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
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 ( 若 12:32)
SI QUIS
VULT ME SEQUI,
TOLLAT CRUCEM SUAM IPSUM
|
四至五世紀的教會歷史家告訴我們,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I)的母親海倫(Helen 326歿),在她前往耶路撒冷期間,在加爾瓦略山(Calvary)發現了耶穌十字架的真木。當時人們正奉君士坦丁之命在那裡大興土木,建築兩座大殿:復活大殿(Anastasis,即聖墓岩洞),和殉道紀念堂(Martyion,即耶穌被釘十字架處),二者均于325年9月14日祝聖。海倫將十字架的部分聖木留在耶路撒冷,另一部分則送往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再把餘下的聖木連同其他與耶穌受雛有關的聖物和加爾瓦略山的泥土帶回羅馬。這些聖物後來被存放在塞索里亞納大殿(Basilica
Sessoriana),因此,這大殿又稱為耶路撒冷大殿(Hierusalem),這名稱最後演變成今日的耶路撒冷聖十字大殿(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大殿附近發現的兩段碑文,證實了聖海倫對這個地力的關注。
耶穌苦難聖物被存放在該大殿半地下室的聖海倫小堂千多年,後被移至大殿右側一追寬大樓梯上方的儲物室內。直至1930年代,這些聖物才被供奉在大殿司祭間
(presbyterium)左方的新小堂;1997年11月再被移至該小堂大理石華蓋下,供奉在祭台上新製的玻璃聖物櫃裡。
名為「光榮十字聖架」的慶節於每年9月14日舉行,這是東正教會最大慶節之一。至於西方教會在聖週五舉行的隆重朝拜十字聖架禮,就是源自十字大殿與拉特朗大殿之間所舉行的十字聖架遊行及朝拜禮。

「十字聖木寶匣」
羅馬聖十字大殿(Santa Croce in Gerusalemme)
「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12:32),耶穌這句話給人帶來了希望和安慰。只有被他吸引的人才能接受痛苦。因此,基督信徒受洗歸於基督的死亡,與他同釘在十字架上,為能同他一起復活,度聖神所賜的新生命(羅6:3-6)。只有與耶穌一起將自己交付給天父,讓他使我們與聖子的救贖工程結合,我們才能懷著希望和喜悅-或至少順從地-接受和背負自己的十字架。「每當痛苦打擊我們的時候,我們真的可以對自己說,天地萬物、宇宙的秩序、世界的美善、受造物對天主的服從、都總匯於我們身上。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何不懷著感激之情,頌揚天主以他的慈愛賜予我們的這一份禮物呢?」(魏爾S.We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