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上述奥尔堡这些学者们的解释及量表,我们可以把内在信仰归纳下面几点:
(一)信仰使人更认识神〈天主、上帝、佛、菩萨,或阿拉…〉,也更敬慕神。
(二)以神为中心的信仰,而非以自我为中心。
(叁)宗教不是工具而是目的。
(四)信仰不只是人生的一环,虽然是重要的一环;信仰就是人生,人生的一切都与信仰有关。
(五)信仰不但能解释像生老病死等人生基本的终极问题,它更能改善甚至升华这些现象。
(六)全身投入信仰,活於信仰。我即信仰、信仰即我;行其所信,信并所行。
信仰之所以要求我们全身投入,而不是喜欢时就做些宗教活动,不喜欢时就说声拜拜再见;之所以如此,因为我们所信仰的那位神,那位天主,他要求我们的是整个的我们,而不是我们的任何一点或一面!「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天主在万有之上,并爱人如己。」这是我们的信仰总纲。我们爱天主,不是只在们喜欢时,或需要时,而必须时时处处,以整个身心去爱他才行。
旧约曾形容天主是一位嫉妒的神,他不要他的选民「一半」的心,他要的是他们整个的心。「天主以嫉妒爱慕他在我们内所安置的神灵。」〈雅四,5〉旧约先知们常把天主比喻一位新郎,他要求新娘的整个心,而不是一半或甚至心房的某一角而已。
我们的天主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神,人人必须全心全灵地爱他、尊敬他,这在圣经上不知讲过多少次,我随便可以几个例子:
-唯有你在普天下至尊无比。〈咏八二,19〉 -只有你是独一无二的天主。〈咏八五,10〉
-唯有你是君王,唯有你是圣善。〈加下一,24〉
-你要敬畏上主……只事奉他。〈申六,13〉
-一心归向上主,唯独事奉上主〈撤上七,3〉
-你要朝拜上主,唯独事奉他。〈玛四,10〉
-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若十七,3〉
看了这些圣经中天主自己所启示的话,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所敬拜所信仰的神,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的上主,我们又怎能不全心全灵地事奉他、爱慕他?
但问题的 结,似乎不在於我们应该或不应该,敬爱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神,因为圣奥斯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说过:「主呀,你造生了我是为了爱你,若我不爱你还能爱谁呢?」圣伯铎似乎也有同感,当年耶稣预言要把他自己的血与肉,赐给世界做食粮,很多门徒觉得这话太刺耳而离开了他。耶稣感觉十二位宗徒也心生怀疑,於是就问他们:「难道你们也愿走吗?」西满伯铎回答说:「主,唯有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我们相信,而且已知道你是天主的圣者。」〈若六:66~69〉
我们去投奔谁呢?不爱他还能爱谁呢?因此该不该把全身投入信仰,似乎不是问题所在。问题是为什麽我们「不能」或「不肯」全身投入?
这当然又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老问题,耶稣自己早已发现了这个问题之所在。我们还记得当年有一位年轻人想跟随耶稣,便问耶稣说:「善师,我要做什麽,才能承受永生?」耶稣於是告诉他要遵守诫命,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应孝敬父母等等。那知那位少年竟答说:「这一切我自幼都遵守了。」耶稣听後十分高兴,有意要成全他,於是便对少年说:「你还缺少一样,把你一切所有都变卖了,施舍给穷人,你必有宝藏在天上,然後来跟随我!」那少年一听这话就非常悲伤,因为他是个很富有的人!〈路十八,18~23〉
据福音记载,耶稣当时见那位少年垂头丧气地离开,曾有感於衷地说了一句永垂不朽的名言:「那些有钱财的人,进入天主的国是多麽难呀!骆驼穿过针孔,比富有的人进入天主的国还容易!」
其实想要进入天国,不只那些有钱的富人不容易,凡有太多贪欲、色欲、私欲的人都很难进入;因此这些人都不愿放弃自己,拒绝信仰要求他们所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