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廣播電台梵蒂岡廣播電台
梵蒂岡廣播電台  

類別


 
 愛德與關懷


  教會


  文化與社會


  梵蒂岡文獻


  大公合一運動


  家庭


  主教會議


  青年


  正義與和平


  政治


  宗教與對話


  科學與倫理


  教宗與聖座


  靈修生活



朝 聖 勝 地

聖伯多祿大殿
聖門

今天的聖門是康索爾蒂(Vica Consorti)的銅雕作品,於1949年12月24日啟用,取代沿用自1749年的大木門。

聖門(Porta Santa)位於聖伯多祿大殿門廊最右端,這銅門後面的通道是完全用磚牆堵起來的。聖保祿大殿、拉特朗大殿和聖母大殿,也各有一道這樣的聖門。這扇門象徵人們要通過基督才能獲得救恩。(若10:9),在每次(常規或特殊)聖年開始時,才由教宗以特別的禮儀開啟。教宗先行雙膝跪拜禮,然後用鐵鎚在堵封聖門的磚牆上敲擊三下,並誦念道:「天主,請恩准你的教會歡渡這慈恩的時刻。你願意在這時刻敞開這扇大門,讓你的信眾進去向你呈上他們的祈禱,好能在符合你聖子福音生命的道路上快步前進…」。朝聖者經此聖門,進入大殿,可得大赦。(在聖年結束時,此門還要由教宗以另一種儀式將其封閉。)聖門上方有兩塊石碑,一塊紀念1975年由保祿六世主持的常規聖年,另一塊則紀念1983年-1984年由若望保祿二世舉行的特殊救贖聖年。

聖門上的銅雕
是維科.康索爾蒂(Vica Consorti)為 1950年的聖年製作的,作者通過對聖經故事的描繪,喚起人對於原罪,以及基督帶給人類救恩和寬恕的反思。左圖為复活的基督顯現給掃祿和聖母領報。

瑪德爾諾設計的大殿正面面(1607-1614),使大殿的外觀向前伸展了不少。大殿前面有貝爾尼尼(Bernini)設計的廣闊台階,兩側立了兩尊十九世紀的伯多祿和保祿雕像。大殿正門面兩端各有一個高大的拱門,左端拱門因其上方的巨大鐘樓而被稱為「鐘樓拱門」(Arco delle Campane)。正中通道上方是「降福敞廊」(Loggia delle Benedizioni),這裡是教宗在特殊場合祝福群眾的地方,也是向信眾宣佈新教宗獲選的地方。

聖門銅雕圖案

1.把守地堂的格魯賓天使
2. 原祖被逐出地堂(Quod Heva trists abstulit 厄娃傷痛失掉的)
3. 聖母領報(Tu reddis almo germine 你藉聖子再恢復)
4. 報喜天使
5. 耶穌受洗(Tu venis ad me? 你來就我嗎?)
6.迷途亡羊(Salvare quod perierat拯救迷失的)
7.仁慈之父(Pater,peccavi in caelum et coram te 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8. 治癒癱子(Tolle grabatum tuum et ambula 拿起你的床走吧)
9. 寬恕罪婦(Remittuntur ei peccata multa 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
10.寬恕之責任(Septuagies septies 七十個七次)
11.伯多祿三次不認主(Conversus Dominus respexit Petrum主轉過身來,看了看伯多祿)
12. 与基督同登天國的強盜(Hodie mecum eris in Paradiso 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樂園里)
13. 復活的基督顯現給多默(Beati qui crediderunt 那些相信的人是有福的)
14. 復活的基督顯現於晚餐聽(Accipite Spiritum Sanctum 你們領受聖神吧)
15. 復活的基督顯現給掃祿(Sum Iesus quem tu persequeris 我是你所迫害的耶穌)
16.聖門的開啟(Sto ad ostium et pulso 我立在門口敲門)

大殿內的碑文內容
˙沿承托大圓頂之樑楣飾帶,以金底大黑字鑲嵌寫著很長的拉丁語:

˙左牆:「伯多祿,我已為你祈求了,為叫你的信德不致喪失;待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兄弟」(路22:32)。

˙右牆: 「凡你在地上所束縛的 ,在天上也要被束縛;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釋放」(瑪16:19)。

˙在大圓穹頂的基部也鑲嵌著金底黑字的語句:「你是伯多祿(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我要將天國的鑰匙交給你」(瑪16:18-19)。

˙右耳堂之樑楣飾帶:「伯多祿說:你是基督永生天主之子。耶穌回答說:約納的兒子西滿,你是有福的,因為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瑪16:16-17)。

˙中殿拱壁之樑楣飾帶上的碑文,左側是拉丁文,右側是希臘文(較簡短):「啊!教會之牧,你牧放基督的羔羊和羊群」(若21:15)

˙左耳堂之樑楣飾帶:「伯多祿,耶穌三次問你:你愛我嗎?你這位特選者也三次回答說:主,你知道我愛你」(若21-17)。

在大殿門廊內的一端放置了貝爾尼尼所雕的君士坦丁皇帝(Constantine)像。另一端則是科爾納基尼(Agostino Cornacchini 1725)所雕的查理大帝(Charlemagne)像。最右端的大門就是在聖年才開啟的聖門,上方左側的銘文記錄了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e VIII)於1300年宣佈首次聖年的詔書。在大殿中門內頂方可看到著名的「伯多祿小船」(Navicella)這幅鑲嵌畫原是喬托所作,曾安置在舊大殿的四邊形柱廊庭院(quardriportico)中,但後來不幸遺失,現在所見到的是十七世紀的複製品。

大殿內的中殿(apse)具有典型的反宗教改革時期(counterreformation)教堂建築風格:中殿兩側有飾以格林多柱頭飾帶(Corinthianstrip)的巨大并聯壁柱(pilaster),由高13米、寬23米的石拱相連,其中最前三個石拱是在瑪德爾諾擴建工程時所加的。在大殿地板上鑲有一條軸線,標示出全世界著名大教堂的長度,雖然不太精確,卻足以指出它們均小於聖伯多祿大殿。

在中殿靠近入口處可見到一圓形紅色斑岩地板。800年的聖誕夜,查理大帝(Charlemagno)就是跪在這裡接受教宗良三世(Leo III)的加冕;其後的21位國王也都重复這一禮節。圖中是十四世紀法國手抄典籍(Grandes Chroniques de France)所描繪的查理大帝接受加冕的場面。

中殿(nave)和左右耳堂(transept)上方,有39尊栩栩如生的巨型塑像,全屬十八至二十世紀間的作品,代表著各大修會的會祖:包括聖女大德肋撒(Teresa d'Avila)、聖味增爵(Vincent de Paul)、聖若望˙包思高、(John Bosco)、聖加彌祿˙肋里(Camilus de Lellis)、聖依納爵˙羅耀拉(Ignatius Loyola)、聖方濟˙保拉(Francis of Paola)、聖加耶當(Cajetan de Thiene)、聖女方濟˙加比尼(Frances Xavier Cabrini)等。在右側最後的大壁柱下方,可見到聖伯多祿銅像,坐在(十九世紀)大理石的座椅上呈降福狀,左手握著兩把鑰匙。據最近研究的推測,此銅像可能是十三世紀時阿諾爾福(Arnolfo di Cambio)所作,但有些學著則堅持這是一件公元五世紀的基督徒作品,在中世紀才被移至這裡。由於自中世紀起,朝聖者慣常親吻這銅像的右足以示尊敬,右足遂留下了清晰的磨損痕跡。銅像的上方懸掛著教宗庇護九世(Pius IX)的圓畫,這位教宗在任32年(1846-1878),甚至超過了聖伯多祿宗徒的在任時間。沿大殿的樑楣飾帶(trabeated frieze),有一列金底黑字的鑲嵌銘文,以拉丁文和希臘文書寫著基督建立教會所說的話。

祭台大華蓋 (baldacchino)
由四根螺旋大銅柱支撐著,高20米,是烏爾班八世(Urban VIII)於1624年委託貝爾尼尼(Bernini)製作的。

貝爾尼尼的青銅祭台大華蓋(baldacchino)甚為矚目,可謂全大殿的焦點所在。大殿中央大圓穹頂下的那四根巨型壁柱,在柱座龕內安置了四尊高5米的巨大人像(其中的聖朗季諾Longinus像──以長矛刺穿基督肋膀者,也是貝爾尼尼之作),這些都是教宗烏爾班八世(Urban VIII)所指定的裝飾(1643年)。華蓋下的伯多祿殉道紀念間(Confessio),是瑪德爾諾所設計,以99盞常明燈環照著聖伯多祿的陵墓。大殿右側廊(Aisle)的第一個小堂稱為「聖母憐子小堂」(Capella della Pieta'),當中可見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於1498-1499年所作的著名雕像,這是他為查理八世(Charles VIII)派往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的樞機大使而雕塑的,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署名的作品(聖母胸前斜披的綬帶上刻有大師的名字)。自從該雕像在1971年受到惡意損壞後,一直被一扇水晶玻璃幕保護著。大殿右側,從教宗良十二世(Leo XII)的陵墓下方,可進入聖髑小堂,堂內有卡瓦利尼(Pietro Cavallini)所作的珍貴木刻十字苦像。繼續一間小堂是獻予聖塞巴斯弟盎(St Sebastian)的,小堂除了有依諾森十一世(Innocent XI)的陵墓外,還保存著本世紀兩位教宗(庇護十一世Pius XI 和庇護十二世Pius XII)的碑銘。第三個小堂是聖體小堂,外面圍著博羅彌尼(Francesco Borromini)設計的欄柵,祭台上放置著貝爾尼尼製作的精美聖體櫃(1674),後面掛著十七世紀科爾托納(Pietro da Cortona)作的天主聖三祭台屏。還值得一提的是雅各伯˙德拉˙波爾塔(Giacomo Della Porta)所設計的額我略小堂(Cappella Gregoriana 1583),小堂里供奉著一幅十一世紀的「救助之母」像(Madonna del Soccorso),屬舊大殿的珍藏。

克雷孟十三世(Clement XIII)陵墓
卡諾瓦(Antonio Canova)在1784-1792年間製作的。

在大殿殿內右耳堂(transept)可見到格來孟十三世(Clement XIII)的陵墓,教宗作跪地祈禱狀,這是卡諾瓦(Antonio Canova 1784-1792)的傑作。中殿拱壁中央是貝爾尼尼創作的伯多祿寶座雕(1656-1665),套在那飾有象牙格板的的木製座椅上,那木椅原為查理二世所有,後來送給教宗作專用座椅,被稱為「聖伯多祿寶座」(Cathedra Petri)。這木椅飾有大力士海洛拉斯的傳奇事蹟(Labours of Hercules)以及一位國王的肖像(查理二世或查理大帝).800年的聖誕之夜,查理大帝(Charlemagne)就是在聖伯多祿大殿,獲教宗良三世(Leo III)加冕為國王的。

貝爾尼尼製作的伯多祿寶座銅雕,由四大聖師托舉著,而象征聖神的鴿子形象,則出現在光輝燦爛的雪花石(alabaster)窗的中央,四周圍繞著天使和孩童像。

梵蒂岡地窟中的聖伯多祿小堂(Cappella di San Pietro)
教宗格來孟八世在任修建

拱壁右旁的壁龕中,安置著貝爾尼尼創作的烏爾班八世陵墓(1627-1647),左邊是威廉˙德拉˙波爾塔所作的保祿三世陵墓(1551-1575)。

跟著的「石柱小堂」(Cappella della Colonna)內,除了一幅受人敬仰的聖母像外,還保留著一幅阿爾加迪(Alessandro Algardi)所雕的大理石祭台屏(1646-1650),描繪了教宗聖良一世(Leo I)阻止匈奴人阿提拉(Attila)屠城的事蹟。

越過左耳堂後,便是獨立於教堂的祭衣間(Sagretia),入口右牆上銘刻著147位埋葬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教宗姓名,從伯多祿直至若望保祿一世。在「格來孟小堂」(Cappella Clementina)中珍藏著聖大額我略(St Gregory I )的遺體,他是舊大殿多項重要工程的促成者,也是一位教會的偉大聖師。這小堂還有庇護七世(Pius VII)的陵墓,屬丹麥新古典主義雕刻家托瓦爾森(Bertel Thorvaldsen)之創作(1823)。

聖母憐子雕像(Pieta)
米開朗基羅之作。由一整塊白色的克拉拉(Carrara)大理石雕刻而成(1949),現置於大殿右側廊的第一個小堂,即聖女彼得羅尼拉小堂(Cappella di Santa Petronila)內。

大殿左側廊還有瑪德爾諾設計的「詠經小堂」(Cappella del Coro)。跟著的便是「獻聖母於聖殿小堂」(Cappella della Presentazione),當中保存著格雷科(Emilio Greco)所作的若望二十三世(Jhon XXIII)紀念碑。跟著便是洗禮小堂,堂中的洗禮盆原是一個斑岩(porphyry)石棺,屬哈德良皇帝(Hadrian)時代的作品,曾被用作奧托二世皇帝(Otto II)的棺柩。

「梵蒂岡地窟」(Grotte Vaticane)位於中殿的地下,包括了部分古代梵蒂岡墓地的區域。地窟內保存著一組陵墓(其中一些陵墓帶有鮮明的基督徒標誌),還有些早期基督徒敬禮的雕刻、彩石鑲嵌和建築物遺蹟。地窟也埋葬著從聖伯多祿至若望保祿一世(Jhon Paul I)等多位教宗的遺體。沿參觀路徑還建有很多小聖堂,其中的格來孟小堂(Cappella Clementina)或稱伯多祿小堂(Cappella Petrina)是最靠近聖伯多祿陵墓的一個。此小堂由格來孟八世(Clement VIII)興建,內部的大理石和塗彩泥灰(Stucco)裝飾非常豐富。這小堂的祭台建於第六世紀,在原有古老祭台的位置上。這小祭台中央相對應於「殉道紀念間」(Confessio)之「白羊毛聖帶壁龕」(nicchia dei Pallii)的位置,有一小窗,從這裡可窺見二世紀時人們在伯多祿的墳墓上所建的小陵墓遺蹟。

伯多祿墳墓最重要的一次考古發掘,是在1940到1957年間進行的。這次發掘使人們對該處的複雜地形,以及不同的考古層理階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古羅馬帝國時期的陵墓常以泥灰、壁畫和彩石鑲嵌作裝飾。其中有一座附有明顯的基督徒象征,即儒略家族陵墓(Mausoleum Julii),其牆上保存了三世紀的鑲嵌畫,內容包括基督──太陽、善牧,以及約納先知和漁夫。

聖伯多祿大殿地面上所標示的世界著名大教堂

  1. 梵蒂岡(Vaticano)聖伯多祿大堂 (San Pietro): 186.36米 。
  2. 英國倫敦(London)聖保祿大堂 (St Paul): 158.10米。
  3. 意大利翡冷翠(Firenze)主教座堂: 149.28米米 。
  4. 比利時布魯塞爾(Bruxelles)耶穌聖心大堂(Sacre 'Coeur): 139.14米 。
  5. 美國華盛頓(Washington)聖母無原罪大堂(Immaculate Conception):139.14米 。
  6. 法國蘭斯(Reims)主教座堂:138.69米。
  7. 意大利米蘭(Milano)和德國科隆(Cologne)的主教座堂:134.94米 。
  8. 德國斯皮拉(Speyer)主教座堂:134米 。
  9. 意大利博羅尼亞(Bologna)的聖彼得尼(San Petronio)大堂:132.54米。
  10. 西班牙塞維利亞(Sevilla)主教座堂132米 。
  11. 意大利羅馬(Roma)城外聖保祿大堂(San Paolo fuori le mura):131.66米 。
  12. 法國巴黎(Paris)聖母院大堂(Notre Dame): 130米 。
  13. 捷克布拉格(Prag)聖維托大堂(St Vitus):124米 。
  14. 西班牙托萊多(Toledo)主教座堂:122米 。
  1. 意大利羅馬(Roma)拉特朗大殿(San Giovanni in Laterano)121.84米 。
  2. 阿根廷普拉塔(La Plata)主教座堂:120米 。
  3. 墨西哥墨西哥城(Mexico)主教座堂:119.55米 。
  4. 比利時安特衛普(Antwerp)主教座堂118.60米 。
  5. 意大利帕多瓦(Padova)的聖儒斯蒂娜(Santa Giustina)大堂:118.50米。
  6. 匈牙利艾斯特貢(Esztergom)主教座堂和意大利費拉拉(Ferrara)主教座堂:118米。
  7. 意大利亞西西(Assisi)天神之後聖母堂(Santa Maria degli Angeli):114.76米 。
  8. 巴西巴西尼亞(Brasilia)聖保祿大堂(Sao Paulo):111.45米 。
  9. 英國倫敦(London)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主教座堂:110米。
  10.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Istanbul)聖索菲亞(Santa Sofia)大堂:109.57米。
  11. 美國波士頓(Boston)聖十字架堂(Holy Cross):103.50米 。
  12. 波蘭但斯克(Dansk)聖母大殿:103.50米。
  13. 美國紐約(New York)聖巴特利爵(St Patrick)大堂:101.19米 。

 



收聽節目


直播


隨選即聽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聲音


三鐘經

教宗接見


上一頁  上一頁
首頁  首頁
向編輯部投書  向編輯部投書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