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朝 聖 勝 地

殉道者墓窟
歷史概略

歷史

基督善牧雕像
牧童肩扛小羊的雕像屢見於外教藝術作品中,可追索自古希臘時代。

聖加理斯多墓窟 (Catacombe di San Callisto)第一區地道 這裡曾是羅馬教會的公共墳場。

「墓窟」(catacombs)一詞,是指基督信徒古時的地下墓地。

這些墓地常位於城外,因為基於衛生理由,羅馬法律禁止在城垣之內埋葬死者。墓窟從來沒有如一般人所誤信的,在教難期間被基督信徒們利用為避難之所。它們是不折不扣的地下墓地,基督徒在墓窟中聚會,純是為了舉行葬禮及敬禮葬於其內的殉道者。教難其實只發生於羅馬帝國的某些時期,如尼祿(Nero 64-67)、多米仙 (Domitian 96)、德西修(Decius 249-251)、瓦萊里安(Valerian 253-260)、戴克里先(Diocletian 305-305尤其在西方)等皇帝統治期間。

最古的一批墓窟可追溯至二、三世紀之交。事實上、基督信徒初時與外教人不分墓地一同埋葬死者。

普黎史拉墓窟 (Catacombe di Prescilla) 在阿達別墅公園內,有建於四世紀的聖西爾維斯大殿(Basilica di San Silvestro)。

 

到了第二世紀末,基督徒團體的人數增多,必須另外開發集體墓地,以保證全體基督信徒,包括最卑微者在內,都能有一個充滿虔敬的宗教葬禮。

 

多彌蒂拉墓窟(Catacombe di Domitilla)。 善牧墓室(cubicolo del Buon Pastore) 飾有三世紀中葉的壁畫。

為解決空間及地價昂貴的問題,人們便嘗試向地下層挖掘,這當然要看岩層的品質,一方面要易於開掘,另方面又要有足夠的支撐力。由於羅馬是建於較鬆軟的凝灰岩層(tuff)上,人們便多數採用地下墓窟的方式,因為這方式能發展成多層地道式,作為埋葬死者的墓地。

聖依搦斯墓窟(Catacombe di Sant'Agnese)、 和諾里大殿(basilica onoriana) 大殿內存有聖依搦斯(Sant'Agnese)和聖愛美愣霞(St Emerentiana)的聖髑。

墓窟是由很多廊式地道(gallery)組成,地道的岩壁上挖滿了墓槽(loculus)。為疏導空氣與透射陽光 ,另設有方形的垂直天窗 (lucernary)。

墓窟裝飾
風格簡樸,通常為壁畫;許多裝飾或象徵,都是從外教藝術演變而來,如橄欖枝、祈禱者、漁夫等等。重大的革新是壁畫的主題已採用新舊約的內容,例如以耶穌在約旦河表達聖洗聖事和慕道過程;以諾厄方舟表達救恩;以癱瘓者和患血漏婦人表達治癒;以約納、拉匝祿表達復活。畫面與同代的教外繪畫藝術一樣,採用紅和綠色細線勾畫。四世紀時,基督宗教獲享自由,墓窟藝術也表現出教會的凱旋:勝利的基督被十二宗徒圍繞著。

遺體以殮布包裹,個別置放墓糟中,然後用磚或大理石板將之封閉,石板刻上亡者的姓名及逝世日期,稱之為「生日」(dies natalis),因基督信徒視死亡為來世生命的真正開始。

除這些簡單的墓槽外,另有些較精緻的拱形墓龕(arcosolium)。沿著地道兩邊開掘一些家族的墓堂(funerary chapel),稱為「墓室」(cubiculum)。

在墓窟裡若葬有一位殉道聖人,則身價百倍,聞名遐邇,成為世界各地基督信徒朝聖的目標,因為人人都想向這些可敬的殉道者致敬。

墓窟的廢棄和重見天日
五世紀初墓窟逐漸被廢棄,但朝聖者仍會到來行敬禮。
八世紀至九世紀間,由於蠻族的肆虐掠奪,羅馬郊外已人煙稀少,墓窟漸漸被遺棄。為了安全起見,當時的教宗決定將殉道者和聖人的墳墓遷到羅馬城內。
近代經波西奧(Antonio Bosio 1575-1629)的探索,使這些墓窟重見天日。其後還有著名的羅馬考古學者羅西(Giovanni Battista de Rossi 1822-1894),繼續進行考古發掘和研究。現在負責管理墓窟的是宗座聖地考古委員會(Pontificia Commissione di Archeologia Sacra),專門督導和資助古跡發掘和修復。

殉道聖人的墓地一向受到人們的關注與修飾。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君士坦丁大帝 (Constantine 306-337)和教宗達瑪穌 (Damasus 366-384)的所作的修飾。教宗達瑪穌更為殉道聖人的墓碑,加添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體碑文。

墓窟是教會的私有財產,最初委託專門的掘墓工人開掘,然後交由執事(deacon)或當地本堂(tituli)的司鋒管理。

羅西(Giovanni Battista de Rossi)像

亡者逝世週年紀念日,墓窟裡常舉行特別的儀式,其中包括所謂「弔宴」(refrigerium)。這種聚餐本是外教人的習俗,在某些程度上,教會也予以通容。在殉道聖人的紀念日,信友們也在墓窟聚會,舉行彌撒。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