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仰 的 宣 認
|
天主聖子降生來到世上這件事的重大,從天主為此而准備了好幾個世紀可想而知。舊約時代的所有禮節、犧牲、祭獻、形象和標記,天主都使它們匯合到基督身上。天主又透過以色列民族歷代先知的口,宣佈來日基督的出現,同時喚醒外邦人看清他們在黑暗中等待要來的是誰。
聖若翰洗者是耶穌最後的先驅,與耶穌最為接近,他被派遣來為基督鋪路。他的父親匝加利亞因聖神而預言,說他要稱為「至高者的先知」。耶穌也對群眾說「若翰是先知,而且比先知還大」(路七,26)而且是最後的一位先知,(瑪十一,13)他開啟了福音的時代,(路十六,16)他在母親依撒伯爾胎中就歡欣踴躍,歡迎祝賀耶穌的降臨。(路一,41)聖若翰更稱呼耶穌是「除免世罪的羔羊」。(若一,29)他以厄里亞的精神和能力走在耶穌之前,(路一,17 )又以自己的講道,自己施行的悔改的洗禮,甚至以自己的性命為耶穌作了証。(谷六,17-29)
上面扼要提到的,是天主如何為他的聖子的降臨世界而作的漫長的准備。教會每年都舉行將臨期的禮儀活動,就是准備信友等待基督降生的心靈。教會本著舊約時代天主的子民期待默西亞來到的迫切心情,來准備新約時期的基督信友引頸盼望救主的二度來臨。當我們紀念洗者若翰的誕生與致命的時候,我們也效法這位基督的先驅的心情說:「他,基督,應該興盛,我卻應該衰微。」(若三,30)
耶穌的出生是貧寒的,他生在馬槽里,家境清苦,牧童是他出世的第一批証人。他的貧苦彰顯了天主的榮耀,教會從不間斷地歌頌那嚴冬寒冷的一夜。
在天主面前變成兒童,是進入天國的條件。(瑪十八,3-4)為此,我們必須貶抑自己,必須成為微小的(瑪廿三,12),甚至必須「由上而重生」(若3,7),「由天主而生」(若1,13),「好能成為天主的子女」(若1,12)。「當基督在我們內形成的時候」(迦4,19),基督誕生的奧跡就在我們內完成。其實,耶穌聖誕就是這個美好的交換的奧跡。
耶穌誕生八天後接受了割損禮。這是成為亞巴郎的後裔,成為盟約的子民,隸屬於舊約法律權下,一生有資格參與以色列選民敬禮天主的禮節的記號。耶穌聖嬰接受舊約割損禮,這個禮節就是新約時代聖洗聖事的預象。
耶穌出生不久,有三位來自東方的賢士,他們經過長途拔涉摸索,終於找到聖嬰,向他獻禮朝拜。這三位賢士代表著中東附近一帶其他宗教人士,他們知道了天主降生為人之後,就毫不遲疑地接受了天主救恩的喜訊。
這三位東方賢士到耶路撒冷朝拜猶太人的君王,表示他們在以色列民族中尋找一位將成為萬國的君王的人。賢士們的來到意味著教外人若不轉向猶太人,從他們那里承受舊約的許諾,他們是無法認識耶穌,承認他為天主的兒子和世界的救主的,并加以崇敬朝拜的。
耶穌出生滿四十天,母親瑪利亞和若瑟便把孩子帶到耶路撒冷聖殿,按照梅瑟的規矩,獻給上主。當時耶路撒冷有一位名叫西默盎的義人和一位女先知亞納,他們是以色列民族中,誠心期待默西亞出現的人的代表。他們一看見嬰孩耶穌,就認出他是選民久所期待的默西亞,是萬民之光,是以色列的榮耀,但也是反對的記號。西默盎甚至向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說:「有一把利劍要刺透的心靈。」這句傷心的話正宣佈了另一個完全又唯一的奉獻,就是天主為眾人的得救所預備的十字架上的犧牲。
瑪竇福音第二章記載:當東方三位賢士朝拜耶穌聖嬰之後,聖家三口為躲避黑落德王的殺害,便星夜逃往埃及,許多白冷城及附近的無辜嬰兒都遭黑落德屠殺。這兩件奧跡顯露了西默盎的預言:黑暗的勢力與光明作對。這也正是若望福音第一章所說的:「他來到了自己的領域,自己的人卻沒有接受他。」就這樣,耶穌的整個一生都處在迫害的標記之下,就連他的徒弟也不例外。耶穌早就說過:「如果人們迫害了我,也要迫害你們」。(若十五,20)不過,耶穌到底還是從埃及回到本國了,就如舊約出谷紀所預象的,耶穌以真正獨一無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解放者身分回到家鄉。
解放者耶穌固然平安地回到本國,但他并沒有立刻制造解放的聲勢,好像人類歷史中許多英雄豪杰所作的一樣。他像人間絕大部分的凡人,過著極平凡的日常生活,不虛張聲勢,不顯露頭角。他作的是木匠手工的活,熱心善度舊約法律所規定的猶太教生活。這一段廿几年的納匝肋的日子,就是我們常說的「隱居生活」。
耶穌這段幾乎佔了他整個一生的隱居生活的特色是:服從他的父母親,屬於他們的權下。服從父母親是遵守十誡的第四誡,然而耶穌的服從雙親更預示著來日山園祈禱中對天主聖父的意愿的服從。(路廿二,42)耶穌以他隱居生活中每日的服從,修補了亞當昔日因為不聽天主的命所破壞的一切。
總之,耶穌在納匝肋的隱居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與他共融。
有關耶穌的隱居生活,福音所記載的寥寥無幾。最後的一件事是他十二歲那年的逾越節,與父母親同往耶路撒冷過節所發生的事。十二歲大的耶穌遺失了,他的雙親著急得不得了,結果竟找了三天,才在聖殿里發現這個「小孩」坐在那里與經師們對話。兒童耶穌聽到焦慮萬分的雙親的責問,竟然反問雙親:「你們為什麼找我?難道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里嗎?」可憐的瑪利亞和若瑟當然不知道這個「小孩子」講的是什麼。我們後人卻有幸能看出來,耶穌必須專心致力於他的天父托付給他的使命。
這是我們所能知道的,耶穌卅歲開始度公開生活之前,他的長期隱居生活中的最後一項奧跡。
現在我們把普世教會要理為上面談的所作兩點結論介紹一下:
第一點,不論是守夜的牧童或東方三賢士,他們只能以屈膝跪拜那位躺在白冷山洞馬槽中的軟弱嬰兒的方式,來拜見降生為人的天主。
第二點,耶穌以他服從雙親和多年卑微勞動工作的生活,給我們立下了要在日常家庭和工作生活中成聖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