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朝 聖 勝 地

聖母大殿
參觀

羅馬方尖碑
仿造埃及塔,由教宗西斯托五世於1587 年立在埃斯奎里諾廣場上,作為朝聖者的識別標記。

咨詢
聖母大殿廣場
電話:06-483195
公車:4,16,27,70,71,714前往聖母大殿,還有許多其他線路前往五百人廣場。14路。
地鐵:A和B線可從火車站乘坐,B線在Cavour下。
開放時間:7-19時(最後進入時間要在關閉前15分鐘﹞.

費爾迪南多•富格令人注目的大殿正面,柱廊有五扇門,敞廊三扇,上方中央是費利普.魯蒂的鑲嵌畫,於1200年的末期完成,描繪的是耶穌坐在由四天使支撐寶座上,舉手降福,左邊是聖母和諸聖,其他聖賢在右邊。下面一排則描述了教宗利伯里歐和貴紳焦万尼尋找雪地之奇蹟。在大殿正面的三扇門中,左邊一扇是聖門,如其它三大聖殿一樣,只在禧年才打開。

敞廊上立有四座大理石和鍍金銅像,都是天使,是皮得羅•布拉奇1749年的作品,最初放在祭台華蓋頂處。正面外部有十八世紀築的雕像,除了聖母抱聖嬰外,還有聖人及教宗。柱廊上的浮雕取材於與大殿有關的事跡,也是十八世紀上半葉的作品。

大殿內部,長70米,寬35米,調和相呈,由四十根愛奧尼亞石柱分成三個中殿,石柱及其基底本來參差不齊,後來富格把它們改成一致。最初,聖殿內部有許多窗戶,光線充足;在十六世紀,部分窗戶被封閉。窗戶間騰出的牆壁上畫的壁畫屬模亥派,敘述聖母和耶穌的故事。

西斯汀小堂的圓頂
Domenico Fontana 奉教宗西斯托五世之命在1586年建成。

在兩排石柱的頂端牆壁上,橫陳著兩層鑲嵌畫,下層為教宗西斯汀三世擴建時的精細嵌畫,計有36幅第五世紀的鑲嵌畫,描繪了舊約的史跡,用油灰壁龕為框,上方為三角面。一些畫面以強烈的手法恢復了原作,另一些在1593年和隨後的年代中重新繪作,其中六幅於十六世紀末在修建通向保祿和西斯汀小堂的小拱門時被遺失。畫面未按確切的邏輯順序,再次以古典傳統的手法自左邊反應了亞巴郎、伊薩格和雅各伯的故事,梅瑟和若穌厄的事跡則在右邊。花格平頂天花板,據說是朱里亞諾的杰作,由教宗亞歷山大六世贈送,根據傳統的說法,鍍這些圖案的黃金,係由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從美洲所帶回的,西班牙國王和王后將它獻給當時的教宗亞歷山大六世。天花板取代了原來的構架屋頂,在十八世紀的裝飾中進行了明顯的修飾。

基督坐在由天使環繞的王座上
屬於聖殿正面的一組鑲嵌畫,由Filippo Rusuti 於十三世紀末完成,以後又經過多次整修

殿內的地面,部分仍可看到有用各色細石嵌繪的彩色花紋圖案,稱為哥斯馬特式,由羅馬貴紳若望和斯科托.帕佩羅尼在歐金尼奧三世(1145-1153)任教宗期間捐贈。保祿小堂,或博蓋塞小堂是教宗保祿五世在1605至1615年間請弗拉米尼奧.蓬齊奧設計,在祭衣室的舊址上興建的,從左殿入口,呈希臘十字形並以1610至1612年間的不同位畫家的作品來裝飾,其中包括阿爾皮諾•卡瓦列雷和圭多.雷尼的作品。祭台上那尊聖像非常出名,稱為“羅馬人民之救星”, 是一位年代迄今尚未定論的拜占廷畫家的作品。有謂出自聖路加之手筆。教宗克雷孟八世和保祿五世被埋葬在這裡,地下墳墓中則是博蓋塞家族的人員。兩個小堂分別獻於聖卡洛和聖女弗闌切斯卡.羅馬納。旁邊是斯福爾扎小堂,橢圓形狀,由雅各伯.德拉.波爾塔按照米開闌基羅的圖樣於1573年竣工。切西小堂幾乎在同一時期建成,也許是圭代托.圭代蒂的作品,年代可以考証為1550年,內有古列爾莫.德拉.波爾塔的墓碑。在同一個殿裡,本篤十五世教宗立了一座獻於和平母皇的紀念碑。

由四扇呈花盆狀窗戶照亮的後殿半圓形屋頂上,有亞科博.托里蒂1288-1292年 的鑲嵌畫,描繪基督為聖母加冕,藍色的天空佈滿星星,兩邊各有一隊天使。在捐款人中有尼各老四世教宗(左邊)和賈科莫.科隆納(右邊),此外也有幾位聖人,其中一位聖方濟各最引我們注意,他與尼各老四世有關,這位教宗是登上伯多祿寶座的第一個方濟各會士。

聖殿內部, 分三個中殿,由40根愛亞尼奧圓柱支撐,以有珍貴的哥斯馬特式理石鑲嵌地面和文藝復興風格的平頂花格天花板為自豪。

窗戶間的壁畫上描繪的是聖母瑪利亞的一生,是十六世紀末期的作品。
後殿拱門上的鑲嵌畫在本世紀重新修復,畫面上有默示錄中的24位長老崇拜天主羔羊以及耶路撒冷和白冷城的象征。在十字形耳堂中的幾幅壁畫是關於先知的圓形畫像,由彼得羅.卡瓦里尼、奇馬布埃、菲利波.魯薩蒂,或青年喬托所作。

鐘樓, 高75米,是羅馬最高的一座。羅馬式風格,彩色裝飾,建於1370-1378年間,正值俄我略十一世任教宗期間,以過去的底座為基礎。在以後的許多世紀中經歷了許多次的整修;1500年在它的頂端增建金字塔式的塔尖。

現存的凱旋門上的鑲嵌畫所介紹的是耶穌童年的事跡,創作手法相當自由,顏色鮮艷奪目:鑲嵌物上有一百九十種不同色調。畫面上沒有真正的耶穌誕生,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聖母領報:瑪利亞正坐在那裡織布(根據來自偽經上的一個傳統),聖母獻耶穌於主堂,賢士來朝,天使在夢中顯現給大聖若瑟,還有阿弗羅迪西歐總督在索蒂內城迎候逃往埃及的聖家(取自瑪竇偽經),諸聖嬰孩殉道,賢士拜見黑洛德王。穹門的頂上只見一空無人影的基督的寶座,暗指基督在審判的日子,再次來臨。

內殿裡祭台上的華蓋由幾根繞有金色銅的斑岩石柱支拱著,由名建築師富格於1740年設計。通往祭台的台階由維爾吉尼奧.維斯皮尼亞尼於上個世紀后期完成。祭台上供放著一個水晶銀盒,裡面存放著傳說中的白冷岩洞內幾塊馬槽木板。銀盒是路易吉.瓦拉迪的作品。對面是庇護九世教宗跪著祈禱的像,鑄於1883年。在眾墓碑中,可以看到右殿中立於1671年的克雷孟九世的碑石,和由多梅尼科.豐塔納於十六世紀中期為尼各老四世設計的碑石。

從右殿出來,進入保祿小堂對面的西斯汀小堂,該堂內供有聖體,故亦名聖體聖事堂,由佛塔納於1584至1590年間為教宗西斯汀五世興建。小堂為"橫直相等"的希臘十字形,中間有個大圓頂,兩旁各有一個小堂和教宗的墓碑。裝飾牆壁的理石取自塞維里尼時代的古碑,即立在帕拉蒂諾山丘腳前的一塊碑石。

帳頂,
建於1740年,由環繞紅色斑岩的四根圓柱支拱,是Ferdinando Fuga的傑作。

兩側牆壁上各有一教宗的雕像與墓碑,右方為西斯汀五世,左方為庇護五世(他是萊旁托戰役的獲勝者,在那個機會上他提出短誦,稱聖母為“進教之佑” ),均由佛塔納所建。小堂的繪畫裝飾大多為后期模仿派。

聖殿中部經由一個小樓梯進入馬槽小堂,這小堂曾由阿諾爾福.坎比奧在1289年修復,在1590年佛塔納把它搬到這裡,先前很可能位於後殿的后方,或靠近內殿。佛塔納願意保持它的原始布置,使人能想像到白冷岩洞。小堂內,置於進口處拱門頂點的達味和依撒意亞先知的塑像據說是阿諾弗的作品。耶穌誕生的人物塑像,諸如三位賢士,聖若瑟,牛和驢也都出自阿諾弗的手。聖母和聖嬰耶穌則自成一組,被安置在壁龕裡。

三王來朝雕像
屬於Arnolfo di Cambio 1289年雕刻的馬槽中的一部分。

阿諾爾福的作品是教宗尼各老四世和科洛納樞機主教所推行的計畫的部分實現。在靠近中殿的石柱的從地面上可以看到貝爾尼尼家族簡樸的墓石,著明的建築師,雕刻家和畫家,拿波利人詹•洛倫佐•貝爾尼尼也安息在下面的墓穴裡。

在靠近十字形耳堂右邊進出口的牆壁上可以看到孔薩我•羅德里格斯樞機主教哥德式的石棺(1299年),上面用各色細石嵌繪的彩色花紋圖案,是焦瓦尼•迪•哥斯馬特的作品。所以稱做哥斯馬特式圖案。在三葉狀的拱門上有一幅聖母在諸聖人中間的鑲嵌畫。從右殿還可進入聖洗所,一度曾是冬季唱詩小堂,由弗拉米尼奧•彭奇歐於1605年建成,後來又由朱塞佩.瓦萊蒂在1825年改建。

付洗池小堂
建於十七世紀初,不過,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是十九世紀翻修過的面貌,是Giuseppe Valadier的作品。對面祭台上的「聖母升天」浮雕出自Pietro Bernini之手。

在聖殿的各墓碑中以奧多阿爾多.桑塔雷利的最為出名,是亞力山德羅.阿爾加迪的傑作,大約在1640年左右完成。從右面的牆壁進入教士的更衣室,裡面有帕西尼亞諾於1608年畫的壁畫。

從這裡進入教士的集會場所,過去稱做“臉盆廳”,這裡可以看到十五世紀的浮雕,是從米諾.德爾.雷阿梅建立的教宗祭台,拆毀後遺留下來的。

從聖洗也可以進入聖彌額爾和聖伯多祿鐵鏈小堂,這小堂建於十五世紀,有古列埃莫.迪.埃斯圖特維爾樞機主教的徽章,地面鋪上哥斯馬特式石嵌繪畫圖案。倖存的壁畫殘片是彼得羅.德拉.弗蘭切斯卡的作品。

聖殿兩側與兩座大廈相連,右側的由弗拉米尼奧•彭奇歐建於1605年保祿五世任期年代;左側的模倣右側的,是稍後的工程,1735年由富格建築完成。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