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丙年 主日圣道礼仪 【资料库】

七月份

毫不犹豫地跟随耶稣 (常年期第十叁主日)   连结到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叁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列王纪上第19章第16以及19到21节,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第5章第1以及13到18节,圣路加福音第9章第51到62节。

  本主日弥撒福音显然是关于跟随耶稣的意义及其要求。其中第一部分,描述耶稣不辞危险,毅然前往圣京耶路撒冷,也间接地指示了跟随耶稣的必然后果。耶稣毅然前往圣京,因为他受难的时刻快要来到;与耶稣一起受难,是跟随耶稣的人不可避免的遭遇。

  要跟随耶稣便必须有完全的信赖,必须有毫不计较个人未来安全的决心。"人子却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

  跟随耶稣就是把什么事情都放在宣讲天国之后。"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只管去传扬天主的国!"

  追随耶稣不许回头反顾。既然抛弃了一切,就不可缅怀过去,只许勇往直前,再也不挂念过去作了什么,或考虑是否还有没有别的可行的作法。"手扶着犁而向後看的,不适合于天主的国。"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耶稣被接升天的日子快到了,他就决意向耶路撒冷走去,并派遣使者走在他之前,以便给他先作准备。使者就动身,进了撒玛黎雅的一个村庄,但人家不接纳耶稣,因为耶稣是面向耶路撒冷去的。耶稣的门徒雅各伯、若望见了,对耶稣说:「主!你要我们叫火从天降下,烧灭他们吗?」耶稣转身斥责了他们。于是他们又到另一个村庄去了。
  他们正在前行时,路上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不论你到哪里去,我要跟随你。」耶稣回答他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鸟有巢;人子却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耶稣又对另一个人说:「你跟随我吧!」那人回答说:「主,请容许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对他说:「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只管去宣扬天主的国!」另有一个人说:「主,我必跟随你,但请允许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回答他说:「手扶着犁而向後看的,不适合于天主的国。」(路9:51-62)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记载厄里叟接替厄里亚作先知的故事。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本主日弥撒福音的教训。当厄里亚接受了天主的吩咐,前来找厄里叟时,厄里叟正在耕田。那就是说,厄里叟是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受到天主的召叫。那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点。不论在旧约或在新约圣经的记载中,天主惯常这样召叫人去执行一种特定的使命。梅瑟、达味和别的许多人,在看守羊群时突然被召。西满和安德肋在打鱼时,玛窦在关口收税时被召。天主的召叫给予人的要求是绝对的。厄里叟被召后立刻离开了他耕田的牛。虽然他请求回家向父母告别,他毫不迟疑地抛弃了他的牛、耕具和全部家产,跟随了厄里亚,去为他服务。

  读经一这样记载说:

  那时,上主对先知厄里亚说:「你去给阿贝耳默曷拉人沙法特的儿子厄里叟傅油,立他为先知来接替你。」

  于是厄里亚离开那里,找到了沙法特的儿子厄里叟。那时他正在耕田,在他面前有十二对牛,他自己赶着第十二对;厄里亚走过他身边,将自己的外衣披在他身上。厄里叟便丢下那些牛,追上厄里亚说:「请你让我先去和我的父母吻别,然后来跟随你。」厄里亚对他说:「你去吧!但要再回来!你要记着我给你做了的事。」厄里叟离开了厄里亚,回家牵出一对牛宰杀了,用驾驽牛的工具把肉煮熟,分给众人吃,然后他便动身跟随厄里亚,作了他的侍从。(列上19:16, 19-21)

  教会需要修会和神职圣召。但是,本主日弥撒中福音和读经一的教训,并不只限于这种特殊的圣召。所有基督信徒都接受了天主的召叫。他们都应该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对他们的圣召作出积极的回应。举一个浅近的例子,每一个基督信徒都有责任为他所属的本堂口服务。当然,在俗信友有他们的家庭责任,这是绝对不容疏忽的,因为家庭是为构成教会和社会所不可缺少的细胞。所以,为了服务堂口而忽略家庭责任,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但是,事实上,有许多在俗信徒慷慨地投入了教会的牧灵和传教工作。他们甚至不惜为此牺牲待遇优厚的职业和物质条件宽裕的生活。在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中,慈母教会教训我们,圣德是所有基督信徒共同的进修目标,并不是神父和修女们的专利。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叁主日,弥撒礼仪的主题是“天主的召叫”。藉着本主日的弥撒礼仪,我们的慈母教会给我们讲述了“跟随耶稣的意义及其要求”。

  我们先从弥撒福音说起。这篇福音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耶稣不辞危险,毅然前往圣京耶路撒冷,因为他知道,他受难的时刻快要来到了。这意味着,与耶稣一起受难,是跟随耶稣的人不可避免的遭遇。

  在福音的第二部分里,耶稣明白地宣布了,谁要跟随他必须具有什麽条件。他说:

  第一,必须有完全的信赖,有毫不计较个人未来安全的决心。
  “人子却连枕头的地方也没有。

  第二,要把任何事情都放在宣讲天国之后。
  “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只管去传扬天主的国!”

  第叁,不许回头反顾。
  “手扶着犁而向後看的,不适合于天主的国。”

  读经一记载厄里叟接替厄里亚作先知的故事。这是一个例证。当厄里亚接受了天主的吩咐,前来找厄里叟时,厄里叟正在耕田。他被召后,丢下那些牛,跟随了厄里亚,去为他服务。

主内的兄弟姊妹们,
  在读经一记载的故事里,有一个情节,我刚才没有提及。他就是在厄里叟跟随厄里亚之前的双方对话。读经一这样记载说:
  (厄里叟)追上厄里亚说:“请你让我先去和我的父母吻别,然后来跟随你。”厄里亚对他说:“你去吧!但要再回来!你要记着我给你做了的事。”

  在类似的请求下,耶稣的回答可不是这样。他说的是:
  手扶着犁而向後看的,不适合于天主的国。

  又是:
  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你只管去宣扬天主的国!

  耶稣对跟随他的人们的要求为什麽这样严格呢?《主日弥撒读经》的作者范瑙雅枢机这样回答说:
  这是因为他深知自己负有及其重要的使命,因此,不能容许他的门徒们有任何耽搁和迟延。他们必须放弃一切,随时准备好跟随他。

  耶稣曾说:“谁爱父亲或母亲超过我,不配是我的。”谁若想跟随耶稣,就必须抛弃一切。必须抛弃自己已经习惯的舒适处境,接纳艰难的处境,因为.正如耶稣说的,“狐狸有穴,天上的飞鸟有巢;但是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耶稣要求严格是为了爱,不是为了严格而严格。这样,他完全展示出他的天主性。这样,他的门徒们便能完全接纳他的富饶,能够与他建立深切的关系。


  如果耶稣对我们的关系不严格,那麽,我们和他的关系就和我们与任何一个朋友或亲人的关系一样。然而,我们与耶稣的关系却完全不同,因为他是天主的圣子。耶稣由天主派遣来拯救世界,他的使命及其重要。

  我们感谢耶稣召叫我们为他的信徒。我们不愿辜负他对我们的厚爱。我们情愿听从慈母教会的教导,不惜牺牲,始终做耶稣的忠实信徒。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平安与喜乐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依撒意亚先知书第66章第10到14节,圣保禄宗徒致迦拉达人书第6章第14到18节,圣路加福音第10章第1到12以及17到20节(短式:第10章第1到9节)。弥撒礼仪的主题是传播福音者的平安和喜乐。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与礼仪年历上甲年常年期第十一主日的内容相同。但是甲年所读的是圣玛窦福音。圣路加福音的记载有它的特色;在本主日的弥撒中读来,格外显出它的不同观点。换句话说,本主日弥撒福音所强调的,不是耶稣在十二位宗徒之外选择七十二位门徒,而是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传教活动,以及他们从这活动中所获得的平安与喜乐。

   这并不是说,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没有谈到耶稣选择七十二位门徒的事,而是说耶稣选择他们是派遣他们到他自己将要前去的地方去。可知他们的使命是向群众报告耶稣的即将来到,向他们介绍耶稣,准备他们的心,好叫他们相信耶稣,欢迎耶稣的来到。对熟悉圣路加着作的读者们,这样的记载是有一定意义的。在圣路加的另一部着作《宗徒大事录》里,作者叙述宗徒时代的教会生活,谈到被选择并被派遣的传道人,也声明他们的使命是报告耶稣在世界末日的再次来临。像玛窦福音一样,路加福音也提及耶稣吩咐他的门徒们为圣召祈祷。

  在这之后,便是对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传教活动的详细叙述。据圣路加记载,他们的任务是艰苦的:他们好比被送入狼群中的羔羊。但是,尽管人们反对他们,甚至拒绝他们,在进入人家的家里时,他们总要先祝人家平安。平安是天主圣神的恩赐,与天国的来临密切相关。圣路加把它描绘成一个实体,它会停留在爱好和平的人身上,不然便会转来归于传道者本身。他们身边不要带东西,到了哪一家,便吃喝那一家所供给的食物,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工人理当得到工资。可能的话,他们要在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期,一面给人治病,一面向人报告天国的来临。

  如果人们不接纳他们带来的平安与天国喜讯,那么他们便要代替天主给人们一些颜色看。他们要当场拂去脚上沾染的尘土,意味着不接受福音的人,将来要遭受的严重惩罚。最后,弥撒福音更记述了七十二门徒传教回来时的喜乐,以及耶稣对未来教会事业成功的赞叹。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记载说:

  那时,主又选了其他七十二人,派遣他们两个两个地,在他之前,先往他将要去的各城各地。耶稣对他们说:庄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们求庄稼的主人,派遣工人来收割他的庄稼。去吧!看!我派遣你们,正如羔羊进入狼群中。你们不要带钱袋,不要带行囊,不要带鞋,在路上也不要问候任何人。无论进入哪一家,先说:「愿这一家平安!」若那里有和平之子,你们的平安就会停留在他身上,否则,平安重归于你们,你们就住在那一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因为工人理当得到他的酬报。你们不要从这家转到那家。你们不论进入哪一座城,人们若接待你们,那麽供给你们什麽,你们就吃什麽。你们要治好那里的病人,告诉他们:「天主的国已临近你们了。」你们不论进入哪一座城,人们若不接待你们,你们就到街上,说:「就是你们城里粘在我们脚上的尘土,我们也要当你们的面拂下来;但是你们应该知道:天主的国临近了。」我告诉你们:在那一日,索多玛所受的惩罚,要比这座城更容易忍受呢!」

  七十二人一团高兴地回来,说:「主!因你的名,魔鬼也向我们屈服了。」耶稣对他们说:「我看见撒旦,像闪电一样从天上跌下来。看,我已授给你们权力,践踏蛇和 子,并制伏仇敌的任何势力,没有什麽能伤害你们。但是,你们不要因魔鬼向你们屈服而沾沾自喜,却要为了你们的名字已登记在天上而快乐。」(路10:1-12, 17-20)

  在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里,依撒意亚先知邀请居丧的人们欢欣喜乐。他说,从前以色列人由于对天主不忠诚而受天主惩罚,被放逐到巴比伦,现在天主宽恕他们,要让他们回归祖国,重建故乡了。依撒意亚先知当时所感觉的喜乐,今天我们仍可在圣咏第126篇中认出回响。

    上主带领俘虏回到熙雍,
    我们觉得仿佛是在梦中;
    那时,我们满口喜气盈盈,
    我们双唇其乐融融。

  主日的弥撒礼仪反映宗徒时代教会生气勃勃的景象。那时教会因耶稣的名而执行的使命逐渐产生效果,耶稣的门徒们怀着耶稣留给他们的平安,到处宣布了他来临的喜讯。在今天的教会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吗?我们的反应还像那时一样兴奋吗?这祷是很值得我们反省的。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今年是教会礼仪年历上的丙年。常年期主日弥撒读圣路加福音。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的弥撒福音,与前年礼仪年历上甲年常年期的第十一主日,内容相同,但是甲年所读的是圣玛窦福音。圣路加福音的记载有其特色;在本主日的弥撒中读来,格外显着。

  换句话说,在与同一主日弥撒中第一篇读经对照比之下,我们不难认出,本主日弥撒福音的主题,并不在指出耶稣在十二位宗徒之外又了选择七十二位门徒,而是叙述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传教活动,以及他们从这活动中所获得的平安与喜乐。

  这并不是说,本主日的弥撒福音没有谈到耶稣选择七十二门徒的事,而是说,耶稣选择他们是派遣他们到他自己将要前去的地方去。他们的使命是向群众报告耶稣的即将来到,向他们介绍耶稣,准备他们的心,好叫他们相信耶稣,欢迎耶稣的来到。

  对熟悉圣路加的着作的读者们,这样的记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在圣路加的另一部着作《宗徒大事录》 ,作者叙述宗徒时代的教会生活,谈到被选择并被派遣的传道人,也声明他们的使命是报告耶稣在世界末日的再次来临。
像玛窦福音一样,路加福音也提起耶稣托付他的门徒们为圣召祈祷,但是,在这之後,它便详细叙述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传教活动了。

  据圣路加叙述,那七十二位门徒的任务是艰苦的:他们好比是被送入狼群中的羔羊。但是,尽管人们反对他们,甚至拒绝他们,在进入人家的家 时,他们总要先祝人家平安。平安是天主圣神的恩赐,与天国的来临密切相关。圣路加把它描绘成一个实体,它会停留在爱好和平的人身上,不然便会回转来归於传道者本身。他们身边不要带东西,到那家便吃那家,正如圣保禄宗徒所说的,工人理当得到工资。可能的话,他们要在一个地方停留一段时期,一面给人治病,一面向人报告天国的来临。如果人们不接纳他们带来的平安与天国喜讯,那麽他们便要代替天主给人们一些颜色看。他们要当场拂去脚上沾染的尘土,意味着不接受福音的人,将来要遭受的严重惩罚。

  最後,弥撒福音更记述了七十二门徒传教回来时的喜乐以及耶稣对未来教会事业成功的赞叹。

  本主日弥撒中读经一,也像福音一样,强调传播福音者的平安和喜乐。在这篇读经中,依撒意亚先知邀请穿居丧的人们欢欣喜乐。他说,从前以色列人由於对天主的的不忠诚受天主惩罚,被放逐到巴比仑,现在天主宽恕他们,要让他们回归祖国,重建故乡了。依撒意亚先知当时所感觉喜乐,今天我们仍可在圣咏第126篇中认出回响。

  上主带领俘虏回到熙雍,
  我们觉得仿佛是在梦中;
  那时,我们满口喜气盈盈,
  我们双唇其乐融融。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的弥撒礼仪反映宗徒时代教会生气勃勃的景象。那时教会因耶稣的名而执行的使命在逐渐产生效果,耶稣的门徒们怀着他留给他们的平安,到处宣报了他来临的喜讯。

  在今天的教会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吗?老实说,许多世纪过去了,在这漫长的时期中,确实有过几页悲惨的或榜样不良的历史,但是大致而论,我们仍可以看出有几件能使我们觉得喜悦和平安的事来。整个教会的情形是如此,我们各人的生活又何尝不如此。但是,本主日的弥撒仍给我们留下以下的几个反省课题:

  我们的传教工作是不是充分地集中在宣报天国的来临上?
  我们有没有将喜悦与平安带给在我们周围的人?
  人们与我们接触,能不能在我们身上发现由於相信天国已经来临而产生喜悦和平安?


  散布喜悦和平安,因为天国已经来到:这才是我们今日每一个基督信徒应该努力去作的事。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爱德的法律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五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申命纪第30章第10到14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第1章第15到20节,圣路加福音第10章第25到37节。

  圣路加是圣保禄宗徒的门生。因此,他对法律的条文反感,只喜欢谈法律的精神和爱。本主日弥撒福音有关撒玛黎雅人的描写,便是出于这样的心情的。比喻中的经师所提出的"我应当做什麽"这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问题中的"应当"意味着义务;"做什么"意味着法律的条文。那位经师懂得法律,对答耶稣非常妥当。他提出第二个问题,是出于自衿心,显露了他尚未彻底明白爱的意义;对他来说,"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只不过是笼统的法律条文。耶稣却对他说:"你就这样做,便可得到生命"。由此可见,耶稣并不排斥犹太传统,他肯定那位经师所援引、记载在申命纪和肋味纪上的: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他认为实在地遵守那条法律可以导致人获得生命,他的比喻只是为说明那条法律上所说的"邻人"一词的具体意义罢了。在这个比喻中,司祭和肋未人都没有把握住那"邻人"一词的具体意义。耶稣特意让一个是外邦人的撒玛黎雅人把握了这个意义。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有一个法学士起来,试探耶稣说:「师傅!我应当做什麽,才能得到永生?」耶稣对他说:「法律上写着的是什麽?你是怎样读的?」他回答说:「你当全心、全灵、全力、全意爱你的主、天主;又爱你的邻人,如同自己一样。」耶稣说:「你回答的不错,你就这样做,便可得到生命。」可是那人要表示自己问的有理,就对耶稣说:「那谁是我的邻人?」耶稣回答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到耶里哥去,遇到了强盗。他们洗劫了他,又打伤他,把他半死半活的丢下,就走了。有一个司祭偶然从这条路下来,看了看他,从旁边走了过去。又有一个肋未人,沿路走来,也看见了他,同样也从旁走过去。但有一个路过的撒玛黎雅人,走到他旁边,一见之下,恻然心动,就走上前去,用油和酒,倒在他的伤处,包扎好了,把他扶上自己的牲口,送到客店,照料他。到了第二天,拿出两块银钱,交给店主说:『请你照顾他。另外再有什麽额外费用,我回来时,一定补还给你』。你以为这叁人中,谁是那落在强盗手中的人的邻人?」他回答说:「是以仁慈善待他的那个人。」耶稣对他说:「去!你也照样做吧!」(路10:25-37)

  在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二里,梅瑟向犹太人民解释法律。他告诉他们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远不可及,与他们不相关的书卷。法律就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嘴上,在他们的心中,是他们生命的动能与原则。法律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有法律,便要实在地遵守法律。法律并不超过人的能力,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在人的心里。如果我们参考在圣经别处所记载梅瑟的话,我们更可说,法律就是爱,是生命的泉源。

  读经一这样说:

  梅瑟晓谕人民说:「你们必须听从上主你的天主的话,谨守这法律书所记载的诫命和法令;你们必须全心全灵归向上主你的天主。」

  「我今天吩咐你的这诫命,为你并不太难,也不是离你太远。这诫命不是在天上,以至你说:『谁能为我们上到天上,给我们拿来,使我们听了而遵行呢?』这诫命也不在海的那边,以至你说:『谁能为我们渡海,给我们带过来,使我们听了而遵行呢?』其实,这教训离你很近,就在你口里,就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申30:10-14)

  这样我们就能领会福音和福音对我们的要求。

  虽然说我们这时代,并不是特别着重法律条文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从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中吸取宝贵的教训。基督宗教的本质是爱天主和爱邻人。积极实践对天主和对邻人的爱,这是我们所能给予世界的最直接的见证。在我们的嘴上、在我们的心中,要有爱这个字,并且要把它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这个时代不难发现「邻人」的意义,这个时代的人崇尚关怀邻人和对邻人开放。但是,在我们这时代,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敌对立场。原来应该以爱着称的团体,竟会以关怀邻人的名义彼此吞噬,互相残杀。不错,爱是生命的泉源,不以所有的人和每一个人为对象的爱,只会扼杀生命,并不导致生命。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不但揭示了爱的法律,并且强调这条法律的落实。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的弥撒中福音记述耶稣与犹太法学士讨论爱的诫命,叁部对照福音都提及这次讨论,唯独圣路加福音记录了善心撒玛黎雅人的比喻。本主日的弥撒福音取自圣路加福音的记载。

  圣路加是圣保禄宗徒的门生。因此,他对法律的条文也具有反感,也喜欢谈法律的精神和爱。本主日弥撒福音中的撒玛黎雅人的撰写,便是出於这样的心情的。比喻中的经师所提出的“我该作什麽”这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问题中的“该”字意味着义务;“作什麽”意味着法律的条文。那位经师懂得法律,对答耶稣非常妥当。他的第二个问题的提出是出於自衿心,显露了他尚未彻底明白爱的意义;对他来说,“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只不过是笼统的法律条文。耶稣却对他说:“你这样做,就必得永生”。由此可见,耶稣并不排斥犹太传统,他肯定那位经师所援引、记载在申命纪和肋味纪上的、爱天主和爱邻人的法律。他认为实地遵守那条法律可以导致人获得永生,他的比喻只是为说明那条法律上所说的“邻人”一词的具体意义罢了。在这个比喻中,司祭和肋未人都没有把握住那“邻人”一词的具体意义。耶稣特意让一个是外邦人的撒玛黎雅人把握了这个意义。

  在本主日弥撒的第一篇读经 ,梅瑟向犹太人民解释法律。他告诉他们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远不可及,与他们不相关的书卷。法律就在他们身边,在他们的嘴上,在他们的心中,是他们的生命的动能与原则。法律与实践是分不开的。有法律,便有实地的遵守法律。法律并不超过人的能力,并不在遥远的地方,而是在人的心 。如果我们参考在圣经的别处记载的梅瑟的话,我们更可说,法律就是爱,是生命的泉源。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虽然说我们这时代,并不是特别着重法律条文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中吸取宝贵的教训。基督宗教的本质是在爱天主和爱邻人。积极实践对天主和对邻人的爱,这是我们所能给予世界的最直捷的见证。在我们的嘴上、在我们的心中、要有爱这个字,并且要把它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这个时代除了并不特别着重法律条文之外,又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它发现了邻人。应当承认,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确崇尚关怀邻人和对邻人开放。另一方面,在我们这时代,却又出现越来越多的对敌立场。原来应该以爱着称的团体,竟会以关怀邻人的名义彼此吞噬,互相残杀。这也是不能熟视无睹的事实。

  这是什麽缘故呢?这是因为我们这时代的人,还没有懂得真正的爱。不错,爱是生命的泉源,但是,不以所有的人、不以每一个人、为其对象的爱,不是真正的爱,它只能扼杀生命,并不导致生命。

  本主日的弥撒礼仪不但揭示了爱的法律,并且强调这条法律的落实。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接待天主的来访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六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创世纪第18章第1到10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第1章第24到28节,圣路加福音第10章第38到42节。

  弥撒福音有不同的教训。"实际的活动"与"默观"的关系的问题,特别可在这篇福音的记载中找到答复。但是我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与今天弥撒中的读经一对照,这篇福音教训的要点是在谈天主的来访,首先是天主来访的事实,然後是接待来访的天主的态度与条件。

  天主的来访必须以某种态度为前提。关于这点,本主日弥撒福音的教训十分宝贵。在本主日弥撒福音中,笔者圣路加,虽然没有对他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地点作出详尽交代,却特意说明了耶稣探访的两位妇女的名字。这在圣路加的着作中是很稀有的。圣路加惯常不指出与耶稣对话的人物的名字。这里,他似乎有了预感,知道他的记述将对后来的教会生活发生长期的重要影响,所以把它写得特别仔细详尽。

  据圣路加的分析,接待耶稣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坐在耶稣脚跟前的玛利亚的态度,代表其中的一种方式。这是不是一个默观者无所事事的态度呢?不是的。玛利亚坐着专心静听耶稣的讲话,这是作学生者的态度。玛尔大的劳作忙碌是出于对耶稣的爱与尊敬。她代表着接待天主的另一种方式。在她身上圣路加感到一种心焦,同时也看出对耶稣的十足信心,甚至请求耶稣为自己的忙碌作证,而责备姐妹玛利亚不分担她的辛劳的不是。

  在回答中,耶稣发表了他对那两姐妹的态度的意见。他的表达细腻,耶稣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他其实丝毫没有贬抑玛尔大的热心活动的意思。谁认为耶稣对教会的神火和传教活动有所非议,至少是犯了主观的毛病。要正确了解耶稣的话,我们必须顾到圣路加所以将这事情小心记录下来的用意。那用意是在强调静听耶稣讲话和作耶稣的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对他来说,接待耶稣首先要静听耶稣讲话,作耶稣的学生。他并无意渲染耶稣对「活动」或「默观」有任何一面的偏袒。如果必定要在玛尔大身上指出什么缺点的话,那么,那缺点也不是她为耶稣的忙碌不已,而是她在忙碌中的心焦不安。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这样说:

  那时,耶稣进入一个村庄。有一个妇女,名叫玛尔大的,接耶稣到她家里。她有一个妹妹,名叫玛利亚,坐在主的脚前,听他的道。玛尔大因为许多招待的事,而忙碌得心绪烦乱,她就走上前来,说:「主!你不介意我的妹妹让我一个人料理这麽多事情吗?请叫她来帮忙我。」主回答她说:「玛尔大!玛尔大!你为了许多事情,操心忙乱,但需要的只有一件。玛利亚选了最好的一份,是不能从她手中夺去的。」(路10:38-42)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以民间故事的方式描述天主藉着叁个过路人(旅客)的形象来到亚巴郎的家里。亚巴郎依照游牧民族的优良习惯殷勤地接待了他们。天主问"撒拉在哪里?"撒拉是亚巴郎的妻子,他们俩都已年老,年纪很大。天主却对亚巴郎说:"明年此时,我要回到你这里来,那时,你的妻子撒拉要生一个儿子。"整个故事的教训就在这一句话里。天主曾与亚巴郎立约,许诺他说,他的後裔将像天空中的星辰那样多,多得不能数清。撒拉的老年生子,就是天主的恩许必定实现的一个证据。亚巴郎殷勤接待过路的人,固然是一件可嘉的行为,但是读经一的主旨是在说明亚巴郎接受天主的话和相信天主给予他的许诺。

  读经一这样说:

  那时,烈日当空,亚巴郎坐在帐幕门口。上主在玛默勒橡树林里,显现出来。亚巴郎举目一望,看见叁个人站在对面。他立刻就从帐幕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说:「我主,如果我蒙你垂爱,请不要路过你仆人这里而不稍留片刻。我叫人拿点水来,洗洗你们的脚,然後你们在树下休息一下。你们既然路过你仆人这里,就等我拿点饼来,让你们补充体力,然後再上路。」他们答说:「就照你所说的做吧!」亚巴郎赶快进了帐幕,对撒拉说:「你快拿叁斗上等面粉,作些糕点。」他又跑到牛群中,选了一头又嫩又肥的小牛,交给仆人,要他赶快煮好。亚巴郎就拿了乳酪和牛奶,以及预备好了的牛肉,摆在他们面前;亲自在树下侍候他们进食。他们对亚巴郎说:「你的妻子撒拉在哪里?」他答说:「在帐幕里。」其中一位说:「明年此时,我要回到你这里来,那时,你的妻子撒拉必要生一个儿子。」(创18:1-10)

  读圣经不是看小说。不经心的阅读往往导致错误。以为本主日弥撒福音中强调「行动」与「默观」的对立,认为耶稣反对行动,着重默观。静听耶稣的讲话,做耶稣的学生,的确可以称作默观。今日我们实在有必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多阅读圣经,多默想祈祷。我们极须避免无谓的活动,为能抽出时间来与基督相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勤劳工作,以及受苦患病的人,也同样可以在他们的工作和苦难中会见基督。本主日的弥撒礼仪教训我们,「行动」和「默观」都是接待天主的可能方式。主要的是内心的态度,是内心的爱。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本主日的弥撒福音讲述耶稣在玛尔大和玛利亚家作客的故事。这故事有不同的教训。实际的活动与〈默观〉的关系的问题,特别可在这 找到答复。但是我们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下功夫。在与同一弥撒的第一篇读经对照之下,本主日弥撒福音教训的要点应该是在谈天主的来访,首先是天主来访的事实,但同时也是接待来访的天主的态度与条件。
  天主的来访必须以某种态度?前提。关於这点,本主日的弥撒福音的教训十分宝贵。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作者圣路加,虽然没有对他所叙述的事件发生的地点作出详尽的交代,却特意说明了耶稣来访的两位妇女的名字。这在圣路加的着作中是很稀有的。圣路加惯常不指出与耶稣对话的人物的名字。在这 ,他似乎有了预感,知道他的记述将对後来的教会生活发生长期的重要影响,所以把它写得特别仔细详尽。

  据圣路加的分析,接待耶稣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坐在耶稣脚跟前的玛利亚的态度,代表其中的一种方式。这是不是一个默观者无所事事的态度呢?不是的。玛利亚坐着专心静听耶稣的讲话。这是作学生者的态度。玛尔大的劳作忙碌是出於对耶稣的爱与尊敬。她代表接待天主的另一种方式。在她身上圣路加感到一种心焦,同时也看出对耶稣的十足信心,甚至请求耶稣?自己的忙碌作证,而责备姐妹玛利亚不分担她的辛劳的不是。

  在回答中,耶稣发表了他对那两姐妹的态度的意见。他的表达细腻,并不像许多人所想象的,丝毫没有贬抑玛尔大的热心活动的意思。谁认为耶稣对教会的神火和传教活动了非议,至少是犯主观的毛病。要正确了解耶稣的话,我们必须顾到圣路加所以将它小心记录下来的用意。那用意是在强调静听耶稣讲话和作耶稣的学生的重要性,因为对他说来,接待耶稣首先是在静听耶稣讲话,作耶稣的学生。他并无意渲染耶稣对活动与默观有所偏袒。如果必定要在玛尔大身上指出什麽缺点的话,那麽、那缺点也不是她为耶稣的忙碌不已,而是她在忙碌中的心焦不安。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以民间故事的方式描述天主藉着叁个行路人的形象来到亚巴郎的家 。亚巴郎依照游牧民族的优良习惯殷勤地接待了他们。天主问「撒辣在哪 ?」撒辣是亚巴郎的妻子,他们俩都已年老,年纪很大。天主却对亚巴郎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 来,那时,你的妻子撒辣要生一个儿子。」整个故事的教训就在这一句话 。天主曾与亚巴郎立约,许诺他说,他的後裔将像天空中的星辰那样多,多得不能数清。撒辣的老年生子,就是天主的恩许必定实现的一个证据。亚巴朗的殷勤接待行人,固然是一件可嘉的行?,但是这篇读经的主旨是在说明亚巴朗接受天主的话和相信天主给予他的许诺。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读圣经不是看小说。不经心的阅读往往导致错误。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中看出行动与默观的对立,认?耶稣反对行动,着重默观,就是这样的一种错误。静听耶稣的讲话,做耶稣的学生,的确可以称作默观。在今日我们实在有必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多阅读圣经,多默想祈祷。我们极须避免无谓的活动,为能抽出时间来与基督相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勤劳工作和受苦患病的人,也同样可以在他们的工作和苦难中会见基督。本主日的弥撒礼仪教训我们,行动和默观都是接待天主的可能方式。主要的是内心的态度,是内心的爱。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求则得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本主日常年期第十七主日弥撒中的两篇读经和福音分别取自创世纪第18章第20到21以及23到32节,圣保禄宗徒致哥罗森人书第章2第12到14节,圣路加福音第11章第1到13节。

  在弥撒福音中,圣路加记述耶稣谈祈祷。祈祷是耶稣宣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其他福音也都有叙说。圣玛窦转述耶稣的教训说:「至于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在暗中的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察看,必定报答你。」这是说在暗地里祈祷的功效。圣玛窦也谈到在团体祈祷时耶稣的临在。「你们当中若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祈祷,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叁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他们中间。」圣若望格外强调「奉耶稣的名」和「住在耶稣内」的人的祈祷效验。「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我必定成全。」「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他必定赐给你们。」只要是奉耶稣的名而求的,「你们祈求,就必定得着。」圣玛窦和圣路加都记述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在圣路加福音的记述中,这是由于门徒们的请求。他们对耶稣说:「主,请教我们祈祷吧!如同若翰教他的门徒一样。」向师父请教祈祷的经验,这原是所有宗教团体的共同惯例与愿望。在记述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之後,圣路加又记录了耶稣所讲的两个比喻,来阐发祈祷的效力。

  本主日弥撒福音这样说:

  有一天,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祈祷完後,他门徒中的一个对他说:「主,请教我们祈祷吧!如同若翰教他的门徒一样。」耶稣就对他们说:「当你们祈祷时,应当说:『父啊!愿你的名被尊为圣;愿你的国来临;求你每天赐给我们日用的食粮,宽免我们的罪,因为我们也宽免亏负我们的人;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

  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中,谁有一位朋友,半夜去他那里说:『朋友,请借给我叁个饼吧!因为我的朋友,从远处来到我家,而我没有什麽可以招待他。』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麻烦我吧!门已关上,我的孩子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这人纵然不为了他是朋友的缘故,而起来给他,也要因他的喋喋不休,起来将他所需要的都给他。」

  「所以,我告诉你们:你们求,必会给你们;你们寻找,就会找到;你们敲门,就会给你们开。因为,凡求的人,必得到;寻找的人,必能找到;敲门的人,必给他开。你们中有哪一个父亲,儿子向他要饼,会给他石头呢?要鱼,会拿蛇当鱼给他呢?要蛋,会给他 子呢?所以,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东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在天上的父,岂不更要把圣神赐给求他的人吗?」(路11:1-13)

  本主日弥撒中的读经一讲述亚巴郎一再祈求天主饶恕索多玛,不要毁灭那城。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识的故事。读经一没有记载索多玛城结果还是被毁灭了,因为那城连十个义人也找不出;却声明天主曾一再答允亚巴郎的请求,降低他饶恕索多玛城的条件。

  在与读经一的对照下,我们知道本主日弥撒礼仪教训的要点是在祈祷的必然效果。关于这点,我们尚须加以说明。第一,我们基督信徒的祈祷并不是玩弄魔术。天主是我们的慈父,他照顾我们的需要。凡是对我们有益的事,我们求他,他必定赏赐;他却不会把石头和毒蛇这些有损我们身体健康和灵魂得救的东西给予我们。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向天主所提出的请求,天主不一定会依照字面的意思完成我们所意愿的。

  第二,基督信徒的祈祷是有深浅不同的程度的。深度的祈祷是「奉耶稣的名」和「在耶稣内」所做的祈祷。它好像耶稣本人在革则玛尼山园中的祈祷。「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是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这样的祈祷,一则表示了我们在实际上所感觉到的愿望,再则更表示了我们对天主的绝对信任。这是本主日弥撒留给我们的反省课题。

  天主是爱、是我们的慈父,凡是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事,他一定会赏赐给我们的。我们常常向天主祈求身体健康、事业成功,我们也常为我们的亲友祈求天主。我们更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会,以及所有需要我们关心的人们祈求天主。在这样不断地祈祷中,我们逐渐接近天主,与天主的关系更亲密,我们便更领会天主的旨意,更体验天主的爱。接近天主,与天主亲近,领会天主的旨意,体验天主的爱,这是祈祷的必然效果。「你们求,必会给你们;你们寻找,就会找到。」祈祷的效验的确是不容置疑的。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在本主日的弥撒福音 ,圣路加记述耶稣讲解的有关祈祷的道理。

  祈祷是耶稣宣讲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四部福音有记载。在圣玛窦福音的记载中,耶稣教训说:
「至於你,当你祈祷时,要进入你的内室,关上门,向在暗中的父祈祷。你的父在暗中察看,必定报答你。」

  这是说在暗地 祈祷的功效。圣玛窦也谈到在集团祈祷时的耶稣的临在。
  「你们当中若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祈祷,我在天上的父必?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 ,有两叁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他们中间。」

  圣若望福音格外强调「奉耶稣的名」和「住在耶稣内」的人的祈祷的效验。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我必定成全。」「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麽,他必定赐给你们。」只要是奉耶稣的名而求的,「你们祈求,就必定得着。」

  圣玛窦和圣路福音都记载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在圣路加福音的记载中,这是由於门徒们的请求。他们对耶稣说:「主啊!请教给我们祈祷,就像若翰教给了他的门徒一样。」向师父请教祈祷的经验,这原是所有宗教团体的共同惯例与愿望。在记述了耶稣所教授的天主经之後,圣路加又记录了耶稣所讲的两个比喻,来阐发祈祷的效力。

  本主日弥撒的第一篇读经讲述亚巴郎一再祈求天主饶恕索多玛,不要毁灭那城。这是我们大家都很熟识的故事。读经一没有记载索多玛城结果还是被毁灭了,因为那城连十个义人也找不出;却声明天主曾一再答允亚巴郎的请求降低他饶恕索多玛城的条件。在与读经一的对照下,我们知道本主日弥撒礼仪教训的要点,是在祈祷的必然效果。

  主内的兄弟姐妹们,
  祈祷的必然有效,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至於怎麽说祈祷是必然有效的,这却是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了。

  第一,我们要知道,祈祷不是魔术。天主是我们的慈父,他照顾我们的需要。凡是对我们有益的事,我们求他,他必定赏赐。但是,正因为天主是我们的慈父,他决不会把像石头和毒蛇那样有损於我们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得救的东西赐给我们。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向天主所提出的请求,天主不一定会依照字面的意思,完成我们所意愿的。

  第二,祈祷是有深浅不同的程度的。我们基督信徒的祈祷是「奉耶稣的名」和在「耶稣内」所做的祈祷。它好像耶稣本人在革则玛尼山园中的祈祷。「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是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愿意的。」「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这样的祈祷,一则表示了我们在实际上所感觉到的愿望,再则更表示了我们对天主的绝对信任。

  懂得了以上的两点解释,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耶稣所讲解有关起到的道理。我天主是爱、是我们的慈父,凡是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事,他一定会赏赐给我们的。我们常常向天主祈求身体的健康、事业的成功。我们也常?我们的亲友祈求天主,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教会,以及需要我们关心的人们祈求天主。在这样不断地祈祷中,我们逐渐接近天主,与天主的关系更亲密,我们便更领会天主的旨意,更体验天主的爱。

  接近天主,与天主亲近,领会天主的旨意,体验天主的爱。这是祈祷的必然效果。
  「你们求,必要给你们;你们找,必要找着。」

  祈祷的效验真的是不容置疑的。

  基督我们赞美你。亚孟。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