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资料库
你想活出信仰吗?
14 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

  从前有一个少年,父亲是一位大富贾,他与其他纨裤子弟一样,整天吃喝玩乐,不是夜夜春宵就是天天狩猎,真不知老之将至。但不知何故,这位少年对宗教,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再跳舞,也不想上酒吧。而且他愈严肃认真地接受信仰,对人间的物质享受愈感到苦而乏味。终於有一天,他不但把自己的东西统统送给了穷人,甚至向父亲借了一大笔钱送给修会。那位父亲见儿子行动怪异,开始善加利诱劝导,劝导不成只好动怒甚至动粗,把儿子关在房内希望他改变。但一切都失败了。不得已,他只好向法庭上诉,宣告脱离父子关系,法庭判儿子败诉。那位少年听了判决书後,不但把父亲送给他的一切当场交还老父,甚至把那天他身上穿的一服,也一件一件地当众脱下来统统丢在地上,光着身子不慌不忙地跨出了法庭大门!後来这位一无所有的少年,竟组织了一个修会,称自己的弟兄为托钵僧,专门靠沿街乞食为生。

你认为这个少年是疯子、是宗教狂、是圣人、或是什麽?

若这个少年属於末世教派、天理教,或莫尼教之流,我们可能毫不疑惑地、说他神经不正常,或有点走火入魔。但他是一位千年以前的人物,他就是那举世闻名、一生为穷人服务的大圣方济各!

圣方济以及其他许多圣人圣女们的特异行为,有些不知就理的人,可能认为有点「不太正常」,但许多比较严肃较认真的学者专家,却发现他们个个心理都十分健全,人格更比一般人成熟完美。

信仰与健康的关系,确是一个既复杂又混乱的问题。但除了马克斯及佛洛依德之外,其它大多数学者,还是抱肯定态度的,他们认为信仰果然能促进心理健康,但心理健康同样地也能促进信仰更成熟,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

让我们先来说後者,看看健全的心理,是否有助於成熟的信仰;一个人的心理愈健康,是否他的信仰愈内在化,愈能使信仰成为人生一切活动的中心,愈能行其所信、信其所行?反过来说,是否心理愈不健全,一个人的信仰则愈难发展?当然,我们必须先假设这个心理健康或不健康的人,他愿意接受信仰;若他无心於此,则他根本没有信仰,更遑论信仰成熟这个问题了。

问题是:什麽是心理健康?

健康最容易以负面得到了解,健康就是没有病痛,没有病痛即表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是如此,一个人若心理有毛病,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心理疾病五花八门,从轻度的神经官能症到严重的精神病,不但种类繁多,而且症状也都不一样。这里我们不必谈这些专业性及医学性的问题,我们还是讨论一般性的、人人都能懂的那些心理问题算了。

我们都知道,害怕、焦虑、担心、恐惧、疑心、猜忌、自卑等都是心理不太健康的象徵;尤其当这些现象表示得太过份时,或甚至无中生有时,或超出一般人的正常行为时,我们就有权怀疑,这个人的心理可能有点问题。是这种不太正常的心理,往往使个人的内在信仰也会发生困难。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