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短诵贵在短,贵在简洁,贵在集中注意力只在今天。千万不要想得太远,太远会吓坏人的。这样一天一句,有时一句可以重覆好几天,直到你「感觉」它的效应为止。你可以天天换句子,但最好针对你的个性、你的需要而发。不要怕重覆,更不要怕烦天父、怕烦耶稣、怕烦圣母。千万记住,只要敲,门就一定会开,只要求,就一定会得到……
这样的祈祷,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它既不费时间,又无需特定的地方。任何时间任何场地,你都可以在心里哼上一、二句:公车上也好,办公室也好,甚至连菜市场亦无不可。早晨可以,中午可以,晚上当然更可以。你若习惯这样喃喃有词〈当然不必出口〉,你慢慢的会感觉,好像耶稣圣母常跟着你走,你将会感到神的临在感。若你常感到有神与你同在,你的信仰生活就无处不在了。你不必再等到星期天,到圣堂内才表示你是信徒,你早已成了一位百分之百、 四小时一天的信徒了!
不信,你不妨试试看!
当然,想活出信仰,想无时无地的爱主爱人,还没有那样容易。信仰生活毕竟像儿童长大成人,不是一夜之间能实现的。你若开始简单的祈祷,你若开始常常感到天主的临在,你离内在化的信仰生活应该已不远了。信仰行为像蚂蚁出巢一样,它是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活动的。
你有没有见过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若你稍加注意,你不难发现,他不但外表彬彬有礼,而且也常乐於助人;他不但笑口常开,而且容忍度也很强;他不但做事有板有眼,而且也常有始有终。这说明什麽呢?中国人常说祸不单行,其实一切美德也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你一旦有了某种美德,其它许多美德也会接踵而至。以诚信这个美德做例子,你一旦能做到常待人以「诚」,久而久之,你也不会轻易食言,答应人家的事你一定会做到;诚者光明磊落也,你做事也不会太虚伪、不会装腔作势,更不致自我膨胀;「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有诚心的人,往往容易孜孜于喜日夜不渝;诚者更能实事求是,不夸张不炫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再用「谦逊」这一美德做比方,首先,真正从心里有谦虚美德的人,他待人一定较有礼貌,他会尊重人家、珍惜友情;「劳谦虚己,附之者众」,这种人别人都喜欢与他交个朋友;「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我让可以习人之争」,谦虚的人常能与人和平相处,天下太平;自谦则人愈服,这种人最有说服力,能化解许多无法克服的纷争……
这种例子多的是,你可以拿任何一种美德来分析;你将不难发现,美德不是一位独行侠,它到时,必带着其它许多徒子徒孙同行。
美德如此,当然恶形也如此,恶不单行,随之者亦众!
为什麽有这种美德尾随美德的现象发生?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人的行为就如此复杂。
这学期我正教人格心里学这堂课。人格是一种既复杂又抽象的东西,心里学定义人格为一种「身心双方所形成的动力组织,它能决定个人的行为模式。」因此我们的人格,是生理及心理两方面渐渐形成的一种动力组织:生理方面影响人格的因素有遗传、神经系统、内分泌等等;心理方面的则有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母爱、安全感、社会环境等等。我们暂时不必管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但一旦形成,它能成为一种强而有力的「动力组织」。是这个强有力的组织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行为。
同样的,我们也暂时不必管美德是如何形成的〈可能经由教育、认同、修养、学习等因素〉,但它一旦形成,任何美德就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它不但只在「特定状况」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若果如此,「美德不单行」,站在心里学的立场来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何况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或别人的行为,知道美德的确像出巢的蚂蚁那样,是一个接一个的连着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