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的 宣 認
|
普世教會要理總綱目第463條指出:基督信仰的識別標記是對天主聖子真實降生為人的信仰。
這個信仰的確實內容又是什麼呢?換句話說,教會要我們相信天主聖子是因著天主聖神的德能,經由童貞女子瑪利亞出生,以人的姿態來到世界人間。但是這位兩千年前來到世界的,名叫耶穌基督的天主聖子,我們這些智力有限的可憐人到底應該把他當作什麼呢?是天主呢?是人呢?或是神人兼具呢?或是一半一半呢?這樣的問題不難想像,是很多人都會提出來的。其實,早在初世紀就發生過好幾宗爭論耶穌基督的本性本質的重大案件,這些案件甚至釀成異端,造成了教會內部的部分分
裂。
現在我們來看看普世教會要理怎樣給我們解釋這些信仰上的核心問題。
要理說耶穌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但是耶穌基督是真天主和真人,這并不是說在他身上有一部分屬於天主,另一部分則屬於人﹔更不是說他是神性和人性混合的產物。而是說他在取了人性,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的同時,他仍舊是真實而完整的天主。
在初世紀的時候,曾有人對這樣的信仰真理發生疑惑,甚至引起爭論,主張與教會訓導不同的見解言論。於是教會為了維護信仰的正確,不得不出面,甚至召開大公會議,澄清事實,保護真理,譴責異端邪說。
最早的異端是發生在第二第三世紀的「諾斯替」思想學說,這一派的人主張的倒不是否認基督的天主性,而是不承認他有真正的人性。其實,早在宗徒時代,教會就一直強調天主聖子取了血肉,降生為人的真理。第三世紀時,教會為了駁斥薩莫薩塔的保羅異端,終於在安提約基亞召開大公會議,重新肯定耶穌基督不是因為收養,而是在本質上就是天主的兒子。
第四世紀初期,埃及亞力山大一位名叫亞略的本堂神父倡言:天主聖子是聖父從無中所創造的,所以和聖父并不是同性同體。這個異端很嚴重,根本否定了教會的基本信仰,於是在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邀請下,教會於公元三百廿五年在小亞細亞的尼西召開大公會議,反駁亞略異端,并編輯了一篇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在使用的信經,肯定耶穌基督是聖父所生的,而非聖父所造的,而且與聖父同性同體。
到了第五世紀初葉,又有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聶斯多略主張基督不但具有天主性和人性,而且還有兩個位體。當時埃及亞力山大的主教,大神學家聖齊利祿起來反駁,并受教宗聖切萊斯蒂諾一世委任,於公元四三一年在厄弗所召開大公會議,斷定:天主聖言使一個具有理性靈魂的肉體與自己結合為一,而成為人。換句話說,在本質上,耶穌基督具有完整的天主性和完整的人性,但這兩個本性同時完整無缺地存在於降生為人的天主第二位聖子,耶穌基督身上。所以耶穌基督只有一個位體,即天主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基於這端道理,厄弗所大公會議更斷定童貞瑪利亞既是天主第二位耶穌基督的母親,所以該成為天主的母親。
當厄弗所大公會議解決了由聶斯多略異端所引起的問題之後,在第五世紀中葉又產生了由一個名叫歐迪克的修士所主張的“一性論”異端。這個異端認為耶穌基督只具有天主性,因為他的人性被天主性吸收了,不復存在。於是在公元四五一年教會又召開了加西陶大公會議,會中斷定這樣的道理說: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擁有完美的天主性和完美的人性,他是真天主,也是真人,具有理性的靈魂和肉體。在神性方面與天主聖父同性同體﹔在人性方面,除了罪惡之外,其他一切和我們相同。他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按神性所生。後來,他又為了我們人類和我們的得救,按人性生於天主之母童貞瑪利亞。」
加西陶大公會議繼續聲明:「唯一的同一位基督,主,天主的獨生子,我們必須承認他有兩性。這兩性絕不混淆,絕不變遷,絕不分裂,也絕不離散。這兩性雖然結合於一身,并不因此而喪失彼此的區別,甚至因為如此,而使兩性各自的本質得到保全,而共存於唯一的人,唯一的神人合一的天主第二位聖子身上。」
加西陶大公會議之後,又有一些人把耶穌基督的人性當作類似人的主體來看待。結果教會在君士坦丁堡舉行第五次大公會議,宣告:「神人合一的只有一個,他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天主三位一體中的第二位」。從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的論斷,我們知道耶穌基督人性中所包含的一切,都必須歸屬於他天主性第二位,就如過去厄弗所大公會議所斷定的一樣。也因此,不但耶穌所行的奇跡,就連他所受的苦和他的死亡,也都在他的天主性內發生和完成。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明確地說:「肉體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是真天主,是光榮的主,是天主聖三中的一位。」
就這樣,教會完全相信:耶穌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他以天主子的身分降生為人,成為我們的兄弟,但沒有因此而不再是我們的主,天主。
現在我們把普世教會要理所闡述的有關耶穌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這些不容易懂,卻絕對重要的道理的兩個結論介紹如下:
第一個:耶穌基督是真天主,也是真人,他的天主性和人性結合在他的天主性位格中。為此,他是天主和人類之間的唯一中保。
第二個:耶穌基督具有天主性和人性,這兩個特性并不彼此混淆,溶化為一,卻結合於天主聖子唯一的位格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