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卷三 基督信徒的生活
13. 參與社會生活

人是社會的動物,沒有社會,人不能發展他的潛能,完成他的人性。所以,人要實踐他的天賦使命,就必須參與社會生活。但是人應該怎樣投入他所屬的社會的社會生活呢?《天主教教理》從三方面分別討論這個問題。那就是︰「權力」、「公共福利」以及「責任與參入」。

有關權力,教會的社會訓導強調以下四點︰一、一切權力都來自天主﹔二、所有社會都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權力﹔三、權力的存在是出於人性的要求﹔四、權力的施行必須以公共福利為目的。

權力是什麼?《天主教教理》這樣逐步闡述。援引教宗良十三世的訓導,這樣解釋,說︰

1897 人與人之間的共同生活,不可沒有權力。權力維持社會的秩序,推進社會成員的共同福利。有了權力,社會才能順利存在并發揮其作用。所謂權力是指有些人或有些機構所以有頒布法律、發號施令、強制人們服從的名份。

任何社團不可沒有權力。權力出于人性的要求,來自天主。

1898 每一個社團必都須有一個權力來統治它。這是出於人的本性的要求,沒有權力,團體無法統一。權力的任務是在確保公共福利。

1899 權力有其倫理上的必要,也有其神學上的根據。 聖保祿宗徒說︰「每人要服從上級有權柄的人,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從天主來的, 所有的權柄都是由天主規定的,所以誰反抗權柄,就是反抗天主的規定,而反抗的人就是自取處罰。

為此,人都有服從和尊重權力的義務。

1900 要服從權力,便要尊重權力,也便是要對負責施行權力的人們,按照他的地位等級,表示相稱的尊敬、感激和愛戴。第一世紀末年的教宗聖克來孟撰寫了一篇為政治界人物祈禱的經文,說︰「主!你用光榮偉大莫可名言的權能,將治國的權柄交給了我們地上的領導者,為使我們認識你賞給了他們的尊貴與光榮,并使我們服從他們,只要他們在一切事上不違反你的意旨。求你賞賜他們健康、和平、和睦及恆毅,為使他們運用你賞給的統治權,不引人陷於罪惡。主!你是天地的主宰,你是萬世萬年的統治者, 你賞賜了人類的子孫享有掌管地上萬物的光榮尊貴與權能。求你引導他們的智謀,追尋你面前善良可嘉的真福,本著和平溫柔的政策和誠敬的心情,運用你賞賜的權柄,為能得到你的慈恩」。

權力來自天主,但政體和政府的遴選則由于國民自由抉擇。

1901 如果說,權力的存在是屬於天主規定的秩序,政府和行政人員的遴選則可由國民自由抉擇。就倫理的觀點來說,各國的政體是可以不同的,但是任何政體都應該有益於國民的共同福利、性質與自然法則、公共秩序以及基本人權相反的政體,不能實踐它所強制統治的國家的公共福利。

權力的合法性并不來自權力本身,其施行是為謀求社會的公共福利,并應合乎道德。

1902 權力的合法性并不來自權力本身。所以,不可專制地施行權力,而應該用權力來為社會謀幸福。權力應該是一種以執政者的自由意志及其對自身職責的意識為基礎的道義力量。人所制定的法律要符合理性才能發生法律的作用。從此可見其效力來自永恆的法律。違背理性的法律應被視為不公正,因為沒有實踐出法律的定義︰它不過是一種暴力而已。

1903 權力的施行,要以謀求社會的公共福利為目的,并以合乎道德的方法達到其目的才是合法的。如果政府制訂不正義的法律或采取不合乎道德的措施,公民沒有服從的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權力已不成為權力,而是權力的濫用。

1904 因此,當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百年》通諭中這樣寫道︰「立法、行政、司法三權應受到互相約束,由各自的責任范圍去規限其他權力。這也就是所謂法治精神,標榜法律的無上權威,而非個人的意愿」。

談到公共福利,梵二大公會議的《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上有這麼一段話,說︰

「所謂公益,就是私人及社會可以充分而便利地完成自身的社會生活條件的總和,今天也愈形普遍化,從而包括整個人類的權利和義務,每一個團體應顧及其團體的急需及合法愿望,甚至應為整個人類大家庭的公益著想」。

《天主教教理》根據大公會議的教訓,認出組成公共福利的三個主要因素,那就是︰對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與扶植,社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富裕與進步,團體及其成員的和平與安全。

1905 由於人是社會動物,一個人的福利必定與整個社會的公共福利有關,要規定一個社會的公共福利則必須顧及每個成員的人性要求。

1906 所謂公共福利,是包括一切能使私人、家庭及社團可以比較圓滿而便利地成全自己的生活條件。」公共福利對每一個人的生活休戚相關。每一個人,特別是負有行政使命的人都要小心保護它。公共福利包括三個必要因素。

1907 第一,公共福利包括對人性的尊重,公共福利要 求政府尊重神聖不可侵犯的基本人權。社會有義務容許社會中各個成員完成各自的天賦使命,特別要容許他們運用天賦的自主之權。不運用天賦的自主之權,是不能完成人的天賦使命的。公共福利也包括依隨自己良心的正確指示而行事的權利、保衛私生活和宗教事務上的正當自由權力。

1908 第二,公共福利包括社會福利以及社團本身的發展。所謂發展是代表一切社會責任的綜合名詞。當然應當是政府以公共福利的名義來仲裁私人間的利害沖突,但是政府必須要造成能使每一個人度其真正適合人性生活的生活條件︰具有對衣、食、衛生、工作、教育、文化、通訊以及建立家庭等便利的生活條件。

1909 第三、公共福利也包括和平。所謂和平,就是一種持久而安全的正義秩序。所以公共福利也要求擁有權力的人或機構,采用合 乎道德的手段,來確保社會及其成員的安全。換句話說,公共福利給予個人和團體以合法的自衛權力。

所有團體都有它們的公共福利,《天主教教理》承認只有國家有足夠的權力來實踐它的公共福利,但是、它也指出在社會化的範圍越來越大的今日,我們必須強調普世人類大家庭的公共福利。

1910 雖然所有社會都有其自認為公共福利的公共福利,只有政治社會才有足夠的權力來完成它的公共福利。所以國家有義務保護并促進國家內公民社團及其他中間社團的公共福利。

1911 今日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依賴越來越密切了,其範圍也漸漸地普及整個世界。聯合普世享有同等尊嚴者的人類大家庭,要求有一個超越在各國的公共福利之上的普世公共福利,為此,就「應當設立各式國際團體,以應對人類各種急需,這些急需有的屬於社會範圍,如衣食、衛生、教育和就業機會等,有的則屬於某些特殊情形,如︰解救正在開發中的國家所普遍的急需,賑濟散布於全球的流亡者,并支援移居他國者及其家庭等。

最后,《天主教教理》強調公共福利應以人的利益為其准則。

1912 公共福利應該以人的利益為其准則,「因為事物應該隸屬於人,而不是人應該隸屬於事物」。這樣的秩序是奠基於真理,建於正義,并以愛德促使其生氣蓬勃的』。

「倫理應跨出個人范圍」、這是梵二大公會議「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三十節的標題。在這一節中,大公會議要求「每人應將社會關系視作現代人的主要任務」,應對其所隸屬團體負起責任來并且積極地參加團體的活動。當今教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其所頒布的「一百周年」通諭中更說明了這責任和參入的具體意義。《天主教教理》依據大公會議及教宗的訓導,給我們提出以下的五項說明︰

什麼叫做「參入社會活動」。

1913 所謂「參入社會活動」,這是社會成員個人自愿并慷慨地投入社會團體的交流關系中。社會中所有的人都應該依照各自的地位和職責推進公共福利。這是他們的義務,是與他們的人性尊嚴所不可分離的義務。

投入社會活動應從各自本分上的作業做起,

1914 參入社會活動是要從各人對自己所負責的單位負起責任來作起︰他要先盡心教育自己的子女,盡力作好自己本分上的作業,藉此來對別人和對社會的公共福利提出他的供獻。

參加社會活動的方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不同。

1915 作為國民,應該盡可能地參加地方上的公共生活。參加的方式可能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文化中互不相同。「國家讓絕大部份國民自由與政治,是值得贊揚的」。

參與社會活動要求內心悔改。

1916 要所有的人都來實踐社會的公共福利,這好比要人們去執行任何道德職責一樣,參與的人非要不斷地從心悔改不可。像舞弊和別的讓人藉以逃避繳納合法稅款及不遵守社會法令的欺騙手腕都應該堅決地予以譴責,因為這是不符合正義的要求的。我們更應該致力於對改善人的生活素質有利的社會結構的發展。

注意教育下一代的國民。

1917 鞏固能引起團體的成員的信心價值并鼓勵他們去予以實踐,這是享有權利者的職責。一般人的參與社會活動是以教育和文化開始的。「我們有理由相信人類未來命運,是操在一批能給下一代指出生活及希望的理由者的手中」。』

內容要點

1918 沒有權柄不是從天主來的,所有的權柄都是由天主規定的。

1919 每一個社團都必須有一個權力來維持它并促使它的發展。

1920 政府及其權力是以人性為基礎的,所以也屬於天主規定的秩序。

1921 權力的施行,要以達到社會的公共福利為目的才合法。為達到這個目的,應該采取合乎道德的方法。

1922 各國的政體可以不同,但是任何政體都必須有助於對它所統治的國家的公共福利。

1923 國家的權力不得越出倫理秩序所限定的范圍而施行,并必須保証國民都能享有自由的生活條件。

1924 公共福利是「讓私人及團體可以充分而便利地完成自身的社會生活條件的總和」。

1925 公共福利包括三個必要的因素,那就是︰對人的基本權力的尊重與扶植,社會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富裕與進步,團體及其成員的和平與安全。

1926 人性的尊嚴意味著對公共福利的追求。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致力於促進并支持有利於改善人的生活素支的社會機構。

1927 國家有責任衛護及推進公民社會的公共福利。全人類大家庭的公共福利要求有一個國際性的組織。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