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救主的使命」 

  第二章 天主的國
    
    基督使天國臨在
    天國的特徵及其要求
    在復活的基督身上,天主的國得以完成和宣揚
    天國與基督和教會的關係
    教會為天國服務

 第二章 天主的國

12.   「耶穌基督向我們啟示『富於仁慈的天主』是大父:祂的聖子其本身彰顯祂,向我們啟示祂」【註21】。我在《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的開端這樣寫道,以指出基督是大父的仁慈之啟示和降生。救恩在於信仰和接受大父和祂愛的奧祕,救恩藉著聖神在耶穌身上彰顯出來並無償地賜給人們。天主之國以此方式來完成:天國在舊約中是準備時期,藉基督並在基督內而產生,由教會向所有人民宣告,教會為天國的成全和確實實現不斷工作和祈禱。

  舊約証實天主選擇並組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子民,為能啟示和實踐祂愛的計劃。同時天主是造物主及所有人民的大父;祂照顧和供應他們所需,降福所有的人(參創十二3);祂與他們全體建立一個盟約(參創九1-17)。以色列人體驗到一位具有人格和救援的天主(參申四37;七6-8;依四十三1-7),成為祂在萬邦中的証人和通譯者。在其歷史過程中,以色列終於明白其被選擇具有普世性的意義(參依二2-5;二十五6-8;耶三17;十六19)。

基督使天國臨在

13.   納匝肋人耶穌使天主的計劃完成。在洗禮時領受聖神之後,耶穌清楚地顯示他默西亞使命的召喚:他走遍加里肋亞宣講天主的福音,並說:「時期已滿,天主的國已來到,悔改並信從福音吧!」(谷一:14-15;參瑪四:17;路四:43)。天國的宣揚和建立是他使命的目標:「我為此目的被派遣」(路四:43)。但是不止於此,耶穌本人就是「福音」,正如他使命一開始就在納匝肋會堂中宣告,就是當他把依撒意亞有關上主之神派遣受傅者的話引用到自己身上時(參路四:14-21)。既然「福音」就是基督,於是在訊息和傳訊者之間,在說法、行動和實質之間有其一致性。他的能力、他的行動效力的奧祕,皆維繫於與他宣告的訊息的完全一致:他宣揚「福音」,不僅是由於他的所言所行,而且是由於他之所是。

  耶穌的傳教任務被描述於他在故鄉內遊歷的情況中。在復活以前,他的傳教範圍集中於以色列人。然而,耶穌提供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因素。末世論的真相並不是遙遠的「世界的終點」,而是已經臨近並在我們中間運作。天主的國已來到(參谷一:15);它的來到需賴祈禱求得(參瑪六:10);信仰能瞥見它已經在許多記號之下工作,諸如奇蹟(參瑪十一:4-5)和驅魔(參瑪十二:25-28)等記號同時也可見諸於揀選十二門徒(參谷三:13-19),以及向窮人宣告福音(參路四:18)等行動內。耶穌與外邦人的相遇明白顯示出,進入天國是來自信仰和皈依(參谷一:15),不是單憑種族背景。

  耶穌創始的王國是天主的國。耶穌本人啟示這位天主是誰,他以親密的言詞「阿爸,父親」稱呼祂。天主,尤其是在福音比喻中啟示出來的天主(參路十五:3-32;瑪二十:1-16),對每一個人的需要和傷痛是富有憐憫心的:祂是位充滿愛心和同情的父親,祂賜給寬恕,樂於把恩寵賜予祈求於祂的人。

  聖若望告訴我們,「天主是愛」(若壹四:8,16)。因此,每一個人應邀去「悔改」,去「相信」天主那慈憫的愛。如果每一個人學習回歸天主,以親密的祈禱如同向父親請求一樣(參路十一:2;瑪二十三:9),並尋求奉行祂的旨意(參瑪七:21),那麼天國定會成長茁壯。

天國的特徵及其要求

14.   耶穌藉他的言語、行動和他本人,逐漸地啟示天國的特徵和要求。
天主的國是為全人類的,而所有的人民都蒙召成為它的成員。為強調此一事實,耶穌特別親近那些社會邊緣人,在宣揚福音時,向他們表示特別親切。在傳教任務開始時他就宣稱,他是「受傅者…向窮人宣講福音」(路四:18)。對所有被拒絕和受鄙視的犧牲者,耶穌宣告:「你們窮苦的人是有福的」(路六:20)。再者,他能使遭受此境遇的人體驗到解救,藉親近他們,去他們家中用飯(參路五:30;十五:2),以平等地位和朋友對待他們(參路七:34),使他們感覺到為天主所愛,如此啟示天主對需要者和罪人的親切照顧(參路十五:1-32)。

  天主之國帶來的解放和救恩來到人身上具有肉體和精神的兩個向度。治癒和寬恕這兩種姿態是耶穌使命的特徵。耶穌的許多治癒清楚地顯示他面對人的痛苦的極大同情心,但是它們也表示在天國裡不再有疾病或痛苦。他的使命,一開始,就是要把人們從這些壞事中解脫出來。在耶穌眼中,醫治也是精神救恩的記號,就是從罪惡中解救出來。藉施行治癒行動,他邀請人們朝向信仰、皈依、和渴望寬恕(參路五:24)。一旦有了信仰,治癒的行動鼓勵人們更向前走:導向救恩(參路十八:42-43)。解除附魔的解放行動-附魔是極大惡事,是罪惡和違背天主的表徵-的確是「天主之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瑪十二:28)的訊號。

15.   天國旨在改變人際關係:當人們慢慢學到彼此相愛、相互寬恕和服務時,它漸漸成長。耶穌總結整個法律,把焦點放在愛的命令上(參瑪二十二:34-40;路十:25-28)。離開門徒之前,他給他們一條「新的誡命」:「你們要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若十三:34;參十五:12)。耶穌對世界的愛,在他為人類捨生中找到最極致的表達(參若十五:13),他為人類的捨生犧牲彰顯天父對世界的愛(參若三:16)。因此,天國的本質是所有人之間的共融-彼此間的共融,以及與天主的共融。

  天國是每一個人所關切的事:個人、社會及世界。為天國而工作,意謂認識和促進天主的活動,天主的活動呈現在人類歷史中,並改變歷史。建造天國就是為從各種形式的邪惡中的解救而工作。總而言之,天主的國是天主完整救恩計劃的顯示和實現。

在復活的基督身上,天主的國得以完成和宣揚

16.   藉著使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天主征服了死亡,在耶穌身上祂確實地開創了祂的神國。在他在世的生活中,耶穌是天國的先知,在他受難,復活及升天之後,他分享天主的德能和統治世界的權力(參瑪二十八:18;宗二:36;弗一:18-21)。復活給予基督的訊息,以及他的行動和整個使命普世性的範疇。門徒們看出天國已經呈現在耶穌身上,並藉著一種與他神秘的聯合,天國緩慢地在人心中和世上被建立起來。

  的確,復活以後,門徒們藉著宣揚耶穌被釘死及從死者中復活來宣講天國。在撒瑪雅黎,斐理伯「宣講關於天主的國及耶穌基督之名的福音」(宗八:12)。在羅馬,我們發現保祿「宣講天主的國,教導關於主耶穌基督的事」(宗二十八:31)。初期基督徒也宣揚「基督和天主的國」(弗五:5;參默十一:15;十二:10),或「我們主的神國以及救主耶穌基督」(得後一:11)。初期教會的宣講集中於宣告耶穌基督,天國與基督認同一體。現在和過去一樣,有需要結合天主之國的宣揚(耶穌本人「初傳」的內容)和基督事件的宣揚(宗徒們的「初傳」)。兩種宣報是相輔相成;彼此光輝相映。

天國與基督和教會的關係

17.   現時人們談論天國很多,但通常是以與教會的想法不一致的方式來談論。事實上,許多有關救恩和使命的理念可稱為「以人類為中心的」(此處我們取其簡化了的意義)理念,正因它們著眼於人的俗世需求。按此觀念,天國便趨向於變成完全人性和世俗化的事務;其中被視為重要的是解放的計劃和鬥爭,屬於社會經濟的、政治的、甚至是文化的性質,但在對超性完全封閉的範圍內進行。無可否認在這層次上也有值得提倡的價值,然而這一概念停留在人的國度的格局裡,剝奪了天國正確和深遠的向度。如是觀點容易詮釋為純粹俗世進步的另一觀念。可是,天主的國「不屬於這世界…不來自這世界」(若十八:36)。

  也有些故意強調天國的觀念,它們自認以「天國為中心」。它們強調教會的形象,教會不關心她本身,但完全關心為天國作証和服務。教會是一個「為他人的教會」,就如基督是「為他人的人」。教會的任務彷彿被描述為必須朝兩個方向前行:一方面提倡「天國的價值」,如和平、正義、自由、同胞愛等,同時另一方面,尋求人民、文化和宗教之間的交談,於是透過彼此充實心得,俾能幫助世界更新,走向更接近天國的旅途。

  這些概念雖有其積極面,但時常也顯露其消極面。首先,他們絕口不提基督:他們談論的天國是基於「以神為中心」,因此,依照他們的想法,基督不可能被缺乏基督信仰的人所了解;然而不同的人民、文化和宗教能夠在惟一的神聖真象中找到共同的立場,不論人如何稱呼其名。為某些緣故,他們極力強調反映在各種文化和信仰中的創世奧祕。但他們對有關救贖的奧秘保持沉默。再者,他們所了解的天國,結果給教會留下極小空間,或低估教會的價值,這是對以往推定的「教會中心論」的一種反應。因為他們認為教會本身僅是一個標誌,而且是模糊不清的標誌。

18.   這不是我們從啟示所知道的天主的國。天國不能與基督或教會分離。

  上文曾經提過,基督不但宣講天國,而且在他身上天國本身因此臨在而且實現。這事不僅僅透過他的言行而發生:「總之…天國特別表現在同時為天主子又為人子的基督的本人身上,他來『是為服務,並付出自己的生命作大眾的贖價』(谷十:45)」【註22】。天主的國不是一個概念、一個教條、或一個可自由詮釋的方案,卻是一個有面貌的人,名納匝肋人耶穌的,不可見天主的形像【註23】。假使天國與耶穌分開來,將不再是他所啟示的天主的國。結果是對天國意義的扭曲,冒著被轉變成純粹人性或理念目的的危險,也扭曲了基督的身份,使基督不再是上主,有朝一日萬物必須順服於他的上主(參格前十五:27)。

  同樣地,也不可以把天國與教會分開。教會本身不是一個目的,這是真的,因為她受命趨向天主的國,她是天國的種子、訊號和工具。可是,雖然保有與基督和天國不同風貌,教會是不可分離地與基督和天國結合一起。基督授給教會,他的身體、救恩的方法和全部神益。聖神居住在她內,以恩寵和神恩使她活潑生動、聖化、引導,並不斷更新她【註24】。結果是有一種專有和特殊的關係,雖然這並不排除基督和聖神在教會的可見界限以外的行動,此專有和特殊關係卻給予教會一種特有而必要的任務;由於教會與天主的國和基督的特別關係,她有「在各民族之間宣告和開創天國的使命」【註25】。

19.   在這通盤的觀察下,天國的真相才被了解。的確,天國要求促進人性的價值,以及那些適於被稱為「福音的」價值,因為他們是密切地與「福音」聯結一起。但是這種教會記掛在心的促進,不應該分離或相反其他基本任務,諸如宣揚基督和他的福音,成立並建設團體,使天國的活潑形像臨在和活動於人間。人們無需害怕由此跌進「教會中心論」的格局。教宗保祿六世曾確定「基督與教會及傳播福音之間深切聯繫」的存在【註26】,也說過教會「不是以本身為目的,而是熱切地致力於成為完全屬於基督的,在基督內的,並為了基督的,同樣地也完全屬於人們的,在人們之間的,並為了人們的福祉」【註27】。

教會為天國服務

20.   教會是有效而實際地在為天國服務。這點尤其在她的宣道中被看出,宣道是召叫人悔改。宣道構成教會服務天國來到個人和人性社會的首要和基本的方法。末世的救恩即使現在已在基督內的新生命中開始:「凡信仰他,信賴他的名字的人,他賜給德能,成為天主的兒女」(若一:12)。

  因此,教會藉建立團體,創立新的個別教會,以引導他們朝向信仰成熟和向他人開放的愛德,以服務個人和社會,以了解和尊重人性機構,來服務天國。

  教會藉向世界宣揚「福音價值」來服務天國,「福音價值」是天國的一種表達,幫助人們接受天主的計劃。不錯,天國未完成的實體,也能在教會以外的各地人民之間發現,依他們生活出的「福音價值」,和對聖神的工作的開放程度而定,聖神隨意噓氣,不受時空限制(參若三:8)。但是必須立刻附帶說明,天國的現世幅度停留在不完整階段,除非與臨在教會內的基督的神國發生關聯,並竭力求取末日的圓滿【註28】。

  天主的國的眾多向度【註29】不會減弱傳教活動的基礎和目的,寧可說是加強和擴張它們。教會是全人類救恩的聖事,教會的活動是不限於僅為接受她訊息的那些人。她是在人類走向末世天國旅途上的活力,是福音價值的記號和促進者「註30」。教會對人類歸向天主的計劃的旅程上作出貢獻,藉她的見証、藉她的活動,諸如交談、人性提升,致力於正義、和平、教育、照顧病人、援助窮人和小孩等。然而,在執行這些活動時,她總不忽略其優先:超性和精神實體,這些都是救恩的前提。

  最後,教會以她的代禱來服務天國。因為天國依其本質是天主的恩寵和工程,正如福音的比喻和耶穌所教授的禱文所提醒我們的。我們應該求得天國,歡迎它,使它在我們內成長茁壯;但是我們也應該一起工作,使它在所有人民之間受歡迎並成長,直到基督「把天國交付給天主父」的時刻,那時天主將是所有人的萬有」(參格前十五:24、28)。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