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资料库
信仰的感性之路
9 一呼主名一念回向

祈祷中有一种很特殊的祷告法,吾人可称之为:「单纯的祈祷」〈Prayerof Simplicity 〉。这是一种极简单的祷告方式,它既不需冗长的经文,更无固定的形式,只要口中「念念有词直呼主名」即可。如「阿爸,父呀!」「万福玛利亚」,「耶稣、圣母、若瑟,可怜我吧。」这类短句,一再而,再而叁地反复念诵,直到内心体认天父在听、圣母在旁为止。   

这种单纯的祷告法,中国佛教徒早已行之有年。据说当年佛教净土宗,感到佛教中许多哲理既深且玄,非一般民众所能接受,於是对芸芸众生提供了一种最简易的念经法:「一呼佛名一念回向」,只要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即能进入安乐净土。   

这种单纯的方法,其实在西方亦早已实行。远在中古时代,灵修大师鲍舒哀主教〈Bosuet〉,对这种单纯的祈祷,曾作过以下注释:「我们必须以更直接了当及爱慕之心来接近天父及耶稣基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渐渐地脱离理性的推理方式,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单纯,注意力更集中……推理式的默想或默观〈Meditation〉,对灵修有时也有帮助,但到最後,我们还必须用更纯洁、更直接的祈祷来接近上主。这种直接的祈祷就是Oratio Simplicitatis单纯的祈祷。话不必多,思想更不必多,只要重复口诵简单的字句,口之所念心之所思,我们就与天主在一起了……」   

单纯的祈祷,其实就是一种「直觉式」的祷告,它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推理认知,就直接设法与天主接近,用心去感觉天父就在眼前。因此一句极简单的呼声:「我们的天父!」或一声:「圣母玛利亚」,若用心念、真诚地念,就能使我们感觉天父及圣母就在心中。当然,千百遍万福玛利亚,像小和尚念南无阿弥陀佛,同样地会产生有口无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弊病。但这又有什麽关系?婴儿开始发音时,叫妈、妈、妈,或巴、巴、巴,虽然不知其所云,那个父母听在耳中而不高兴的!   

上学期,为了心理辅导之需要,我开始研究「超越默观法」TranscendentalMeditation。这种默观法简称TM,它能使人渐渐地远离烦杂的外在世界,进入宁静的、无意识的内在世界。我们的思想之所以无法集中,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杂念」在干扰着我们的意识。这些外在意识像海上的波涛,不断地打击着我们,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TM强调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应该像海底一样既宁静又平安才对。如何实现这个像海底般的宁静世界,这才是TM的首要任务。     

TM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方面它训练我们摆脱杂乱的外在世界,一方面它叫我们利用一种「单一的思想」Single thought,渐渐地进入内在的无意识状态。单一的思想由於太单调,很容易令人「入睡」,为了不使在TM中沉睡,印度大师们早就发明了一种Mantra。这是一种「有声无义」的声句,当你在师父指导之下,在超越默观中口念这种毫无意义的「声句」时,你就不会昏昏入睡了。   

我不想在这里介绍TM,我之所以提起,因为那种有声无义的声句,既然能帮助人思想专一而不至沉睡,那麽在我们「一呼主名」的单纯祈祷中,也可能有所作用。只是我们的短句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不只是一种声音,它有极丰富的意义在。今若有声无义的声句,尚能帮助我们思想集中,进入深层的内心世界,那麽意义富饶的短句不是更能令人专心一致吗?不是更使我们接近天父吗?   

我自己的经验,好像证实了这一点。   

我每天默想祈祷,少说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修院训练那段时期,一则天天摸黑起床、摸黑上教堂;一则默想题材都是一些推理式的思考方式,脑袋里转了一个空洞的大圈,就根本无法落地生根,因此那些年的默想几乎缴了白卷。後来做了神父,早已对默想祈祷不发生多大兴趣,一进堂好像就急着上祭台做弥撒,连每天默想的习惯都丢失了。   

十年前在某次退省中,我曾痛定思痛,花了一点工夫,专门思考每天默想的大事:默想究竟有没有益处?若然,又当如何做默想?对於第一个问题,好像不应该怀疑,因为所有神学家及灵修学者都如此肯定,几乎没有令人疑惑的馀地。因此问题产生在如何做好默想了。我已说过,那种推理式的默想方式,既不能引起我的兴趣,因此我只有自求多福另觅途径了。   

我当时好像做了下面几个原则性的决定:第一,十几廿分钟的「长」默想既已成绩荡然,毫无效果可言,那我为何不把它分段来应付呢?若每次只花它叁、四分钟,一天几次加起来,不也就是十几廿分钟了吗?第二,「推论式」的方式既不会我的胃口,我凭什麽理由可以不用直接的、简捷的默想方式呢?我若不会做默想,我为何不求基督及圣母帮助我呢?反正最多也不过叁、四分钟,时间应该过得很快,不会产生什麽厌倦的後遗症的。   

记得那段时期,一进堂跪下,我就喃喃地向耶稣说:「请帮我做个好神父吧!」我一而再、再而叁地重复那句话,心理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其它思念。叁、四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那句简单的祷声中度过。这样重复了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月,内心好像慢慢地产生了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想做一个好神父。但那种感觉毕竟相当空泛肤浅,因为究竟怎样做一个好神父,那时还毫无头绪,更不必说什麽实践了!   

「请帮我做个好神父吧」,那句话有时当然也会改变;有时心血来潮,竟异想天开,希望多多爱人,於是口里会不断地重复:「主呀,让我做你爱的使者,把爱带到人间吧。」或「请让我快乐,也让人家快乐!」不管什麽短句,我就是不厌其烦地来回重复,一直到内心获得某些「灵感」为止。我这里所说的灵感,其实应该说是一种「体认」,内心深处开始感觉那句话有多意义、有多真实。「请帮我做个好神父」说得多了,我真的开始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无能为力,若没有天父的「帮助」,我无法做一个好神父。这样一想,那种依持之心竟油然而生,深觉耶稣就在我身边,拉着我的手,一步步地教我如何去做一个好人。   

若那天重复的句子是「主呀,让我做你爱的使者吧!」或「让我快乐,也让人家快乐」说得多了,内心也真会开始感觉,好像上主「真有意」要让我把天上的爱撒到人间去似的。於是那天做人,好像特别有股「莫名」的爱心,见人总先微笑,说人家如何好,如何能干、或如何可爱!而且如此赞美人家,往往内心一点也不感觉虚伪,认为人家真好、真能干、真可爱……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