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广播电台梵蒂冈广播电台
梵蒂冈广播电台  

類別


  
爱德与关怀


  教会


  文化与社会


  梵蒂冈文献


  大公合一运动


  家庭


  主教会议


  青年


  正义与和平


  政治


  宗教与对话


  科学与伦理


  教宗与圣座


  灵修生活




与造物主和好,与受造界共存〈1990〉 

  与造物主和好,与受造界共存〈一九九○年〉

序言

  在我们的时代里,愈来愈明白,世界和平不仅由於武器竞争,地区性冲突,国家间与人民间继续存在的不义,受到威胁,而且也因对自然界应有敬重的缺失,天然资源的掠夺,和在生活品质上的逐渐衰颓,受到威胁。这一情况可产生的不安定和不安全的意识,是集体自私心,无视他人权益和不诚实的苗床。
  面对环境的扩张破坏,各地人民终於了解,我们不能继续利用大地物资如往日一样。社会大众和政治领导人均关心这问题,来自各种学术训练的专家们正进行研究它的原因。再者,一个新生态的了解正开始浮现,而非没落不为重视,应该受到鼓励而发展为具体计划和创意。
  许多伦理价值,一个祥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所在,对生态问题是尤其密切。今日世界面临的许多挑战间相互依附此一事实,证明需要有谨慎的协调解决方策,着重符合道德的世界观。
  对基督徒来说,这样的世界观是建立於来自天主启示的宗教信理。那就是为什麽我乐意以探讨圣经对受造界的描述开始这篇文告,我亦希望即使那些不分享这些相同信念的人,将在这些章节中找到作为反省和行动的共同基点。

一、「天主看了认为好」

  创世纪中,我们发现天主初次自我启示给人类〈创:一─叁章〉,重复语调是:「天主看了认为好」。在创造苍天,海洋,大地及地上所有物之後,天主创造了男人和女人。至此语调明显地改变:「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创:一 31〉。天主把整个受造界托付给男人和女人,就这样─我们读到─他 「从他的一切工程」中休息下来」〈创:二 3〉。
  亚当和夏娃受召分担天主的创造计划的展示,表现出那些区别人与所有其他受造物不同的才能和恩宠。同时,他们的受召在人类与其他受造物之间建立了一个固定关系。因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样而造成,亚当和夏娃是要用智慧和爱心实行治理大地的能力〈创:一
28〉。可是,他们破坏了既存的和谐,由於有意相反天主的计划,就是说,由於选择犯罪。这麽一来,不仅造成了人偏离自己,倾向死亡和同胞手足的残杀,也引起大地的「反抗」〈参创:叁 17─ 19;四 12〉。一切受造物变成屈伏在败坏的状态之下,在奥秘的方式中等待脱离控制,与天主的子女一起得享光荣的自由〈参罗:八 2─ 21〉。
  基督徒相信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完成了人类和天父和好的工作,「天主乐意::藉着基督使万有、无论是地上的,是天上的,都与自己重归於好,因着他十字架的血订立了和平」〈哥:一 19─ 2〉。於是受造界成了更新〈参默:廿一 5〉。一度屈伏於罪的束缚和败坏之下〈参罗:八 21〉,现在却接受新的生命,虽然「我们等候正义常住其中的新天新地」〈伯後:叁 13〉。因此,天父「赐我们各种智慧,使我们知道他在基督内所定计划的奥秘,当时期一满,就使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属於基督」〈弗:一 9─ 10〉。
  这些圣经上的思考帮助我们更了解人类活动与整个受造界之间的关系。当人背向造物主的计划时,他煽起骚乱,对其馀受造界秩序有无可避免的反弹。假使人不与天主和平相处,那麽大地本身就不得平静:「因此,此地必要荒废,凡住在这地上的人要忧伤,甚至田间的野兽和天空的飞鸟都要绝迹,连海中的鱼类也要消灭」〈欧:四 3〉。
  大地受「伤害」的深刻意识,也为不信天主的人所共有。的确,自然界的愈来愈增大的毁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它是人的行为所造成,人们对治理自然界本身隐藏,但可觉察到的秩序与和谐的要求,表现硬心肠无视於衷的结果。
  人们正忧愁地发问,既造成的损害是否仍可能补救。显明地,适当的解决办法不可能仅仅在改善的管理,或更理性的利用大地资源上找到,虽然这些是重要的。宁可说,我们必须走向问题的根源和面对问题的全盘性,即:深远的道德危机,环境的破坏仅是令人忧虑的一种情况。

二、生态危机:道德问题

  今日生态危机的一些因素揭示它的道德特徵。在这些因素中首先是在科学和技术的进展上采取不作选择的应用。许多新近的发现带给人类不可否认的好处。的确,它们显示出人类负责地参与天主在世上创造行动的高尚职责。不幸地,现时也清楚的看出这些发现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应用已经产生长期有害结果。这导引出伤痛的事实,我们不能只顾及经济制度一个领域而对这干预在其他领域造成的结果和後代子孙的福祉不给予应有的注意。
  氧气层的逐渐稀薄和相关「花房温室效果」目前已达危机状态,由於工业成长,城市密集和能源需要的大量增加的结果。工业废料,石化燃料的燃烧,无限制的树林砍伐,某些种类的农药除草剂,冷却剂,推进剂的使用:所有这些已被认为有伤害於大气层和环境。造成气象和大气层的变化,构成对健康的伤害和低洼地未来可能的沉没。
  虽然有些近况已经造成的伤害也许不可能复原,许多其他境况伤害仍能被停止。然而,须要全人类社会─个人,国家和国际机构─严肃地负担起属於他们的责任。
  道德牵涉到生态问题的最深刻和严肃的指示是对生命敬重的缺失,显然在许多环境污染的式样中看到。通常,生产利益胜过对工人尊严的关切,一旦经济利益取得优先於个人,甚至全民的福祉,在这些状况下,污染或环境破坏是非自然和短视观点的结果,有时导致对人的真正蔑视。
  在另一层面上,美妙的生态平衡受到动植物生命的漫无制止的摧残或自然资源不顾後果的榨取所扰乱。这一切应该被指出,即使以进步和福利之名而实行,最终是对人类不利。
  最後,我们仅能以深度关切来看生物研究的极大可能性。我们仍不是合适去评估生物学上的扰乱,这扰乱能从不辨是非的遗传操纵,和从动植物生命新方式的不谨慎发展造成,更不用说对人类生命本源所做不能接受的实验。
  大家都明白,在任何像此美妙而脆弱的领域里,对基本道德规 的漠视或拒绝,会导致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门槛。
  对生命的尊敬,首先应对人格尊严的敬重,是对任何经济,工业,或科学稳健进步的最高指导原则和规 。
  大家都明白生态问题的复杂性。然而,一些重要的原则,虽说尊重合法的自主和从事者的特殊才能,仍能引导研究工作走向适当和持久的解决方案。这些原则为和祥社会的建立是重要的。和祥的社会绝不能忍受既对生命的敬重,又对受造界完整事实的忽视。

叁、谋求解决之道

  神学、哲学和科学均论及一个和谐天地,论及一个具有自己的完整性,具有自己内在和动力平衡的「宇宙」。这秩序必须受到尊重。人类受叫去发掘这秩序,以应有的谨慎去查验它,及使用它时保护其完整性。
  另一方面而言,大地终究是共同的嗣业,大地的果实是为所有人的受益。梵二大公会议言及,「天主预定了大地及其包容的所有物是为每一个人和一总人民的使用」〈牧职宪章: 69〉。这对当前问题有直接的结论。显然不义的是,赋有特权的少数人应该继续聚积过剩的财货,挥霍得到的资源,然而大多数群众生活在可怜的条件中,在维持生计的最低层次里。今天,生态破坏的戏剧性威胁教导我们,贪婪和自私─包括私人的和集体的─是违背受造界的秩序,一个由彼此相互依持显其特徵的秩序。
  有秩序的世界和共同的嗣业的概念,均指向更多国际性通力合作来经营管理大地物资的必须性。在许多情况中,生态问题的影响力超越个体国家的领界,因此它们的解决方案仅仅在本国的层次上是不能找到的。新进趋向国际行动的一些预期步骤是有的,但是既存的机动和组织对行动有理解计划的发展清楚地是不足的。政治阻挠,高涨的国家主义和经济利益的形态─仅述少数事实─阻碍国际合作和长期的有效行动。
  对国际层次的联合行动的需要绝不减弱每一个体国家的责任。不仅每一国家应该联合其他国家实行国际接受的标准,而且也应该做到或便利在自己的国界内作需要的社经调整,对社会中最易伤脆弱的地区给予特别的关注。国家也应该积极地努力在自己的领土内防止大气层和生物界的破坏,谨慎的疏导新技术或科学进展的冲击,以及其他事务的疏解。国家也有保证其国民不受危险污染物或有毒废料的侵害。安全环境的权利今日更强烈地显示出来,一个必须被列入符合现代的人权宪章中的权利。

四、急需新的精诚合作

  生态危机启示对新的精诚合作有迫切的道德需要,尤其在开发中国家与高度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关系中的精诚合作,国家必须以相辅相成的方法,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符合和平与健康的提升分担责任。举例说,新工业化国家不能被要求对他们刚出现的工业采用严格的环保标准,除非已工业化国家首先在他们自己的国家内采用它们。同时,进行工业化的国家,道德上不是可以自由的去重复其他国家在过去造成的错误,不顾一切地继续经由工业污染,极端的砍伐森林,或无限制的榨取不能重生的资源。在这关键上,对有毒废料的处理和放置急需找到解决的办法。
  然而,没有计划或组织能够影响必要的改变,除非世界领导者对这新的精诚合作真的相信有绝对的需要,生态危机要求他们重视精诚合作的需要。它对和平来说是重要的。这需要为国家间加强合作和和平关系提供新机会。
  也必须谈到的,正确的生态平衡,不直接顾及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地贫穷的结构形态,是无法找到。举例说,在许多国家里,农村的贫穷和不公平的土地分配导致农耕生计的困难和土壤的贫乏。一旦他们的土地不再生产,许多农民迁移到全新的土地上,因此加速无限制的砍伐森林,或者他们落户於城市里,那里缺乏收留他们的相关机构。同样地,一些负重债的国家正摧毁他们天然的遗产,以不能修复的生态失衡的代价,只为外销而开发新产品。面对这样的情况,对他们行动造成否定环境的结果,把责任仅仅归咎於穷者是错误的。宁可说,贫穷者,大地被托付给他们并不少於其他的人,必须使他们能够找到走出他们贫穷的门路。这将需要勇於在结构上作改革,以及人民与人民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接触的新方法。
  另一个威胁我们的危险恐吓,是战争。不幸地,现代科学已经有能力为敌视的目的去改变环境。此类的变更替代经过长时间可能有不能预测和更严重的结果。尽管国际协定禁止化学,细菌,和生物战争武器,事实是实验室研究继续发展新的攻击武器,有能力改变自然界的不衡。
  今日,任何形式的战争具有全球性幅度,会导致无法估计的生态伤害。即使地方性或地区战争,不论限度如何,不但摧毁人的生命和社会结构,而且也伤害土地,摧残谷类蔬菜,以及毒害土壤和水流。战争下的生存者被迫在极度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开始新的生活,转而制造社会极不安的境况,对环境更有否定的後果。
  现代社会对生态问题会找不到解决办法,除非社会严肃地正视其生活方式。在世界许多地区,社会倾向於速达的满足欲和消费主义,而对这些原因造成的损害却保持漠不关心。正如我已经说明,生态事件的严重性赤裸裸地呈现出人的道德危机的深度。假使对人格价值和生命价值缺乏欣赏和感激,我们也会失落对他人和大地本身的关切。简单, 实,自律,以及牺牲精神,必须成为每日生活的一部份,否则大家都承受少数人无顾忌行为的否定结果。
  生态责任上的教育是迫切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及对待大地的责任。这教育不能植根於情感或空洞的愿望上。它的目的不可能是正义的或政治的。它必须不是基於对现代世界的弃绝,或回归某种「失落乐园」的空幻想法。相对地,责任上的真正教育在思想与行为的方式上产生真实的改变。各教会和宗教团体,非政府和政府组织,当然也包括社会所有成员,在这样的教育上有确实的角色去扮演。然而,首先的教育导师是家庭,那里孩子学习敬重邻里和爱护自然界。
  最後,受造界的美学价值不可能被忽略。我们每与自然界接触有一种深刻的重整力量;默观自然界的华美壮丽带来平静与清朗。圣经一次又一次谈及受造界的善与美,受召叫去光荣天主〈参创:一 4,咏:八 2;一○四 1;智:十叁: 3─ 5;德:叁九
16、 33;四十叁 1, 9〉。默观人类才能的作品也许更难,但不减其深度。即使城市也能有属於它们自己的美态,应该激发人们去照顾他们的周遭环境。良好的都市计划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部份,重视土地的自然风貌确为符合生态的稳健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件。良好的审美教育和健康的环境维护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被忽略。

五、生态危机:一个共同的责任

  今日生态危机已达到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如同我曾指出,它的种种光景呈现出需要协调一致的努力,目的在建立起属於个人,人民,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携手努力建设真正的和平,也是以具体方式确定和加强那些努力。当生态危机放置在社会内追求和平的更广阔的关键里,我们能更了解关切大地及其大气层告诉我们什麽的重要性:名之为,天地间有一个秩序必须受到敬重,而人赋予自由地选择的能力,有重大的责任为未来後代子孙保存这一秩序。我愿意重复地说,生态危机是一个道德事题。
  即使没有任何特别宗教信服的男女,但为共同福祉有他们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会认识他们的义务,为一个健康的环境的重整作出贡献。信仰天主是造物主的男女,因此相信世界上有一极明确的一致性和秩序,他们更应该感觉到受召去面对问题。尤其是基督徒应该明白,他们在受造界内的责任,他们对自然界和造物主的义务,是他们信仰的主要部份。结论是,他们意识到基督教会之间和各宗教之间合作的广阔视野在他们之前展开。
  在这篇文告结束时,我愿意直接向天主教内我的兄弟姊妹们说话,意在提醒他们有照顾所有受造物的严肃义务。信徒们对有益於每一个人的健康环境的努力,直接源出自他们对天主造物主的信仰,出自他们对原罪和本罪影响效果的认识,出自因基督而获得救赎的确信事实。对生命和人格尊严的敬重也延伸到对其馀的受造物,它们受召与人联合同声赞美天主〈参咏:一四八 96〉。
  一九七九年,我宣告亚西西的圣方济〈Saint Francis of Assisi〉为促进生态保护者的天上主保〈参宗座公报 71,一五○九〉。他提供基督徒对受造界的完整性之真实和深切敬重的 例。身为贫穷者之友,被天主的受造物所爱,圣方济邀请受造界的一切─动物,植物,自然界力量,甚至太阳和月亮─颂扬和赞美上主。亚西西的贫穷人给我们感动的见证,当我们与天主和好时,我们更能献身於建立与所有受造界之间的和平,和受造界共存与所有人民之间的和平是不能分离的。
  我希望圣方济的感召将帮助我们,与全能天主所创造的一切美善事物保持「友善」的活泼意识。愿他提醒我们,存在於人类大家庭内更大和更高的兄弟情谊光照下,我们有敬重和细心看顾它们的严重职责。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八日发自梵蒂冈



收听节目


直播


随选即听


Professional audio for rebroadcasting


教宗声音


三钟经

教宗接见


上一页  上一页
首页  首页
向编辑部投书  向编辑部投书
top
top
All the contents on this site are copyrighted ©. Webmaster / Credits / Legal Conditions
top
top