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救主的使命」 

  第三章 聖神是傳教的首要行動者
    
    受派遣「直到大地的盡頭」
    聖神指導教會的使命
    聖神使整個教會成為傳教團體
    聖神臨在和活躍於每一時空
    傳教活動不過剛開始

 第三章 聖神是傳教的首要行動者

21.   「在耶穌的默西亞使命的高峰,聖神以其神性主體出現於巴斯卦奧蹟中:就
是祂現今繼續根植於十字架祭獻中的救恩工作。當然,耶穌委託這工作給人類:給宗徒們及教會。然而,在這些人中及透過他們,聖神仍然是在人們精神及人類歷史中,完成這工作的超性和主要的行動者」【註31】。

  聖神的確是教會整個使命的主要行動者。祂的行動在向外邦人傳教上居於顯要的地位,這在初期教會中能清楚地看出:在科爾乃略的皈依(參宗十),在問題出現時所作成的決議(參宗十五),在接受福音傳播的地區和人民的選擇上(參宗十六:6)。聖神藉宗徒們工作,但同時祂也在那些聆聽宗徒們的人內工作:「透過祂的行動,福音在人的心靈與意志中成形,並伸入歷史中。所有這一切是由於聖神,祂賦予生命」【註32】。

受派遣「直到大地的盡頭」(宗一:8)

22.   所有福音作者,當他們描述復活的耶穌與他的宗徒們會見時,均以「傳教命
令」來結束會見:「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付給我。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二十八18-20;參谷十六15-18;路二十四46-49;若二十21-23)。

  這是在聖神內的派遣,在若望福音中清晰地顯示出:基督派遣他自己的門徒進入世界,正如父派遣了他,為此目的他賜給他們聖神。至於路加,他把宗徒們將要為基督所作的見証與聖神的工作密切地連結一起,聖神使他們達成他們所接受的命令。

23.   「傳教命令」的不同說法包含共同因素,同時各有專有的特徵。然而,兩個因素在所有說法中被發現。首先,任務的普世向度被託付給宗徒們,宗徒們受派遣走入「萬邦」(瑪二十八:19);「進入世界各角落及走向整個受造界」(路二十四:47):「直到大地的盡頭」(宗一:8)。其次,主給宗徒們保証,在這任務中他們將不是孤軍奮鬥,而將接受到力量和執行他們使命所需要的辦法。這裡提示的是聖神的德能和耶穌本人的助力:「他們到處宣道,而主與他們一起工作」(谷十六:20)。

  正如在每種說法中發現的不同強調之處,瑪爾谷介紹傳教使命,旨在宣道:「宣講福音」(谷十六:15)。他的目標是引導他的聽眾去重複伯鐸的宣信:「你是基督」(谷八:29),與站在懸掛耶穌身體的十字架前的羅馬士兵說的一樣:「這人真是天主子!」(谷十五:39)。在瑪竇福音裡,傳教使命的重點在於教會的基礎和教導上(參瑪二十八:19-20;十六:18)。依照瑪竇,命令指出福音宣揚必須由教會的和聖事的特定要理而完成。在路加福音裡,傳教使命被介紹為見証(參路二十四:48;宗一:8),尤其是以基督的復活為中心(參宗一:22)。傳教士受到邀請去信任福音的改變能力,去宣告路加介紹得很好的見証,那就是皈依天主的大愛和慈悲,一種完全解救的體驗,從一切邪惡的根源,即罪中解救出來。

  若望是唯一明確地說到「命令」的福音作者,此詞相等於「使命」。他直接連結耶穌托付給門徒的使命,與耶穌自己接受來自父的使命:「如同父派遣了我,因此我派遣你們」(若二十:21)。向父說話時,耶穌說:「如同您派遣了我來到世上,因此我派遣他們走進世界」(若十七:18)。若望福音的全部傳教意識在「司祭禱詞」中表達出來:「這就是永生,認識你唯一的真天主、及你所派遣來的耶穌基督」(若十七:3)。傳教使命的最終目的是使人們能夠分享存在於父與子之間的共融。門徒們將要彼此團結一致而生活,留在父與子內,俾使世人能知道和相信(參若十七:21-23)。這是非常重要的傳教使命文字。它使我們了解我們之所以是傳教士,是因為我們所處的職位,我們是一個教會,教會的深奧生活是在愛德中團結,甚至我們在以言語或行動成為傳教士之前。

  四部福音於是在同一使命的基本一致內為一確實的多元性作見証,此一多元性反映在初期教會內不同的經驗和處境。它也是聖神本身推動力的成果;它鼓勵我們留意種種不同的傳教神恩和環境及人民的多樣化。然而,所有福音作者均強調門徒們的使命是在基督的使命內合作:「看,我永遠與你們在一起,直到現世的終結」(瑪二十八:20)。於是,傳教使命不是基於人的才能,而是基於復活的主的能力。

聖神指導教會的使命

24.   教會的使命,和耶穌的使命一樣,是天主的工作,或如路加常提及的,是聖神的工作。於耶穌復活及升天之後,宗徒們有一個強烈的體驗,這體驗完全改變他們:聖神降臨的體驗。聖神的來到使他們成為証人和先知(參宗一:8;二:17-18)。使他們充滿沉著的勇氣,勇氣催促他們把對耶穌的體驗和激發他們的希望傳給他人。聖神賜給他們以「豪氣熱情」【註33】為耶穌作見証的能力。

  當初期的福音傳播者從耶路撒冷下鄉,聖神更成為一位「引導者」,幫助他們選擇他們應會面的人,和他們傳教旅程應去的地方。聖神的運作特別在傳教的衝力中彰顯出來,依照基督的話,傳教從耶路撒冷普及猶太全境和撒瑪黎雅,直達地極。

  宗徒大事錄記錄六次「傳教演講」的概要,是在教會初期向猶太人宣講的(參宗二:22-29;三:12-26;四:9-12;五:29-32;十:34-43;十三:16-41)。這些典型演說,由伯鐸和保祿講出,宣揚耶穌並邀請聽者「信奉」,就是說,以信德接納耶穌,讓自己在耶穌基督內由聖神來改變。

  保祿和巴爾納伯由於聖神的催促走向外邦人(參宗十三:46-48),此一進展不是沒有某種程度的緊張和問題。這些皈依的外邦人在耶穌內如何度他們的信仰生活?他們應受猶太教的傳統和割損律的約束嗎?第一次會議在耶路撒冷召開,集合各不同教會的成員和宗徒們一起,所作成的決議,被認為是來自聖神:外邦人無需服從猶太法律,便能成為基督徒(參宗十五:5-11、28)。從那時起,教會敞開大門,成為所有人能進入的屋宇,在此屋宇中,所有的人都能感到愉快,同時保持他們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只要這些文化和傳統不相反福音。

25.   傳教士繼續沿著這途徑前行,關注人們的希望和期待,他們的憂愁和傷痛,以及他們的文化,以便向他們宣講在基督內的救恩。在呂斯特拉和雅典的講詞(參宗十四:15-17;十七:22-31)被認為是向外邦人傳播福音的典範。在這些講詞中,保祿與不同民族的文化與宗教價值「對話」。和實踐宇宙宗教的呂考尼雅人對話,他談及有關宇宙的宗教經驗。與希臘人對話,他討論哲學並引用他們詩人的話(參宗十七:18、26-28)。保祿願意揭示的天主,早已臨在於他們的生活中;的確,這位天主創造了他們並神祕地引導萬邦及歷史。然而,若他們誠意認識真天主,他們必須放棄他們自己所製造的假神明,敞開自己朝向天主派遣來補救他們的無知、和滿足他們心靈渴望的那一位。這些演講提供福音本地化的例子。
 在聖神的催促下,基督信仰斷然地開放給「萬邦」。為基督所作見証,擴展到東地中海最主要的中心城市,以後到羅馬及西方遙遠地區。為真正的普世傳教使命,聖神是向前推進的本原,不僅超越地域,而且超越種族和宗教的界限。

聖神使整個教會成為傳教團體

26.   聖神領導信眾「成為一個團體」,就是教會。在聖神降臨節那日伯鐸首次宣講及隨後多人信奉之後,第一個團體就成型(參宗二:42-47;四:32-35)。

  傳教的中心目標之一是帶領人們一起聆聽福音,兄弟般的共融,祈禱和聖體聖事。生活在「兄弟般的共融」意謂「心靈與共」(宗四:32),從各觀點來建立同胞情誼:人性的、精神的和物質的。的確,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團體也致力於分配地上的財物,使無人有所匱乏,所有的人都能「按其所需而領受財物」(參宗二:45;四:35)。初期的教會團體,懷著「歡愉和慷慨之心」,是開放和傳教的:他們喜獲「全民的愛戴」(宗二:47),甚至在活動之前,傳教意謂見証,和照亮他人的一種生活方式【註34】。

27.   宗徒大事錄指出,傳教首先指向以色列,以後指向外邦人,發展為多層次。
  首先是十二人小組,是單一的團體,由伯鐸領導,宣講福音。再次有信眾團體,以其生活方式和活動為主作証並勸化外邦人(參宗二:46-47)。以後有特別使者被派遣出去宣講福音。於是,安提約基的基督徒團體派出成員去傳教;在守齋、祈禱和舉行聖體禮後,團體認出聖神已選擇了保祿和巴爾納伯要被「派出去」(參宗十三:1-4)。因此,就其本原而言,傳教被看作是一個團體的承諾,地方教會的責任,需要「傳教士」,以擴展新的疆界。與那些曾受派遣的人攜手並肩的,另外還有自動自發為曾經改變他們生活的「新事」作証的人,這些人隨後在新興團體和宗徒教會之間提供聯繫。

  閱讀宗徒大事錄能幫助我們了解在教會開始時,雖然有由於特別聖召「終生」獻身的傳教士,但是事實上向外邦人傳教被認為是基督徒生活的正常結果,是每一信徒應獻身致力之事,其方式是透過個人品行的見証,和透過任何可能的時機所做的明確的宣講。

聖神臨在和活躍於每一時空

28.   聖神以特別方式在教會及其成員內彰顯自己。然而,祂的臨在和活躍是普世
性的,不受時空界限【註35】。梵二大公會議提醒說,聖神在每一個人心中工作,藉「聖言的種子」可在人的創意-包括宗教的創意-以及在人追求真理、至善和天主本身的努力中被發現【註36】。

  聖神提供人類「光明和力量,以滿全人類自身的崇高使命」;依靠聖神,「人可以信德瞻仰並體味天主的計劃的奧祕」;的確,「我們必須說,聖神替所有的人提供參加巴斯卦奧祕的可能性,雖然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註37】。教會「甚明在天主聖神不斷啟迪下,人心對宗教問題,不可能毫不關心」,以及「人們常希望知道對自己的生活、活動及死亡的意義」【註38】。因此,聖神是處於人之存在和宗教疑問探索的根源,此一疑問不僅由偶發情況而引發,而且由人的存在結構而引發【註39】。

  聖神的臨在和活動不僅影響個人,而且也影響社會、歷史、人民、文化和宗教。的確,聖神是崇高理念和擔當的始原,在人類歷史旅程上造福人類:「天主聖神以神妙的遠識指導世代的旅程並革新大地的面貌」【註40】。復活的基督「藉其聖神的力量在人心內展開工作,不僅引發人們期望未來的世界,而且激發、淨化並增強人們一些崇高的志願,讓人類大家庭將其生活,變得更為適合人性,並將整個大地朝向這宗旨邁進」【註41】。再者,播種「聖言種子」的聖神,臨在於不同風俗習慣及文化中,準備他們在基督內達到完滿成熟的境界【註42】。

29.   因此,聖神「隨意吹拂」(參若三:8),「在基督受光榮之前已經在世上工作」【註43】,「祂充滿大地…包羅萬象,通曉一切語言」(智一:7),讓我們擴大視野,在任何時空間探索祂的活動【註44】。我曾重複提醒牢記此事實,它也在我與廣大不同的人群相會時引導我。教會與其他宗教的關係,是由兩層尊重所決定:「尊重人對他生命的最深疑問尋求答案,以及尊重在人內聖神的行動」【註45】。排除任何錯誤的詮釋,在亞西西舉行的各宗教的聚會,意在確定我的信念,即「任何真實的祈禱是由聖神所促成。而聖神神妙地臨在於每個人的心中」【註46】。

  這是同一聖神,過去祂在道成人身,和耶穌的生活、死亡和復活中工乍,現在祂在教會內工作。因此,祂不是基督之外的另一選擇,也不是來填補空缺-一項常被提及的存在於基督和聖言之間的空缺。不管聖神在人心中,在人民的歷史,在文化和宗教中產生什麼,都是為福音的一種準備【註47】,也唯有在與基督相提並論之下才能被了解,基督是聖言因聖神的德能而成肉軀;「而做為一個完人,他將救贖全人類,並將萬物聚集起來。」【註48】

 再者,聖神的普世活動,不應與祂在基督奧體-教會內特別活動分開。的確,當祂賦予教會以生命,並催促她宣講基督時,而且當祂在一切個人和民族身上灌輸和擴展祂的恩寵,引導教會去發現這些恩寵,透過交談去培育它們並接納它們時,經常是聖神在工作。聖神臨在的任何形式應以尊敬和感恩去歡迎,但是這臨在的識別是教會的職責,基督賜給教會聖神,以引導她進入一切真理(參若十六:13)。

傳教活動不過剛開始

30.   我們身處的時代,人類向前邁進,繼續探索,要求教會的傳教活動再起生機。傳教的幅員和可能性愈來愈廣闊,而我們基督徒蒙召具備一種使徒的勇氣,此是基於對聖神的信賴。祂是傳教的首要推動者!

  人類歷史有過許多重大轉捩點,激勵傳教活動的延伸,教會在聖神引導下經常作出慷慨和具有遠見的回應。結果不乏實例。不久前,我們慶祝向俄羅斯及斯拉夫民族傳播福音千年紀念,我們現在正準備慶祝美洲傳播福音五百週年紀念。同樣地,最近在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各不同國家舉行傳教百週年紀念。今日教會必須面對別種的挑戰並推進新疆界,無論是初步向萬民傳福音,或是向那些曾經聽到基督受宣揚的人所作的新福傳,皆是如此。今日所有基督徒,個別教會和普世教會,蒙召具有以往傳教士受感召時所擁有的同樣的勇氣,和同樣準備妥當的心去聆聽聖神的聲音。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