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的 宣 認
|
宗徒信經第二單元在表明對天主聖子耶穌基督的信仰時,有第二句經文說:「我信耶穌基督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而誕生。」
耶穌基督是天主第二位聖子,他因著天主第三位聖神的德能,由童貞女瑪利亞生下。這件奇妙的奧跡用簡單的話說,就是天主聖子耶穌基督降生為人。
繼宗徒信經之後的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經對宗徒信經這端信仰有進一步的闡述說:「他(耶穌基督)為了我們人類,并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他因聖神由童貞瑪利亞取得肉軀,而成為人。」
尼西君士坦丁堡信經和宗徒信經在這兩段經文中的相同處是彼此都提到天主聖言耶穌基督是因為聖神,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的。所不同的是前者多了這兩句:「他,耶穌基督,為了我們人類,并為了我們的得救,從天降下。」這多出來的兩句經文正好指明了天主聖言降生為人的動機和目的。
聖若望宗徒在他的第一封書信第四章中說:「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而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作贖罪的祭品。」同一章里面,聖若望宗徒又寫說:「我們曾瞻仰過,并且作証:父打發子來作世界的救主。」
若望宗徒這些話莫非要指出:天主聖言取了人性,來到人間,就是要使我們先與天主修好,以獲得救恩。南國尼什的聖額我略有一段很好的相關的話說:
「我們人類本性生病了,需要醫治﹔墮落了,需要拯救﹔死亡了,需要復活。我們失落了原先擁有的幸福,需要重新取回來。我們沉淪在黑暗中,需要重見光明﹔我們迷失了,急待救主的來到﹔我們成了囚犯,需要救援的人﹔成了奴隸,需要解放者。上面這種種理由難道不重要嗎?難道不足以感動天主,令他下凡,進入人性,以探視處在既可憐又悲哀之中的人類嗎?」
以上聖額我略這段至理名言叫我們感受到:天主降生為人,第一個動機是探視了解他所創造的人類的不幸處境。然而,聖若望宗徒在他第一封書信第四章里面也說:「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件事情上已顯示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聖若望在他寫的福音的第三章也有這麼一段大家都熟悉的話:「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從若望宗徒這兩段話,我們直截了當地看清:聖言成了人,目的在使我們認識天主的愛。天主降生為人,除了南國尼什的聖額我略所說的,是為探視和了解他所創造的人類的悲哀不幸處境,以及聖若望宗徒所說的,為叫我們認識天主的愛之外,還有什麼其他的目的嗎?
瑪竇福音第十一章廿九節有耶穌的話說:「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習吧!」若望福音第十四章第六節也有耶穌的話說:「我是道路、真理和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里去。」同一部福音第十五章十二節又記載耶穌吩咐宗徒的話說:「這是我的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馬爾谷福音第九章記載耶穌在大伯爾山顯聖容的時候,有聲音從雲彩中說:「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從她!」
從上面三部福音的部分記載,我們又看出天主聖言降生為人的另一個目的是為成為我們修德成聖的表率。
最後,聖子由童貞瑪利亞取了人性,降生為人的最高貴目的,乃是為使我們分享天主的神性。《伯多祿後書》第一章第四節說:「基督藉著自己的光榮和德能,將最大和最寶貴的恩許賞給了我們,為使你們藉著這些恩許,……能成為有分於天主性體的人。」法國里昂的聖依勒內也說:「其實,這就是聖言成為人的理由:他是天主的兒子,也是人的兒子,他為使人與聖言共融,并在接受天主義子身分的同時,成為天主的兒子。」埃及亞力山大的聖亞大納削說得更直接:「天主子降生為人,為的是要使我們成為天主。」聖亞大納削的話說得并不過分,因為聖多瑪斯也這樣說:「天主的獨生子愿意我們分享他的神性,所以取了我們人類的本性,成為人,好叫人也因此變為神。」
聖若望福音序言曾提到「聖言成了血肉」的話,這正是要說天主的兒子取了人性,為在人性中實現拯救人類的大業。教會稱這項神妙的工程為「天主降生為人」。聖保祿致斐理伯人書第二章說:「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卻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事,反而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聖保祿這段極度推崇人而天主的基督的話,成了教會贊美降生為人的基督的詩歌。
對天主聖子降生為人的奧跡,新約《希伯來人書》第十章也有一段精彩動人的描述說:「為此,基督一進入世界便說:『犧牲與素祭已非你所要,卻給我預備了一個身體。全燔祭和贖罪祭已非你所喜,於是我說:看,我已來到,……為承行你的旨意。』」
談到這里,從上面所引述的聖經多種記載和聖人名言,我們清楚地看到:識別基督信仰的標記是對天主聖子降生為人的信仰。《若望一書》第四章說:「你們憑此可認出天主的神:凡是明認耶穌為默西亞,而且在肉身內降世的神,便是出於天主的神。」
現在我們把普世教會對上面所談的要理所作的結論介紹給各位:在天主所立定的時期,天父的獨生子,也就是永生的「聖言」和與天父同性同體的「形象」取了人性,降生為人。他雖然取了人性,卻沒有因此而失落他的天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