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资料库
你想活出信仰吗?
16 健康的信仰与健康的心理

  依据多数心理学家的意见,健康的信仰与健康的心理,好像一对孪生姐妹,两者很难分清楚。虽然我们不能说,有其一必有其二,因为心理健康的人,不一定都有宗教信仰。但若反过来说,信仰健康的人,都有健康的心理,这大概应不成问题。

荣格就是这样一位心理学家,他认为宗教对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他一生的临床经验中,他至少诊治过上千的精神病患,他对那些病人,早在六十年前已这样感概的说过:「没有一位精神病患,他的终极问题无一不是与宗教的人生观有关的!」卅年後,他又重申他的这个理念:「人总需要有一种肯定的信念,使他感到生命有意义,及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他可以忍受一切最艰辛的困苦,只要这些困苦对他有意义;否则他将被压得粉碎而出现各种病态。只有宗教能提供人类那种人生最基本的意义!」荣格是一位牧师的儿子,他这种积极的宗教观可能并不稀奇,但作如此想的,他并不是唯一的一位。

前面提过的那位雅尔伯教授,他也认为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及成熟,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信仰什麽,无论对身体或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人怎样相信事业、妻子、朋友等等虽然也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宗教信仰,因为只有宗教信仰讨论人的终极问题。」

直到这里,我们只强调宗教的确对个人的心理健康有关。但心理健康究竟是什麽?什麽样的人才称心理健康?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多少心理学派,就有多少心理健康的解释。

上文所说的圣方济那种「与众不同」的行为,是心理健康还是心理不健康?从行为当符合社会标准的角度来看,圣方济的行为当然有问题;若心理健康表示行为不太「古怪」的原则来看,圣方济还是有问题!若圣方济的心理有问题,则许多圣人圣女们的心理都有问题,因为他门的行为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不随俗或同流合污,就是有点古怪,就是「超越」这个庸俗的社会标准!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