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基督信徒的慶典
|
有關聖體敬禮,教宗保祿六世曾在《信德的奧跡》通諭中,鄭重地重申了教會的傳統立場。他說︰
天主教會一向有欽崇敬拜聖體的禮儀,不僅在彌撒中,在彌撒以外,仍保持這種敬禮︰像對成聖體後的祭餅的慎重供奉,大禮舉行聖體降福,并有聖體游行的典禮。
教宗保祿六世還援引了初期教會的幾個例子來說明。他說︰
初期教會的神長一再勸導他們的信友,要小心保存帶回家去的聖體。聖依玻理勸告信友說︰「你們領受的,確實是基督的聖體,切勿輕蔑他。
」據奧力振的記載,當時的信友,有的在家里保存聖體。雖然他們謹慎小心,萬一聖體落在地上,他們也自認為是有過失的。諾瓦先也說︰「初期教會的神長很嚴厲責備對聖體有欠恭敬的人們。按照當時的習慣,主日彌撒後可以帶聖體回家,可是,如果不立刻帶著聖體回家而去戲院,這種行為是要受到申斥的。」有人以為
前一天晚上彌撒中祝聖的聖體,第二天已經沒有聖化我們的效力,對這種意見亞歷山大城之聖濟利祿斥之為糊涂想法。聖濟利祿說︰「基督是不會變化的,他的聖體也是不變的﹔力量、權能、和寵愛常保留在聖體內。」并且我們也不可忘記,古時教友在教難中,或在曠野度隱修生活時,他們習慣每天領聖體,假使沒有神父或六品給他們送聖體,他們就親手自己送聖體。」
接著教宗保祿六世結論說︰
我們提到這些史實,并不意味著要改變教會現行的保存與領聖體的方式,而只是提醒大家︰教會始終保存著同一的信德。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於1980年頒布《主的宴席》書函再次強調教會對聖體聖事的傳統敬禮。《天主教教理》積極響應兩位教宗的訓導
,提出以下四項指示。
保持彌撒以外的聖體敬禮
1378 在彌撒禮儀中,我們不時屈膝或深深鞠躬,敬拜隱藏在麵酒形象的基督,同時也表示出我們對基督真在於聖體聖事中的信仰。教宗保祿六世在《信德的奧跡》通諭中說︰「天主教會一向有欽崇敬拜聖體的禮儀,不僅在彌撒中,在彌撒以外,仍保持這種敬禮︰像對成聖體後的祭餅的慎重供奉,大禮舉行聖體降福,并有聖體游行的典禮。」
慎重保存聖體。
1379 聖體龕原來是用為慎重保存聖體,以便在彌撒以外分送給病人,或未能親臨參與彌撒的信友。後來,教會對基督真在於聖體內的信仰有了更深的體會,便覺到有對隱藏在麵酒形象下的基督靜默崇敬的必要。因此,規定聖龕應設置在教堂極尊貴庄嚴的地方﹔它的建筑結構方式,也應著重表現基督真在聖體中的真理意識。
多拜聖體
1380 基督之所以愿意采用如此獨特的方式來居留在他的教會中,這是十分合乎情理的。當他將以有形的軀體離開他的親人時,他便決定留給我們他在聖事中的真在。當他即將為拯救我們甘心情愿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去時,他便決定要我們不斷地紀念他對我們「愛到底」,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愛。真的,在聖體聖事中,他就是以愛我們并且為我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者的身分,奧跡般地居留在我們中間,并藉著麵酒的形象,把這種愛傳送給我們。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說得好︰「教會和整個世界都極其需要聖體敬禮。耶穌在他的愛的聖事中等待我們。我們要不惜花費工夫到他面前去朝拜他,去瞻仰他,向他表示我們的滿心信仰,以及為世人的重大罪惡作補贖的意愿。」
多發信德
1381 教宗保祿六世在《信德的奧跡》通諭中說︰「至於在這件聖事內實有基督的聖體和寶血,聖多瑪斯說︰「是不可以感官,而只應憑依天主權威的信仰來領悟。」為此,聖濟利祿注解路加福音第二十二章第十九節︰「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他說︰「不要疑慮是否當真,要以信德接受救主的話,因為他是真理,絕不欺騙人。」「所見所聞與所觸,對你全非真面目﹔祗憑我們的所聞,才能堅信非錯覺。出諸天主聖子口,我乃全部來信服﹔真理之言最信實,無何可比其真確。」
內容要點
1418 既然是基督本人真在於祭台上的聖體聖事中,我們應當以欽崇的敬禮朝拜聖體。朝拜聖體表示知恩,是愛的標志,是我們對救主基督所當盡的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