫助下,教會發展了一門現已在許多領域中加以研究的真正的「天主教社會學」。教會的社會訓導已成為人類社會的遺產。

   所以,在教宗良十三《新事》通諭的指引和光照下,一個真正的天主教社會學興起了,在那些被揀選的人(即所謂的教會幕僚)不知疲倦的努力下,這門學科日益發展且更見豐碩。的確,他們並沒有把這門科學置於學術門牆之外。在各個天主教大學、學院和神學院內,在研習會和經常隔期舉行的「周會」上,它都是固定而實用的課程,並且廣受到好誶,效果卓著,各研究團體也紛紛成立,各種定期刊物也紛紛出刊,並散發各處。以上種種事實清楚表明了,這些人士使這門科學放射出了萬丈光芒,使人在感受到生活重壓時看到了知識的力量。

   教宗良十三世的《新事》通諭,其益處不僅僅局限在這些領域;因為,它所包含的訓導已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深入那些不承認教會權力的教外人心中,結果,天主教論述社會問題的原則便點點滴滴變成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遺產。令人欣喜的是,我們博聞強記的前輩以如此卓越的筆法所宣示的永恆真理,在非天主教書刊中以及在立法院和法庭上,都經常廣受引用和辯護。

  《新事》通論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歷史性的事件。由於週延深入的調查研究以及神職和工人的熱誠參與,該通諭深刻地觸及了社會現實。教宗比約十一世說明了教會的社會訓導如何扮演喚醒良知的角色。

   此外,可怕的戰爭結束以後,強國領袖試固進行徹底的社會變革,以恢復和平。他們所擬定的幾項以公正和平等來處理工人問題的原則中,有好幾點恰與教宗良十三提出的指示相吻合。這難道僅僅是偶然的巧合嗎?無疑地,《新事》通諭已成為一部值得紀念的文件,正確地說,它應驗了依撒意亞的話:「它將為各民族確立一個標準。」

  同時,教宗良十三的訓導也正廣泛影響人心,隨著調查研究所顯示的方向,而見諸實踐之中。首先,人們懷著善意,積極努力,以提高勞工階級的社會地位。這個階級因現代工業的發展,人口驟增,卻未在人類社會中贏得相稱的地位,也因而備受忽略和鄙視。為了改善工人的處境,并有益於他們的身心健康,教區和修會神職在肩負著其他牧職的情況下,仍隨同主教,全力貢獻畢生精力。他們經常把基督福音灌輸給工人,同時還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所應享有的真正尊嚴,認清其本階級權利和義務,明白如何合法而愉快地發展自己,甚至成為同伴的領袖。

  教宗比約十一世稱《新事》通諭為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大意章,指出建立在福音基礎上的訓導價值是基督徒反省果、長期經驗、順應時代變遷以及為經常努力回應新問題的成果。

  可敬的兄弟們和親愛的孩子們,我們雖然沒有詳細闡述,卻概略指出了教宗良十三這通諭的許多好處,清楚證明了這不朽的文件不是談論人類社會的空洞理想,而是從福音那永遠活生生和賦予生命的源泉中吸取了智慧,所以,它具有不尋常的效力。儘管訓導不能立即制止那正在分裂人類大家庭的致命的內部鬥爭,但畢竟大大平息了它的氣焰。基督的教會和全體人類所結出的豐碩成果贏得了天主的歡心並得到了救恩。它說明了,四十年前播撒的種籽已紮根在肥沃的土壤上了。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教宗良十三的這通諭是一切基督徒活動在社會領域中所需遵循的大憲章。輕視這通諭及其紀念活動的人士,或是辱罵他們所不了解的,或是只懂得了一點皮毛,不然就是自打耳光,忘恩負義。

  然而,這些年來,各方對該通諭中某些都分的正確含義以及對從中推出的不同結論有所質疑,在天主教徒中引起了爭議,甚至衝突。此外,我們的時代又有了新需要和變化了的情況。這一切都要求我們更加準確地應用教宗良十三的訓導,甚至給予若干補正。我們既然擔任教宗的職務,就理應為大眾服務。所以,我們很願意借此機會,答覆這個時代的疑問和要求。


  《四十年》通諭極其準確地討論了教會在社會和經濟事務中所享有的權威。在世俗社會的技術性問題上,它並沒有什麼發言的權力,但是,當道德法規應用到經濟領域中的時候,教會的神聖使命就決定了它可以進行正當的干預,並對道德法規做出解釋。對於道德法規與經濟科學之間的關係,教宗已予以明確的闡述。

   但是,在繼續說明這些問題之前,我們還必須首先在此確定教宗良十三世所十分明確制定的那項原則,也就是說,我們有權利並有義務對社會和經濟問題發表具有權威性的見解。當然,教會的權力並不是引導人們去追求一種曇花一現和經不起考驗的的幸福,而是一種永久的幸福。的確,「教會認為,她不宜無緣無故地涉足於這些世俗的事情」,然而,她決不放棄天主所賦予她的行使權力的天職。當然,她不能把這種權力用在她既無資格,又無本分的技術性事務中,而是用在所有與道德法規相關的那些事務中。因為,天主託給我們的真理寶庫,我們肩負的傳播、解釋和隨時推動整個道德法規的重大職責,都把社會秩序和各種經濟活動委託在我們高權力的管轄之下了。

  儘管經濟學和倫理學在其自身領域中運用各自的原則,然而,把經濟和道德的秩序說成彼此截然不同和互相排斥,以至於前者不能依賴後者,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當然,經濟學法則,是恰好建立在物質本性和人類身心能力之上的。它確定了什麼是人類生產能力的極限,在經濟領域中能得到什麼,其使用的手段又是什麼。然而,根據人與事的個別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理性本身便明確說明了天主為一切經濟生活所確定的目標。

  但是,道德法規卻要求我們去實現我們全部活動的最高和最終的目標。它同樣要求我們在每一項活動中去直接追求我們所已知的那些目標,即:自然屬性或天主----大自然的造物主為某種行為所確立的目標,以及為了達到我們最高和最終的目標而建立的服務於直接目的的有秩序關係。如果我們忠實遵守這一法則,那么,人們在經濟領域中所力求實現的個人和社會的特別目標將在普世的目標秩序中找到它合適的位置,同時,我們也將因實現這些目標而逐步攀上頂峰,並實現一切事物的最終目標----天主。對於他和我們來說,這是最高的和無窮的美善和福利。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