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基督信徒的慶典
|
《天主教教理》分七點講述聖體聖事。第六點的標題為“逾越節的聖餐”。在這個標題下討論的主要是“領聖體”和“領聖體的效果”兩個題目。在這之前,《天主教教理》先藉著祭台的象徵意義,說明了聖體聖事是祭獻(聖祭)也是領聖體(聖餐)的道理。
這次我們只介紹到第一個題目“領聖體的命令”﹔下次再介紹“領聖體的效果”那個題目。
逾越的宴會
彌撒是聖祭也是聖餐,是舉行祭獻也是領受聖體。
1382 彌撒是紀念并重演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流血祭獻,同時也是領受耶穌聖體寶血的聖餐。舉行彌撒的全部禮儀原來是在邀請信友在聖體聖事中與基督密切契合。領聖體,就是領受為我們而作了祭獻的基督本身。
祭台的象徵意義
1383 舉行彌撒時,信友團聚在祭台的周圍。祭台表示同一奧跡的兩個側面。它是舉行祭獻的祭台,也是領受聖體的餐桌。它更象徵基督臨在于他的信友的聚會中,一面把自己奉獻給天主聖父,為使我們與天主重歸于好,一面又把自己賜給我們,好作我們的食糧。
聖盎波羅削說︰「祭台豈不是基督的身體的肖像?祭台既是基督身體的肖像,而基督聖體又是在祭台上面。」教會的禮儀中也有許多經文說明彌撒聖祭與領聖體的合一性。
譬如,感恩經第一式有這麼一段經文說︰「全能的天主,我們懇求你命你的聖天使,將這祭品呈獻到你至高的祭台上,在你神聖的尊威台前,使我們凡參與這祭獻的,領受了你聖子的聖體聖血之後,得以充滿一切天恩和聖寵。」
“你們大家拿去吃!”
這是邀請,也是命令,它意味著領聖體的必要。
1384 我主耶穌切望我們在聖體聖事中與他契合。他曾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們內,便沒有生命。」
領聖體應有適當的准備。
1385 為了響應耶穌的號召,我們應當對這極其重大、極其神聖的時刻,做好准備。聖保祿宗徒勸告我們做內心的檢討。他說︰「無論誰,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因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誰覺察自己良心有重大罪過的負擔時,
應先去告解,然後才可接近領主的聖事。
領聖體應懷謙虛的心情。
1386 在這至高無上的聖事前,我們有信仰的人,必定會效法福音中的百夫長,滿懷謙虛地呼求說︰「主,我當不起你到我心里來,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靈魂就會痊愈。」在金口聖若望撰寫的彌撒禮儀中,信友也表示同樣的謙遜心情說︰「天主聖子,讓我今天接近你神秘的筵席,我不會向你的仇敵告密,也不會像茹達斯一樣地親吻出賣你﹔相反地,我要像右盜一般地向你呼號︰我主,當你到你的國度里,請記我一念。」
有關領聖體的教會規定:聖體齋
1387 為善自預備領聖體,信友們當遵守教會指定的空心齋。外表的舉止和服裝要表現出尊重、庄嚴和喜悅,來適當地迎接基督來到心中作客。
領聖體的次數。
1388 依照聖體聖事的原本解釋,信友們如有適當的准備條件,每次參與彌撒,都可去領聖體。梵二大公會議的禮儀憲章明確指示說︰「極應鼓勵信友更完善地參與彌撒,就是在司鐸領聖體後,信友也領受在同一聖祭中所祝聖的聖體。」
每年至少一次。
1389 教會指令屬下信友有參與主日及大節日彌撒的責任。聖教法典明文規定信友每年至少領聖體一次,最好是在復活節期中,領聖體前,先以告解作妥當准備。然而教會更特意勸告信友在主日及節日上領聖體,甚至更好每天都領聖體。
領聖體的方式。
1390 由於基督真在於聖體聖事中的餅和酒的形象下,領受祝聖了的麵餅,也就領受了整個的基督,可以獲得聖體聖事的全部效果和聖寵。因此,為了牧靈工作上的種種關系,這樣只領受祝聖了的麵餅的領聖體方式,在拉丁禮儀中一向被認為合法的,而且也是經常通行的。但是,正如羅馬彌撒經本的引言上所說的,「在彌撒中同時領受祝聖了的餅和酒,更能表顯出領聖體的意義,更能使我們看出來,聖體聖事是感恩的聖餐。」在彌撒中同時領受祝聖了的餅和酒,原是東方教會里領聖體的慣常方式。
內容要點
1415 凡要領聖體的信友,靈魂上當有天主的寵愛。如果一個人明知自己身負重罪,就不應該去領聖體。他必須先去告解,與天主和好了,才可領聖體。
1417教會殷切囑咐信友每次參與彌撒時都領聖體﹔教會要求信友至少每年一次領聖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