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甲年 主日读经释义

常年期一
第一主日"主受洗节"

在埃及古代,一月六日是与冬至有关的节日。在那天埃及人庆祝太阳神和河神生日,举行一种从尼罗河取水的隆重仪式。当时有人相信,那天晚上许多圣地的水泉会流出酒来。

为了抵制这样的幻想,和移风易俗,东方礼的天主教会遂在一月六日那天同时纪念耶稣的诞生,他在约旦河的受洗,他在加纳婚宴上首次显奇迹变水为酒,以及东方贤士前来朝拜他。今天拉丁礼的天主教会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庆祝圣诞节,一月六日庆祝主显节(叁王来朝),主显节後的主日庆祝主受洗节,至於变水为酒的奇迹,在1969年礼仪年历改革以後,已不另定节日来庆祝了。

本主日是主显节後的主日,我们举行主受洗节,纪念耶稣在约旦河的受洗。据教父们的解释,耶稣在约旦河从若翰手中受洗的事件,具有叁种深层的意义。

第一、在这事件中天主圣父显示了自己,并且启示耶稣为他的圣子。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第二、天主圣神以鸽子的形像降在耶稣身上,意味着给他傅油,派遣他去执行救世主的职务。

第叁、耶稣本人由若翰手中受洗,表示他与有罪的人类认同,并且以水作为洗涤罪过、获得罪赦的标记。

本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42章第1到4,以及6到7节;宗徒大事录第10章第34到38节;圣玛窦福音第3章第13到17节。两篇读经和福音都强调上述的第二种意义,那就是耶稣怎样执行救世主的职务。

我们先介绍读经一。这篇读经把耶稣比作「上主的仆人」。在依撒意亚先知书中,「上主的仆人」是默西亚的称呼。据依撒意亚先知的讲解,天主要在默西亚身上倾注他的神,要藉着他跟世人立约,使他成为万民之光。他要开启盲人的眼睛,把被囚禁的人领出监牢,使黑暗中的人得见光明。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这样说:请看,这是我扶持的仆人,我拣选了他,我喜爱他。我在他身上倾注了我的神,叫他给万民带来公正。他不喊叫,也不喧嚷,在街市上也听不到他的声音。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熄的灯芯,他不吹灭;他要忠实地伸张正义。他不沮丧,也不失望,直到他在世上伸张了正义;群岛的居民期待着他的训诲。 我、上主,为正义召唤了你,我必提携你、保护你,我要立你为人民的盟约,使你成为万民之光;你要开启失明者的眼睛,把被囚禁的人领出监牢,使黑暗中的人得见光明。(依42: 1-4, 6-7)

其实这篇读经的第一节,也就是今天玛窦福音所引用的:耶稣受洗後,天父所说的第二句话:「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意指耶稣,也就是先知所指的那位上主的仆人,主所喜悦的,充满上主之神者,为民带来公正。

读经二记述圣伯多禄宗徒给外邦人科尔乃略付洗前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宗徒之长圣伯多禄表示,他终於明白了天主要所有的人都得救的道理。他宣布耶稣是默西亚,并说明耶稣怎样执行了他作默西亚的使命,使万民获得救恩。

读经二这样说:

那时,伯多禄发言说:「现在我确实知道,天主平等看待所有的人。无论哪一种族,凡敬畏他,履行正义的人,都为天主所喜悦。他通过万有之主耶稣基督,先将道赐给以色列人,以传播平安的福音。你们都知道若翰宣讲洗礼以後,从加黎利开始传遍全犹太的事。天主怎样以圣神和德能给纳匝肋人耶稣傅了油,使他周游四方,施行善事,治好一切受魔鬼压制的人,因为天主和他同在。」(宗10: 34-38)

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 。洗者若翰谦让,不肯给耶稣付洗。耶稣向若翰所说的,可解作「我们应该以这种方式完全履行天主的旨意」。这句话特别值得我们的注意,因为它揭示了耶稣将执行救世主职务的方式。今天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从加黎利来到约旦河,走到若翰那 ,受他的洗。若翰想要阻止他,说:「是我应当受你的洗,你反到我这 来了!」但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这样做吧,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一切义德。」於是若翰顺从了他。耶稣领洗後,立时从水中上来,忽然天空开了。他看见天主圣神像鸽子一样降下,停在他上面;又有声音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玛3: 13-17)

教会作为基督奥体,理当肖似耶稣基督,她也应该「完全履行天主的旨意」,以天主上智所安排的方式,为世人服务。这样的服务不一定迎合我们贪虚荣和怕吃苦的心理,但这是天主的旨意,一定富有效果,我们不应该因此怀疑天主对我们的眷顾与爱护。

让我们默想今天的集祷经,并祈祷说:

「全能永生的天主,当基督在约旦河受洗,圣神降临他身上时,你曾隆重宣布他是你的爱子;我们也曾藉着水和圣神得到重生,成为你的子女,求你帮助我们常能奉行你的旨意,得到你的欢心。」

第二主日"天主的爱子"

本主日是常年期第二主日。

一般来说,很少听到常年期第一主日的说法,因为在常年期第一主日,即上主日,教会庆祝主受洗节,而一般人则以「主受洗节」来称之。现在我们把常年期一词的意义约略介绍一下:

「常年期」这名称,是由1969年教会礼仪年历改革以後,才在普世教会内开始流行的 。在这改革後的礼仪年历中,「复活期」、「四旬期」、「圣诞期」,以及「将临期」,各有其特点;但是除了这些特别节期之外,在礼仪年中仍有叁十叁,或叁十四周。这个时期并没有指定庆祝基督的某一特定奥迹,而是对基督的全部奥迹作综合性的纪念。这一段时期就是现行教会礼仪年所谓的「常年期」。「常年期」是由一月六日之後的星期一开始,直到圣灰礼仪星期叁;然後又从五旬主日後的星期一开始,直到将临期第一主日前夕第一晚祷时为止。

「常年期」的各个主日,除了最後的几个主日,特别强调基督救世奥迹全部完成的阶段,突显救世奥迹的末世幅度之外,彼此并没有显着的差别。每个主日都好比复活节,都是庆祝耶稣复活的奥迹。这原是教会传统上主日的意义。

常年期每个主日都编有专用的弥撒经文和特选的读经。弥撒经文包括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後经,年年相同。特选的读经,则分甲、乙、丙叁年一循环,轮流选读。在现行的教会礼仪中,主日弥撒有叁篇读经。第一篇选自旧约圣经,第二篇选自宗徒书信,第叁篇选自四部福音。经文的选读,都有各自的标准。在一般情形下,常年期主日弥撒中的福音,甲年选自圣玛窦福音,乙年选自圣马尔谷福音,丙年选自圣路加福音。但是,在特殊的机会和节日,甲、乙、丙叁年都会选读圣若望福音中的某些章节。至於其他两篇读经:读经一的选择配合於该主日福音的内容主题;读经二则自成一系,连续选读某一新约书信,与福音不必有关系。

今年是礼仪年历的甲年,但是本主日常年期第二主日的弥撒福音,不取自圣玛窦福音,而取自圣若望福音的第1章第29到34节。这篇福音的内容与上主日、「主受洗节」所纪念的,耶稣在约旦河,由洗者若翰手下受洗的事迹相关。洗者若翰是耶稣的见证。他用白鸽和羔羊的形像,声明了耶稣就是依撒意亚所预言的默西亚。

今天福音这样说:

那时,若翰见耶稣向他走过来,就说:「请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他就是我说过的『後我而来,走在我前』的那位,因为他原在我先。我先前不认识他;但是为使他显示给以色列,我才来用水授洗的。」若翰也作证说:「我看见了圣神,像鸽子一般,自天而降,临在他上面。我先前不认识他,但派遣我来用水授洗的那位,对我说:『你看见圣神降来,临在谁上面,谁就要用圣神来授洗。』我看见了,也证明了那位就是天主所特选的。」(若1: 29-34)

「圣神像鸽子一般,自天而降,临在他上面。」这句话一方面使人想起诺厄时洪水的故事,显出了新救恩时代的来临,又使人记起依撒意亚先知说过的:「由叶瑟的树干将出一个嫩枝;由它的根上将发出一个幼芽。上主的神将住在他内。」另一句话:「请看,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羔羊」的形像则令人联想到依撒意亚先知所歌颂的受苦的上主仆人:「他受虐待,谦逊忍受,总不开口,如同被牵去待宰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不出声,他也同样不开口。」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49章第3,以及第5到6节,内容讲的就是上主的仆人:天主将以他为荣,他将集合以色列子民,又将成为万国之光,使天主的救恩普及全世界。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对我说:「以色列,你是我的仆人,我因你而自豪。」 其实上主看中了我,他是我的力量。当我尚在母胎时,他就培养我作他的仆人,以便将雅各伯领到上主面前,将以色列集合在他跟前。 他对我说:「要你作我的仆人,复兴雅各伯支派,领回以色列的遗民,还是小事,我更要你成为万民之光,使我的救恩普及天涯海角。」(依49: 3, 5-6)

本主日弥撒中的答唱咏援引圣咏第40篇的话,强调福音和读经一的训诲,指出耶稣基督及我们该以生活的奉献,来承行上主的旨意:

「牺牲和素祭你都不喜爱,全燔祭和赎罪祭你也不接纳,却要我侧耳细听。於是我说:看,我已来到!我的天主,我已来到!我乐意承行你的旨意。」

这是本主日弥撒读经教训我们:耶稣是以色列所期待的默西亚,上主的仆人,他是天主子,他来到世上,不但为寻找以色列家的亡羊,更是为奉行天主的旨意,奉献自己,爱人到底,流血牺牲,为普世人类赢得救恩。这也是我们作为基督信徒所要跟随的生活。

第叁主日"看见一道皓光"

本主日是常年期第叁主日

今年是甲年,从这主日起,弥撒中连续选读圣玛窦福音,本主日选读第4章第12到23节。在常年期的主日弥撒中,读经一的内容往往与福音相配合。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8章第23到第9章第3节。我们先从读经一说起。

在今天读经一 ,依撒意亚先知讲了一个预言。那是公元前732年。当时亚述王提格拉特叁世的军队侵入巴勒斯坦北部的则步隆和纳斐塔里,把那 的居民俘虏到远方的巴比伦。南国犹大虽然尚未灭亡,但是民心也已恐慌不安。就在这情况下,依撒意亚先知就讲了以下的预言。

以往,上主曾贬抑了则步隆和纳斐塔里,但是後来却要光荣这沿海之路、约旦河东岸、外邦人的加黎利。 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见了一道皓光。住在幽暗中的人们,已有光辉照耀他们。你增加了他们的喜庆,加深了他们的欢乐。他们在你面前欢欣,正像人们在收割时那样欢欣,又像人们在分享战利品时那样高兴,因为你粉碎了他们所负的枷锁,折断了他们肩上的横木,摧毁了压迫者的短棍,正像从前在米德杨那天一样。(依8: 23-9: 3)

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 ,圣玛窦记述,耶稣在洗者若翰介绍了他之後,来到加黎利。加黎利在加黎利湖和约旦河西部,就是依撒意亚先知预言中所谈到的则步隆和纳斐塔里两支派住的地区。在耶稣时代,这 是犹太人和外方杂居的地方。耶稣就在这 开始了他的公开宣讲。他的宣讲很简单,却十分有力。他报告天国的来到;他呼吁人们悔改。他在加黎利全境,宣讲天国来临的喜讯,并治好民间各种疾病,这正应验了今日读经一依撒意亚先知所说:生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见了一道皓光。

又耶稣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示默西亚和天国的来临。他开始建立他的教会。他筹备建 的工作。他栽培他教会的柱子。他拣选要同他一起解放世界的人们。他们将是捕人的渔夫。西满、伯多录、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就是这样先後被召的人。圣玛窦福音两次指出那首批门徒,一听到耶稣的召叫,就立刻离开渔船,辞别父亲,跟随了他。这是作者有意渲染。耶稣是光,他在外邦人的地区照耀,令人无法抵御。那首批门徒毫不犹豫地承认了他。

今天弥撒福音这样说:

耶稣听说若翰被捕,就回到加黎利。後来他又离开纳匝肋,来到位於则步隆和纳斐塔里边界上,靠海的葛法翁城住下。这应验了依撒意亚先知的话:「则步隆和纳斐塔里地,通海大路、约旦河东、外方人的加黎利。那坐在黑暗中的人民,看见了巨光;为那些坐在死亡阴影之地的人们,升起了光明。」从那时起,耶稣开始传道,说:「天国近了,你们悔改吧!」 耶稣在加黎利海边行走时,看见两兄弟,就是叫作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兄长安德肋,在海中撒网,因为他俩都是渔夫。耶稣对他们说:「来,跟随我!我要使你们成为渔人的渔夫。」他们立刻撇下网,跟随了他。他再往前行,看见另外两个兄弟,就是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正同他们的父亲一起在船上修网。耶稣召唤了他们,他们马上撇下船和他们的父亲,跟随了他。耶稣走遍了全加黎利,在他们的会堂 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愈民间各种沉 痼疾。(玛4: 12-23)

圣玛窦强调耶稣把加黎利视作耶稣传教的发源地,又援引了依撒意亚先知的有关这个外邦人地区的预言,分明是为了说明耶稣真的是默西亚;但是,虽然外邦人听从了他,他的同胞犹太人却没有接纳他。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反省的,一方面我们作为基督肢体,要继续基督的使命,向生在黑暗的人民,传布福音,但同时我们要亲自生活出我们所宣讲的福音,否则成人不成己,空口白话,失去自己该有的福。

第四主日 "天主召选卑微的人"

本主日常年期第四主日

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索福尼亚先知书第2章第3,以及第3章第12到13节,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第1章第26到31节,圣玛窦福音第5章第1到12节。 在礼仪年丙年,常年期第六主日的弥撒中,我们诵读圣路加福音第6章第16到26节,有关耶稣讲的四个「有福」和四个「有祸」。

在本主日弥撒的福音,玛窦则用了八个「有福」来记述同样的道理。这就是向来所说的「真福八端」,或「山中圣训」。 在本主日弥撒中耶稣所讲的山中圣训,其要点是在:「神贫」、「悲痛」、「温良」、「 渴」、「怜悯」,「心地纯洁」、「缔造和平」和「受迫害」,那些被世俗看作是软弱的标记。因此,有人以为在山中圣训 ,耶稣宣讲了一个上下颠倒的世界。但是,这不等於肯定贫穷,说贫穷好,因为天主的降福可能体现在物质的富有中。福音要说的,是富有世间财物的人,难以维持心灵的自由,而贫穷可以促使人寻求天主。

至於迫害,耶稣把它视为是目前的事实,也是未来必会发生的事情。对受迫害者,耶稣表示同情。但是,山中圣训的结论是招呼他们欢乐,因为他们在天国的赏报将是丰厚的。

这样,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耶稣邀请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和判断,与他所宣布的新价值,作一个对照。这新的价值,在不信仰他的人眼中,没有意义,但是,在基督信友团体中,却发生了作用。在那 ,我们可以看到:有人吃苦,却依然欢乐;受迫害,却愉快地为主作证;家 没有必需的食粮,却神情清爽,毫无怨气。更令我们惊讶的是:有人虽然在物质上富有,却怀着开放的心,认识自己在许多方面不如他人,而知道接纳自己和他人,在认识自己的微小当中,能谦虚地接受别人的给予,又能同样给予别人。他们就是福音上所说的「神贫者」。像这样理想的基督信徒生活,没有信德,是不能领悟并实现的。

本主日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看见这些群众,就上了山。他坐下来,门徒们来到他身边。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神贫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悲痛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受安慰。温良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承受大地。 渴慕义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得饱饫。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受怜悯。心地纯洁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看见天主。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称为天主的儿女。为义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而凌辱你们,迫害你们,捏造种种坏话诽谤你们,你们是有福的。你们欢乐踊跃吧!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报是丰厚的。」(玛5: 1-12)

虽然说,物质上的贫乏本身不是价值,但它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促使我们寻求天主。这就是在今天读经一 ,索福尼亚先知所讲的弱者的优点。先知心目中的弱者,原来是他的同胞以色列人。先知要他们追求公义,遵守天主的法律,作「卑微贫苦」的人。他说,这样,他们便能在天主审判的日子,脱身免祸。但先知所说的「卑微贫苦」,并不单指物质上贫乏,他指的是经过了各种浩劫,得到净化的「残存的以色列人」。他说他们不再行邪恶,不再说谎言,而全心依赖上主。总之,他们是圣玛窦福音上所说的「神贫者」。

读经一这样说:

地上所有贫乏的、遵守天主法律的人,寻求上主吧!你们要追求公义,务求谦诚。这样,在上主忿怒的日子,你们也许能安然免祸。 我要保留你们当中卑微贫苦的人民,他们将投靠上主之名。那些残存的以色列人不再作恶、不再说谎,他们的口舌也不再欺诈。无论他们牧放或休息,再没有人来恐吓他们。(索2: 3; 3: 12-13)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二(格前1: 26-31),恰巧也与弥撒福音的主题相配合。在这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也强调耶稣的来临,给人类带来新的价值观。他告诉格林多的信友说,天主召选了像他们那样的人,是为了推翻那些自认为重要的人。所以他叮嘱他们不能在天主面前有所夸耀,而该感谢天主抬举了他们。

圣保禄宗徒这样说,是因为他注意到,在当时的格林多,流行着一种赶时髦和冒充高雅的风气,他恐怕当地的信友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於是向他们解释天主的判断与世俗见解不同,而且提醒他们,在他们当中有智慧和权势的人并不太多。

今天读经二这样说:

弟兄姊妹们:且看你们是怎样蒙召的,按肉眼来看,你们中有智慧、有势力的人不多,出身显贵的也不多。天主偏偏选了世人认为愚蠢的,以羞耻智者;又选了世上认为软弱的,以羞耻强人。他选了世人所轻视,并认为庸碌、微不足道的,以毁灭那些被认为重要的,使没有人能在天主面前夸口。你们之所以能在基督耶稣内存在,全靠天主,也是由於天主,基督成为我们的智慧、正义、圣德与救赎,正如圣经所说:「谁要夸耀,就应夸耀主!」(格前1: 26-31)

在今日国际社会剧烈变化、人类的价值观模糊混乱的时代,本主日弥撒读经所发挥「天主召选卑微人」的道理,实在是一帖难得的对症良药。耶稣并不反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不反对个人在社会上的成就与成功,但是他教训人要从另一个角度,从他所宣告「未来的天国」的角度,来衡量人间的祸福。从这个观点看来,一般人所认为不幸的贫穷、懦弱,及受迫害,却可能是天主的降福,可能是人的真正幸福。所以,我们若受到天主这样的降福,应该欢乐,应该谦虚地感激天主的特别恩爱。

第五主日"盐与光的比喻"

本主日常年期第五主日的弥撒福音,记述耶稣所讲「盐与光」的比喻。盐和光都是耶稣的听众十分熟悉的事物。「盐」在犹太人的语言中,有智慧的意思。失了味的盐,便是愚笨的人。「光」是旧约圣经中经常见到的象徵。它一般意味着天主的临在,及其对於他的子民的特别照顾;而有时也形容人的德行,特别是爱德。基督信徒是新约时代的先知。在本主日弥撒福音中,耶稣用盐和光的比喻,来强调他们的先知使命。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58章第6到10节。在这篇读经中,依撒意亚先知指斥以色列人民,因为他们一面守斋,一面争吵打架,还埋怨天主说:「为什麽我们守斋,你看不见,我们刻苦,你不理会呢?」先知教训他们说:天主要的斋戒,不是穿苦衣和打苦鞭,而是爱德功夫、帮助有需要的人。他把这样的德行比作光,又用光来表示天主与他们同在。

今天读经一这样记载说:

上主这样说:我所喜悦的斋戒,是要人解除不公正的锁链,废除轭上的绳索,折断所有的轭,使受压迫的人获得自由。把食物分给 饿的人,收容流浪的穷人。当你遇见赤身露体的人,你要给他衣服,不可忽略你的同胞。若这样,你将会光芒四射,有如黎明;你的创伤将迅速复原,你的正义将作你的前驱,上主的光荣将作你的後盾。那时,你如果呼求,上主必会俯允;你如果哀求,上主必回答:「我在这 !」你如果放弃欺压的行为,不再互相侮辱和出言中伤他人;你如果把食粮施舍给 饿的人,满足贫穷人的心灵,那麽你的黑暗将变成光明,你的黑夜将成为白昼。(依58: 6-10)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二,取自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第2章第1到5节。在这篇读经中圣保禄宗徒谈基督信徒的智慧,说它超越世俗的见解,是一种天主的德能。圣保禄宗徒并称它为「十字架的道理」。

他这样解释说:

弟兄姊妹们:我从前到你们那 去时,并没有用甚麽华丽的词藻或高超的智慧给你们宣讲天主的奥义,因为我下定决心,当我和你们在一起时,只知道耶稣基督,而且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当我到你们那 时,又软弱又胆怯,战战兢兢。我讲道,我宣传福音,不用委婉动听的言辞,只是用圣神的德能来证明,使你们的信仰不依赖人的智慧,而是依赖天主的德能。(格前2: 1-5)

基督信徒是新约时代的先知。在本主日弥撒中的福音 ,耶稣用盐与光的比喻,强调了他们的任务。

今天弥撒福音这样记述说:

那时,耶稣对门徒说:

「你们是地上的盐,盐若失了味,用什麽来使它再咸呢?它一无用处,只好扔在外边,任人践踏。你们是世上的光; 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隐藏的。人们点灯,不会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照亮屋中所有的人。照样,你们的光也应当在人前照耀,好让他们见到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5: 13-16)

盐若失了味,怎麽能再咸呢?灯若不放在灯台上,怎麽能照耀屋内的人呢?基督信徒若是不修爱德,履行正义,不实践「十字架的道理」,怎麽能在他们所处的社会中,尽他们的先知任务呢?

基督信徒的固有德行是爱德和公义。这是不容置疑的。对我们今日的中国基督信徒来说,尤其应该切记。这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的标记,也是教会在我们国家继续存在和发展的保证。

第六主日"福音与道德"

本主日是常年期第六主日

弥撒中圣道礼仪的主题是「福音与道德」。内容涉及叁点:

第一点论道德的起源在於天主
第二点论基督福音与传统道德的关系
第叁点论奉行福音教训是真正的智慧

今天弥撒中的读经一选自德训篇第15章第16到21节。内容谈到人的自主之权:天主造人,赋给人良心,判别善恶,又给人自主之权,要为自己行为的善恶负责,这样,归根结底,天主是道德的根源,人要以良心,为自己的行为向天主负责。

读经一这样说:

只要你愿意,就能遵行上主的诫命;你是否忠信,完全出於你自己的决定。上主在你面前放置了火和水,你可伸手任意选取。生死善恶,都摆在人前;人愿意甚麽,就得甚麽。因为上主的智慧广大无边,上主无所不能,无所不见。他垂顾敬畏他的人,洞悉世人的一切行为。他从来没有吩咐人作恶,也从来没有准许人犯罪。(德15: 16-21)

道德与福音同出一源。在原则上,两者并不对立;但是,实际情形却并不如此简单。在今天弥撒福音中,耶稣一方面声明他来不是为废止,而是为成全梅瑟的法律;另一方面却又强调他的训诲与前人的教导不同。这无非是藉着犹太基督信徒中间的辩论,来说明基督福音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

耶稣肯定基督福音与传统道德之间的连续性说:

那时,耶稣对门徒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是来废除法律和先知的,我不来废除,而来成全。我切实告诉你们:即使天地都过去,法律上的一点一划也不能废去,必待一切实现。所以,谁废除这些诫命中的最小一条,又教唆别人这样做,在天国中,将称为最小的;谁实现了,又叫人做了,在天国中,将称为最大的。」(玛5: 17-20)

接着,耶稣又指出福音的超越性说:

「你们听到对古人说:『不可杀人!杀人者将受审。』但我对你们说:谁向弟兄姊妹发怒,将受审判。你们听到对古人说:『不可奸淫!』可是我对你们说:凡注视妇女而又动邪念的,心中已与她犯了奸。 「你们又听到对古人说:『不可背誓!所发的誓,都应向主谨守!』但我对你们说:甚麽誓都不应发。你们说话该当这样:是,就说是;非,就说非;多馀的话都是来自邪恶。」(玛5: 21-22a, 27-29, 33-34a, 37)

今天弥撒中的读经二取自圣保禄宗徒致格林多人前书。在书信中,圣保禄宗徒劝勉信友奉行福音的教训。他称这教训为奥妙的智慧,又称它为十字架的道理。他说这教训不是凭人的智慧,却是凭天主的大能。奉行它,是人的真正智慧。

圣保禄宗徒这样训诲信友们说:

弟兄姊妹们:对那些完善的人,我们也讲智慧,只是不讲这个时代的哲学,或即将消逝的今世统治者的哲学。我所讲的是天主奥妙的智慧,是那隐藏着的、早在创世之前,天主为使我们得到光荣而定下的智慧。今世的统治者中没有人懂得这智慧,如果懂得,他们就不会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正如圣经上所说: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正是眼睛从未见过、耳朵从未听过、人心从未想到的。 但是天主通过圣神,把他的奥迹启示给我们了。圣神洞察万事,连天主的深奥旨意也能洞察。(格前2: 6-10)

结论:道德与福音原来同出一源:天主,两者并不对立。但是道德的判断必须运用人的理智,而人理智的运用,往往受私欲感情的干扰,不能时时公正,处处妥贴,它的结论有时不免会与良心道德的原则相抵触。因此,在基督福音与某地某时的传统道德之间,便发生了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基督信徒便要记住刚才所听到的圣保禄宗徒的话,而作出明智的选择,那就是十字架的道理;奉行福音和良心道德才是真正的智慧,也是人真正的幸福所在。

第七主日"报仇与爱仇"

道德与福音,同出一源,原来不相对立。但是要作出道德的判断,必须运用人的理智,而人的理智的运用,往往会受私欲和感情的干扰以及环境的影响。所以,实际上,某时某地的传统道德很可能与福音的教训相抵触。在耶稣时代的犹太社会中,便曾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圣玛窦福音的第五章记载了耶稣的谈话,说明了耶稣面临这种现象的态度。

耶稣的立场是这样的。他一面肯定福音与道德之间的连续性;一面又强调福音的超越性。他既说:「我不来废除,而来成全」;又接连六次反覆声明:「你们一向听说......我却对你们说......」这样的话。上主日的弥撒福音引用了其中的四条;今天常年期第七主日的弥撒福音继续引用其馀两条。一条关於报仇;另一条关於爱仇。这两条也都说明福音的超越性。

本主日常年期第七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对门徒说:「你们听说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我对你们说:不要抵抗恶人。有人打你的右颊,你把另一面也转给他;有人控告你,要拿你的内衣,你连外衣也给他;有人强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两千步。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你不可拒绝。 「你们听说过:『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但我对你们说:爱你的仇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儿女,因为他使太阳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如果你们只爱那爱你们的人,你们还有什麽赏报呢?税吏不也是这样做的吗?如果你们只向自己的弟兄姊妹问好,你们做了什麽特别的呢?外教人不也是这样做的吗?所以,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 38-48)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爱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这很可能是耶稣时代多数犹太人的道德观。但这并不是旧约圣经梅瑟教训的最终精神。今天弥撒中的读经一选自肋未纪第19章第1到2以及17到18节。在这篇读经中,梅瑟劝勉以色列子民效法天主的圣德,不要报仇,却要爱人如己。

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训示梅瑟说:「你告诉以色列子民全体会众说:你们应该成圣,因为我、上主、你们的天主是圣的。不可对你的弟兄姊妹心怀憎恨,但要坦诚劝诫你的同胞,以免因他而负罪。不可报复,不可恼恨你的同胞;要爱人如己。我是上主。」(肋19: 1-2, 17-18)

肋未纪和圣玛窦福音都提出天主的圣德,作为人行为的准则。在肋未纪中梅瑟向以色列子民说,他们应该是圣的,因为他们的天主是圣的。所以,他们不可复仇,却要爱人如己。圣玛窦福音中,耶稣要他的门徒们爱仇,他说:「爱你的仇人!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儿女,因为他使太阳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降雨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但是,圣玛窦福音所记载的爱仇的教训还有一个具体的意义。圣玛窦撰写福音时,基督信友们正在遭受同胞们的迫害。在这情况下,基督信友们很自然地会把自己所受的迫害与迫害他们的社会对立起来,把它视作敌人。这虽然是一种很自然的倾向,却是十分不合乎福音精神的。为此,圣玛窦福音特别警告说:「要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

基督信徒的爱仇,并为迫害他们的人祈祷,不是因为他们在道德上胜人一筹,而是因为他们信天主,爱天主。

正如本主日弥撒中的答唱咏所说的,天主是爱,他是极其仁慈的。

领:我的心灵,请歌颂上主,不要忘记他的一切恩宠。他赦免你所有的罪行,治愈你的各种疾病;他救你脱离死亡,为你戴上仁爱和慈悲的冠冕。

答:上主富於仁爱宽恕。(咏103: 8; 1-4)

第八主日"要先寻求天主的国"

有一本出版已久的书,题名《不作长远的打算》。这题名恰好概括本主日弥撒福音的内容。在本主日弥撒福音中,耶稣并不鼓励我们不谋求事业的成功,或家庭的安全。他劝勉我们信赖天主,甚至不惜作出按人的见识看来是很不明智的事情。圣本笃在世时,有一天,一个穷人来到他的修院,要讨一些食油,管厨房的修士不肯给他,因为厨房 只剩下一小碗食油,为本院的修士们食用也不足够。圣本笃知道了,大不满意,把那一小碗食油拿起来掷出门外,说也稀奇,从此以後,修院 的食油便再也食用不完了。这故事,似乎荒唐,却为我们描述了圣人们不计较自己利益,一心只求服务天主的神贫精神。这就是耶稣在本主日弥撒福音中所说的「先寻求天主的国」。

本主日弥撒福音这样记载说:

那时,耶稣对门徒说:「谁也不能事奉两个主人,或是恨这个而爱那个,或是重视这个而轻视那个。你们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钱财。」 「因此我对你们说:不要为你们的生命忧虑,吃什麽?喝 什麽?也不要为你们的身体忧虑,穿什麽?生命不是胜过饮食吗?身体不是胜过衣服吗?你们看那天空的飞鸟,它们不播种,不收割,也不在仓中积藏,你们的天父还是养活它们。你们不是比它们贵重得多吗?你们中谁能用思虑使自己的寿命延长一肘呢?至於衣服,你们忧虑什麽?你们观察,田野中的百合花是怎样生长的?它们不劳作,也不纺织。我告诉你们,就是撒罗满在他最光荣的时候,所穿着的,也比不上这花中的一朵!田野 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扔入炉中,天主尚且这样地装饰它,小信德的人啊!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麽?喝什麽?穿什麽?这些都是外教人所追求的。你们的天父知道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该先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因此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困难,足够一天受的了。」(玛6: 24-34)

「谁也不能事奉两个主人」,耶稣引用这句成语来重申旧约圣经中一个常见的话题。出谷纪五次用「忌邪」一词形容天主,在天主十诫中,第一诫是:「不准你朝拜别的神,因为上主名为忌邪者,他是忌邪的天主。」耶稣把金钱比作别的神,说:「人不能事奉天主又事奉财神」。

耶稣又讲了「天空的飞鸟」和「地上的花朵」的比喻,来阐述神贫的精神。神贫与贪恋财富相对,其价值是在解脱财富对人心的束缚,使人能无拘无束地走向天国。原来,在圣经中,财富一向被视作不但虚幻,而且是有害的东西。约伯传把财富比作蛇的毒汁,若吞了它,非吐出不可(约20, 15)。

圣咏集说:「人在富贵中不能长久,将与牲畜同样死去」(咏48: 13)。

箴言说「富人的钱财只是性命的赎价,穷人却没有这样的威胁」(箴13: 8)。

索福尼亚先知则说,在天主审判人的日子,「连他们的金银财宝也不能救拔他们」(索1: 18)。

耶稣更过甚其词宣布说:「骆驼穿过针孔,比富人进天国还容易」(玛19: 23)。

神贫的根基是信赖天主。耶稣说:「你们该先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我们依赖天主的上智,一心追求天乡永福。圣大额我略说得好:

无论谁若渴望永远的天乡,无疑地,会度一个正直而纯 的生活,就是说:他的行为纯 ,信仰正直;他在这 所作的善事是纯 的,面对他内心所注意的最高理想,他是正直的,因为有些人在他们所作的善事上,并不是诚实的,因为他们所追求的不是内在的酬报,而是外在的称誉。因此某一智者说的很对:「徘徊於两条路上的罪人是有祸的」,便是说,在行为上他好像在作天主的事,但在思想 却寻求世俗的酬报。

信赖天主,总不落空;这也是旧约圣经的习常教训。在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 ,依撒意亚先知以代表以色列子民的熙雍,与他们的上主天主之间的对话,很动人地重申了这条真理。

熙雍说:「上主已经抛弃我,我主已经忘掉我。」母亲怎能忘记她的婴儿?初为人母的,怎能忘记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忘记,我也不会忘记你啊!(依49: 14-15)

这就是所谓「不作长远的打算」。我们说过,它并不意味着不关心世界的进步和社会的福利。相反,基督的教训恰好是在这 介入我们的生活。如果说,天主在创世之初,便命令人「孳生繁殖,充满大地」,那便是,他要我们关心世界,把治理世界当作我们的本分。所以,基督信徒有责任积极促进社会和世界的进步,借口「先寻求天主的国」而漠视世界的进步,是不懂得本主日弥撒福音的真正意义。

要知道,世界进步是为所有的人的好处,当一个基督信徒为他的家庭效劳,如果他不自私自利,同时顾全别人的需要,他事奉的是天主,而不是财神,一个基督信徒谋求技术、社会和政治进步,只要不一味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及其所属团体的优势和权力,而是关心全人类的全人发展,他的行为完全合乎天主旨意,是无可指摘的。

不用说,谋求世界进步是一件复杂的事,在处理这样的事情时,我们的态度,有时不免偏差,失去公正,所以我们必须时常警惕,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本主日弥撒福音给我们提出检讨的标准,那就是「先求天主的国和他的正义」。我们固然有责任积极推进世界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可不择手段,或对它怀有不合乎福音精神的构想。

第九主日"承行天父的旨意"

呼求和赞颂天主并不中用,不但念经,即使说预言,驱魔鬼,行奇迹,诸如此类,靠天主的力量才能施行,看来似乎是光荣天主的行为,也无济於事;口头相信天主,向天主祈祷是不够的,必须承行天主的旨意才是。谁不承行天主的旨意,就像作恶的人们一样,在审判的日子,要受到耶稣的摒弃:这是本主日常年期第九主日弥撒礼仪给予我们的讯息。

耶稣的话,说得很明白,在今天依然如此。谁听从耶稣,承行天主的旨意,便是把自己的房子盖在岩石上,不会倒塌;相反,谁不听从耶稣,便是把自己的房子盖在沙土上,早晚要倒塌。

这个再简明不过的比喻促使我们反躬自省,单靠发信德,做神业功夫,甚至依赖耶稣圣心,也是不够的;念早晚课、望弥撒、领受圣事,并不保证我们作地道的基督信徒。真正能保证我们的,是承行天父的旨意。

总之,我们要审察各自的行为是否正直,是否符合天主的旨意,任何善功,即使是圣事,如果不是出於服从天主而举行的,在天主面前都没有功劳。

耶稣的话断绝了一切假仁假义的可能。它明白指出,天主所要求於我们的,究竟是甚麽。虚应故事的祈祷,以及出於个人喜好的神业功夫,都得不到天主的认可。我们必须服从天主的领导,做他要我们做的事。信德、祈祷、善功,若不以服从天主为基础,在天主面前毫无价值可言。

那时,耶稣对门徒说:「不是向我说『主啊!主啊!』的人,就能进入天国,而是承行我在天之父的旨意的人。到那一天,有很多人要向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过预言、驱过魔鬼、行过许多奇迹吗?』那时,我将当面对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吧!所以,凡听了我这些话而实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自己的房屋盖在岩石上,哪怕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却不倒塌,因为地基是 在岩石上。凡听了我这些话,而不去实行的,好比一个糊涂人,把房屋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袭击那座房屋,它就倒塌了,而且倒塌得很惨!」(玛7: 21-27)

这已不是纯粹的伦理训导了,这是启示,它给我们揭示基督信仰的本质,并指出构成基督信徒生活的决定因素。「构成」一词最值得注意,「把自己的房子盖在岩石上」的比喻正好强调它的意义。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也为它提供了有力的印证。

在旧约申命纪的第一部分 ,梅瑟曾详尽地解释了法律的意义。天主爱以色列人,拣选了他们,与他们缔结了盟约,建立他们为自己的子民。法律是天主赐给他子民的礼物,有巩固和保证盟约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警告,提醒他们有对天主始终忠诚的义务。藉着遵守法律,他们逐步被建立为天主的子民。

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取自申命纪第11章第18,以及26到28节。在这篇读经 ,他更引用了「铭刻心中」,「系在手上」和「戴在额上」那样简明的形像,强调了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申命纪 所说的遵守法律,就是等於圣玛窦福音中所说的承行天主的旨意。

梅瑟训示人民说:「你们要把我这些话,铭刻心中,并要系在手上当标记,戴在额上作徽号。你看,我今天把祝福和诅咒摆在你们面前:如果你们听从上主、你们天主的诫命,就是我今天吩咐你们的,你们就得到降福;如果你们不听从上主、你们天主的诫命,离弃我今天吩咐你们应走的道路,而跟随你们不认识的其他神明,就必受诅咒。」(申11: 18, 26-28)

以上是本主日弥撒福音和第一篇读经的主题释义。寻常而论,在常年期中,我们的主日弥撒释义便谈到这 为止。弥撒中的第二篇读经,新约书信,由於依照书信原文连续诵读,其内容一般与其他两篇的主题无关。本主日是一个例外,本主日的新约书信,不期而然地,与今天弥撒福音彼此共鸣。

原来,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耶稣明明说了:信德和善功都不中用,要紧的是承行天主的旨意,但是,在第二篇读经 ,圣保禄宗徒则偏偏宣布说:「人不是由於遵守律法,而是由於信仰而成义的」。乍一听来,保禄的话似乎与耶稣的教训相抵触,其实不然,我们愿意乘此机会,约略分析以下保禄所说的话,来为本主日弥撒礼仪的讯息作更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圣保禄宗徒讲「由於信仰而成义」的道理,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所有的人都犯了罪,是天主显示了他的仁慈,拯救了罪人。但是罪人要接受天主的仁慈,获得救恩,就非信仰耶稣不可。这样说来,信德便是罪人得救的第一步,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善功则是无济於事的。

但是,如果说,一个罪人要成为义人,必须要「由於信德」,而不是「由於善功」,这并不等於说,他成为义人之後,便不必努力行善,甚至可以放肆作恶了。

圣保禄宗徒特别在写给迦拉达人和罗马人的书信中发表了「由於信仰而成义」的道理,然而在这两封书信中,他也再叁强调基督信徒在伦理生活上应尽的努力。在迦拉达书中,他谈到基督信徒的正当生活,他劝勉迦拉达信友培养像仁爱、喜乐、平安那样的圣神的效果,并避免像淫乱、不洁、放荡那样阻挡人进入天国的罪行,他叮嘱他们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欲钉在十字架上(迦5: 22, 24)。基督信徒固然不再受到旧的法律的约束,但是应该遵守新的法律,要彼此相爱(迦6: 2)。接着,他便向他们解释说:「人种甚麽,就收甚麽,那随从肉情撒种的,必从肉情收获败坏;然而那随从圣神撒种的,必由圣神收获永生。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应向众人行善」(迦6: 8-10)。在罗马书中,圣保禄宗徒把信德解释为服从福音。如果说信仰耶稣是人得救的唯一途径,那麽信仰耶稣就是服从耶稣所宣讲的全部福音(罗1: 5; 10: 16; 16: 26)。总之,也就是包括在生活中承行天主旨意在内。

第十主日 "仁爱胜过祭献"

圣玛窦简单地叙说了自己怎样跟从了耶稣,他的圣召故事具有新约圣经中所有圣召故事的简单而动人的特点:耶稣拣选、召叫;那被拣选和被召叫者,当场抛弃一切,跟从了耶稣;就是这麽简单,这麽伟大,毫无多言解说的必要。但是,在这个故事中有一点值得着重指出,圣玛窦特意把它记录了下来,那就是;耶稣在召叫玛窦之後,便到他家 去,他家在葛法翁,不但耶稣的门徒都跟着去,许多税吏和罪人也来到玛窦家 ,同他们一起坐席吃饭。

圣玛窦记录这点,目的是很明白的。耶稣来到人间,不只是为犹太人的得救,也是为外邦人,甚至罪人的得救。我们只需听耶稣的回答,他并没有为自己辩护,他却把自己比作「医生」。医生不需要解释为甚麽要接近病人,耶稣也无解释的必要。总之,我们在这 又读到了圣玛窦宗徒的基督论。在圣玛窦宗徒的心目中,耶稣的面貌是仁慈,因为他的父亲 天主 是仁慈的,天主派遣他到人间来就是为了仁慈。

听耶稣这样讲话,他的听众不能不知道他所讲的仁慈是甚麽,他们熟悉旧约圣经,旧约圣经处处谈到天主的仁慈。在旧约圣经中,「仁慈的天主」一词包含了对天主的种种看法。申命纪称天主为仁慈的上主(申4: 31),智慧篇也是这样(智9: 1)。圣咏集 的祈祷经文也用「良善而慈悲的天主」一词来称呼天主(咏86: 15)。

同样的话不胜枚举。我们仅抄录以下几个例子:

「上主富於仁爱宽恕;极其慈悲,迟於发怒」(咏103: 8);

「上主实在是慈爱而温良」(咏111: 4)。

以色列屡次怀念天主对他们的慈爱。「凡爱慕我和遵守我诫命的,我要对他们施仁慈」(出20: 6);

「对於爱我,守我诫命的人,我对他们施行仁慈」(申5: 10);

「上主的一切措施都慈爱忠诚」(多3: 2)。

圣咏集上也说:「我今信赖你的爱怜」(咏13: 6);

「上主,求你忆及你的仁慈和恩爱」(咏25: 6);

「上主的一切行径常是慈爱和忠诚」(咏25: 10);

「天主,我们在你的殿 ,沉思默念着你的仁慈」(咏48: 10);

「是清晨传扬你的仁慈,是夜间宣讲你的忠义」(咏92: 3)。

天主的仁慈无限广大:「你的大爱高越诸天,你的忠信直达霄汉」(咏57: 11);

「他的仁爱厚加於我们」(咏117: 2);

「天主的仁慈永远常存」(咏100: 5; 103: 17; 107: 1; 118: 1, 29; 136: 1)。

圣咏集中的祈祷往往是对天主仁慈的呼吁:「请你彰现你奇妙的慈爱」(咏17: 7);

「上主,求你向我们广施仁慈」(咏33: 22)......在天主身上仁慈等於爱,等於他要拯救人的苦恼和焦急不安。

耶稣的听众不能不知道耶稣的话有甚麽意思,他既然是天主的儿子,必定也是仁慈的,他来到人间就是为了仁慈,也期望别人跟他一样以仁慈待人,而不拘泥於繁文缛节的祭献。基督教会不是一个拘泥於礼仪的宗教,而是一个讲究仁爱的宗教。

耶稣从那 前行,看见一个名叫玛窦的人坐在关卡上,就对他说:「跟随我!」这人就起来,跟随了耶稣。当耶稣在屋 吃饭时,有许多税吏和罪人也来与耶稣和门徒们一起吃饭。法利塞人看见了,就对他的门徒说:「你们的老师为甚麽与税吏和罪人一起吃饭呢?」耶稣听到了,说:「不是健康的人,而是患病的人需要医生。你们去研究一下:我要的是仁爱而不是祭献,这句话的意思。的确,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来召罪人。」(玛9: 9-13)

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读经取自欧瑟亚先知书第6章第3到6节。欧瑟亚先知在公元前第八世纪北国以色列灭亡之前执行先知的职务,正如旧约中的其他先知们,他也批评他同胞们虚伪的宗教生活。他也以为他们所奉献的赎罪祭,并不中悦天主,不能为他们博得罪过的赦免。但是在本主日弥撒中的那篇读经 ,他没有提到他们虚伪的宗教生活,却引用了「清晨的浮云」和「易逝的朝露」那样的形像,来责备他们爱德的浅薄,他给他们的教训是:天主「喜欢的是仁爱,而不是祭献」。

弟兄姊妹们:亚巴郎在绝望时,仍然怀着希望,仍然相信自己将成为「许多民族之父」,一如预许於他的那样:「你必定有许多子孙」。当时,亚巴郎快到一百岁了,他的身体如同已死,撒拉的生育机能也早已断绝,可是他并不因此动摇信心,还期望着天主的许诺。他没有怀疑,也没有失去信心,他的信心反而更为坚固,把荣耀归给天主。他深信,凡天主所许诺的,天主一定有能力完成。这就是为甚麽他因信而「被算为他的义」。可是,「被算为他的义」这句话,并不单是指他说的,也是指我们说的,因为我们信仰那使我们的主耶稣从死中复活的天主,所以,我们的信也被算为义。主耶稣被交付,为我们的罪而死,又为使我们成义而复活。(罗4: 18-25)

很明显的,耶稣在本主日弥撒福音中援引了欧瑟亚先知的最後那句话:天主「喜欢的是仁爱,而不是祭献」。这使我们想起,我们基督信徒,像旧约时代的以色列子民一样,只念经,望弥撒,虚应故事地来度我们的宗教生活,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地实行爱德,才能中悦天主,得到他的降福。

常年期第十一主日 "召叫宗徒"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给宗徒和教会的使命勾画出一个粗线大纲,并描绘了直到基督再来,教会的面貌。

本主日福音的记载由耶稣对群众的怜悯开场。在圣经中,这不是第一次。圣马尔谷福音记述五饼二鱼的奇迹,便已这样开始(谷6: 34)。耶稣看到群众的需要,心 感动,群众需要领导,是一粒好的种子,将能结出果实来,但是缺少工人。因此,耶稣叮嘱他的门徒们祈祷,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庄稼。

就在这样的场合上,耶稣指定一群人来作第一流的工人。这样,耶稣召叫了宗徒,宗徒以及後来教会的使命,都是由耶稣对群众的无限怜悯中产生的。

耶稣看到群众「流离困苦,好像一群无牧之羊」。「无牧之羊」是旧约圣经中一个习见的说法。梅瑟担心会众「如无牧之羊」,没有人照顾,祈求天主打发一人来管理他们(户27: 17)。匝加利亚责备民众,盲从谎言,以致流离失所,「有如没有牧者的羊群」(匝10: 2)。耶稣是卓越的牧人, 於群众流离困苦,希望有工人来收割庄稼。

「庄稼」一词也是旧约中所习见的。在那 ,它意味着末日的天主审判(耶51: 33;岳4: 13)。新约圣经记载了耶稣所讲的稗子比喻。在这比喻 ,「庄稼」指稗子和麦子起初一同生长,後来却有不同遭遇,即有最後审判的意思(玛13: 30; 13: 39)。应该祈求天主赏赐工人来收割庄稼,因为,归根结底,天主是庄稼的主人。

耶稣叮嘱门徒祈祷之後,才拣选第一批的庄稼工人,他称他们为十二宗徒,并付给他们权能。据福音的记载,这是「制服不洁之魔的权柄,能驱赶邪魔,医治百病和各种疾苦」。这话在我们今日读来,可能会使我们惊讶,但是我们要记得,圣玛窦福音也是用了同样的字句描述了耶稣的传教活动。「耶稣走遍了全加黎利,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民间各种疾病,各种灾殃」(玛4: 23)。

「耶稣周游各城各村,在他们的会堂内施教,宣讲天国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玛9: 35)。可见,说十二宗徒被派遣,有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灾殃,以及驱逐魔鬼的权力,无非是说:他们负有与耶稣同样的使命。

虽然如此,我们的眼光要超过肉体疾病的层次,圣路加福音一面记载:宗徒们被召去做耶稣所做的事;一面又援引依撒意亚先知的一个预言,说:耶稣「承受了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依8: 17)。传福音者是天主的仆人,有担荷别人苦难的责任,他的本分是宣布天国的来临,包括驱魔和治病在内。

然後,圣玛窦福音列出了耶稣所拣选的十二宗徒的名字。

最後,耶稣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训令,他们不要去向外邦人和撒玛利亚人宣讲,宁可去找回迷失的以色列同胞。这是因为当时耶稣刚才开始传教,尚未完成他的逾越奥迹。在完成这奥迹之後,他们便「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玛28: 19)。

总之,十二宗徒的使命首先是宣布天国的来临。所以,正如刚才说过的,他们治好疾病,复活死人,洁净癞病,驱逐魔鬼。这些都是天国来临的徵兆。耶稣召叫十二宗徒,完全出於他对他们的恩爱,并不在乎他们本人的功德。他们从天主手中白白领受了这项职务,因此也要用来为别人白白服务。

那时,耶稣看到群众流离困苦,好像一群无牧之羊,就对他们动了怜悯之心。他对门徒们说:「庄稼虽多,工人却少。因此,你们要祈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庄稼。」 耶稣召集了他的十二门徒,授给他们制伏不洁之魔的权柄,能驱赶邪魔,医治百病和各种疾苦。十二宗徒的名字就是:第一是被称为伯多禄的西满和他的哥哥安德肋,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斐理伯和巴尔多禄茂,多默和税吏玛窦,亚尔斐的儿子雅各伯和达陡,热诚者西满和出卖耶稣的依斯加略人犹达斯。耶稣派遣这十二人,嘱咐他们说:「不要走外教人的路,不要进撒玛利亚人的城,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了的羊那 去。你们一路走,一路宣讲:天国近了。你们要治好病人,复活死人,洁净癞病人,驱逐魔鬼。你们白白得来的,也要白白施舍。」(玛9: 36-10: 8)

耶稣对十二宗徒所做的事,可以说是天主曾对他全体子民做过了的。以色列是天主的子民,所有以色列子民都要做传教士,要向普世万民宣布天主的独一无二以及天主与他们所缔结的盟约。所以,他们不能是一个独善其身的民族。如果说他们是天主的特选子民,他们应该在行为上把它表现出来,应该在普世万民前面为天主作见证。

这就是「司祭国家」一词的意义。这不是说所有以色列人都属於司祭阶级;这不过说他们都有尽司祭职务的本分。他们一方面分享天主的王者(领袖)职务,另一方面要表现他们像似司祭的身分。天主把他们与其他民族分开,好叫他们祈祷,在天主面前为其他民族说情,举行祭献,引导普世万民认识天主。他们也被称为「圣洁子民」,那就是说与天主亲密的子民。他们的使命就是向其他民族传扬他们与天主的亲密。正如从前天主打发梅瑟去告诉灰心了的以色列子民说:他们是「司祭国家,圣洁子民」,有向普世万民传扬他们与天主亲密的本分,现在耶稣拣选了十二宗徒,派遣他们去找回「以色列家迷失的羊」。

今天的读经一这样说:

那时,以色列子民来到西乃旷野,就在那 安顿下来,在西乃山下扎营。梅瑟上山到天主面前,上主从山上呼唤他,说:「你要这样告诉雅各伯家族,训示以色列子民说:你们亲眼看见了我怎样对付埃及人,怎样像老鹰一样,把你们背在翅膀上,带你们来归属我。现在如果你们真的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在万民中将成为我的特选子民。的确,全世界都属於我,但是,你们将成为我的司祭国家,圣洁子民。」(出19: 2-6)

这样,本主日的弥撒福音和读经一都给予我们很丰富的教训,我们可以把它们综合为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关於教会使命的普世性。本主日弥撒福音的记载是针对十二宗徒被派遣传教的初期而言的,这阶段不久度过,後来他们便应去向普世万民传扬福音。同样,本主日弥撒中的第一篇所读的出谷纪,虽然称以色列为天主特选的子民,但是出谷纪作者的写作目的,显然是在强调天主子民的普世使命。他们应该在万民中为天主作见证。教会也是这样,应该向世界开放,教会的本质便是要在普世各地传扬基督的福音。

第二点是关於教会内的司祭职务。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称教会为「天主的子民」,并强调全体天主子民的司祭职务。它开宗明义,肯定基督是独一无二的司祭,然後指出对这独一无二的司祭职务,有两种实质不同的分享方式。如果说全体天主子民都是司祭,那麽「司祭」一词便应具有两个略微不一致的意义。这并不是说平信徒不是真正的司祭,而是说他们不是像司铎和主教那样是公务司祭。

梵二大公会议说明司铎和主教们的公务司祭职与平信徒的普遍司祭职的区别,及其彼此的连带关系说:「两者都以其特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同一司祭职。公务司祭以其所有的神权,培养管理有司祭职务的民众,代表基督举行他的圣祭,以全体民众的名义奉献给天主;教友们则藉其王家司祭的职位,协同奉献圣祭,在恭领圣事时,在祈祷感谢时,以圣善生活的见证,以刻苦和爱德行动,来实行他们的司祭职」(教会宪章第10节)。

梵二大公会议的这项教训十分重要。教会不只是一个由不同层次所组成的有形机构;她更是「一个整体」,但是这并不排除区别和组织。在教会内,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地位和本分,要按照各自的身分,祈祷、宣讲、奉献圣祭。总之,我们应该接受我们各自在教会内所居的地位,要知道,不依照天主的上智安排,去接受他的召叫,去执行他派给我们的使命,我们是不能成为道地的信徒的。

常年期第十二主日 "大声宣布天主的旨意"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二主日的弥撒福音取自圣玛窦福音第10章第26到33节;读经一取自耶肋米亚先知书第20章第10到13节。弥撒读经的主题是:不要害怕宣认我们的基督信仰。

我们先从今日弥撒福音说起。在这篇福音中,耶稣教训宗徒们,要大声宣布他对他们所讲的道理。原来,耶稣拣选宗徒,是为叫他们做自己的使者。他们应该忠实地传达他的旨意,不必怕惧世俗的反对,却要敬畏天主,信赖他的照顾。

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对宗徒说:不要怕!因为没有掩盖的事,将来不被揭露的;没有隐瞒的事,将来不被人知道的。我在暗中向你们所说的,你们要在光天化日之下说出来;你们贴耳所听到的,要在屋顶上宣布出来。不要怕那些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人,但更要怕那能同时把你们的灵魂和肉身陷於地狱中的人。两只麻雀不是只卖一分钱吗?如果不是经过你们的父的许可,它们中连一只也不会掉在地上。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因此不要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贵重得多嘛!谁在人面前承认我,我在我天父面前也承认他;可是谁在人面前否认我,我在我天父面前也否认他。(玛10: 26-33)

以上的话是耶稣对宗徒们说的,圣玛窦宗徒把它们记录下来,给与他同时代的所有信友们阅读,但是它的教训对两千年以後的我们也很合宜,并且十分宝贵。

依照耶稣对宗徒们所说的话,做基督信徒,第一,不要怕宣认他们的信仰。他们没有害怕的理由,因为信仰基督,就是相信天主的爱是永远的,基督救世工程是永远有效的,有传扬给所有人都知道的必要。即使害怕,也不必害怕「那些杀害肉身,而不能杀害灵魂」的世俗权威,却要害怕「那能同时把你们的灵魂和肉身陷於地狱中」的天主。乍然听来,我们必定觉得,耶稣好厉害,简直不给我们选择的馀地。但是,我们要知道,耶稣要拯救我们,却不能拯救没有勇气承认自己信仰的人。再说,他向我们保证了,我们根本无庸怕惧,因为天主自会照顾我们;没有天主的许可,谁也不能伤害我们。世界上一切的事,连像两只麻雀或一根头发那样的小事,也在他的控制之下。换句话说,做基督信徒,第二,要信赖天主。耶稣安慰他的信徒说:「谁在人面前承认我,我在我天父面前也承认他;可是谁在人面前否认我,我在我天父前也否认他。」

耶肋米亚先知是受难基督的预像,也是我们每一个基督信徒的榜样。他在蒙召之初,便意识到将来要遭受的苦难。那时,天主曾向他说明了等待着他的斗争。今日教会也同样警惕成年慕道者。领洗时叁次弃绝罪恶和信德宣誓,意味着的,就是慕道者在领洗後可能面临的挑战。

天主又曾让耶肋米亚先知知道,他将不娶妻,没有儿女,在遭受迫害时,得不到家人的安慰,也没有朋友去同情他。耶肋米亚先知很详尽地描述了自己所受的严重苦难。我们不要以为他是硬汉,不怕吃苦。相反,他怕惧得甚至咒骂他父母生他的那一天。但是,他还是不断地宣布天主要他宣布的事。

在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 ,耶肋米亚先知表示他对天主的绝对信赖。他知道天主必定俯听他的祈祷,他邀请我们同他一起赞颂那从恶人中救出穷苦人性命的天主。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耶肋米亚说:我听到很多谣言:「惊慌四起!你们揭发他吧!我们就控诉他。」甚至我的友好也都在窥伺我的破绽,说:「他也许会中计,我们必能制胜他,对他报复。」但是,上主与我同在,他好像是一位孔武有力的战士,因此迫害我的人只有失败,决不能得胜;他们谋事不成,必将蒙受永不磨灭的极大耻辱。万军的上主啊!你考验正义的人,洞察人的肝胆肺腑。我既向你诉说了我的案情,愿你使我看见你对他们的报复。你们应歌颂上主,赞扬上主,因为他从恶人手中,救出了穷苦的人。(耶20: 10-13)

我们基督信徒是新约时代的先知。对我们来说,在世上遭受迫害实在是在所难免的。

本主日弥撒中答唱咏取自圣咏第69篇。让我们在痛苦中,诵念这篇圣咏,来呼求天主的怜悯和保护吧。

【答】:天主,你是慈爱的,求你应允我的祈求。

领:上主,我为了你饱受欺凌,蒙耻受辱。兄弟姊妹把我视为过路客,同胞拿我当作陌生人。我对你的圣殿焦心如焚,心力交瘁,辱骂你的话都落在我身上。【答】

领:上主,在你施恩的时候,我恳切祈求你。天主,请按你丰厚的慈爱应允我,以你永恒的救援拯救我。【答】

领:卑微贫困的人看见了,必要欢欣鼓舞;寻求上主的人,必会满心喜乐。因为上主常垂听贫困的人,从不忘记被囚的人。愿高天和大地赞美上主,愿海洋和水族颂扬天主。【答】(咏69: 14; 8-10, 14, 17, 33-35)

常年期第十叁主日"接纳天主的代表"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叁主日的弥撒福音选自圣玛窦福音第10章第37到42节,内容包括好几个重要的课题,譬如,基督信徒要背起十字架,跟随基督。但是,在本主日的弥撒中,依照读经一的提示,福音的主题应该是耶稣说的「谁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所讲的「接待」。

我们要小心,不可只看「接待」的伦理一面。耶稣所要求的接待,比伦理上要求「彼此接待」还要多,因为他着重的是「派遣他来的那位」。他说「谁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之後,接着便说:「谁接待我,就是接待那位派遣我来的」。在我们所接待的人和「那派遣他来的人」之间,有一种等同的关系。「赏报」也与这「接待」有关。对一个人所作出的「接待」,同时又意味着对他的思想和他的话所应有的接待。所以,耶稣与「派遣他来的那位」之间固然有等同,在宗徒与派遣他们的耶稣之间同样也有等同。这样说来,耶稣委托给他的宗徒们的任务实在是了不得的。耶稣派遣他们代表他自己,让他们发现他们与他之间的等同关系。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语气的轻重。在宗徒与派遣他们的耶稣之间的等同,当然不能和耶稣与派遣他的「天主圣父」之间的等同完全相同的。耶稣和他的父,虽然有被派遣者与派遣者的区别,却是同性同体一个天主。宗徒们则只不过从耶稣手中接受了权柄,但是他们并不是耶稣。我们接待宗徒,是接待耶稣派遣来的「他的代表」。我们承认宗徒们的权力,我们容忍他们本人的人性缺点。这就是我们天主教会,对耶稣,和对他教会的神职人员的基本看法。我们应该接待教会中的神职人员,因为无论他们本身的人格如何,他们是被耶稣派遣的。

但是在教会中不只有被派遣的宗徒,而且也有先知。耶稣说:谁接纳先知,必将领受先知的赏报;接纳义人和最弱小的弟兄,也是一样。我们应该注意:这 耶稣并不在谈出於爱德的接纳,因为爱德的对象是所有的人。这 耶稣所强调的,是接纳被派遣的宗徒、先知、义人和最弱小的弟兄。很明显的,这 耶稣是要我们接纳这些人所代表的那位。

本主日弥撒的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对宗徒们说:「谁爱父亲或母亲胜过爱我的,不配是我的人;谁爱儿子或女儿胜过爱我的,不配是我的人。谁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我,不配是我的人。谁找到自己的生命的,将丧失生命;谁为我而丧失生命的,将找到生命。 「谁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谁接待我,就是接待派遣我来的那一位。谁接待一位先知,因他是先知,将得到先知的赏报;谁接待一位义人,因他是义人,将得到义人的赏报。任何人,那怕他只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小子中的一个喝,因他是门徒,我切实告诉你们:这人不会得不到赏报。」(玛10: 37-42)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以上的道理。这篇读经取自列王纪下第4章第8到11以及14到16节,内容十分简单。在这十分简单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妇人怎样因为相信厄里叟是天主的人,是圣者,而接待了他,因而领受了相称的赏报。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有一天,厄里叟路过叔能小镇,那 有一位有钱的妇人挽留他吃饭。此後,厄里叟每次路过那 ,都到他家 吃饭。妇人对丈夫说:「现在我看出来:这时常路过我们这 的天主的人,是一位圣者。我们可以在天台上,为他盖一所小房间, 面放一张床、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和一盏灯。这样,他到我们这 时,就可以在 面休息。」有一天,厄里叟又到了那 ,进入那小房间歇息。厄里叟问自己的仆人说:「我们究竟能为这妇人做些什麽呢?」仆人说:「可怜她没有儿子,丈夫又年老了。」厄里叟说:「叫她来吧!」仆人便把妇人叫来,妇人站在门口,厄里叟对她说:「明年这时候,你将怀抱着一个儿子。」(列下4: 8-11, 14-16a)

在我们这时代仍有许多无名的厄里叟。他们是被耶稣认作他门徒中弱小的人。如果我们有幸遇到他们,能够给他们一杯水喝,留他们吃一顿饭,甚至过一宿,耶稣说过,我们决不会得不到我们的赏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耶稣是谦逊的救主"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的弥撒福音,取自圣玛窦福音第11章第25到30节。这也是耶稣圣心瞻礼弥撒的福音,但是在本主日,读经一为我们指出一个新的角度。耶稣是谦逊的默西亚。在读经一的提示下,我们知道,本主日弥撒的教训是要我们进耶稣的学校,向耶稣学习谦逊。按照天主的上智安排,谦逊是人接受天主启示的条件。不谦逊的人无法懂得天主的启示。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由叁句不同性质的成语串联而成。第一句「父啊!天地的主!我称谢你,因为你把这些事隐瞒了明智乖巧的人,而启示给孩童们。」是典型的犹太感恩经。它意味着,天主有意不把他的救世计划,让有学问的人知道,却把它启示给小孩子。这是全部圣经中经常见到的道理。第二句「除了父以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也没有人认识父。」被称为「若望启示中的宝石」,因为不但就它的言词来说,与若望福音相近,而且就它的内容来讲,也与耶稣在若望福音中所发表的,「他自己与父之间的关系」珍贵言论相似。这两句成语,圣路加福音也援引了,不过应用不同。这 ,圣玛窦福音援引这两句成语的目的,是在说明上文中湖边叁城的傲慢,不肯悔改。圣路加福音是在门徒出门传教归来後援引同样的成语,其动机是在称赞门徒的谦虚诚 。

至於第叁句成语,圣路加福音没有记载,但在旧约圣经中却有出处。在旧约的智慧书中,「劳苦和负重担的人」是指以色列遗民,他们将在默西亚来临的时代获得「安息」。这 ,圣玛窦福音援引了这句话,不但表示耶稣是先知们所预言的「谦逊的默西亚」,而且更强调效法耶稣的必要。对谦逊的人说来,耶稣的轭和担子是柔和而轻松的。

今天弥撒福音这样说:

就在那时,耶稣发言说:「父啊!天地的主!我称谢你,因为你把这些事隐瞒了明哲乖巧的人,而启示给孩童们。是的,父啊!你原来喜欢这样。我父将一切交给了我,除了父以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也没有人认识父。 「凡劳苦和负重担的人,你们都到我这 来吧!我要使你们得到安息。你们负起我的轭,向我学吧!我是良善心谦的,你们心灵必将找到安息,因为我的轭是甘饴的,我的担子是轻松的。」(玛11: 25-30)

耶稣是谦逊的默西亚,先知们早已预言过。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匝加利亚先知书第9章第9到10节。在这篇读经中,匝加利亚先知用「骑在驴上,骑在一匹小驴上」这样的话形容了未来的默西亚的谦逊。

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这样说:「熙雍女儿,你要尽情喜乐!耶路撒冷女儿,你要欢呼!看,你的君王要到你这 来,他是正义的,所向无敌,他谦虚地骑在驴上 而且还是一匹小驴。他要摧毁厄弗辣因的战车,消灭耶路撒冷的战马,折断作战的弓弦;他要向万民宣布和平,他的王权普及四海,从大河直达地极。」(匝9: 9-10)

进耶稣的学校,作耶稣的学生,要变得像耶稣一样地良善心谦。这是我们今日的天主教会十分需要的教训。今日的世界在剧烈变化。我们的教会生活不能不有所适应。要适应而不变质,谈何容易。除非教会中各层次的人都效法耶稣的良善心谦,知道谦逊,肯接受别人意见,能与别人合作,否则是难以胜任的。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对天主的话的不同接受"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的弥撒福音有长短两式。短式福音取自玛窦福音第13章,从第1节读到第9节为止;长式福音则继续读到第23节。短式福音内容是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长式福音内容除这比喻之外,又加上耶稣向他的门徒解释这比喻的意义。现代圣经学家,一般认为短式福音中的比喻固然是耶稣讲的,而长式福音中加上去的比喻解释,则是圣玛窦宗徒考察了他同时代的教会情况,而作出的神学反省。他把自己的心得,藉着耶稣的口口,表达了出来。严格而论,虽然这不能说是耶稣亲口说的话,但对我们却也很有好处。它不但帮助我们了解初期教会的实际情况,也加深我们对这时代的教会的认识。

由於长式弥撒福音篇幅很长,我们只恭读短式的那部分:

那一天,耶稣从家 出来,坐在海边,有许多群众集合在他周围,他只得上了一条小船,坐下,群众都站在岸上。耶稣用比喻向他们讲论了许多道理。他说:「看!一个撒种的人出去撒种。撒种时,有的种子落在路旁,飞鸟来吃了。有的种子落在盖有浅土的石头地 ,由於土层不深,随即发了芽;但太阳一出来,因为没有根,就晒枯了。有的种子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它们窒息了。有的种子落在良田 ,结了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叁十倍的。有耳听的,听吧!」(玛13: 1-9)

在我们刚才听到的比喻中,有叁个构成因素:撒种的人,撒出去的种子,以及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 面。为了把握这比喻所要传达的信息,「撒种人」的因素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撒出去的「种子」。这种子虽然不是每一粒都发生了它们的效能,但是发生了效能的,有的结一百倍的果实,有的结六十倍,有的结叁十倍,远远补偿了别的种子的不成功。所以,耶稣所讲的撒种的比喻的原来旨意,是在说明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或者说,是在说明天主的救世计划的必然成功。这也是本主日弥撒中读经一所强调的道理。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55章第10到11节。这是以色列人被放逐之後,先知依撒意亚对他们说的话。那时,以色列国家已经灭亡,社会经济萧条,连他们的宗教也似乎没有了生气。为了安慰他们,和振作他们的低落情绪,依撒意亚先知向他们讲了下面的「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的比喻。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说:「雨和雪从天降下,不再返回原处,而要灌溉土地,使五谷萌芽生长,使播种者得到种子,使觅食者得到食粮。同样,出自我口的话,也不是空口白话,它必要完成我的旨意,执行我所指定的任务。」(依55: 10-11)

到这 为止,我们解释了本主日弥撒福音的短式,其内容只包括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我们说过这比喻,有叁个构成因素,撒种人的因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撒出去的种子。因此,耶稣所讲的比喻的旨趣,主要是在说明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这的确是本主日弥撒礼仪的主题,因为读经一也强调这道理。

但是我们没有讲到耶稣比喻中的第叁个因素:土壤。耶稣分别四种不同的土壤:那就是路旁的土壤,石头地 的土壤,荆棘下面的土壤,以及好地 的土壤。只有落在好地 的种子产生了效果;落在其他叁种土壤上的种子都没有产生效果。本主日弥撒的长式福音,也包括圣玛窦宗徒对耶稣所讲的比喻的注解。他强调耶稣比喻中的第叁个因素,把耶稣所分别的四种土壤,用来比作接受天主的话的人的不同心理准备。据玛窦解释,天主的话不能在人心中产生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不了解,没有恒心,或受世俗的焦虑和财富迷惑的干扰。圣玛窦宗徒这样的解释,原来是针对他同时代的教会的实际情况而言;对我们这时代的教会似乎也很相宜。所以我们特别把这点提出来,请主内的兄弟姊妹们注意!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的弥撒福音有长短两式。短式福音取自玛窦福音第13章,从第1节读到第9节为止;长式福音则继续读到第23节。短式福音内容是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长式福音内容除这比喻之外,又加上耶稣向他的门徒解释这比喻的意义。现代圣经学家,一般认为短式福音中的比喻固然是耶稣讲的,而长式福音中加上去的比喻解释,则是圣玛窦宗徒考察了他同时代的教会情况,而作出的神学反省。他把自己的心得,藉着耶稣的口口,表达了出来。严格而论,虽然这不能说是耶稣亲口说的话,但对我们却也很有好处。它不但帮助我们了解初期教会的实际情况,也加深我们对这时代的教会的认识。

由於长式弥撒福音篇幅很长,我们只恭读短式的那部分:

那一天,耶稣从家 出来,坐在海边,有许多群众集合在他周围,他只得上了一条小船,坐下,群众都站在岸上。耶稣用比喻向他们讲论了许多道理。他说:「看!一个撒种的人出去撒种。撒种时,有的种子落在路旁,飞鸟来吃了。有的种子落在盖有浅土的石头地 ,由於土层不深,随即发了芽;但太阳一出来,因为没有根,就晒枯了。有的种子落在荆棘中,荆棘长起来,便把它们窒息了。有的种子落在良田 ,结了果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也有叁十倍的。有耳听的,听吧!」(玛13: 1-9)

在我们刚才听到的比喻中,有叁个构成因素:撒种的人,撒出去的种子,以及种子落在不同的土壤 面。为了把握这比喻所要传达的信息,「撒种人」的因素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撒出去的「种子」。这种子虽然不是每一粒都发生了它们的效能,但是发生了效能的,有的结一百倍的果实,有的结六十倍,有的结叁十倍,远远补偿了别的种子的不成功。所以,耶稣所讲的撒种的比喻的原来旨意,是在说明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或者说,是在说明天主的救世计划的必然成功。这也是本主日弥撒中读经一所强调的道理。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55章第10到11节。这是以色列人被放逐之後,先知依撒意亚对他们说的话。那时,以色列国家已经灭亡,社会经济萧条,连他们的宗教也似乎没有了生气。为了安慰他们,和振作他们的低落情绪,依撒意亚先知向他们讲了下面的「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的比喻。

今天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说:「雨和雪从天降下,不再返回原处,而要灌溉土地,使五谷萌芽生长,使播种者得到种子,使觅食者得到食粮。同样,出自我口的话,也不是空口白话,它必要完成我的旨意,执行我所指定的任务。」(依55: 10-11)

到这 为止,我们解释了本主日弥撒福音的短式,其内容只包括耶稣讲的撒种的比喻。我们说过这比喻,有叁个构成因素,撒种人的因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撒出去的种子。因此,耶稣所讲的比喻的旨趣,主要是在说明天主的话有不可抵御的功能。这的确是本主日弥撒礼仪的主题,因为读经一也强调这道理。

但是我们没有讲到耶稣比喻中的第叁个因素:土壤。耶稣分别四种不同的土壤:那就是路旁的土壤,石头地 的土壤,荆棘下面的土壤,以及好地 的土壤。只有落在好地 的种子产生了效果;落在其他叁种土壤上的种子都没有产生效果。本主日弥撒的长式福音,也包括圣玛窦宗徒对耶稣所讲的比喻的注解。他强调耶稣比喻中的第叁个因素,把耶稣所分别的四种土壤,用来比作接受天主的话的人的不同心理准备。据玛窦解释,天主的话不能在人心中产生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人的不了解,没有恒心,或受世俗的焦虑和财富迷惑的干扰。圣玛窦宗徒这样的解释,原来是针对他同时代的教会的实际情况而言;对我们这时代的教会似乎也很相宜。所以我们特别把这点提出来,请主内的兄弟姊妹们注意!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等待罪人悔改的耐心"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弥撒的福音,像上主日一样,也有长式和短式。短式福音取自圣玛窦福音第13章第24到30节,内容只讲到稗子的比喻;长式福音是从第24到43节,内容比短式福音多了芥菜籽和酵母两个比喻。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取自智慧篇第12章第13以及16到19节,内容是说:「人犯罪之後,天主仍赐给人忏悔之心。」

在与读经一对照之下,不难看出本主日弥撒福音的重心,是在短式福音所记载的稗子的比喻,但是长式福音中「芥菜籽和酵母」的比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文「稗子」的比喻。一粒小小的芥菜籽长成一棵大树;一小撮酵母,使叁斗面粉全部发起来,这都需要时间,但不需要外力的参与;这说明天国进展虽缓慢,却不可抵御。在这天国进展的漫长过程中,世人有的为善,有的作恶,天主都耐心地任由天国按照他预定的计划继续进展,直到它圆满为止。稗子的比喻,就是强调天主的这种耐心。

今天福音中这比喻是这样说的:

那时,耶稣又给群众设了一个比喻说:「天国好比一个人,把好种子撒在自己的田 。当人们熟睡时,来了他的仇人,在麦子中间撒了稗子,就走了。当麦苗茁壮吐穗时,稗子也显出来了。仆人前来报告主人说:『主人!你撒在田 的不都是好种子吗?从哪 来的稗子呢?』主人说:『这是仇人干的。』仆人对他说:『你要我们去把稗子收集起来吗?』他却说:『不!恐怕你们收集稗子时,连麦子也拔起来。让两样一起长到收割时。到那时,我将对收割的人说:先收集稗子,扎成捆,好烧火,再把麦子收入仓内。』」(玛13: 24-30)

耶稣讲了稗子的比喻之後,自己给它作了注解。他说,田就是世界,撒好种子的是人子,撒坏种子的是魔鬼;好种子是天国的子民,稗子是邪恶的子民。收割的时候,就是世界末日。照耶稣的解释,天主现在容忍邪恶之子,在世上耀武扬威,到末日,却要像稗子般地被扔到火坑去。他说:「在那 ,他们将哀号、咬牙切齿。」这对我们也是一种警告。

但是耶稣所讲的「稗子比喻」的教训,并不止於此。我们可以想像圣玛窦宗徒在记述这比喻时,心 的感受。他曾亲眼看见过耶稣所创立的教会的成长和发展。教会起初真的是一粒小小的芥菜籽、一小撮的酵母,後来芥菜籽长成了树,酵母使面团发起来了;但是,现在摆在他眼前的,却是他同时代的教会中良莠不齐的现象。可能他也像比喻中的那个仆人,曾祈求天主把教会中的稗子拔掉,但是天主没有答应他的祈求。今日,我们或许也会有像圣玛窦宗徒一样的经验,或许我们也在疑问,天主为什麽不快把我们教会中的不良份子开除呢?耶稣讲的稗子比喻,似乎也给了我们一个回答。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也提出同样的回答。

读经一这样说:

上主,除你以外,再没有其他照顾万物的神,你还须向谁证明你的审判莫不公允呢?你的正义渊源於你的权威;你主宰一切,你定能谅解一切。如果有人不相信你具有绝对的权威,你就将威能显示出来;如果他们明知你的权威,而仍然胆大妄为,你就予以惩罚。你虽然掌握大权,但是施行审判,却非常温和;治理我们,极为宽仁;因为权能属於你,只要你愿意,就无所不能。你这样做,是为教育你的子民,要他们知道,正义的人必须以仁爱待人,并使你的子女满怀希望,希望你在人犯罪之後,仍赐给人忏悔之心。(智12: 13, 16-19)

「正义的人必须以仁爱待人,并使你的子女满怀希望,希望你在人犯罪之後,仍赐给人忏悔之心。」我们感谢天主给我们这样宝贵的教训,并且祈求他赐给我们实践这教训的力量。

【答】:上主,你实在是良善宽仁的,你赦免了我们的罪过。

领:上主,你实在是良善宽仁的,以仁慈厚待呼求你的人。上主,求你俯听我的祈祷,细听我的哀告。【答】

领:上主,你创造的万民齐来钦崇你,颂扬你的圣名。你伟大无比,施行奇迹,你是独一无二的天主。【答】

领:上主,你是慈悲为怀的天主,极其宽仁而信实,缓於发怒。求你垂视我、怜悯我。【答】(咏86: 5-6, 9-10, 15-16)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