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之所以形容「生命之路」是一条狭道,很少人从那里进去,正因为宗教信仰如其他「自由」行为一样,个人必须做选择,但选择并不容易,尤其当选择带来必然的约束或牺牲时。
任何选择必然「有得有失」,若没有任何得失,那又何必选择!2加2等於4,这种决定既无得也无失,因此没有选择的馀地。但我们做选择,往往有得有失之虑;你选择了这个就丢了那个,挑了这个就失了那个。圣贤如孟子者,在鱼与熊掌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前,还踌躇了老半天,更何况我们这些意志薄弱之流呢?但鱼或熊掌毕竟只是口福的小事一桩,你可以这次选鱼,明天在选熊掌,这样二者可以兼得,问题就不难解决。偏偏人间许多大事,并非像鱼与熊掌之类的选择,今天挑这个,明天可以再换另一个。学校、婚姻、职业等,就属这一类你不能「天天换口味」的选择,宗教信仰更属这一类。
选择之所以困难,一则任何选择都是一种「冒险」,它必然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压力。当你一旦选择某位小姐,做你终身伴侣时,你立刻就会想:她是否是最理想的伴侣?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选错了对象又当怎麽办?……这就是患得患失。若你在这种患得患失之下,毅然决然地做了选择,这表示你有勇气,有胆量面临冒险的挑战。
选择的第二个困难,是一切选择,都将或多或少地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单身汉宣布结婚,今後必须放弃独来独往的那种自由;一个人选择出国求学,他必须面对国外多重的生活挑战;你选择某种职业,你就必须接受新工作的种种磨练。但这些挑战与磨练比起宗教信仰,毕竟还是小巫见大巫,因为宗教信仰要求你改变过去的生活,彻底的信仰要求彻底的改变。耶稣说生命之路是窄门狭路,其原因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所谓窄门宽门、大路小路,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分析。
大道与小道之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一切成就都是血汗换来的。希腊诗人海士奥〈Hesiod〉早在叁千年前就说过:「小人去的都是康庄大道,但这条路导至灭亡;神的道路是狭道,到处是血汗,但这是道德之路。」耶稣叮咛他的弟子,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去跟随他,十字架的路当然不是康庄大道!英国上议员布克某次在上议院演讲,曾获得全场喝彩,有人问他的弟弟〈也是议员〉作何感想?「我们全家的光荣都被他夺去了!」他想了一想接着又说:「但这并不稀奇,小时我们都在游戏,只有他一个人在读书!」信仰是狭道,当人家都在吃喝玩乐笙歌达旦时,我们却必须披星戴月孜孜於善!
长路与短路之分:「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百年千年始能完成,一切成功都是一条漫长的辛苦路!尚记当年参观美国南达科塔州之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目睹在一千八百公尺之山顶上,竟雕刻着四座巨大的总统头像,令人叹为观止。每座总统像高十八公尺,仅眼睛就有叁公尺高,内可躺数人!据说这个艰巨的工程,共花了雕刻家子孙叁代的工夫始完成之。万里长城、金字塔、圣伯铎大堂,那一种成功的建 ,不是耗费百年千年才完成的!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虽然花了十年心血完成了他的巨着《埃涅阿斯》,但他还是不满意,临死前竟还拜托他的朋友把它烧掉!柏拉图的《共和国》一书,其开场白竟修改了十叁次才算称心。「杰作无短路」,任何伟大的不朽之作,都是这样一笔一笔地完成的。一颗善良的心是天主的杰作,也不是短时间所能雕琢成功的。做一个虔诚的信徒是毕生的事,是一条漫长之路;它必须一石一砖砌成,根本就没有小路捷径可觅!
自制与任性之路:罗马文学家谓抑压欲望、顺从理性,谓之自制;修德行善、爱主爱人的信仰生活更需要自我控制。缺乏自制将一无所成,运动员如此,企业家如此,政治家如此、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更如此!
今日与明日之路: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人只有两种:一种只看眼前的舒适、只追求短暂的快乐;一种则放长线钓大鱼,宁可牺牲暂时的安逸,而去追求明日的理想,追求天国的人就属於这一种人。
大路或小路?长路或短路?今日或明日?自制或任性?在这两者之间,我们必须作选择。我们若选择後者,可能在物质享受方面,我们能暂时占点便宜,但这可能是条没有出路的死胡同,是条「丧亡之路」-若选择前者,我们可能要背十字架,可能放弃某些不合理的享受,但最後胜利是属於你的,天国之门也将为我们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